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霍布斯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霍布斯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霍布斯的公民哲学是建立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但就其基本倾向而言,霍布斯乃是英国著名的经验论者。他与笛卡尔天赋观念学说的论争乃属欧洲近代经验论反对唯理论的最初交锋之列,是对经院哲学的重大打击。总之,在近代哲学史上,霍布斯哲学是对培根的唯物主义和经验论思想的系统化。

第四节 霍布斯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期产生的霍布斯哲学,真正说来,乃是围绕着物体范畴,按照几何学的方法,以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基础,以容纳有唯理论因素的经验论的认识论为核心,并以主张社会契约论的社会政治学说为归宿而建立起来的完整的哲学体系。这亦即是我们对霍布斯哲学所作的一种整体性的表述。毫无疑问,对于霍布斯来说,最感兴趣和最重视的是他的社会政治学说即公民哲学。公民哲学的主要内容是阐述人造物体—一国家的起源和本质,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社会处在人们完全按自己的本性而生活的状态即自然状态中。在那种状态中,由于受利己本性的支配,人对人像狼一样;这严重地威胁着人的生命和自我保存原则。人们为摆脱这种状态,不仅必须遵守自然法即衡量善恶的真正的和惟一的道德准则,而且还订立社会契约,保证各自放弃自己的自然权利,把它们转让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会议”。这即是国家,它有足够的权力和力量来保证国内和平和抵御外敌。换句话说,霍布斯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问题,主张一种社会契约论。这种理论和君权神授论相对立,具有反经院哲学的社会意义;但又把国家看作代表全体公民意志的“普遍人格”,否认它在当时是一定阶级的统治工具,并非是对国家的科学说明。这种理论实际上起着为君主专制主义作论证和辩护的作用,乃是17世纪在欧洲贵族和市民等级势均力敌、专制君主制得以作为表面上的调停人而独立存在的现实状况在理论上的表现。它反映了英国社会动乱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和要求。在近代,霍布斯正是以提倡这样的社会契约论而著称的。

但是,霍布斯的公民哲学是建立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在他那里,人不是“社会的动物”,而只是个别的原子;人的一切情欲都是正在结束或正在开始的机械运动,同样服从机械力学的原则。国家不过是人造的机器人;其中,给整个机体以生命和运动的如灵魂,立法和行政的官吏如骨骼,奖励和惩罚如神经系统等。社会是许多原子的结合体,由国家来管理,也被归结为受因果律支配的巨大机器。同时,我们看到,霍布斯公民哲学的任务也就在于,像欧几里得那样无情地从某种“公理”(关于人的本性的论断)出发推论出国家学说的全部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霍布斯的自然观和认识论又是值得我们注重的。

如前所述,霍布斯在自然观上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持机械唯物主义观点。这种观点具有唯物主义无神论和有神论的两重性;但就其基本倾向而言,霍布斯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期的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他的重要贡献也就在于,力图把培根的唯物主义思想系统化,并消灭了它的有神论偏见,从而为近代哲学提供了一个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模式,奠定了英国经验论的唯物主义基础。基于这点,恩格斯称他是近代第一个18世纪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

在认识论上,霍布斯坚持和重申了培根提出的经验论原则,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说明;同时在回答感性认识如何上升到理性认识问题上容纳了西欧大陆唯理论的某些因素,具有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矛盾的特征。但就其基本倾向而言,霍布斯乃是英国著名的经验论者。他与笛卡尔天赋观念学说的论争乃属欧洲近代经验论反对唯理论的最初交锋之列,是对经院哲学的重大打击。他受笛卡尔的影响,把唯理论思想容纳到经验论体系中来,表现了他的经验论企图克服经验论的片面性,不那么极端、片面;并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矛盾进一步展开了,推动了近代认识论的发展。

总之,在近代哲学史上,霍布斯哲学是对培根的唯物主义和经验论思想的系统化。它尚缺乏对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的详尽论证,属于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创立阶段;是从培根到洛克的经验论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在英国本土,而且在欧洲大陆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主要渊源;对斯宾诺莎以至莱布尼茨的唯理论哲学的产生也有一定的推动。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5页。

(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82页。

(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85~386页。

(4)霍布斯:《利维坦》,1929年英文版,第65页。

(5)《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2、385页。

(6)霍布斯:《利维坦》,1929年英文版,第524页。

(7)《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2页。

(8)《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3页。

(9)《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93页。

(10)《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91页。

(1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4页。

(12)《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68页。

(1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4页。

(14)卡尔金斯编:《霍布斯的形而上学体系》,1913年英文版,第72页。

(15)卡尔金斯编:《霍布斯的形而上学体系》,1913年英文版,第79页。

(16)《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63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91~492页。

(18)《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86页。

(19)巴克拉捷:《近代哲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19页。

(20)《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5页。

(21)霍布斯:《利维坦》,1929年英文版,第11页。

(22)《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92页。

(23)莫勒思沃斯编:《霍布斯英文著作》第1卷,1839年版,第396页。

(24)参看《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92页。

(25)卡尔金斯编:《霍布斯的形而上学体系》,1913年英文版,第161页。

(26)《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93页。

(27)《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66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4页。

(29)霍布斯:《利维坦》,1929年英文版,第26页。

(30)莫勒思沃斯编:《霍布斯英文著作》第1卷,1839年版,第118页。

(31)《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75页。

(3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327页。

(33)《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61页。

(34)《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62页。

(35)霍布斯:《利维坦》,1929年英文版,第33页。

(36)莫勒思沃斯编:《霍布斯英文著作》第1卷,1839年版,第30页。

(37)霍布斯:《利维坦》,1929年英文版,第27页。

(38)莫勒思沃斯编:《霍布斯英文著作》第1卷,1839年版,第35页。

(39)莫勒思沃斯编:《霍布斯英文著作》第1卷,1839年伦敦版,第38、35、36、37页。

(40)莫勒思沃斯编:《霍布斯英文著作》第4卷,1839年版,第28页。

(4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87页。

(42)《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67、66、67页。

(43)《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68页。

(44)《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89页。

(45)《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68页。

(46)《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7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