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概况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概况

时间:2022-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该文被评为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吉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概况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为建设国家级人文社科基地搭建省级平台,吉林省从2005年启动了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评选工作,经过前期调研,征求意见,形成了《吉林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评选办法》,经过严格评审,专家现场考察,在省属12所高校首批遴选出17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投入经费800余万元。这些重点基地中,现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4个基地具备冲击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条件。

二、主要成绩

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吉林省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以基地为依托,承担国家级及省级重大科研项目602项,以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大力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2)实行“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和“带(给)课题进基地、完成课题后出基地”的运行机制,使得优秀人才会聚在基地工作,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3)基地的科研能力进步显著、硕果累累。“十一五”期间,以基地为依托,共有170项左右成果获省部级奖项,有22项成果被国家和中央的重要刊物收录,并有50余项咨询报告得到国家或省委省政府批示及采纳,充分体现了政府智囊团的作用。同时,这批基地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科研骨干,其中有70位基地科研人员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

三、主要经验

1.基地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合理化

在“十一五”期间,陆续出台了《吉林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吉林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吉林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用制度管理基地,使基地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基地检查和评估工作

每年要求上报上一年工作总结和新一年工作计划,按照基地管理办法,实行量化管理。定期对基地重大项目进展进行抽查检查,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验收评估,优秀者从立项建设单位转为正式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合格者继续立项建设,不合格者亮黄牌,不予经费支持。对新申报基地进行遴选,不断补充新的基地。

3.加强学术交流活动

每年举行一次全省基地学术交流会议,同时不仅限于本省交流,而是向外省国家级基地学习交流,“十一五”期间,曾组织基地学术交流团去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家级基地学习,开阔眼界。

4.实行多形式基地建设模式

在基地立项建设过程中,探索多种合作形式,三所省属高校与吉林省社科院联合,一所省属高校与省委组织部联合申办基地,借助省社科院和组织部的资源,强强联合,提升了高校科研能力。

5.增加经费投入力度,基地重大项目实行开放式招标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每年以重大项目形式予以经费支持,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截至“十一五”末,经费投入量达到800多万元。重大项目招标每年向社会公标,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人文社科工作者都可以争标,把基地真正建设成为学术高地。

四、标志性研究成果

(1)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依托于延边大学(与吉林省社科院合作),金强一教授的论文“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与东北亚政治结构”,发表在《中国外交》2007年第9期,并被2009年6月《大国策》全文转载。

(2)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依托于延边大学,李宗勋等著的《中韩日三国文化之交融与葛藤》,于2009年由延边大学出版社正式发行,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

(3)依托于长春工业大学的吉林产业发展与企业环境研究中心撰写的《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建议报告》,是吉林省规划办2010年结项的软科学课题,其中部分建议获王守臣副省长批示。

(4)吉林省民生问题研究中心,依托于长春工业大学(与吉林省社科院合作),付诚撰写的《吉林省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研究》,得到吉林省省长王儒林、吉林省人大副主任车秀兰的肯定性批示,《吉林日报》、《城市晚报》等多家媒体给予报道。

(5)东北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出版的《中外建筑史》是国内第一部彩色版本的建筑史教材。

(6)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依托于吉林农业大学,姜会明教授撰写的《关于吉林省“三化”统筹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得到副省长王化文的肯定性批示。

(7)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于北华大学,郑毅教授编著的《破解困局的智慧——吉田茂政治思想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成果。

(8)高句丽与东北民族中心,依托于通化师范学院,耿铁华著的《高句丽史简编》,成为通化师范学院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主要特色课程教材,并于2007年获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9)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依托于吉林师范大学(与吉林省社科院合作),祖国华教授在2009年3月2日《光明日报》上发表论文“儒家‘乐教’思想及其启示”。该文被评为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吉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10)东北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于吉林师范大学,于鹏翔出版的《满语形体学感知传播研究》,被《西南大学学报》等广为评介,开创了满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新阶段。

(11)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依托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出版的《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报告》,2009年获高校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吉林省教育科学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和中国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12)东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于长春师范学院,郭淑云教授出版的《中国北方民族萨满出神现象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萨满教昏迷术研究”的最终成果,成果简介入选《2009—2010中国宗教研究年鉴》。

(13)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于白城师范学院,赵志军、曲殿彬、马金霞、李海红等编著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年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4)马克思主义经济研究中心,依托于吉林财经大学,丁堡骏教授发表的“转型问题研究的马尔科夫过程解法之迷途——评森岛通夫转型问题的解法”,刊登在《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15)吉林经济研究中心,依托于吉林财经大学,宋冬林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首批重大攻关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问题研究”,其成果上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转呈温家宝总理,在制定东北老工业基地措施中采纳。

(16)吉林省设计艺术研究中心,依托于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林馆主题策划、总体设计,郭春方教授被省政府记二等功一次、获省政府一等奖及“吉林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称号;涂中方副教授的“上海世博会吉林馆主题策划方案(持续的节拍)”获得了省级二等奖,上海世博会吉林馆设计获得了省级二等奖。

(17)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依托于长春大学,出版聋人手语研究系列著作《计算机手语》、《美术手语》,是受中国残联、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委托进行的研究;《中国手语与日本手语比较》促进了国内外聋人文化的交流。

五、“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地方高等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重点研究基地体系,为建设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以研究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和为开发规划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服务为主攻方向,使地方高校重点研究基地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实质性工作服务,形成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智库”。

(2)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基地的管理,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投入力度,拟每年以重大项目招标的形式投入300万元,与“十一五”期间同期相比增长40%左右。

(3)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导向功能,注重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的综合创新能力,并在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培育出8个省部共建重点研究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