首页 百科知识 维护和发展中国海权的对策与建议

维护和发展中国海权的对策与建议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海洋国土的维护是中国海权的重要内容。海洋国土是中国海权发展的依托和前进基地,海洋国土的维护对中国海权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的南沙政策有两个基点,就是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又要稳定周边和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中国与有关争端当事国进行双边谈判是解决南沙主权问题的基本途径。在谈判的基础上,中国还可以与有关国家共同采取建立信任措施。经济手段就是中国与有关争端当事国对争议地区的资源进行共同开发。

五、维护和发展中国海权的对策与建议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而且立志和平崛起。在群雄逐鹿国际竞争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必须重视海权,从依赖陆权和满足于大陆型强国升华到海陆空三权并重的立体化强国。面对严峻复杂的海权形势,我们不仅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海权意识,而且要从海洋国土维护、海洋通道保障、海洋经济建设以及海军防卫力量强化等多个层面研究对策,不断促进海权的发展。

(一)加强海洋国土的维护

对海洋国土的维护是中国海权的重要内容。海洋国土是中国海权发展的依托和前进基地,海洋国土的维护对中国海权具有重大的意义。

1.维护东海海洋国土———合作与斗争并存

对中日海洋争端的处理,中国一贯主张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解决海洋争端的一种现实选择。在2005年9月举行的第三轮中日东海问题磋商中,日方接受了中方这一主张,可以说至今仍然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中国在坚持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处理海洋争端的同时,也要对日本海洋扩张的思想及行为进行必要的斗争。一是运用国际法工具进行斗争。二是必要的实力回应,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回应日本的单方面行动。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做法就是加强实际控制,不断向国际社会宣示其对钓鱼岛的有效管理和权利,以显示主权并企图最终以时效取得方式正式获取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在东海问题上,日本曾蓄意阻挠中国在本国海域进行开发的活动,2005年7月14日日本经济产业相中川昭一还宣布,批准日本帝国石油公司对东海中间线以东油气试开采的申请,试图单方面采取在中国主张拥有主权权利的东海大陆架进行开采行动。对于这些和以后日本可能作出的单方面的决定和行为,中国除采取外交抗议的手段外,也不应排除使用海军力量加以制止的选择。

2.维护中国南沙海洋国土———外交、经济、军事“三管齐下”

中国的南沙政策有两个基点,就是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又要稳定周边和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解决南沙争端问题的途径就是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为此,中国要采取“三管齐下”的办法。所谓“三管齐下”就是中国应该采取外交手段、经济手段和军事手段来处理和解决南沙争端问题,维护中国南沙海洋国土利益。

外交手段之一就是协商谈判。中国与有关争端当事国进行双边谈判是解决南沙主权问题的基本途径。中国与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进行了多次的谈判,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外交手段之二就是发展建立信任措施。在谈判的基础上,中国还可以与有关国家共同采取建立信任措施。建立信任措施也称为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是指国家之间为增进相互了解、减少猜疑从而缓解紧张局势并防止爆发战争而采取的措施。迄今在南沙问题上的建立信任措施主要是各国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经济手段就是中国与有关争端当事国对争议地区的资源进行共同开发。共同开发是中国解决南沙争端的一项重要政策,采用共同开发的方式,使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可以从南沙地区获取经济利益,但是共同开发不是主权分享,共同开发的结果并不意味各国占领现状被确认和主权问题的解决。

军事手段是指中国利用自己的军事力量,确保南沙的总体利益。中国的南沙利益包括:石油利益、航行利益、战略利益。南沙群岛关系到中国国家安全,在未来更关系到中国能否在东南亚地区拥有战略优势,以及能否将力量投放到远洋。美国、日本、东盟和印度都在这里追求自己的战略目标,并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都采取了防范的措施,这对中国南沙战略是有相当影响的。鉴于美国军事上重返东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以及中国在南沙的重要利益,中国需要强化和运用军事手段,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加强南沙地区的海军力量。

(二)保障重要的海洋通道

在海洋通道的安全保障上,国际上通行的有控制、防卫和依赖即“搭便车”等三种模式。中国不搞海洋霸权,因此不宜采取控制模式,同时中国不宜也不可能采取“搭便车”的战略,因为中国是自主的大国,中国与海洋大国存在不同的战略目标,海洋大国没有可能无条件地为中国提供海洋通道的安全保护。因此,中国应采取防卫模式,即运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等各种手段来实现海洋通道的和平利用,实现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应对,再到主动谋划与介入的战略转变,维护海上航行自由,平衡海洋大国的权力,又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性海洋通道防卫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海洋通道的防卫体系。

1.太平洋海洋通道的防卫

(1)东北亚地区。中国大陆海岸线并不直接通向太平洋,在中国大陆的对面横隔着由日本列岛、琉球群岛等组成的岛链,这些群岛周围的海峡以及海道成为中国进行远洋航行的必经之路,它们对于中国国防安全、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控制重要的出海通道是中国在东北亚地区海洋通道防卫中的核心任务和战略目标。

