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明之消化①

文明之消化①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希腊民族吸收埃及、腓尼基诸古国之文明而消化之,是以有希腊之文明;高尔、日耳曼诸族吸收希腊、罗马及阿拉伯之文明而消化之,是以有今日欧洲诸国之文明。印度文明之输入也,其滋养果实为哲理,而埋蕴于宗教臭味之中。吸收者浑沦而吞之,致酿成消化不良之疾。欧洲文明,以学术为中坚,本视印度为复杂,而附属品之不可消化者,亦随而多歧。使皆浑沦而吞之,则他日消化不良之弊,将视印度文明为尤甚。
文明之消化①_中国人的修养

凡生物之异于无生物者,其例证颇多,而最著之端,则为消化作用。消化者,吸收外界适当之食料而制炼之,使类化[2]为本身之分子,以助其发达。此自微生物以至人类所同具之作用也。

人类之消化作用,不惟在物质界,亦在精神界。一人然,民族亦然。希腊民族吸收埃及、腓尼基诸古国之文明而消化之,是以有希腊之文明;高尔、日耳曼诸族吸收希腊、罗马及阿拉伯之文明而消化之,是以有今日欧洲诸国之文明。吾国古代文明,有源出巴比仑之说,迄今尚未证实;汉以后,天方、大秦之文物,稍稍输入矣,而影响不著;其最著者,为印度之文明。汉季,接触之时代也;自晋至唐,吸收之时代也;宋,消化之时代也。吾族之哲学、文学及美术,得此而放一异彩。自元以来,与欧洲文明相接触,逾六百年矣,而未尝大有所吸收,如球茎之植物、冬蛰之动物,恃素所贮蓄者以自赡,日趣羸瘠[3],亦固其所。至于今日,始有吸收欧洲文明之机会,而当其冲者,实为我寓欧之同人。

吸收者,消化之预备。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始吸收之。食肉者弃其骨,食果者弃其核,未有浑沦[4]而吞之者也。印度文明之输入也,其滋养果实为哲理,而埋蕴于宗教臭味之中。吸收者浑沦而吞之,致酿成消化不良之疾。钩稽[5]哲理,如有宋诸儒,既不免拘牵门户之成见;而普通社会,为宗教臭味所熏习,迷信滋彰,至今为梗。欧洲文明,以学术为中坚,本视印度为复杂,而附属品之不可消化者,亦随而多歧。政潮之排荡,金力之劫持,宗教之拘忌,率皆为思想自由之障碍。使皆浑沦而吞之,则他日消化不良之弊,将视印度文明为尤甚。审慎于吸收之始,毋为消化时代之障碍,此吾侪所当注意者也。

且既有吸收,即有消化,初不必别有所期待。例如晋、唐之间,虽为吸收印度文明时代,而其时 “庄”“易”之演讲、建筑图画之革新,固已显其消化之能力,否则,其吸收作用必不能如是之博大也。今之于欧洲文明,何独不然! 向使吾侪见彼此习俗之殊别,而不能推见其共通之公理,震新旧思想之冲突,而不能预为根本之调和,则臭味差池,即使强饮强食,其亦将出而哇[6]之耳! 当吸收之始,即参以消化之作用,俾得减吸收时代之阻力,此亦吾人不可不注意者也。

[1]19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知识界否定了 “洋务派”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认为西方不仅经济科技先进,而且学术思想也先进,因而逐渐掀起了学习 “西学”的热潮。但不少人对待 “西学”只知照搬,生吞活剥,一味地 “欧化”。蔡元培针对这种错误倾向,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对于外来的东西要批判地吸收,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且要经过很长的历史过程。本篇即为作者在法国从事研究时所写。

[2]类化:以我族类性质的需要去吸收消化外来的东西。这一概念与 “同化”的意义相近。

[3]日趣羸瘠:日渐枯瘦。趣,同 “趋”,趋向。羸,瘦弱。

[4]浑沦:即囫囵,完整、整个儿

[5]钩稽:探索考察。

[6]哇:象声词,形容呕吐的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