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汉唐时期哲学史上的哲学本体

汉唐时期哲学史上的哲学本体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汉唐时期哲学史上的哲学本体X两汉是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国家,但是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强大并没有带来思想的自由和学术的繁荣,堪与古希腊罗马媲美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极一时的灿烂景象渐行渐远,成了令人感喟怀想的明日黄花。

2.汉唐时期哲学史上的哲学本体X

两汉是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国家,但是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强大并没有带来思想的自由和学术的繁荣,堪与古希腊罗马媲美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极一时的灿烂景象渐行渐远,成了令人感喟怀想的明日黄花。这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怪圈。

虽然,两汉初期的统治者们曾一度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政治上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颇为史家称道的“文景之治”。但在思想、文化上却逐渐趋于秦始皇式的控制,至武帝时更是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建议。这一政策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翻版,是精神上的焚书坑儒,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因此,既使没有董仲舒,也必然会有类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类的思想钳制和禁锢。

(1)董仲舒的哲学本体X——“天”

董仲舒所“独尊”的“儒”已不是先秦时期的“儒”,而是经过改造和神话了的“儒”。这种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诸子思想中对封建统治者有用成分的儒家思想,把宇宙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创造结果,并用“天人感应”论和神话了的阴阳五行论来论证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即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和道德秩序。董仲舒所说“天”隐隐约约可见中国哲学X的影子。他说:“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转引自httP://wwwuge2005.b1og.163.com/b1og/static/9096S4200S111354924126/.)这样的“天”无疑是宇宙最高的主宰,这和哲学X是相通的。

但是,董仲舒的“天”和老子的“道”在学理上和抽象程度上不能同日而语。这个“天”与其说是哲学概念,不如说是宗教化的神学概念,或是实用化的政治概念。如董仲舒的“天子受命于天”、“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等论点就说明了这一点。董仲舒甚至也讲“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转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007S10.htm.)但这个“道”是董仲舒眼中的封建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他说:“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转引自httP://book.china. com/htm1/SSS/4601_43444.htm1网页《无为与有为》一文。)这与老子哲学X的“道”风马牛不相及。

(2)王充的哲学本体X——“气”

汉代的王充与董仲舒相对立,认为那种神话了的有意志有道德属性的天是不存在的,天和地一样,都是物质实体,一切物质实体都由元气所生,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转引自httP:// www.1iuwang.cn/Artic1eDetai1.asPx?Detai1ID=412117.)

王充的“气”比董仲舒的“天”更接近老子的“道”,更像是对于哲学本体X的追寻和表述,但是并没有深化和推进中国哲学X的研究。“气”虽然无形,但也是自然之物,与“五行”之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与同样把“气”作为万物始基的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相比较,也晚了数百年。

(3)王弼的哲学本体X——“无”

中国哲学本体X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演变成了玄学中“无”这一概念。哲学家王弼用“无”(也称为“道”)来解决哲学本体论问题,他说:“道者,天之称也”,“道无形,不系,以无名为常”。道无名无形,不能体认,不可言说,道即是无。然而这一精神性的空无却能派生一切物质性的实有:“凡有皆始于无,故无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转引自httP://www.docin.com/P-59351346.htm1网页《郭象与魏晋玄学》一文。)

王弼的本体论乃至这一时期的整个玄学都是深受老子影响的。老子的“道”本来就玄虚莫测,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中深植着这种基因,虽然这种基因演变得更为虚无玄远,但中国哲学本体X还是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巩固和推广的历史机遇。

王弼从无到有,有生于无;裴img8从有到有,有生于有。虽然从字面上看,无和有不同,但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世界的本原,哲学上的本体,都和老子的“道”相通。在这个意义上,有就是无,就是道。和王弼一样,裴img9也把这个作为天地万物本体的“有”称为“道”,他说:“夫总混群本,崇极之道也。”总括万有的根本,就是最高的“道”,这就通向了老子。凡是论及哲学本体“道”的最高层次,总是自觉不自觉、直接或间接要受到老子的影响,王弼如此,裴img10也是如此。

(5)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的哲学本体X——“天”、“气”

隋唐时期,中国哲学本体X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况,所探讨的问题依然是董仲舒的“天”和王充的“气”。

前者的代表是韩愈,他首先重提天人关系问题,认为“天”创造和支配世界万物,天是至高无上的神,这些说法几乎是董仲舒观点的简单重复。

后者的代表是柳宗元和刘禹锡。柳宗元认为,世界万物由“元气”构成:“庞昧革化,惟元气存。”天地形成之前,只有元气存在。刘禹锡则把物质性的“气”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宇宙间充满细微难见、不生不灭的气,这种气又分为阴阳和轻浊,并分别衍生出不同的物质。这些说法几乎也是王充观点的简单翻版,甚至有所不逮,毕竟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是以形象思维的诗文见长,是诗人、文学家,并非精于抽象思维的哲学家。

再则,由汉代传入、经由南北朝的广泛发展、至隋唐达到全盛时期的佛教,挤占了哲学太多的空间,限制了哲学本体X在学理上的发展。不仅如此,佛教不断向儒学和道学的渗透和同化,还深深地影响了宋明理学的缘起和演变。

正如欧洲中世纪没有真正的哲学思想,只有神学一样,从汉至唐的中国历史上也没有真正的哲学,有的只是貌似儒学的神学。以老子哲学X——“道”为对象和核心的中国哲学在这一时期陷于萎顿衰落,停止了发展,或者沦落为儒(神)学的婢女,或者自身亦演变成了宗教,老子亦被幻化成了神通广大的太上老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