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

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考察教师职业行为,重点就是要注意和防范教师的失职行为。教师失职行为有多种多样,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公开性失职行为和隐蔽性失职行为。所谓隐蔽性失职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作出与教学管理规定、原则相违背,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隐蔽性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要规范,防止或杜绝教师的失职行为发生,教师的师德水平也会提高。

三、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

(一)教师职业行为的一般要求

教师的职业行为是职业态度的外在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重要内容。教师的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担任的教师职业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教师的职业态度受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认知程序、每个教师的自身条件、教师职业本身的价值、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教师的职业态度又具有情绪作用和动机作用,并最终影响和制约他们的信念的形成。

教师的不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首先会表现在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上,受到低期望的学生会感到自己能力低或品行不好,产生无能为力之感;其次,会表现在学生的各种行为与学习成绩上,受到低期望的学生会放弃努力或继续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第三,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受到低期望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逐渐疏远。由此可见,受到教师高期望的学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受到教师低期望的学生则不能够充分地发展其潜力。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结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了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容。如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依法从教:(1)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提高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祖国;(3)在教育教学中能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无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不发表有损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和易引起政治误导的言论;(4)自觉遵守《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5)廉洁从教,不利用职责方便牟取私利。

——敬业爱岗:(1)按要求认真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教学文件齐全,教学工作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2)上课认真负责,执行考勤制度,不迟到、不早退,课堂纪律严格,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命题实事求是,评卷认真负责,考试成绩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水平;(4)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能用启发式教学;(5)学习和充实新的知识,按有关规定参加业务培训,开展科学研究,掌握学科前沿动态。

——教书育人:(1)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平等、公正对待学生;(3)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倾向;(4)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文化;(5)注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为人师表:(1)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生活作风严谨正派;(2)仪表端庄大方,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衣着整洁得体;(3)注意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与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4)谦虚谨慎,尊重同志,互相学习,团结友爱,互相帮助;(5)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再如2003年9月1日,四川省教育厅印发了《四川省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其中规定教师“(1)不准在教学上敷衍塞责,误人子弟。(2)不准歧视、侮辱、体罚学生和训斥、羞辱学生家长。(3)不准使用不文明语言。(4)不准参与赌博、变相赌博等不健康活动。(5)不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移动通信工具。(6)不准索要和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7)不准向学生推销教学目录以外的教辅资料、音像制品和其他商品。(8)不准乱办班乱收费、强制有偿补课”。这些规定,旨在加强和改善教师的职业行业规范建设,推进师德建设。

考察教师职业行为,重点就是要注意和防范教师的失职行为。教师失职行为有多种多样,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公开性失职行为和隐蔽性失职行为。(1)公开性失职行为。所谓公开性失职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作出与教学管理规定、原则相违背,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公开性行为,是一种明知故犯行为方式。究其原因,主观上是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差,缺乏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没有把教师职业作为终身的事业来追求,对待本职工作采取一种放任自流得过且过的态度;客观上表现为学校教学管理措施不力,制度不健全,教师利益上的机会成本过低。(2)隐蔽性失职行为。所谓隐蔽性失职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作出与教学管理规定、原则相违背,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隐蔽性行为。究其原因,主观上表现为,一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低,失去教师的基本原则,好人主义严重。二是教师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忽视自身的知识更新,用大量课余时间从事兼职、经商活动,获得额外收入。客观上表现为,一是教师教学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二是多年来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教师的成长发展未给予高度重视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三是对教师的师德考核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

(二)教师的言谈举止与行为规范

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失职行为具有较坏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1)严重侵犯了教育投资者——学生家长的利益;(2)严重侵犯了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利;(3)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4)教师失职行为下的人才培养,将严重制约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要规范,防止或杜绝教师的失职行为发生,教师的师德水平也会提高。

