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际关系 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思路

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思路

时间:2022-09-15 人际关系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秦淮教育“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性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始终被放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最为关注的工作之中,在教育规划、学校改造、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采取多种策略来予以推进。区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了“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局长亲自参与,分管局长主要负责,有关科室、教科所和实验学校的校长作为组员,形成全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联合体。

作为秦淮教育“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性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始终被放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最为关注的工作之中,在教育规划、学校改造、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采取多种策略来予以推进。

1. 区域性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

(1) 行政推动,科研领路

我们以课题研究和行政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扎扎实实推进地方文化进校园的工作。区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了“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局长亲自参与,分管局长主要负责,有关科室、教科所和实验学校的校长作为组员,形成全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联合体。以教育行政部门的名义申报了《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这一省级规划课题,由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主持研究,聘请多位省内知名的教育专家,带着一批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基层校长,从现状调查做起,学习探索理论、摸索实践方式、推进建设项目、总结建设经验。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召开联席会议,或就研究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分享,或就文化建设中的专题进行深度研讨,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每次会议亲自参加并主持,各实验学校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带着成果和困惑来分享,带着研究方向去开展新的工作。在“问题研讨——实践研究——成果分享——新的问题研讨”之间进行循环,逐步提升研究和实践品质。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更是将学校文化建设纳入到教育系统每个年度工作的计划和总结考评中,指导和推动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2) 整体规划,自主探索

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各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和导向,要求以秦淮文化为出发点,扎根于秦淮文化,充分利用秦淮文化资源,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总体把握秦淮文化进校园的理念和要求,密切结合校情,自主选择和开发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学校精神建构、校园环境营造、校本课程开发、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形成秦淮文化引领下,各所学校的文化特色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的格局。

(3) 多方参与,积极互动

在整个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研究人员结构开放,研究过程互动的特点。所谓研究人员的结构开放,就是在不同的时期,我们将不同类型的研究人员引入进来,从校长,到分管校长,到大队辅导员,再到普通教师,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和领域的扩充,不同层面的学校人员参与进来,使得研究始终贴近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前线、最实际的层次。过程互动,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实现了不同学校间的问题共享、进度共享、经验共享和成果共享。针对某一所学校的讨论,常常是所有成员都积极投入辩论、出主意、想办法。这使得研究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化。

(4) 典型引路、经验辐射

在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之初,我们主要带领五所学校先行研究,摸索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然后将五所学校的做法予以总结、提升,再在全区以经验介绍、现场会等形式予以推广,逐渐把一些好的经验推广到所有学校去实施。包括一些硬件建设工程,如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景致在学校中的运用,一所学校实行取得较好的效果后,再在另一所具有类似风格的学校中推广等等。

(5) 调研推进、评估提升

我们的研究还采用过程调研和阶段评估等形式,推进研究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实验的前期调研旨在摸清实验学校基础状态,明确研究的方向。而阶段评估、督导旨在帮助学校清晰和深化对自身学校文化资源优势和亮点的认识,全面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评估和督导,即是对学校工作的评价,更是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助推加力。

2. 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

从秦淮区域全局上考虑,各校在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总体把握秦淮文化进校园的理念和要求的基础上,要密切结合校情,自主选择和开发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学校精神建构、校园环境营造、校本课程开发、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等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形成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的文化建设格局。

(1) 凝聚核心价值,提炼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是学校成熟和内涵的写照,作为学校文化中的上位层面,它引领着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学校精神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它要适应区域社会生活的要求,才能具有永续的生命力。我们要求全区各校在提炼学校精神的过程中,要植根于秦淮的历史传统,从秦淮文化中寻找学校精神的根源,大力弘扬秦淮人朴实、积极、昂扬的传统思想和时代精神。

我区小西湖小学为例,在思考、论证和确立学校精神的过程中,发现学校前身为普育堂,创建于清雍正年间,作为慈善机构,普育堂以救济老民(妇)、残废、育婴等为责。小西湖小学十分珍视这一段历史,传承了教育从公益出发的理念,提出普育精神,其核心是“有教无类”——任何家庭背景下的学生都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它主张教育体现“公益、公平、公民”。学校以“普育精神”为核心,全面阐发了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格局中彰显鲜明的办学特色。

