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概况

湖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概况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与民族精神研究中心”、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先后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全国伦理学研究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镇。从2008年起,还专列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共设立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75项。
湖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概况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2001—2010年,湖南省高度重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重点扶持,加快发展,不断凝练学术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术高地,积极发挥重点研究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截至2010年,湖南省共建有2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9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5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覆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全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体系。这批重点研究基地共承担人文社科类课题338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871项;出版专著2081部,发表论文28079篇,获得各类奖励54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235项。这批重点基地已成为引领和带动全省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0年来,湖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精神,以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高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扎实开展社科研究与理论创新,带动全省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1.集中优质资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10年间,湖南省启动实施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积极鼓励高校整合优势重点学科、特色研究方向、学术领军人物等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和推动这批重点研究基地突出特色,强化优势。在此基础上,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与民族精神研究中心”、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先后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全国伦理学研究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镇。从2008年起,还专列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共设立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75项。

2.凝练研究方向,汇聚高层次人才队伍

10年间,湖南省推动高校重点研究基地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不断凝练研究方向,扩大优势特色,汇聚和培育了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了一支学术精湛、作风严谨,具有多学科背景、综合研究能力的高层次社科研究队伍。全省高校96个重点研究基地有专职人员2000多人,兼职人员4300多人;65%以上的研究人员具有高级职称,55%以上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共开发新课程500多门,培养硕士研究生近万名,为社会各界近10万人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800多期(次)。

3.注重内涵发展,催生标志性研究成果

湖南省积极推动重点研究基地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充分发挥基地的带动示范作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水平,催生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10年间,这批基地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871项,其中重大项目40多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00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8079篇,其中被SSCI和A&HCI收录10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000多部,其中在境外出版的有40多部;获得各类奖励548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有235项;产生了《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丛书)、《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研究》等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4.加强成果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湖南省特别注重发挥重点研究基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运用于国家重大决策和此省“四化两型”和“富民强省”的建设当中,成为党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如湖南科技大学的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基地,针对国民经济发展问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由肖国安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粮食市场博弈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研究》成果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转载,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的高度重视,多次被湖南省委省政府采纳。

三、标志性成果

1.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与民族精神研究中心的《伦理学》与《20世纪中国伦理思潮》

这是迄今为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专家组审定、被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推荐的全国伦理学专业研究生仅有的2部教学用书。《伦理学》一书注重运用比较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确立了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的二重性为逻辑起点的研究思路,构建了一个“社会道德论—个体道德论—道德规范论—道德建设论”的新的伦理学理论框架。该书获湖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世纪中国伦理思潮》一书对20世纪中国三大伦理思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论证,初步建构了一个现代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框架,获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湖南师范大学湖湘文化研究基地的《湖湘文化研究书系》

这套书系包括:近代湘籍政治家思想研究书系,如周秋光的《熊希龄思想研究》等;现代湖湘文学家研究书系,有《丁玲作品选》、《田汉作品选》、《张天翼作品选》等;湘方言研究书系,如鲍厚星的《湘方言概要》、陈晖的《湘方言语音研究》、罗昕如的《湘方言词汇研究》等。这三套书系特色在于,将湖湘文化的外在形态特征的研究推向湖湘文化影响的深层结构的研究。不仅注重湖湘文化影响的共性,而且更加注重探讨湖湘文化对近现代湖南政治家、文学家群体产生影响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的研究,不仅研究湖湘文化影响向内的自我圆成,而且研究湖湘文化对外的传播与影响,对深刻认识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机制作用,深入了解湖湘文化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以及民族文化现代化所作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3.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丛书)

该中心以“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及其当代意义”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围绕这一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由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视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及其当代意义研究”、“毛泽东思想与湘学的关系”等10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课题,并围绕着该研究方向和课题举行了多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逾100篇。此成果是在上述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出版的一套丛书,由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12月出版。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十二五”时期,湖南省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注重质量提高、推动内涵发展,使重点研究基地成为“211”、“985”工程平台建设的核心和支撑,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1.推进改革创新,激发科研活力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创新组织管理,创建灵活协作的科研组织模式。探索开放合作的研究机制,鼓励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增强对重大问题的攻关能力。

2.突出特色优势,凝练科研方向

推动重点研究基地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不断放大比较优势,鼓励和支持基地科研人员聚焦国际学术前沿,长期、持续推进基础研究,承担一批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一批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成果,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社科知识体系创新的重要力量,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

3.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积极引导重点研究基地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和学科发展前沿,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提升综合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重点研究基地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开展实质性、高水平合作,形成一批国家级“智库”,产出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标志性成果。

4.加强基地建设,搭建系统平台

鼓励和支持相关高校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已立项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加强建设,遴选和建设一批新的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思想库,同时继续设置“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注重内涵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