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巴门尼德的哲学本体

巴门尼德的哲学本体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巴门尼德的哲学本体_“一”_寻绎X:一种新的元哲学本体理解论4.巴门尼德的哲学本体X——“一”巴门尼德是古希腊时期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哲学上继承了毕达哥拉斯派的学说。巴门尼德在欧洲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毫无疑问,巴门尼德的以“存在”为X的本体论思想还影响了两千年后的黑格尔。芝诺哲学的中心内容是进一步论证巴门尼德的“一”,认为只有“一”,没有“多”。

4.巴门尼德的哲学本体X——“一”(或“存在”)

巴门尼德是古希腊时期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哲学上继承了毕达哥拉斯派的学说。他认为,人们日常所见的、自以为真的东西,如产生和消灭、位置的改变、色彩的变更等,其实都是不真实的,是“虚幻之见”,因此人们不能“遵循这条大家所习惯的道路,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为准绳”,而“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要用你的理智牢牢地注视那遥远的东西”。(同上,第50—51页。)

顺着理智指引的道路“大胆前进”,便可推论出一个完全的、不动的、无止境的、不可分的、自身同一的“一”,这个“一”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不能产生和消灭,“既非过去存在,亦非将来存在……无始亦无终”。(《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32—33页,商务印书馆,19S1年版。)

巴门尼德具体是这样推论的:“你不能知道什么是不存在的,——那是不可能的,——你也不能说出它来;因为能够被思维的和能够存在的乃是一回事。那么现在存在的又怎么能够在将来存在呢?或者说它怎么能够得以存在呢?如果它是过去存在的,现在就不存在;如果它将来是存在的,那么现在也不存在。因此就消灭了变,也就听不到什么过渡了。能够被思维的事物与思想存在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绝不能发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要表达的存在物的。”(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第79页,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巴门尼德本体学说的产生和赫拉克利特有密切关系。巴门尼德反对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认为存在和非存在是完全对立、绝对排斥的,我们不能“既存在又不存在”(赫拉克利特的辩证观点),存在是“永远同一的”,存在是一,一外无他。

巴门尼德用“一”代表他的哲学本体X“存在”,或许是受到了在古希腊影响颇盛的把“数”和神秘主义混淆在一起的毕达哥拉斯哲学学说的启发。巴门尼德在西方(东方则是老子)首先提出了最具抽象性的哲学本体X的最高概念,称为“一”或“存在”,是古代欧洲哲学发展中所达到的前所未有的最高层次,以至于黑格尔一口论定,真正的哲学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

巴门尼德在欧洲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据说擅长社会交际和学理论辩的巴门尼德与以演讲和辩论闻名的苏格拉底曾有过交往。巴门尼德的学说或多或少不仅影响了苏格拉底,而且通过苏格拉底影响了其学生柏拉图,而柏拉图则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毫无疑问,巴门尼德的以“存在”为X的本体论思想还影响了两千年后的黑格尔。

受巴门尼德最直接影响的是他的学生芝诺。芝诺哲学的中心内容是进一步论证巴门尼德的“一”(“存在”),认为只有“一”,没有“多”。因为如果有“多”,就应该有“少”;有“大”,就应该有“小”;而“多少”、“大小”本身是相对的、有限的。但它们各自又可以达到无限,即无限多、无限大、无限少、无限小,因而它们同时又是无限的。这样就出现了无限和有限的矛盾。因此,只有“一”,没有“多”。芝诺还从“一”是不运动的论点出发,推论出运动必然导致矛盾,由此提出了哲学史上著名的“二分法”,“阿基里斯追不上龟”、“飞矢不动”等看似无懈可击、自圆其说的颇具诡辩色彩的逻辑命题。

巴门尼德和老子一样,都是通过对已有的哲学思想的继承和批判而独立创立了最高水平的哲学X,开启和成就了各自时代的哲学。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从历史年代上看,老子稍前一点,巴门尼德则稍后一点;而从哲学本体X的抽象程度上看,老子稍高一点,巴门尼德则稍低一点。因为巴门尼德虽然在本体X的抽象程度上高过了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但在实质上还没有完全摆脱现实存在(实有)的束缚,只是从存在到存在,他的抽象存在还有具象存在的影子。而且这种“不生不灭、唯一不动”的存在从本原上看也只是从一切具体存在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存在;而老子的“道”则是以无开端,无中生有,无决定有,一切实有(存在)都是来自虚无(非存在),这在学理上把哲学X推向了无以超越的极限高度,即使是黑格尔的哲学本体理论也没有超越老子,他顶多只是较为详备地论证了老子早已初步论证过的“无生有、而后有无辩证相生”的哲学本体X衍生宇宙万物的神秘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