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托兰德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托兰德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托兰德哲学在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在哲学上深受洛克唯物主义和经验论的直接影响,称洛克为“一位优秀的现代哲学家”,在许多基本问题上都是仿效着洛克的观点的。托兰德的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还对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有着重大的影响,是18世纪法国和无神论相结合的战斗的唯物主义的先声。

第三节 托兰德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生活在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以后这一时期的哲学家托兰德,在认识论上主张理性是一切确实性的惟一基础,确认理性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理性认识所必需的信服的根据在于观念与对象的完全符合;任何事物都不超越理性而具有“可认识的”性质。在本体论上则主张宇宙间只有惟一的物质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这说明,托兰德在哲学上坚持着明确的唯物主义原则。而这位哲学家也正是以这样的唯物主义思想为他所宣传的自然神论奠定理论基础的;在他一生的思想历程中,这甚至还推动了他的泛神论思想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他的无神论思想的发展。从实质上看,在当时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自然神论乃是宣传唯物主义,摆脱宗教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乃是一种在宗教外衣下的隐蔽的唯物主义。这与他作为自由思想家要求思想自由,反对宗教信仰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精神是相一致的。但是,托兰德的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思想,比起既是与基督教相对立的又是与一切宗教相对立的公开的无神论形式的唯物主义来,还是不彻底的。就是说,他在宣传唯物主义时,还保留着宗教,依然认为一切物质都是上帝创造的,甚至自然规律的秩序也是上帝的智慧和意志安排的结果;依然承认神的启示等,只是它们是可理解的罢了。如托兰德说,“我诉诸理性并非为了削弱或迷惑天启,而是为了确证和说明天启”(43)。这样,他对洛克感觉论承认传统基督教的信仰、启示等的神学藩蓠的铲除,由于对基督教还保留着某种敬意,也就是缓和的、隐蔽的和软弱的。由此可见,洛克认识论所具有的两重性在托兰德的哲学中并没有最终消失,真正说来,他依然“既生活于自然秩序中,又生活于超自然的秩序中”。

托兰德哲学是西方近代启蒙精神的重要表现。如所周知,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掀起以来,西方的思想家们开始以人为本来说明世界,他们力图使人独立起来,不再依附于神;这种独立首先体现在强调人的理性上。皮埃尔·培尔在描述17世纪末意识形态里的形势时曾这样说过,“理性的战士和宗教的战士正在进行殊死的斗争以控制人们的灵魂,二者正在一场整个欧洲思想界所注目的竞争中相互抗衡”(44)。而在这方面,如果说,在17世纪理性的力量表现在自然科学的伟大复兴上,那么自这一世纪末起,它便表现在用理性来审判人类的其他领域如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等,以使它们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而以托兰德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思想,强调用理性来说明宗教、检验宗教,即把宗教理性化,便是近代西方这种启蒙精神在宗教领域里的表现。

托兰德哲学在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在哲学上深受洛克唯物主义和经验论的直接影响,称洛克为“一位优秀的现代哲学家”,在许多基本问题上都是仿效着洛克的观点的。但他又和洛克不同,在洛克认识论的不彻底的地方,他大都作出了积极的结论。例如,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告知的方法才能进入我们的认识领域;这样的方法除感觉的经验、人心的经验外,还有人的和神的启示。但是,按照洛克,神的启示与理性无直接关系,有所谓纯粹的信仰对象。而托兰德则强调,启示只是告知的方法,任何一经启示了的东西,必须去了解它、证明它,才能使我们信服;信仰不过是建筑在可靠推理基础之上的一种坚定的信念,“如果所谓认识即是对于所相信的东西的了解,那么我同意这种看法,信仰就是认识”(45)。如前所述,他在名称本质和实在本质等问题上,情况也是如此。这一切说明,托兰德在认识论上比之洛克更为激进;是从洛克唯物主义出发,并坚持和推进了洛克唯物主义的哲学家。

同时,托兰德在本体论上也以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的命题比前人更深一层地表露了自然的辩证法观点。如所周知,托兰德常常以非常的敬意引述牛顿引力为一切物质的属性的思想,并据此自称是牛顿自然哲学的信徒;尤其注重斯宾诺莎关于自然是自身原因的著名原理,虽然他曾对斯宾诺莎作过尖锐的批评。然而,与他们相比较,托兰德关于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的一切变形就在于物质本身的能动性的思想毕竟要前进了重要的一步。这一思想不仅克服了牛顿主张“第一推动力”和世界依赖于神的不断调整的外因论,蕴涵了斯宾诺莎自然是自身原因的观点,还进一步地揭示了这一自因在于物质本身的能动性,并据此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世界图景。这显然是对固执着物质实体是迟钝的惰性的那种观点的机械论自然观的一次重大的突破。这一切说明,托兰德是一位勇敢的探索者。他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这一光辉思想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对洛克唯物主义的又一次推进。而英国哲学发展的逻辑表明,在托兰德哲学之后,英国经验论由唯物主义转向了唯心主义;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托兰德完成了洛克的唯物主义,是近代英国唯物主义的最后一位代表。托兰德的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还对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有着重大的影响,是18世纪法国和无神论相结合的战斗的唯物主义的先声。

【注释】

(1)奥伊则尔曼主编:《十四——十八世纪辩证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4页。

(2)参阅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所附托兰德生平和著作年表。

(3)参阅李石岑:《朗格唯物论史》(上卷),中华书局1941年版,第325页。

(4)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页。

(5)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前言5页。

(6)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0页。

(7)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5页

(8)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6页。

(9)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2、前言8、1、81页。

(10)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页。

(11)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页。

(12)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9页。

(13)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页。

(14)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页。

(15)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页。

(16)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1页。

(17)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页。

(18)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前言7页。

(19)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4页。

(20)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9页。

(21)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0、49页。

(22)钟宇人、余丽嫦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4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9页。

(23)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6页。

(24)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7页。

(25)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页。

(26)李石岑:《朗格唯物论史》(上卷),中华书局1941年版,第326页。

(27)《托兰德选集》,1927年俄文版,第144页。

(28)《托兰德选集》,1927年俄文版,第92页。

(29)斯宾诺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53页。

(30)《托兰德选集》,1927年俄文版,第81页。

(31)《托兰德选集》,1927年俄文版,第92页。

(32)托兰德:《致塞琳娜的信》,1704年英文版,第161页。

(33)《托兰德选集》,1927年俄文版,第97页。

(34)《托兰德选集》,1927年俄文版,第84页。

(35)托兰德:《致塞琳娜的信》,1704年英文版,第181页。

(36)《托兰德选集》,1927年俄文版,第97页。

(37)托兰德:《致塞琳娜的信》,1704年英文版,第187页。

(38)李石岑:《朗格唯物论史》(上卷),中华书局1941年版,第352页。

(39)《托兰德选集》,1927年俄文版,第108、155页。

(40)托兰德:《致塞琳娜的信》,1704年英文版,第197页。

(41)托兰德:《致塞琳娜的信》,1704年英文版,第237~238页。

(42)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4、77、78页。

(43)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前言第2页。

(44)保尔·海沙德:《1680~1715年欧洲的思想》第9页。参见詹姆士·斯鲁威尔:《西方无神论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4页。

(45)托兰德:《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