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文化基础

浙江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文化基础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富有目标的提出,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秉持文化改革发展理念、立足已有扎实基础的务实、创新之举。2003年6月,浙江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的实施,在加强文艺产品创作加工、推进文艺为现实服务、强化文艺活动品牌效应、搭建平台推出新人新作、培养优秀文艺人才、积极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文艺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

精神富有目标的提出,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秉持文化改革发展理念、立足已有扎实基础的务实、创新之举。自1999年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任务以来,我省的文化建设走过了不断探索、不断深入的10多个年头。2000年12月,我省发布《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对文化大省战略首次进行了全面表述;2001年,为配合文化大省建设需要,出台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2002年,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经济被写入党代会报告;2003年,浙江被中央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文化大省战略被确认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提出实施“八项工程”、建设“四个强省”的工作目标,《浙江省文化建设四个一批规划》首次以规划的形式确定了文化建设发展思路;2008年,出台《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2010年8月10日,成立以省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文化大省建设;2011年,出台《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浙江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推动我省文化改革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11年11月16—18日,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提出了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宏伟目标。10多年来,我省在研究文化发展现象、价值和意义,谋划文化建设规划蓝图,探寻文化发展内在规律,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生产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提供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推动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文化发展理念得到不断深化认识

文化的重要地位随着文化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而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浙江人民认识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站在文化强省建设起跑线上的浙江,顺应科学发展新要求,把握文化发展新趋势,从一味追求工业GDP的高速增长,转移到文化、经济、社会的全面综合发展,这已成为浙江人民的文化自觉和实际行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成为文化建设的基本格局;随着民间文化自觉意识的不断觉醒,文化建设日益从政府推动走向社会推进,成为全体人民的集体共识,文化发展日益呈现出全面、深入、丰富、多彩、生动、务实的良好态势。

二、文化体制改革有效破除发展障碍

2003年6月,浙江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近10年来,浙江文化体制改革在推动文化创新中实现阶段性突破,进展顺利、成效明显。省委、省政府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纳入“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一把手”工程。2010年8月,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省级各有关单位为成员的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都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文化改革发展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大大强化了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导和指导。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了国有文化单位的活力和实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社会环境进一步形成,规划引导不断加强,政府管理职能切实转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完成。

三、文化政策体系框架逐渐趋于健全

在抓好中央有关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落实的基础上,我省抓住文化改革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环节,从浙江实际出发,先后制定了30多个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改革发展政策体系。例如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涵盖财政投入、税收减免、土地供给、人才支撑等方面,形成了“谁改革就支持谁、早改革早受益”的鲜明政策导向;文化事业发展扶持政策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艺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捐赠文化事业方面的经常性投入,拓展文化事业发展领域;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推动民营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等等。

四、社会文化热情带来新兴发展力量

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最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和社会力量加以推动。我省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高涨,无论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单位股份制改造,还是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文化产业发展,处处都有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民营影视企业、民间职业剧团、动漫业和文化旅游成为发展亮点。我省现有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到1300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员75万余人,形成横店集团、宋城集团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民营文化龙头企业。华谊兄弟的“电影第一股”、顺网科技的“网吧软件第一股”、宋城集团的“演艺第一股”、华策影视的“电视剧第一股”等7家企业上市,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领跑者。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意识和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文化消费成为重要生活内容。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传统文化生活中静态旁观的欣赏,正在向动态的、表现的、参与的方式演变,民间蕴含的巨大文化创造力正得到有效释放。

五、高新科技带动文化形态转型升级

随着文化与信息、文化与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移动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成长,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全省逐步形成了软件、工业设计、广告、传媒、艺术品创作和交易等优势产业以及产业集聚区。基于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内容产业成为发展亮点,数字出版、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成长。网络游戏尤其是网页游戏得到了大力发展,涌现了乐港科技、泛城科技等充满活力、发展前景好的网游企业。视听移动新媒体稳步发展。全省移动、车载、楼宇电视等新媒体发展良好,在终端规模、安装率、完好率、节目质量、盈利能力等方面领先全国。

六、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呈现旺盛景象

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的实施,在加强文艺产品创作加工、推进文艺为现实服务、强化文艺活动品牌效应、搭建平台推出新人新作、培养优秀文艺人才、积极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文艺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民营文化企业创作热情高涨,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基地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2010年接待影视剧组143个、合计拍摄影视剧3665(部)集,约占全国年产量的四分之一。2010年以来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的《东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1921》、《毛岸英》、《我的美丽人生》、《牵挂》等电视剧,均为浙江民营影视企业投拍生产,形成了“浙江红色电视剧”现象。

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省十分注重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省人民。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提高,基本建成多形式、多渠道、具有较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性高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

八、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10多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得到新解放,规模效益持续提升,国有与民营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显著提升。新闻出版广电进行集团化建设,先后组建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公司等10多家国有文化集团,建设成效显著,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初步构建了浙江新华书店发行连锁等文化产业流通体系和实体,形成了中国国际动漫节、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等一批文化会展品牌。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56.09亿元,比2009年增长30.71%,占GDP比重3.8%。

九、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渐趋佳境

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活动在拓展渠道中实现稳步发展,文化走出去取得新突破。2011年,举办赴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活动;组织省内15家影视企业参加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动漫、影视、出版、艺术品、文化用品等文化产品出口增长较快,版权输出逐步增长;前三季度,我省文化产品实现出口总额37.56亿美元,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事业发展的保障,我省制定了《浙江省中长期宣传文化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文化名家造就计划。加强对体制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评选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实施“五个一批”文化人才工程,开展省级文化创新团队命名工作,积极打造宣传文化领域的领军团队。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集中开展对乡镇宣传委员、讲师团成员和文化经营人才等基层宣传文化骨干的培训。无论是领军人物、专业人才、基层文化工作者,还是文化志愿服务者,都将在浙江文化建设的春天里,获得机会,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上述文化建设成就,无一不与精神生活密切相关,无一不是实现精神富有的具象化体现,它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我们提出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