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文化之课程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之课程文化建设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铜冶镇东西任村小学 董建刚

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校园文化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因此,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重学校的集体形象。

二、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特色

第一,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是山区小学,校园面积很小,没有很大的空间是营造校园文化的掣肘之处,但我们根据学校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利用空间营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比如利用花池里的石头刻字,营造“石”文化。虽然字迹很少,但是每一个字都凝练了学校对孩子们的关怀和希望,体现了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念的结合。再比如结合校本课程《古诗阅读》,建立文化墙悬挂了写有古代诗词、成语解读和科学常识的匾额。为了彰显学校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成果,校园文化里融进了学校特色活动和学生作品这两个元素,既美化了校园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

第二,充满神奇的教室文化。小小的天地折射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多彩绚丽的世界,这就是充满神奇的教室文化。赋予现代理念的教室文化,不再是师道尊严的束缚,而是平等民主关系的纽带;不再是教师一相情愿的补白,而是师生合作创造的空间;不再是讲台和课桌的对垒,而是场景不断变换的舞台;不再是教与学的两张皮,而是教与学的交融与相长;不再是褒贬学生是非的场所,而是师生享受生命的港湾;不再是冰冷的对话,而是情感交流的温暖家园。这个曾经简单地被看做“壁”的教室,被赋予丰富的精神内涵,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的独特视角,是师生共同的期盼,它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功能被大大拓展。我们这样一所山区学校的教室充满着浓浓的书香味,告诫孩子们除了“静心读书”,更要“用心做事”。用心的师生更让“实验室”这种特殊的教室变得好玩、有趣,让“发明家”有了心灵的皈依,让“设计师”找到自己的天地。曾经单一的教室,今日它使师生灵便了双手、展示了个性、挖掘了潜能。曾经冰冷的教室,今天它成为了如“家”的“心灵之源”,如“图书馆”的“精神之源”,如“加油站”的“力量之源”。曾几何时,还是“一相情愿的数字化”,以及“眼花缭乱的无的放矢”,今天却发挥了“有限的空间”,经过“合理的规划”,取得“最大的效益”。

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如开展“六一”艺术节活动展示学生的靓丽风采,开展趣味运动会强身健体,在国庆节召开“祖国在我心中”演讲赛,在清明节召开英雄励志成长故事演讲赛等,这一系列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

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新规划

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与与会的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待提高,新的校园文化将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整体素质。

第二,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三,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第四,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