为此,我们设计一些反映教学环节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1.课堂教学的组织

组织课堂教学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控制作用,即组织和调节教学过程的作用。这种控制作用既包括教师直接向学生发出指令,也包括通过教材和教学设施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因此与其他教学技能所依附的教学行为方式相比,组织课堂教学的控制作用更为全面而深刻,更能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即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体地说,组织课堂教学有三方面的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完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组织包括激趣环节、讲授环节、示范环节、练习环节、讲评环节五个方面的基本环节,课堂纪律秩序则贯穿始终。调查发现,所有调查对象在回答“对学生课堂的反应(如学生迟到,讲闲话,看闲书等)一般会”时,“比较在意,出现问题会想办法调解”占60.78%,排第一位;“提出严格要求并管理”占26.89%,排第二位;“只要不吵就不管”和“只管自己讲,根本不在意”共占12.33%。说明绝大多数老师都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纪律的组织,但也存在较大比例的人对课堂教学组织的纪律不在乎,应该说这与教师职业行为要求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见表19)。相比之下,青年教师对此的回答出现两个重要的新情况:一是青年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并管理”的比例下降,二是青年教师对学生“只要不吵就不管”和“只管自己讲,根本不在意”的比例上升,占17.72%。这反映出有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更不注重课堂教学的纪律,这个问题必须在师德建设中加以解决。

表19 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反应

img21

2.教学内容中的敏感性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必然遇到一些敏感性强的教学话题,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一种情况是教学内容本身就涉及且需要回答的问题,另一种情况是学生的提问中,时不时也可能提出一些敏感性的话题。对此,调查表明,当涉及一些政治话题时,所有调查对象中超过50%的人采取“分析多种看法,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青年教师采取此种做法的比例更高一点;不管是所有调查对象,还是调查对象中的青年教师,都还有10%左右的人采取“几乎不涉及,涉及了也回避”的态度,说明这部分人教学联系实际不强,自然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不能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自然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的认同度也不会高;青年教师有占24.02%的人会“态度鲜明地表明自己的主张”,高于所有调查对象近10个百分点,这与青年人初生牛犊、敢作敢为、敢于发表意见的特点相关,这部分教师往往有自己的观点,也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必须对他们加以认真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学术研究无禁区,教学有纪律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中(见表20)。

表20 教师对政治话题的反应

img22

3.对学生的课外辅导

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上完课就了事的现象较为普遍,在与学生的座谈中,学生对教师能够在课外进行学习辅导具有较强的需求,但很少能得到老师的课外辅导。那老师方面的实际情况呢?调查发现,有30.02%的教师回答“经常”在课外对学生义务地进行辅导,有34.25%的青年教师也“经常”在课外对学生义务地进行辅导,这似乎与学生的反映有相当的差距。在与部分老师的交谈中,发现原因在于老师和学生对课外辅导的方式认识不统一,学生的认知多留在中学阶段集中在一个教室面对面地辅导,而教师则认为凡是参加学生的活动以及通过电话或网络的交流都是辅导。不管怎样,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的今天,教师参加课外辅导的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见表21)。

表21 教师在课外对学生的辅导情况

img23

4.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所谓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高校的师生关系,一直是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做到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亲密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所以,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不仅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教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师生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行为,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而不良的师生人际关系易损害或阻碍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办学条件最艰苦,而培养出的杰出人才最多的学校之一;学生由于崇拜自己的老师而走上与老师相同的科学探索道路的事例,更是多得不胜枚举。这一切,无不体现出教师人格、人品魅力对学生成才的深远影响。

现代教育不能没有教育条件和教学设施,但相反,优良的教育装备,并非必然产生高质量的教育。师生关系很有点像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许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一定的师生关系,其实是由相应的教育关系所决定的,其核心是教育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它对师生关系的要求是根本相反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师生关系是主从型的,因为无论从知识传授的方法、途径还是目的来分析,它只需要学生无条件地接受,学生在教育关系中只是贮存知识的容器。而素质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和研究师生关系问题,不仅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更有深远的历史使命要求。

为此,我们设计了几个问题并作了相应的调查。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

教学活动对师生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阐述自己的政治、道德观点,赢得学生的尊重,适度地展示对学生的爱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从而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达到“知彼知己”的目的。

