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孔文仲诗歌及赏析_“三孔”的济世人生

孔文仲诗歌及赏析_“三孔”的济世人生

时间:2022-08-1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孔文仲诗歌及赏析_“三孔”的济世人生文仲之诗至今传下来的并不多,能见者仅有十首,在思想内容上,多反映被罢官后的凄苦心境及壮志难酬的惆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草木以生命,使它们也对遭受的打击表现出不满,极富感情色彩,令人顿生怜悯同情之心。诗的意境清新,耐人寻味。文仲之诗在艺术特色上表现为意境新奇、语言平易。

孔文仲诗歌及赏析_“三孔”的济世人生

文仲之诗至今传下来的并不多,能见者仅有十首,在思想内容上,多反映被罢官后的凄苦心境及壮志难酬的惆怅。

文仲在《秋月二首》其一写道:“孤枕夜何永,窗破秋已寒。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泛澜。”这首诗是诗人罢官闲置在家百无聊赖的凄苦生活和痛苦心情的写照。首联、颈联通过深夜、寒雨、陋室、孤枕等意象,渲染了诗人清贫、孤寂的心绪。颔联以利剑摧折、苍鹰缩羽的感性形象为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尾联直抒胸臆,描述心中悲苦,平生心高志远,气冲斗牛,想不到却落得清夜无寐,涕泪涟涟。全诗感情真挚、朴实无华。

其二:“秋夜不可晨,悲歌聊自永。俯听一掀帘,星河光炯炯。霜浮万瓦寂,月满四山静。壮心随北风,吹入单于境。”

这是借吟咏秋之月色来抒发作家个体心境的五言律诗。全诗以景物的客观描绘为主,借景言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夜色弥漫,长夜无可度,百无聊赖之中作者只有独自慷慨悲歌而聊以自慰。伤怀苦闷中独处的诗人在这个月光如此皎洁明亮的深夜却无法安然入睡。写景清新可贵,情景有机结合,耐人寻味。(www.guayunfan.com)

在寄友人的诗篇《将至南都途中感旧二首寄钱穆父》中云:“北风吹雪满皇州,携手同为落魄游。霄汉路歧腾万里,江湖尘土积千忧。世情共逐飞蓬转,人事都如激浪流。只待清谈慰愁病,月明几夜促归舟。”真实地记述了诗人罢官后的落魄与凄凉,文仲与钱穆父乃推心置腹的好友,这里透露出朋友之间惺惺相惜的无奈与仕途险恶、人情淡薄、世事艰险的感触。虽然诗人心中有着报国无门、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惆怅,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颓废,依然有一种升腾之志,坚定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般积极进取的心态。

正像诗人在他在《次钱穆父新凉可喜》中写道:“霜飙结新寒,草木起余怨。……常恐计不就,更以诗屡劝。”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草木以生命,使它们也对遭受的打击表现出不满,极富感情色彩,令人顿生怜悯同情之心。诗的意境清新,耐人寻味。虽如此,但诗人并不灰心丧志、一蹶不振,而是“追随双鸿鹄,摆脱旧笼圈”“江湖秋水高,百尺风帆健”,仍胸怀大志,不懈进取,人生乐观豁达态度可见一斑。

在《四月三十日慈孝寺山亭席上口占送子敦都运待制赴河北》中写道:“簪裳合俊彦,河图并天球。古来功名人,未就不肯休。”孔文仲有直爽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宏伟的理想抱负,但是他思想比较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此诗就表达了他希望建功立业、扬名天下、誓不罢休的精神。《次韵穆父见戏》云“唯愿山林息枹鼓,免教鸱隼吓鸳凰”,则表达诗人对民族、人民命运和前途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忧虑,也是诗人渴望改变黑暗现实的心声表露,彰显着诗人不畏奸邪、坚持自己高远志向的乐观向上的态度。

文仲之诗在艺术特色上表现为意境新奇、语言平易。如《题显孝南山寺》一诗:“楼台初日升,岩谷宿露坠。飞泉百禽鸣,怪石万蛇踬。绝庵皆步登,佳木留客醉。洞天生昼寒,桃源发春意。烟霞暂深阔,宇宙忽殊异。”以精练的语词,营造出新奇意境,渲染了南山寺的静寂与世外桃源般的幽美。《早行》一诗,“海风吹万里,两耳冻几脱。岁晏已苦寒,近北尤凛冽。况当清晓行,溯此原野阔。笠飞带绕颈,指强不得结”,写得明白晓畅,质朴平易;“客兴谓已旦,出视见落月。瘦马入荒陂,霜花重如雪”,构想奇特,诗中有画,意境优美,杨慎以为“有王维辋川遗意”。

附:孔文仲诗赏析

秋月二首其一

孤枕夜何永,窗破秋已寒。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利剑摧锋锷[1],苍鹯缩羽翰[2]。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泛澜[3]。

