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寻访古卷阿

寻访古卷阿

时间:2022-07-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坐上开往周公庙的客班。在豳地,周人屡遭戎狄侵扰,大约在十四代后,古公亶父遂带之迁居周原。古卷阿,早在西周初期,就是王室贵族的宴歌游乐之地。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弟,因其采邑在周,位列三公,故称周公。后世民间尊姜嫄为送子娘娘,至今,每年农历三月初十至十九的周公庙庙会上,常有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在此祈福求子。

秋子红

我坐上开往周公庙的客班。出岐山县城,中巴车便沿着一条宽阔的柏油公路一路向北疾驰而去。立秋之后的大地,终于褪去了灼人的燠热,清晨的风中,已夹杂着丝丝凉寒。车过几处村庄,北面的凤凰山愈来愈清晰地裸露出它黛青色的沟壑和峰岭,在一个“之”字形路口,周公庙终于显现在我面前。《诗经·大雅·卷阿》篇中描述此处“有卷阿者,飘风自南”,因之后世便称这里为古卷阿。这里三面环山,唯南与平原相接,此刻,周公庙掩映于一片蓊郁的林木杂树丛中,唯见南面台原起伏的沟坳里,散落着几处古朴的村庄,在清晨的阳光里,大地一片寥廓、沉寂。谁能想象,这里曾有过如日中天的煊赫和辉煌?谁能想象,在华夏民族历史的长河里,这里曾汹涌过滔天巨浪,它曾惊涛拍岸,它曾震天撼地,但它最终沿着一条命定的河道,一路向东向东永不回头地流逝了,只留下身后这片周原广袤的皇天后土,和这块生长麦子和玉米的土地上年年出土的青铜器窖藏、残石断瓦,以佐证它的历史曾有过的光荣和辉煌。

周原膴膴。

周原,曾是古老的西周王朝的肇基之地。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周人兴于邰地,周人的祖先为弃,弃教民稼穑,使周原有了耕作。后人尊称弃为后稷,“稷”即五谷之神。到了先公不窋时,适逢夏末商初,夏亡商兴,使作为夏朝与国的周人受到牵连,从而“去稷弗务”“用失其官”,他们被迫西迁,“自窜于戎狄之间”(《国语·周语》)。在那里,周人与姜姓部落联姻,繁衍于姬水,以地为氏,故为姬姓。但是,东部的商对他们一直是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到了先祖公刘时,周人在公刘的带领下,迁徙于豳。在豳地,周人屡遭戎狄侵扰,大约在十四代后,古公亶父遂带之迁居周原。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字。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古卷阿,早在西周初期,就是王室贵族的宴歌游乐之地。据《竹书纪年》记载,《卷阿》一诗就是周成王的叔父召康公随从成王出游卷阿,在观览卷阿胜景后,陈诗答王的歌篇。周公在晚年还政于成王后,自己隐居在古卷阿,制礼作乐。唐代初期推崇尧舜之道,周礼之教,在全国范围内大设祠庙,祭祀先圣,据《岐山县志》和有关碑文记载,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高祖李渊缅怀周公姬旦德贤勤政,下诏于岐山古卷阿之腹地为周公建立专祠,以纪念这位大德大贤的元圣。

站在周公庙门前,我静静凝视着那三棵千年以上树龄的唐柏汉槐,它的巨大虬曲的树干上,留有岁月的雷电和历史的兵燹斫砍过的痕迹,此刻,在清晨的阳光中,它的苍褐色的枝干上,依然吐绽着浓浓的绿意。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沿着它的一圈圈树轮一路溯游而上,我们将会看到这片土地曾经拥有过怎样的沧桑,经历过怎样的兴衰荣辱?

进入庙门,一种肃穆、庄重之感扑面而来。踏上一条北上的笔直甬道,道旁的参天大树、远处的松柏修竹,和一棵棵古老的银杏树,愈发使整个庙宇显得静谧而幽寂。周公庙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所建,共30余座,100多间,以周公、太公、召公正献殿为主居前,姜嫄、后稷正献殿为辅,分别居中、居后,形成了“姜嫄背子抱孙”的有趣格局。八卦亭、碑亭、魁星楼点缀其间,相映生辉。雕梁画栋、丹楹彩绘、繁缛脊饰、斗拱重叠,整个建筑依循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法则,既分局对称,又依山就势,既有庙宇的庄严肃穆,又错落有致、气象壮观。自唐代建祠,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重修,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纪念周公及周朝先祖的祠庙。