凤游寺小学地处古凤凰台遗址上,他们从众多题咏凤凰台的诗歌中发现了诗人们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共同精神,提炼出“翔翥世纪苍穹,更展中华雄风”的“凤飞”精神。

此外,武定新村小学从流光溢彩的秦淮花灯艺术中提炼出追求“精艺”的办学理念等等,一批学校以深刻而具有时代性的理念、精神,诠释着当代秦淮人的理想和追求。

(2) 凸显文化品位,打造校园环境

在学校环境建设中,我们要求各校要让秦淮文化走进校园,突出“高品位、新视角”,巧妙融入秦淮文化的元素,让每一所学校成为一张秦淮文化的名片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阁窗”,走进南京市夫子庙小学这所百年名校,一股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置身古朴优雅的夫小校园,凝视俯身施教的孔子雕塑,耳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在令人为之陶醉的过程中,你会深切地体验到:这是一所文化的校园、美丽的校园。

凤游寺小学在校内建设了“千年百尺凤凰台”文化墙,这座全石刻文化墙,其内容涵盖了历史、人物、掌故、诗词、书法和凤凰的精神等多个层面,其中仅诗歌部分就收录了李白、杨万里、王安石、萨都剌等众多文人墨客题咏凤凰台的诗词。这一座文化墙,成为学生对中华文化学习的一个可见可感的实体。

(3) 开发课程资源,构建校本课程

在历史悠久的秦淮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要求全区各校要将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与秦淮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我们有多么了解秦淮文化,秦淮文化的校本课程就能开发出多少种内容,就能呈现出多少种形式。

秦淮花灯是名扬天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的历史和技艺,汇集了文化、艺术、科技等诸多元素。武定新村小学结合学校开展做花灯的活动,设计建设了可供学生开展看、赏、品、读、画、做、研、创等多种活动的秦淮花灯历史展览馆,开发出融历史、美术、劳技、科技、社区实践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程,成为秦淮学校校本课程中的一个亮点。凤游寺小学《千年百尺凤凰台》校本课程,因其鲜明的地方性、实践性和丰富性,荣获江苏省校本课程评选一等奖。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京剧进校园、夫子庙小学的《星星论语》、考棚小学的秦淮少儿艺文苑等,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秦淮区域校本课程群,使秦淮文化更好地进课堂,进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淮文化的博大精深。

(4) 创设教育基地,开展多彩活动

文化活动是传承和学习传统文化最鲜活的形式。秦淮区的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一些学校还在校内建设了活动基地,并将基地资源向其他学校开放,让众多的学校和社区共享秦淮文化的教育资源,形成秦淮学校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每年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夫子庙大成殿明德堂前,夫子庙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身着汉服,整齐排列,安静地等待着,老师们挨个为他们在额头点上朱砂痣,并向每个孩子送上祝福……这是学校为孩子们举行的“开笔破蒙”仪式,祈求孩子们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开展这些充满儒家文化特色的活动,增加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知。考棚小学在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与秦淮东水艺苑民间艺术馆合作在校内成立了秦淮少儿艺文苑,学校专门请来一些民间艺术大师如“金陵风筝王”曹真荣、灯彩大师顾业亮等,为孩子们上课,教授剪纸、编绳结、做花灯、风筝等各种传统民间艺术,在传授技艺的同时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精华进一步了解,更为可贵的是,学校还将秦淮少儿艺文苑向外校开放,成为秦淮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此外,凤游寺小学的“寻踪——发现凤凰台”系列活动、双塘小学的“老吆喝进校园”活动等,都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艾克柔,张正明:基础教育学校软实力建设初探[J],西部科教论坛,2009,(4).

[2] 仲言:文化的力量[J],大地,2006,(21).

[3] 张晓梅: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动力[J],北方经济,2007,(19).(杨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