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县域中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县域中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县域中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策略研究》是德惠市“十二五”中后期确立的主打课题,是德惠市教育局新班子提出的一项基于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攻关项目。在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行动中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同时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各学校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选好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学校根据课题研究年度计划,稳步实施。

德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县域中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策略研究》是德惠市“十二五”中后期确立的主打课题,是德惠市教育局新班子提出的一项基于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攻关项目。是举全市教育力量,集行政、科研、德育、管理等于一体的重大系统工程。自2013年启动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与界定

(一)相关背景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下,传统的“千校一面”的学校发展状况和学校发展战略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严重的趋同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千人一面的学生,人才结构与国家的发展不相匹配,我们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不符合“人的发展”的需要。这就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日本课程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包括: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美国,克拉克(PaulClarke)、霍德(ShirleyM.Hord)、罗伯茨(SylviaM.Roberrs)等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带领许多中小学进行着“学习型学校文化”的研究,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特色学校建设与发展。德国中小学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增强学校发展的设计、规划与战略意识,许多优质中小学一般都具有学校自主设计的良好教育传统。

国内,创建特色学校和学校优质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的教育正在不断探寻本土化和多元化的特色之路。全国各地以教育科研为依托着力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研究,学校创造性办学的热情和活力被激发出来,很多中小学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创建特色学校和学校文化建设问题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理念支撑,需要实践创新,需要付出智慧和艰辛,“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需要常抓不懈,而且我们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德惠的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文化建设,部分学校虽然在较多领域形成了雏形,但体系仍不健全,停留在浅层次,学校操作相对比较困难,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推进本土教育的特色发展、均衡发展和良性发展,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步伐,也为同类地区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二)课题界定

特色学校: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探索,形成了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和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

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学校环境、师生精神和行为等方面的打造和规范,形成比较稳定的状态和风格,体现出特异性。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学校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高位发展的标志

特色学校的本质是学校办学的个性化,能利用多样化、具有可选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个性鲜明,其核心价值理念成为凝聚、吸引、感召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彰显着学校的个性风格、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等特色。

2.“文化立校”“特色兴校”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规模满足教育发展需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学校管理达到一定水平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心,必将转移到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上来。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就是为了增强学校发展和变革的内驱力,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积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只有选择性、多样化、个性化地办好每一所学校,避免学校同质化,使学校通过追求某一方面的卓越,进而促进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是实现我市教育新发展、新突破、新跨越的必由之路。是打造“与高品质城市相适应的一流教育”的内在要求。

3.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德惠教育创新发展、突破发展的必然之举

德惠教育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制约,还存在一定问题:行政化趋同限制了学校自主办学,同质化倾向严重遏制了学校发展活力,亦步亦趋束缚了校长的头脑和手脚。与教育改革发展大势不适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与新时期对学校品质和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不切合。而创办特色学校恰恰能解决以上问题,引导各中小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把注意力投向课程、课堂、教师和学生,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内涵、特色发展,如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4.通过课题研究打通县域中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通过本课题研究明确中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主体内容,实施路径和运行策略。为同类工作或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实施策略

(一)课题研究基本内容

1.普通中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研究。

2.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研究。

3.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4.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研究。

5.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估体系研究。

6.推出具有时代特征、德惠市特点的特色学校若干所。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文件、图书及网络资源,研究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规律,总结经验。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课题研究与行政要求、专家指导、学校操作同步并轨进行。

3.行动研究法。在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行动中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同时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将课题研究过程和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互相融合。

(三)课题研究过程

1.课题启动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1)健全组织机构

德惠市教育局成立了“德惠市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德惠市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指导专家委员会。

(2)深入宣传发动(2013年3月—2013年4月)

各学校根据教育局实施方案和课题论证报告,紧紧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主题生成,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师生广泛开展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投入到加强文化建设、创办特色学校上来,切实增强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2.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5年10月)

(1)科学规划设计(2013年5月—2013年10月)

各学校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选好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在对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和生源、教育环境、文化底蕴、原有办学特点、传统优势、周边自然人文资源等诸方面因素进行科学分析、通盘筹划的基础上选择切合学校实际、能深层次拓展和有利于整体带动学校发展的优势项目作为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按照“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形成共识—制定规划—科研引领—项目打造—分步推进—形成特色”的思路来开展此项工作。此阶段,各校明确“三风”内容,科学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而后按照由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至特色学校的基本思路,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近远期发展规划。

(2)认真付诸实施(2013年10月—2015年10月)

学校根据课题研究年度计划,稳步实施。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本校的特色和文化建设,精心打磨,不断修订和完善。教育局本着“边规划、边实施、边打造、边认定”的方针,成熟一校推介一校,成功一批推介一批;课题验收也同步并轨实施。

(3)课题结题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梳理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果,从考核组的角度予以检查验收并评定。总结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实施策略和路径,提炼开展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对特色学校的品位予以定位,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一)课题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证成果,涌现了一批特色学校,大部分学校具备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得以凸显,取得了较好的育人实效和科研实效。

基本打通了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以德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努力形成积极发展、和谐向上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并为特色创建奠定基础。