从丹楹彩绘的乐楼下穿堂而过,便见一尊汉白玉周公雕像伫立在我面前。此刻,鲜红的阳光正落在雕像身上,使这位西周时期的圣贤愈发显得是那么睿智、庄严。周公头戴相帽,身着相衣,手持诰卷,足蹬朝靴,正背靠八卦亭面向乐楼,凝视着远方。此刻,它是在思虑平叛“三监”的良策妙计,还是在构思他那泽被华夏三千年的礼乐……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弟,因其采邑在周(即岐山东北一带),位列三公,故称周公。文王在世时,姬旦作为儿子就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武王继位后,他辅弼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七年,平定了“三监”叛乱,成王长成,他还政成王,隐居古卷阿,制礼作乐,使天下大治。周公推行分封诸侯政策,营建东都洛邑,加强了西周统治。他提出“以德配天命”学说,主张“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开后世儒家“仁政”、“德治”思想之先河,成为儒者所师法的“文武周公”之道。周公“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勤政、礼贤下士精神,历来为后代所称颂。三国时期曹操在明其心志的《短歌行》中曾称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出姜嫄殿,沿着一条小径拾级而上,不久,便到达位于北坡的后稷庙前。此刻,回首眺望,整个周公庙尽收眼底,森森林木中时有几声清脆的鸟鸣飘过来,鸟鸣山更幽,这座古老的庙宇愈发变得那么静谧、沉寂。据说,后稷之母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践巨人足而孕,后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牛马绕道,弃之山林,樵夫收拾,弃之冰河,飞鸟护卫,姜嫄以为神,遂哺育长大。这是一个关于人类母亲多么美丽、动人的传说!后世民间尊姜嫄为送子娘娘,至今,每年农历三月初十至十九的周公庙庙会上,常有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在此祈福求子。我看见,山坡树木上那一条条经风吹日晒褪了颜色的红缨子,它们一定代表着一个个平凡母亲隐秘的心事和幸福的祈愿吧。

中午时分,从北坡的程潜别墅、三教洞府下来,我来到著名的润德泉旁。润德泉为唐宣宗赐名,明代曾立“周公圣水”碑于泉旁。据明代李时珍《食物本草》记载,润德泉水质甘洌,可医数病。只可惜,20世纪80年代末,著名的润德泉突然枯竭了,此刻,我看见,刻有精美浮雕的石栏下,汪着一团污浊不堪的绿水。相传,润德泉为一间歇泉,时涌时涸,泉涌则风华物茂,国泰民安;泉涸则饥馑遍道,世态动乱。我不知道,这眼著名的泉水的枯竭,它能留给我们一些什么预言呢?

午后的阳光静静照射在北坡上,风中飘来坡上野花幽幽的清香,声声鸟鸣从头顶的山林中落在我耳畔,清脆、透亮。一个人坐在润德泉畔的石椅上,我的思绪又一次漫游在历史的古栈道中。

周公还政成王后,周的天下已趋于太平,为了使西周的江山更加稳固,周公便考虑从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礼仪诸方面制定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来维护周的统治。周公所制之礼仪,具体来说就是法制、法度,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官制、宗法、等级各方面的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等方面的礼仪和制度。“乐”,就是音乐歌舞。正是这一整套周礼,它不但巩固了周的江山,而且影响了我国儒家思想长达三千年之久,晚于周公之后五百年的孔子曾说:“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的思想延续着周公的思想体系,儒家尊孔子为至圣,而称周公为元圣,即第一圣人。孔子一生对周公推崇备至,他时常梦见周公,孔子晚年因梦不见周公而连连叹息:“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梦见周公和周公神交思会,大概是孔子一生最大的心愿吧。在我们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物质时代,梦不梦见周公在现代人心目中早已无足轻重,谁还会恪守古老的道德,去追求自己心灵和人格的完美?!春秋之节,礼崩乐坏,孔子连连叹息,并为恢复它而周游列国。但孔子连连碰壁,屡遭尴尬,孔子的一生其实是孤独的。几乎每一个时代的思想者都是孤独的,不论后世人们在他身上追加多少赞誉和颂美,都无法抵消他的孤独。时间是最公正的老师,他们的思想和价值,也只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为人们认识,他们的思想,会如周公庙润德泉中清澈的泉水,流入他的后辈子孙的脉管,足以让一个民族强骨壮体。

下山时,我看见,又一队游人沿着笔直的甬道走了上来。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他们要在这里寻找和缅怀什么,他们能找到吗?

(秋子红,原名宋睿,生于1970年,陕西岐山人。自1990年代开始写作,写小说,也写散文、诗歌。近年来,有作品在《延河》《鹿鸣》《中国铁路文艺》等杂志发表。)

润德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