调查表明,所有调查对象中占47.33%人能够对自己教学班的同学“较熟,见面能打招呼”,占26.52%的“只熟悉少数同学”,占6.81%的“基本不认识”;青年教师中占56.30%的人能够对自己教学班的同学“较熟,见面能打招呼”,占23.23%的“只熟悉少数同学”,占3.15%“基本不认识”(见表22)。两组数据相比较可知,青年教师对自己教学班的同学的了解程度高于教师群体的平均水平,不了解程度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这与青年教师易于与学生交往、结交朋友的特点直接相关。但整体上讲,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都不高,这反映了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互动性不够。因为在正常的、一般的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了解是在课堂上开始的。教师的诸多素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观念都会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出来。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便是了解学生的开始,通过各种信息,教师对他所面对的教育集体进行整体判断,并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逐步认识、熟悉每一位学生。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增强教师对学生了解程度,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表22 教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熟悉程度

img24

——教师对学生意见的处理

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师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学生的意见。老师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应该允许学生提意见,要认识到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也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思维和处事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是有想法和看法的,对老师也一样。如果老师能够发扬民主,允许同学们提意见并尽可能地尊重同学们的意见,师生就能真诚相处,互相谅解,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精神。现在,在部分老师中存在着一个对允许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打分的一个错误认识,认为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养成爱挑剔、不礼貌、自以为是等毛病。事实上,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引导了。我们认为,无论意见多么尖锐,必须通过合法手段,诚恳地善意地向老师、学校提出来,也应该适当地注意提意见的场合,并遵守相应的组织纪律。作为老师,对于学生的意见,合理的,应该采纳并给予鼓励;需要说明的,就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存在问题的,可以婉转或直截了当地给学生指出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给老师提意见会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呢?实践证明,是不会的。因为老师不可能什么都对,也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掌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接受了学生的意见,纠正了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同学们也感觉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师生关系反而会更加和谐起来。这不仅有利于顺利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看来,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在学生面前公开承认自己的失误或不足,可以起到提高教师威信的效果。调查表明,所有调查对象中,有占65.56%的人能“主动听取,认真改进”,青年教师中有超过80%的人能“主动听取,认真改进”,说明我们的老师是做得相当不错的,这与调查的几所学校中都设立有教学座谈会、课堂征求学生意见等做法是一致,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也有占18.42%的人“偶尔听听,不大在意”,还存在不少和差距,这将是下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一个突破口(见表23)。

表23 教师对学生意见的处理方式

img25

——课外活动中的师生交往

反映或影响师生关系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课外活动中(即课堂外)的师生交往问题。应该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补充。在课外活动中,师生双方的关系形态多种多样,因此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是立体的、多侧面的,它使师生双方在彼此的心目中的形象显得丰满、充实,有血有肉,其关系也变得丰富多彩。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的教育作用也是多层次多类别的,教师要在课外活动中充实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给学生树立崇高的榜样。同时,让学生不断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断了解学生,达到师生双方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的和谐、教育关系与心理关系的和谐、集体关系与个体关系的和谐。调查表明,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当发现学生有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时,能“主动关心,提供帮助”的占71.27%,能“向主管部门反应”的占24.13%;青年教师中能“主动关心,提供帮助”和“向主管部门反应”的也分别占70.47%、23.62%,两组数据基本持平(见表24)。说明我们的老师能采取多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关心学生,但在前面的调查中,又有相当大比例的老师是“不熟悉自己教学班的学生的”。问题就在于,相当数量的老师实际上在课外与学生交往不多,少有机会发现学生存在的困难,故真能落实到行动中自然就更少了。

表24 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关心方式

img26

5.教师工作的重点

作为高校教师,除了用足够的时间用于精心组织教学外,哪些事是应该经常思考的呢?我们的老师又做得如何呢?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也许是问题设计的缺陷(选项间区分度不高),许多人都进行了多项选择,因此不能作绝对比较,只能做相对比较。调查结果(见表25、表26)表明,(1)在所有调查对象对“在从教过程中哪些事是你经常要思考,具体要做的”的回答中,认为应“增加新知识,补充新内容”的占47.33%,排第一位;认为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占41.62%,排第二位;认为应“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的占33.33%,排第三位;认为应“拿项目,做科研”的占13.81%,排第四位。而在所有调查对象对“您在从教过程中经常思考和具体做的有”的回答中,做到“增加新知识,补充新内容”的占40.15%,排第二位;做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占44.01%,排第一位;做到“不断学。两相比较发现,我们的老师在理论认识与实际行动上存在着差距,做得还不够。(2)青年教师对“从教过程中那些事是经常应该思考,具体要做的”问题的回答结果排序与所有调查对象的排序相同,对“您在从教过程中经常思考和具体做的有”的回答结果排序与他们所想的是一致的,从数据上看,说明青年教师的知行是一致的。