(2)东南亚地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任务是实施“马六甲海峡防卫”战略。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外贸易大通道和海外能源运输的大通道。随着中国石油进口的不断增加,这条水道对中国的意义将会越来越大,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海上生命线”,但马六甲海峡的航行却存在许多风险。从传统安全看,马六甲海峡是大国纷争和争相控制的目标;从非传统安全方面看,马六甲海峡是海盗活动的重灾区。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航行中的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存在,再加上中国海军在马六甲海峡防卫能力方面的不足,使马六甲海峡给中国带来贸易尤其是能源安全的隐患,中国在能源问题上有可能受制于人,这就构成所谓“马六甲困局”。

2.印度洋海洋通道的防卫

中国经由印度洋通道的贸易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占30%以上,因此,运用中国的海上力量维护中国在印度洋海洋通道的航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在印度洋地区的海上活动。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无疑是巨大的,并且在不断上升,但中国海上力量实际上在这个地区并没有大的影响。为确保中国在印度洋的国家利益,中国迫切需要加强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活动的力度。

(2)实现定期的军事存在。由于中国与印度洋距离遥远,海军机动需要漫长的航行,难以对印度洋的海上突发事件作出最迅速的反应,针对这种情况,中国需要在印度洋地区建立长期的和永久性的军事存在。这就是选择沿岸友好国家或重要国家的港口作为持久性的维修、补给点和停泊点及海外军事行动的出发地。

(3)开展联合军事演习。印度洋地区是大国势力错综复杂的区域,同时这个地区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活动频繁,非传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基于这种情况,大国经常在印度洋显示实力,举行各种军事演习,有的针对假想敌,有的针对海盗和恐怖主义。还有的针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中国海军为了扩大自己在印度洋的影响和提高在印度洋的军事行动能力,未来需要在印度洋同有关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种演习将为最终在印度洋建立新的安全框架和多边安全合作体制打下基础,并对中国在印度洋的海洋通道安全保障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努力推进海洋经济建设

海洋经济是现代海权的一个基础方面,海洋经济是人类以海洋资源为对象而展开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的总和。对于中国来说,建设海洋经济强国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应对未来世界海洋经济格局变动所必须采取的战略措施。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航海强国,二是建设海洋开发强国。

1.建设航海强国

(1)组建超级远洋船队。建立一支远洋船队是中国建设航海强国战略的目标之一,建设大型远洋船队尤其是油轮船队,确保贸易和能源运输安全。

(2)力争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必须发展现代前沿的造船技术,可以说,现代尖端造船技术是中国造船业由大变强及跃升世界首位的根本出路和保证。

(3)积极建设世界级大港。发达的港口是世界航海强国的必备条件。港口是海上交通的起点和终点,是一国对外经济联系的门户,港口作为全球运输服务的节点,正成为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的中心。现代港口已成为陆海空运输的交通枢纽,不仅成为物质集散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而且在战时还可以供海军作为战略母港、后勤保障支援基地使用。

2.建设海洋开发强国

海洋开发是当代大国普遍的战略选择。早在中共十六大就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2003年5月中国国务院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正式提出“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实施海洋开发”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是发展海权的重要作为。

(1)建设海洋能源开发强国。能源是实施海洋开发的首要动因。世界海洋石油开发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和前景,据估计,海洋油气资源储量在1500亿吨以上,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3,海底天然气总储量预测为140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2,而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的80%~85%集中在专属经济区等近海地区。

(2)建设海洋水产开发强国。海洋水产开发主要指的是海洋渔业、特别是远洋渔业的发展。海洋渔业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提供了重要的经济财富,而且在于它满足了人类生活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未来中国要建设成世界海洋水产强国需要在两个方面着手努力:第一,组建现代化的大型远洋渔船队。第二,需要适应国际海洋政治和渔业环境的变化,确保中国在世界海洋的渔权。渔权的保护涉及国际海洋法及中国与外国的政治关系,中国必须借助政治外交关系为中国远洋渔业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

(3)建设海洋科技开发强国。建设海洋科技开发强国是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战略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现代海洋科技已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科技群,包括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资源探测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和海洋深潜技术等。现代海洋科技对海洋开发的进程和开发的质量、效益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中国海洋经济强国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海军防卫力量建设

海军的远洋化是加强防卫力量建设、实现中国海权发展的关键性核心问题,远洋海军或称“蓝水海军”的大体含义是,具有较强的续航能力和自给力的、以大型水面舰艇和核动力潜艇为骨干的、具有在世界各主要海域实施全面攻防作战能力的海军。中国海军远洋化的具体构想是,到世纪中叶与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相适应,将中国海军建设成一支以现代化大型海上作战平台和核潜艇为核心的、具有全球性投射能力的、能够在世界主要海域遂行海上攻防任务和有效地保卫国家海洋利益的海军。

