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概况

山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概况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此省高校共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9个(见下表)。为推动山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层次、上水平,省教育厅于2004年制定了《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正式启动了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
山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概况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为推进山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强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对接,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山西省于2004年启动了第一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搭建科研创新平台。迄今为止,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原则,依托全省10所本科高校先后遴选确定了19个在省内领先、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遴选出3个优秀创新团队和10名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审批立项了89项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累计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用于基地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目前,此省高校共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9个(见下表)。

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览表

续表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通过几年的建设,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稳定、培养和汇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承担了一批高水平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了人才合理流动,成为咨询决策的“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

(1)规范管理,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为推动山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层次、上水平,省教育厅于2004年制定了《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正式启动了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根据形势的需要,结合本省实际,对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方向进行了调整,目前已经基本确定了高水平、体现区域文化特色和跨学科交叉融合三个主要方向。

(2)加大经费投入,设立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08年,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推动重点研究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重新修订了《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正式启动了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3)坚持基地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对已经立项的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工作,该项工作每年组织一次,由重点研究基地所在高校统一组织,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同时,对基地一年来的工作进展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确保基地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4)坚持把创新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在山西省实施的“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中,均专门设置了哲学社会科学名额,并对重点研究基地予以政策倾斜;各重点研究基地也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摆在重要位置,以项目研究为纽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研究队伍,成为培养、汇聚人才的重要平台。

经过几年的建设,山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主要表现在:

1.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4年来,全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9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2项。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类著作351部,发表论文2870篇。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1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1项,占高校获一等奖总数的72%,占全省的46%。

2.社会服务取得新的突破

2004年以来,重点研究基地积极参与区域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共提交咨询报告5000余份,这些成果有的被国家部委、山西省有关部门采纳,有的列入了“十一五”行业规划,有的列入了省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特别是2010年,重点研究基地以制定“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承担省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20项,占全省总数的43%。2010年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共发布两批17项重点课题、10项热点课题。其中,重点研究基地承担或参与研究的有重点课题共10项,热点课题3项。另外,重点研究基地积极承担省内各地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近50个,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咨询意见。

3.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稳步加强

到2010年底,全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335名研究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8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79人;14人成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个团队成为山西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10人成为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33人成为山西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殷杰、国学研究中心郭万金的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4.为文化传承创新奠定基础

2004年以来,重点研究基地不断加强资料信息数据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收藏的数千万件集体化时代山西农村社会基层档案资料,首创了集学术研究和教学于一体的“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综合展。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已经建成了资料齐全、内容丰富的晋商博物馆。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中心建成了集文物资料、民俗资料和文献资料于一体的戏曲博物馆。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大型系列文献丛书《科学技术哲学文库》,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前沿成果,现已出版著作二十余部,大大提高了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类学科的学术知名度。其中,郭贵春教授的《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辩护》,获得2006年度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2)山西大学国学研究中心刘毓庆教授的《诗义稽考》,作者用二十多年之力,阅读上千种笔记,从其中三百多种学术笔记中辑录出的有关《诗经》考据学方面的资料,该书是目前见到的收集文献资料最为丰富的《诗经》诠释学、文献学著作。该著作获得2009年度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3)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编著的《晋商研究经典文库》,对晋商与票号史料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和整理,是晋商研究的一项世纪性文化积累工程,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受到山西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4)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中心的《中国戏曲文物志》、《山西祠庙碑刻的文化内涵与文学价值》等著作,繁荣和推广了山西省乃至全国的戏曲文化,为文物保护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翔实的数据,为推动山西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贡献。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1.继续加强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和体现区域特色的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层次、上水平,提高解决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形成一批精品力作和高质量的咨询决策报告。

2.努力增加经费投入,继续实施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继续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加大投入,鼓励联合攻关,支持有重大创新意义、推动学科发展的项目;支持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将区域文化丛书打造为既具特色,又有较高学术品位的精品丛书,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3.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重点研究基地之间以及与其他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围绕我省“综改试验区”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开展联合攻关;鼓励和支持重点研究基地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发展战略的论证、各行各业政策措施的制定,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努力形成一批引领山西人文精神、对传承和弘扬三晋文化有重要作用、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