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提出

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提出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提出国民经济现代化是产业革命以后才出现的一个历史范畴,是指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下面简单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问题提出的经过。至此,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已基本成形。新中国成立至今已近30年,为了完成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中国人民励精图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提出

国民经济现代化是产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才出现的一个历史范畴,是指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

中国历史悠久。在产业革命之前一千余年的漫长历史中,中国的生产技术与科学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过于漫长,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16世纪以后,中国落后了。在产业革命席卷欧美各国之际,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时机,从而逐渐沦为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百余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为了改变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和经济技术落后的状态,为了使我国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坚持不懈地斗争,但均以失败告终。

屈辱的鸦片战争之后,1859年,与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同族的洪仁玕写了《资政新篇》一书,提倡尽快建立起近代的交通运输业,组织起机械生产、矿山开发、工场建设和银行建设,积极吸收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不久宣告失败,他的主张也未能付诸实施。

19世纪80—90年代,张之洞等所谓“洋务运动”的实践者引进欧美的先进技术,开设了炼铁厂、兵器工场等,建设了铁路,但由于时代和阶级性的制约,深受其害。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感受到欧美文明的挑战,为救国而发起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失败告终。此后不久,以孙中山(孙文)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不久,革命的胜利果实便落入作为封建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代表的北洋军阀手中,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依然没有改变,现代工业技术仍未获得发展。19世纪60年代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席卷欧美各国,日本面临挑战,经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但是,中国却又一次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之间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落后了两三个世纪或至少落后了一个世纪左右。因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任务。下面简单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问题提出的经过。

1949年2月,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2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问题。

1954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讲话中提出:“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大概是现代化思想的开端吧。

1959—1960年,毛主席在阅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至此,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已基本成形。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在20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使中国的国民经济跻身世界前列的宏伟大纲。

此后,在1975年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总理再次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大纲。

在197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代表大会及1978年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均反复提到了至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近30年,为了完成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中国人民励精图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从旧中国接手过来的废墟之上,已经奠定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物质基础,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已经逐渐建立起来,各部门的经济技术状况和生产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在此期间特别是在此后的20年中也走过了一段弯路。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的“左”倾指导思想使中国的经济建设遭受了巨大挫折,尤其是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更使经济建设遭到巨大破坏,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这一时期正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席卷全世界之际,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少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陷入“左”倾错误和“文革”混乱的中国对于外界的经济技术发展状况毫不关心,再一次失去了发展的良机。因此,原本与发达国家之间已逐渐缩小的经济差距被再次拉大。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批判了妨碍现代化建设的“左”倾错误,这才使中国的现代化技术走上了康庄大道。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左”倾指导思想的清算和对各种问题认识的加深,逐渐认识到至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不可能的,需要更长的时间。196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当时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在60年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还不了解,对于现代化的客观标准缺乏明确的概念,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也缺乏科学的预测,因此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时间的推算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差悬殊。另外,长达十年的内乱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考虑到这些情况,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从1981年以后不再提“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是改为强调“按顺序、分几个阶段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也意味着: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经历从初级到高级相当长时期的发展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