1.建设航母战斗群———构建远洋海军的题中之义

航空母舰通常是一个国家海军由近海走向远洋的标志,它是一种现代化的大型海上作战平台,以舰载飞机及其所携带的导弹为攻击手段,并且与巡洋舰、驱逐舰或护卫舰及攻击性潜艇和其他扫雷、保障舰艇共同组成航空母舰编队,成为一种威力巨大的远洋作战力量,是远洋海军的中坚与核心。简言之,中国建设航空母舰有四大效益:

(1)军事效益。航空母舰建成后,现有的海军力量将以航母战斗群为基础形成新的力量组合,中国将形成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海上力量,中国的海上力量将发挥出新的体系作战效能,具备攻防兼备的能力,特别是远洋能力将得到发展,中国海军将可以执行更广泛的作战任务,不仅可以在周边范围作战,而且可以向世界远洋区域投送力量,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

(2)经济效益。虽然建造航空母舰需要国家经济的大力支持,但是航空母舰的发展会反过来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回报,起到促进经济安全和繁荣发展的作用。另外,航空母舰建设可以带动国家和国防需要的有关技术的发展,推动中国船舶制造业的进步,给大量的工厂提供就业机会,给相关的上游和下游产业带来大量的发展机会。从中长期看,建设航空母舰的好处大都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3)政治效益。航空母舰将奠定中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基石。航空母舰是军事力量也是政治力量,它可以向世界显示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并产生使国家力量放大和倍增的效果。航空母舰将在中国的政治外交中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将不再只是需要依靠声明来维护海洋权益。另外,建设航空母舰还可以在国内产生强大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4)文化效益。航空母舰的文化效益就是航空母舰的建设可以促进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与弘扬,推动本国特色的海洋文化向世界传播,将本国的文化力量在世界上释放和发挥,将自己的优秀文明成果展示在世界面前,从而有助于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软实力。

2.中国海军功能的战略拓展

海军功能的发挥和拓展是海洋防卫力量构建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中国在海军的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是误区,主要是把海军的运用局限在军事领域,并且主要是强调在战时的作用。实际上,海军的功能是多元化的。马汉曾有过论述,认为海军在促进国家政治、军事、贸易及海外政策方面都能够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当代英国的海军战略学家肯·布思则提出关于海军功能的“三角模式”。他认为海军具有三种功能———军事功能、警察功能和外交功能,一个国家对海洋的使用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种目的:物质和人员的运输、为外交目的或对付陆上或海上敌对目标而进行军事力量机动、对海洋和海底资源的开发,由海洋的三种目的的利用可以进而提出海军的三种功能。在海军的三种功能中,军事功能是基础的和首要的,警察功能、外交功能来源于军事功能,是军事功能的延伸与扩展。军事功能包括向海岸投送力量、海洋控制和海洋拒止,警察功能包括维护主权和良好秩序、保卫国家资源及对资源的享有、参与国际维和,外交功能包括显示旗帜、实施炮舰外交包括目标选择、威力显示等。而海军的上述功能都围绕海洋的利用和控制这个核心。

3.实现中国海军转型的重要方面

(1)军事功能的发挥。海军和平时期的军事功能主要是威慑和维护国际秩序。威慑包括战略核威慑、常规威慑及扩大的威慑。从战略核威慑来看,海军战略核威摄力量包括弹道导弹核潜艇及具有核攻击能力的航空母舰。从常规威慑来看,海军力量尤其是远洋海军构成海上常规威慑力量。扩大的威慑主要是用来对本国在远海、远洋活动的保护以及对盟国和友邦的保护。

(2)警察功能的发挥。海军的警察功能就是海军在承担远洋任务的同时,还要担当海岸警卫的作用,也就是与国家海上执法机构一起保护近海资源和其他权益。中国海军在从近海型向远洋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不能忽视而且必须加强海军的警察功能:第一,保护近海资源。第二,保护海上安全与秩序。第三,海上搜救。

(3)外交功能的发挥。海军的外交功能的发挥就是实施海军外交。海军外交是海军代表国家所进行的外交活动,是国家的一种外交形式。它也是海军的一种运用方式,被视为海军的政治运用。海军的外交功能主要表现为:①显示实力。②传达外交政策信息。海军通过自己的活动,表明这个国家的意图是什么,兴趣在哪里。③产生政治影响和支配力。即海军通过自己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对对方的心理产生某种影响,迫使其不得不去做某事或不做某事,这样实施海军外交的国家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鞠海龙.中国海权战略.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

[2]张文木.论中国海权.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3]石家铸.海权与中国.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4]张四平.中国海权.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5][美]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6]鞠海龙.亚洲海权地缘格局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陈霖.论中国边疆海权问题的治理.学术探索,2010(1)

[8]李思佳.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河北法学,2011(5)

[9]张文木.中国海权的概念及其特征.学习时报,2005-10-19

思考题

1.简述中国海权的内涵与特征。

2.简述钓鱼岛争端的原因以及解决钓鱼岛问题对我国海权发展的意义。

3.试论中国海权发展的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