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概况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概况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省设立的省级基地经7年的建设,已有1个基地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基地被列为“985工程”二期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发展势头良好。此省现有基地54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居全国第四位;部省共建重点研究基地2个,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居第一位;省级重点研究基地44个,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2个。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概况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为更好地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对接,培育符合条件的研究机构,构筑多层次的基地梯次,广东省于2003年启动了第一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此后,分7批共建立48个(含2个部省共建基地)有特色和影响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组建创新团队及重大项目261个,累计投入经费3200余万元于基地和创新团队项目。此省设立的省级基地经7年的建设,已有1个基地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基地被列为“985工程”二期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发展势头良好。此省现有基地54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居全国第四位;部省共建重点研究基地2个,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居第一位;省级重点研究基地44个,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2个。

二、主要成绩

经过几年的建设,广东省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主要有如下几点:

1.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明显提高

在“十一五”期间,获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1231项,比“十五”期间的714项增加了517项。

2.科研成果质量有所提升

2008年,此省高校就有6项成果被收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2010年有6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这些入选成果的作者,都是此省基地成员;“十一五”期间,基地获得省部级奖成果有570项,比“十五”期间的95项增加了6倍。

3.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科研骨干

经过7年建设,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具体表现在“十五”与“十一五”数量的变化上:长江学者从无到有,已有7人获得了长江学者称号;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人;珠江学者从4人增加到2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从9人增加到67人;千百十人才从70人增加到292人。

基地已从大家还不太熟知的新生事物,逐渐成为科研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成为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在产出创新成果,形成学术交流开放平台,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主要经验

广东省一直在探讨人文社科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力求使之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的作用。

1.规范管理,制定《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此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2003年8月制定和颁布了《广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和《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文社科研究管理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些管理内容过于简单和不够完善,已不适应现有的管理水平,于是在2008年初修改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充实了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2.坚持加强人文社科基地的检查和评估工作。对基地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达标递补”的动态管理模式,根据评估和检查结果,优秀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奖励;合格和良好的7个被评为重点研究基地继续拨款,给予经费支持;不合格的黄牌警告,停止拨款,并要求其限期整改。2005年对第一批成立的基地进行年度检查,其中有一个基地没有达到建设要求,不合格,给予黄牌警告和1年的整改。这一结果,给所在学校和基地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和反思,经过学校和基地的努力,到2006年检查时,该基地达到了良好。2009年组织了对第二批成立的基地进行评估,又有一个基地没有达到建设要求,给予红牌警告,并责令1年的整改。对基地实行检查和评估,真正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进、奖优罚劣的绩效评价效果。

3.坚持经费投入

自2003年启动基地建设以来,每年给予基地一定的经费支持,6年来共投入经费3200多万元,同时规定所在学校按1∶1.5配套经费,2008年后明确规定学校每年投入每个基地的经费不少于35万元。

4.不断探索基地项目的申报形式

一开始,研究项目是以基地为依托,每年可以申报两个项目,通过组织专家评审来确定是否立项。几年后,发现这种固定形式,存在不少不利于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发挥高等学校创新平台的投资效益,凝聚并稳定支持优秀的创新群体,培养和造就一批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具有敬业精神的研究队伍,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高等学校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从2008年开始,实行重大项目分两类进行申报:一类是创新团队项目,实行招投标。要求各建设中基地申报一个选题,并附上简要说明,到时在省教育厅科研网上公布,凡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都可以项目负责人参与申报;另一类是重大项目的申报,由各基地自由申报。

四、标志性研究成果

1.《完善我国城市残疾人就业安置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蔡禾教授、周林刚副教授向国家社科基金提交的《完善我国城市残疾人就业安置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咨询报告,登载在中宣部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2008年第29期上,受到有关国家和省部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国残联、国务院法制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山东省委办公厅和广西自治区党委等有关领导分别来函调阅,并作出相关指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广东粤方言地图集》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甘于恩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粤方言地图集》已经完成并顺利结项,2009年9月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评定为“优秀”等级。此项目的调查与地图绘制历时近5年,共调查了广东省内122个粤方言点,绘制了方言地图432幅(其中示意图1幅,语音图103幅,词汇图258幅,语法图70幅),文字约15万,在方言地图的理论与实践上取得诸多进展。这是第一部单独展示大区方言特征的地图集,在广东方言地理研究方面具有开拓意义。

3.《身边的博弈》

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董志强教授完成的《身边的博弈》,该书自2007年1月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2007年1月~2008年10月两年间重印15次;版权出售到中国台湾地区(繁体中文版)和韩国(韩文版)。包括知名经济学家韦森、蒲勇健等和众多媒体评论人和读者,皆撰文对此书给予高度赞誉。

4.《控制权收益悖论与超控制权权益——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一个新的理论解释》

暨南大学金融研究所刘少波完成的《控制权收益悖论与超控制权收益——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一个新的理论解释》论文发表后,对其观点的引用文献越来越多,根据检索CNKI数据库,目前此文被引次数为30次。此文于2008年被广东经济学会评选为“广东经济学界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重要影响的部分代表作”之一,还分别被评为广东金融学会第五届广东金融优秀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政府奖)。

五、“十二五”工作思路

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要求,在巩固成绩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提高、内涵发展,围绕国家、地方重点发展战略,继续遴选建设一批有特色的重点研究基地,使每个基地具有世界视野、广东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综合平台,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居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行列,成为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省将继续遴选和建设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学科交叉的基地;加强现有基地的管理,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经费的投入;加大对特色文化基地特别是东西两翼、北部山区文化基地的建设支持,提升省市共建基地的研究水平,将其尽快发展成为省级、教育部的重点研究基地;为建设国家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提供配套资金,奖励评为优秀的重点研究基地,促进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建设;依托文化领域“珠江人才计划”,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决策研究基地引进学术成就突出的学术大师和顶尖的学科带头人、培育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提供资金,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着力扶持省部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力争在2015年前增加若干个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