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纪杰出华人数学家

世纪杰出华人数学家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57年应周恩来邀请回国,“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浙江嘉兴人,美籍华裔数学家,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1934年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是中国培养的第一名数学研究生。为了纪念陈省身的卓越贡献,国际数学联盟于2010年成立了“陈省身奖”,以表彰在数学界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是国际数学界最高级别的终身成就奖。美籍华裔数学家,生于广东汕头,自幼移居香港,后赴美留学,师从陈省身教授。

封面故事 | 最美的数学

整理◎张从志

熊庆来

云南弥勒人,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数学界的伯乐”,培养和提携了包括严济慈、陈省身、华罗庚在内的一大批后辈。

青年时期留学欧洲,学成归来后从事数学研究和教育工作,编著了第一批中文写就的近代数学教科书。1926年,被聘至清华大学担任算学系教授兼主任;1929年主持成立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这是中国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数学研究生。1934年,以《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论文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该研究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抗战开始后,担任云南大学校长,直至1949年赴法国巴黎。1957年应周恩来邀请回国,“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

苏步青(东方IC 供图)

出生于浙江平阳农村,中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有“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之称。1927年入读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此间,在一般曲面研究中的成果获得日本乃至国际数学界的关注。1931年获博士学位后归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转至复旦大学任教。1978年任复旦大学校长。

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从1927年起在国内外发表数学论文160余篇,出版10多部专著,创立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受到国际认可。1956年,因其在“K展空间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共和国第一次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作为老一代数学家,一生育人众多,门下学生包括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潜等8位院士。

华罗庚(蒋齐胜 摄/Fotoe 供图)

生于江苏金坛,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幼时即展露数学天赋,但因家境困难,初中毕业后辍学回家,从此开始自学数学。1930年20岁时,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一文,轰动了中国数学界。当时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邀他进入清华大学。他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清华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并自学英、法、德语,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1933年被破格提拔为助教。1950年放弃美国教职回到清华。1952年7月,主持建立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任所长。

在解析数论领域成就卓著,开创了享有国际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省身(崔跃勇 摄/视觉中国供图)

浙江嘉兴人,美籍华裔数学家,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1934年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是中国培养的第一名数学研究生。1943年,应美国数学家奥斯瓦尔德·维布伦之邀,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研究员。此后两年间,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方法,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高斯-博内-陈定理和Hermitian流形的示性类理论,为大范围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1982年,在伯克利主持创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并担任所长,该研究所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数学研究中心之一。

为了纪念陈省身的卓越贡献,国际数学联盟(IMU)于2010年成立了“陈省身奖”,以表彰在数学界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是国际数学界最高级别的终身成就奖。

陈景润(新华社供图)

福建福州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1954年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一年后,经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推荐,到数学系任助教。

1957年,华罗庚将其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进行数论研究。“文革”期间,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钻研数学。1966年发表《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1973年又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这一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陈氏定理”。

丘成桐(吉国强 摄/视觉中国供图)

美籍华裔数学家,生于广东汕头,自幼移居香港,后赴美留学,师从陈省身教授。目前在哈佛大学任教。迄今囊括了菲尔兹奖(1982)、克拉福德奖(1994)、沃尔夫奖(2010),其中1982年获得菲尔兹奖,使其成为首位获得这项有“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奖项的华人。

在微分几何领域成就显著,改变了偏微分方程作为分析几何问题工具的使用方法,影响遍及拓扑学、代数几何、广义相对论、天文学等数学和物理学领域。1976年,证明了卡拉比猜想,其结果被广泛应用到数学物理和弦理论的研究中。开创了将极小曲面方法应用于几何与拓扑研究的先河,利用这一方法,与同事合作证明了广义相对论中的正质量定理,为黑洞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田刚

江苏南京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1984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并赴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丘成桐,后跟随丘成桐转学至哈佛大学,并于1988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其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几何学及数学物理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凯勒-爱因斯坦度量研究中,完全解决了复曲面情形,并发现了该度量与几何不变理论中稳定性的紧密联系。在辛几何方面,是Gromov-Witten不变量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该理论是处于辛几何、代数几何和物理中的超弦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幸福过了头》

[加拿大]艾丽丝·门罗著,张小意译

译林出版社,2013年

定价:35元

蒲实推荐:根据俄罗斯女数学家科瓦列夫斯卡娅传记虚构的小说,是一个关于女性与她的天赋的故事。

《完美的证明》

[美]玛莎·葛森著,胡秀国、程姚英译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

定价:30元

蒲实推荐:俄罗斯数学家格里高利·佩雷尔曼解决庞加莱猜想的传奇,以及他刻板到极端的个人生活。

《数学传奇》

蔡天新著

商务印书馆,2016年

定价:49元

蒲实推荐:蔡天新,15岁入大学,24岁获博士学位,31岁任教授,33岁成为“东方之子”。数学天才为你讲述数学王国里那些个性鲜明的大师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