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文化校园建设为抓手推进高职文化建设

以文化校园建设为抓手推进高职文化建设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校园建设实质就是把物化的校园文化化、教育化的过程。“文化校园”,顾名思义,应体现在有形的校园中,即把校园文化化。这就是说,文化校园建设应当是物质文化为基础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以此影响人们的行为文化。

在高职的短暂发展历史上,我们经历了“短期职大”“中专带帽”,“三改一补”“三不一高”“三教统筹”等不同政策和经历,这都丰富了高职文化;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类型和层次的统一,形成于21世纪初,时间非常短,构建高职教育文化必须在此基点上进行,自然也需要不断积淀,建设文化校园,应当是推进高职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必要手段。

第一,正确认识文化校园建设的功能。从本质意义上说,文化校园建设的直接目的是把物化校园文化化,也即把物质形态的校园丰富成为有文化的校园,但必须看到的是,文化化的校园不同于建筑物的一般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和绿化;从学校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出发,文化校园建设的目的更在于教育即育人;也就是说,通过文化校园建设达到教育的功能,或者说对人才培养起辅助性作用。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校园建设实质就是把物化的校园文化化、教育化的过程。

第二,科学把握文化校园建设的内涵。文化校园建设固然是要把物化态的校园文化化,但如何文化化,有其科学内涵,笔者以为,至少应包括:一是装雕现实。把大家公认的有利于彰显学校历史、现状、文化和特点的东西通过景观、诗画、故事、道路及牌匾等形式对校园进行装饰、点缀或者新设或调整。二是还原历史。也就是说,把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值得记忆的历史事件通过雕塑、牌匾或其他路径给其充分展示出来,如新建学校的旧校区模型、创始人雕像。三是展望未来。把业已确认或公认的关于高职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展望和倡导性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文化加以展现出来,这就是说,文化校园建设实质是基于现实的、历史和未来的三结合,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诚信道、明理亭、笃行桥、诚信讲学堂、明理报告厅、笃行创业园和“缘”“传承”“立”等就综合体现了这些特征,展示了其文化色彩。

第三,合理把握文化校园建设的范畴。“文化校园”,顾名思义,应体现在有形的校园中,即把校园文化化。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校园建设首先应当有物质上的投入,首先要有物质文化层面的体现,丰富景观、美化建筑、增加景点、绿化美化都是其重要内容,但是,如果仅把文化校园建设理解为大兴土木、增加建筑和景观,这就歪曲了文化校园建设的本意,也会造成建设误区和投入浪费,因为文化校园建设最终也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教育,在于育人。因此,体现人文性,着力营造育人氛围和环境也许更重要,把案例变故事,让故事传诵,把成熟的做法、经验上升为制度,演绎成文化则更有意义。这就是说,文化校园建设应当是物质文化为基础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以此影响人们的行为文化。

第四,扎实布置文化校园建设的举措。文化校园建设可以是一个项目、一个工程、一个阶段性活动,但更应该是出于自觉、源于自发的长期性校园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每一天、每一项活动都是文化校园建设,从新校区奠基开始,都在推进文化校园建设,文化校园不应是一时一事的,也不应是一年一季的,而应该是长期持续的,永恒永远的。当然,作为一项推动和推进性工作,以一个项目为抓手,做一些比较快而实的实质性推动,或者掀起一个认识和建设高潮,也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校园建设应该是时点、时期、持续的有机统一,不仅仅在于朝朝暮暮,应当久抓抓久,久久为功。

第五,广泛共享文化校园建设过程。文化校园建设看似学校建设的一个侧面或者说一个维度,从学校建设角度分,还可以有学风建设、教风建设、校风建设、党风建设、政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大楼建设、景观建设、绿花种树种草、道路翻建更新等,从这一角度看,似乎文化校园建设仅仅是小小一部分或一个侧面,其实,文化是有边界的,也是无边界的,处处皆文化、时时皆文化、事事皆文化、物物皆文化、件件皆文化、人人皆文化,如果我们把每一件事、每一个活动、每一个小事、每一个会议、每一个报道乃至每一棵树、每一枝草,从赋予文化上去考虑,那么,这种文化必然是自觉的,更可以发挥综合效应,用少投入实现大产出,实现共建共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缘”文化酝酿和培育过程中正是实现了这一招。

第六,努力打造文化校园特色、特征和特点。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和层次,有其基本面,应当有其文化一般,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概括过的大学、职教和经济的三位一体和三维融通。对此,我曾经说过,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它是一个类型,应体现类型特色、有一般性和总体性特征,然而,高等院校又是具体的、多样的,全国有1300多所高职院校,应该百花绽放、千花盛开,形成百花园、万树林。就每一所建设而言,不仅要有高职特色,还应有区域特征,也应有院校特点,只有在高等教育普遍、高职教育一般的同时,体现类型特色、区域特征和具体特点,文化才可能是持久的,也是真实的,自然是有生命力的。正因为这样,高职文化建设和文化校园建设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但必须自主探索,因地制宜、创新建设、打造特色。

(本文刊载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1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