表25 教师对自身工作的主要思考

img27

表26 教师从教过程中的精力投向

img28

6.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处理

教学与科研始终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教师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但在不同的大学,到底是以教学为主,还是以科研为主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几所进行调查的学校中,多是以教学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他们对科研工作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调查发现(见表27),所有调查对象中,认为做科研主要基于在“在本学科研究方向上有造诣”的占38.13%,排第二位,在“取得职称晋升资格”的占32.78%,排第二,两种情况占70%多,值得注意的是,占15.47%的老师回答的是“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做”,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与近几年高等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多,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生师比过大,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增大(特别是一些诸如大学外语教学的公共课),许多人无暇科研工作,这些新情况应是着重加以解决的问题。青年教师的回答也基本上维持在同一水平上,所不同的是,有占14.39%的青年教师对科研“缺乏系统思考和资深教师指导,起步难,没有做”,这恐怕也是一个现实,对此问题应着力认真解决,建立诸如青年教师科研指导老师,与青年教师教学指导老师一样,赋予一定的职责,交给一定的任务,支付一定的报酬,发挥学校教学科研骨干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表27 教师的科研情况

img29

7.对青年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

青年教师在高等学校是最受人关注的群体,一方面,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等均受到来自学校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和同事的关注;另一方面,学校方方面面也应该尽可能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方面面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成长。那么,在所有老师和青年教师的眼中,他们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等情况的了解和评价是什么呢?

——备课

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认为青年教师在备课方面大致是“第一轮认真备课,以后就较随便了”的占32.78%,比例最高,排第一位,而青年教师作此回答仅占22.04%,低了10个百分点,说明青年教师对自身备课方面的评价高于所有老师的评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得复杂多样的,要么是对青年教师的备课情况不了解,要么是评价标准不统一或者说是回答不够客观等,关于这一点,从青年教师回答“每次都花数倍于上课的时间备课”和“每次都花相当于上课的时间备课”的比例分别高于所有调查对象回答的比例中还可以得到佐证(见表28)。

表28 青年教师的备课情况

img30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调查发现,所有调查对象中占36.46%的人认为青年教师“经常变换教学方式努力尝试新的方法”,排第一位,青年教师中做此回答的比例高达50.39%(见表29),这两组数据表明,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探索、注重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判断应该是共识,这恰也是与青年教师不拘泥于传统,敢冲敢闯的特点是一致的。这是一种好苗头,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值得认真加以保护,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

表29 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

——兼职与教学

教师兼职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的一个问题,在高等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清华大学曾对教师兼职从事业余工作做过如下规定:“教师业余兼职是指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业余从事的其他业务兼职活动。业余兼职不同于借调,教师本人不能离开学校的工作岗位;教师在各种学会中担任职务属于社会兼职,不在业余兼职之内。业务兼职主要是较固定的(不是偶尔一两次)校外兼课,从事科技开发,担任业务顾问等活动。”事实上,广义的教师兼职指与承担本职工作以外的一切工作,并取得一定报酬的活动,它不以校内校外为界。如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具有教师资格并同时承担了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教学的同志。狭义的教师兼职指在校外从事与校内工作无直接联系的工作获得一定报酬的活动。我们这里讲的,是指狭义的兼职。那么,青年教师中有无从事兼职的呢?调查发现,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回答“大多数有”从事兼职等活动的占10.13%,回答“少数有”从事兼职等活动的占34.44%,回答“不清楚”的占38.86%,但在青年教师的回答中,回答“大多数有”从事兼职等活动的占11.42%,回答“少数有”从事兼职等活动的占31.89%,回答“不清楚”的占43.70%,每一项比例都高于所有调查对象的回答,说明在青年教师中,客观存在着从事兼职活动的情况(见表30)。

教师从事兼职,有着复杂的原因,但无外乎三类情况:一是经济所迫,二是本人爱好,三是欲获得更加丰厚的收入。教师从事第二职业,对原有工作是有一定程度影响的,但教师在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之余,不损害学校声誉和经济技术权益的前提下,适当地从事业余兼职,可以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密集的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也可适当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因此,对此,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把握,完善相关制度,保证教师兼职从事业余工作不影响本职工作。

表30 青年教师兼职情况

img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