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数字出版教育的新进展

中国数字出版教育的新进展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高校设立的数字出版专业,大都是在传统的新闻传播、编辑出版等文科专业基础上建立的。数字出版教育的发展初期,其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和分析为主。数字出版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着高校师资队伍的类型、教学定位和教学方式。但对于应用型、复合型特点较强的数字出版专业而言,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并没有其实践经验和经历来得重要。

我国数字出版教育自诞生之初就一直在快速发展,不断吸收国内外教育的经验,适应新技术、新媒体和新产业模式的需求,调整和创新数字出版教育的模式。

(一)数字出版学科设置日益清晰

随着数字出版教育的不断调整和探索,在学位点、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学科设置更加清晰。

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数据进行统计,我国2013年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招生单位有102所,其中设立数字出版硕士学位点或研究方向的院校约70所。当前大多数高校将新媒体传播、网络传播作为其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和图书馆学等专业的方向之一,其中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重庆大学等院校已明确确定了数字出版方向。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新闻学课程的高等学府,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设置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种学历层次。本科生设有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四个专业。研究生设置了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硕士点,以及一个传播学博士点,专业研究方向涵盖国际新闻、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媒体经营管理、编辑出版等诸多领域。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广告学院均将新媒体设定为研究方向之一,横跨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新媒体等多个专业,方向设置明确,专业分工清晰,且在课程设置上重专题研究与实务学习。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在新闻学与传播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上已将数字传播、数字媒体新闻两个方向明确列入,其经济管理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点将传媒数字资源管理作为硕士培养方向之一,专业设置清晰,且自成体系。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有新闻学、传播学以及数字媒介三个硕士学位点,其中,传播学专业偏重理论研究,数字媒介专业偏重技术。在课程的开设上偏重实务与技术应用。国际软件学院也将数字媒介设为硕士点之一,重在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二)政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渐成熟

数字出版教育始终坚持政产学研合作的培养模式,即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的相互协作,联合培养。随着数字出版教育的深入,政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日渐成熟,合作形式和层次更加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1.政产学合作模式

政产学合作能够有效地将政府管理、企业经营以及高校科研相结合,将各自优势整合发挥,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如,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以“两部一省”的名义实施的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高校依托政产学研协作平台,实现了大量科技成果的转化:华中科技大学的“新一代多功能光盘整机研制及关键技术开发”、西安交通大学的“音视频多媒体数据编码和传输综合仿真平台”、电子科技大学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媒体通用基础引擎”等,这些都促进了广东出版产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

省各级政府与高校院所政产学研协作多以共建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式出现,出版业政产学研省校协作模式目前主要是共建办学方式,内容包括:将出版学科确定为地方重点学科,加快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财政经费和其他项目资源支持。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建北京印刷学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

2.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协作模式是企业、高校与出版研究机构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强强联合的模式。

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多采用建立研究基地或培养基地的形式,聘任研究机构专家讲学,在人才、项目等方面实现资源及成果共享。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同上海理工大学共同创办的传播学研究生培养基地,设立了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出版业输送了更多高水平专门人才。

高校和企业之间则采用资源互补的形式进行合作。高校借此模式提高育人质量,实现与市场接轨,为数字出版行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校企之间的协作途径包括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或研发机构、建立大学科技园、校办企业(高校出版社)等。这类合作很多,北京印刷学院与京南卫星图书城建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设立合肥研发中心,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南京大学博士后的联合招生,皆属于此。

(三)综合能力培养目标更为突出

我国高校设立的数字出版专业,大都是在传统的新闻传播、编辑出版等文科专业基础上建立的。数字出版教育的发展初期,其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和分析为主。

随着产业的发展,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高,针对数字出版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加突出。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具有更强的开放性、综合性、技术性,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除了坚实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专业出版知识外,数字出版还要求人才具备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多种信息技术,懂得网络编辑、图像处理软件,拥有跨学科、文理兼容的知识结构,既能对数字内容进行创意策划,又能根据市场需要,对数字出版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同时,由于数字技术、出版行业的特殊性,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品格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环境下的法律法规、管理知识、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对于数字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数字出版的综合人才培养目标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出版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着高校师资队伍的类型、教学定位和教学方式。一般来说,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属于观念研究型成理论研究型,掌握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善于理论分析与教授,这对于培养研究型人才更为合适。但对于应用型、复合型特点较强的数字出版专业而言,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并没有其实践经验和经历来得重要。因此,数字出版专业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及时掌握最新计算机、网络、软件等相关技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提供原动力。

(四)实践应用媒体形式日益融合

媒介融合给我国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产业发展带了机遇,也给高校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单一媒体形式和简单媒体渠道的培养和实践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媒介展现形式上,一些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开始进行全媒体的信息采集、编辑加工、内容制作,并通过有线和无线渠道,面向不同终端进行内容作品的发布和传播。

在实践环境方面,简单的局域网逐步向互联网环境过渡,一些新兴的媒体热点领域也引起了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注意,包括社交网站的内容规划和传播,大数据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基于以上新颖媒体形式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平台的变化,都开始为我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注入了较多活力。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各高校也从单一的某个媒体形式的编辑操作上升为基于媒体体系的内容构建和编辑加工,从桌面软件的使用向基于互联网的媒体软件体系的应用和实践发展,这些新的趋势带动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变更,并会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步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