1.打造独特的精神文化

本着“立足现实、传承历史、着眼未来”的原则,精心打造学校的精神文化;要在全面总结学校历史经验,继承学校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端正学校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规范办学行为,制定发展策略,形成系统的、独特的、符合学校发展方向的精神文化体系;提炼形成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文字简明、指导性强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形成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学校人际关系;要精心设计各项载体活动,将学校的精神文化与载体活动有机融合,实现精神文化入脑、入心,并体现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行动上。

2.培育科学的制度文化

要将学校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努力形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学校管理方式。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师生民主权利,充分吸纳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公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做好制度的发布和宣传解读,使师生广泛熟知和认同各项相关制度,奠定自觉遵守制度的基础;要严格贯彻执行制度,做好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形成依法依规治校的机制。

3.构建和谐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学校的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学习实践中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的学校文化。行为文化强调“人”在学校文化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行为文化的主体,也是学校行为文化的践行者和受益者。要把行为文化贯穿于学校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养成教育及各项活动之中,使学校文化得到充分彰显和释放。

4.建设高品位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校形象标识系统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和场所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各学校要突出“立德树人”的理念,并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并注重发挥其教育功能;在校园绿化、美化和文化设施建设中,要体现象征性、实用性和简朴性;校园自然景观建设要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做到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

(二)确定了特色学校的类型、品位和定位

在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各学校应自觉瞄准特色构建目标渐次发展,追求特色内涵的高质量和高品位。可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生长点。

1.管理类特色

各学校应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重视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形成本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并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要立足实际,结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要做到精细、科学、规范。努力创建办学思想特色、管理制度特色的学校。

2.教学类特色

各学校可在深刻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创建办学特色:

(1)对教学过程、内容、原则、方法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并以此推动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在某一学科创造性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向其他学科迁移,成为全校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取得积极成果的教学方法。

(3)建立健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加大校本课程的研发力度,通过校本课程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某学科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并进行深入的实验和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

3.教育类特色

各学校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根据学校的优势,突出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风和校风根本好转。教育类包括德育特色、智育特色、科技教育特色、体育特色、艺术教育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教育信息化(技术)特色等。

4.活动类(社团)特色

在学校办学特色建设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办学特色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全面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从而推动特色学校建设。活动类包括读书、科技、书法、绘画、声乐、器乐、舞蹈、体育活动、德育活动等。

5.队伍建设类特色

各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师资队伍,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有突出的做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6.社区教育类特色

重视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加强学校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保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活动内容丰富且有较强的教育意义;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增强家长学校建设的实效性,教育活动要丰富多彩,强化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社区教育类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类特色、社会实践特色、家庭教育特色等。

7.学校文化类特色

特色学校要努力创造一种直观的文化环境,使学校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目标。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像校风、校训、标牌、墙饰、永久性雕塑等,使它成为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推动力,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各学校要对校园文化做出统一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三)总结并凝炼出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原则。特色学校文化的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中有感知、有感悟、有理性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使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的统一,使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有机融合,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艺术性特征,增强学校文化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先进性和前瞻性原则。学校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把握时代脉搏,不墨守陈规,敢于突破创新,文化建设坚持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科学设计,高标准,高品位,有规范的办学行为和较高的管理水平,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办学目标,能在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学校的某项工作或某一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学生综合素质高,某一方面的整体素质优于其他学校。

3.校本性原则。学校特色努力做到因校制宜,一校一品。基于学校,生成于学校,并发展于学校。能从学校实际、传统底蕴、工作优势、学校师资、周边资源等出发选择创建特色的具体领域,形成浓郁的本土气息、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

4.实践性原则。学校特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立足于教育的整体改革,着眼于学校的整体发展,真正将特色教育的思想纳入学校行政管理、教务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团队管理、后勤管理之中,全员参与,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及学生积极参与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鼓励家长、社区、专家、媒体、政府等相关机构及相关人员有效参与。科学而系统地推动创建特色学校活动的开展。

5.发展性原则。立足于教育的整体改革,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按照现代学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整体上、全局上对特色建设进行长期规划,并把学校特色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举措上,促使学校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发展,使学校的办学个性与成果能长期显示、保持和发展,并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学校的传统,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6.全面性原则。学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同时注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全面生成,防止片面性,不要将学校文化建设简单理解为校园文化建设。

(四)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培植了一批特色学校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德惠市培植了特色学校典型,涌现了一批具有特色发展潜质的学校。

德惠市实验小学的“自主教育”、德惠市大青咀中心校的“绿色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和美教育”、德惠市第二十中学的“和谐教育”、德惠市第六小学作文互批互改项目和自主作业项目、德惠市米沙子镇沃皮中心小学和龙珠学校的“书香校园”项目都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和办学特点。

其中,德惠市实验小学的“自主教育”历经10年的打磨与实践,在学校愿景及校、师、生发展目标,“三风一训”、实施路径和策略、队伍建设与锻造等方面都提炼和推出了具有时代特色、学校特点的理念、思维和行为框架,构建了自主教育的科学体系,在同类、同题材学校中堪称一流,某些思想体系填补了学校管理和学术思维的空白。

(五)锻炼和培育了具有独特教育思想的校长和教师

(六)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县域教育“气候”的和暖

(执笔人:陈寿福 谢晓伟)

课题负责人:陈寿福

课题组成员:崔克瑞 宫晓波 谢晓伟 王庆春 吕彦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