【注释】

[1]锋锷:剑锋和刀刃,借指刀剑等武器。喻显露出来的才干和气势。

[2]羽翰:翅膀,指书信或文章。

[3]泛澜:亦作“泛兰”,泪疾流貌。《隶释·汉金乡长侯成碑》:“号泣发哀,泣涕泛兰。”《后汉书·冯衍传下》:“泪泛澜而雨集兮,气滂浡而云披。”晋欧阳建《临终诗》:“执纸五情塞,挥笔涕泛澜。”

【简评】

这首诗是作者罢官闲置在家百无聊赖的凄苦生活和痛苦心情的写照。“孤枕”点明孤身一人,“何永”写出愁思难眠;因为愁思,更显得夜何其长。“窗破秋已寒”,秋寒更觉窗破,窗破更觉秋寒。首联两句通过互衬互补的笔法,既写出了节候和环境,又写出了清贫、孤寂的心绪。长夜难眠,心事重重,透过“破窗”,只见“秋月”当头,寒气袭人;在辗转反侧之中,刚刚蒙眬入睡,不知何时飘来几朵乌云,便随着飒飒寒风,飘洒起淅淅沥沥的秋雨。这自然引出了颔联,“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这两联以寒酸之语,刻画出诗人两袖清风、贫困潦倒之时的凄苦形象和心情。颈联承上转入对自己壮志未酬的刻画。诗人怀抱利器,心念社稷,本想奋发有为,但利剑的“锋锷”却被摧折了。诗人以猛禽自比,本想奋飞万里,但现实却硬使自己垂下了羽翼。这两句诗用贴切的比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尾联直抒胸臆,描述心中悲苦,平生心高志远,气冲斗牛,想不到却落得清夜无寐、涕泪涟涟。文如其人,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古情古味,质朴无华。

秋月二首其二

秋夜不可晨,悲歌聊自永[1]。俯听[2]一掀帘,星河光炯炯[3]。霜浮万瓦寂,月满四山静。壮心[4]随北风,吹入单于[5]境。

【注释】

[1]永:同“咏”,以诗词等来叙述。

[2]俯听:低头而听。

[3]炯炯:明亮。

[4]壮心:宏大的志愿,壮志。

[5]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简评】

这是一首著名的借吟咏秋之月色来抒发诗人个体心境的五言律诗。全诗以景物的客观描绘为主,借景言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夜色弥漫,长夜无可度,百无聊赖之中作者只有独自慷慨悲歌而聊以自慰。伤怀苦闷中独处的诗人在这个月光如此皎洁明亮的深夜却无法安然入睡,“俯听一掀帘”写尽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忧愁和无奈。不知不觉,清霜已悄然而下,大地一片沉寂,在月亮的光辉衬托中,一切都显得如此沉静、安详。前三联以写景为主,通过夜的静实则反衬出诗人极其不平的内心状况。自然引出尾联的“壮心随北风,吹入单于境”。尽管仕途险恶,自己也遭受了很多不公,但大丈夫依然壮心满怀,踌躇满志,渴望一扫匈奴的霸气直接喷薄而出,感情深沉真挚,别有一种沧桑与桀骜的味道。

此诗写景清新可贵,情景有机结合,耐人寻味。声韵铿锵和美,对仗较精工。

次钱穆父新凉可喜

霜飚[1]结新寒,草木起余怨。翩翩[2]前庭叶,追逐已千万。斜阳背西壁,迤逦[3]落藤蔓。安得金满堂,聊换酒家券。追随双鸿鹄[4],摆脱旧笼圈。胡为汗流赭[5],日与蝇争饭。常恐计不就,更以诗屡劝。江湖秋水高,百尺风帆健。何当开竹溪,玉腕[6]互酬献。左手持蟹螯[7],平昔固有愿。

【注释】

[1]飚:暴风,迅疾意。

[2]翩翻:飘动、摇曳的样子。

[3]迤逦:曲折延绵;缓行。

[4]鹄:鸟名,指天鹅。双鸿鹄,“双”包含成双成对的意思,双鸿鹄,有着共同的高远理想的。

[5]赭:赭衣。

[6]玉腕:洁白温润的手腕,亦借指手。

[7]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

【简评】

本诗体现了诗人关心国事,上书神宗皇帝陈述自己对变法的不同见解而不被采纳的愤懑和悲伤心情。它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草木以生命,使它们也对遭受的打击表现出不满,极富感情色彩,令人顿生怜悯同情之心。诗的意境清新,耐人寻味。虽如此,诗人并不灰心丧志、一蹶不振,而是“追随双鸿鹄,摆脱旧笼圈”“江湖秋水高,百尺风帆健”,仍胸怀大志,不懈进取,人生乐观豁达态度可见一斑。

四月三十日慈孝寺山亭席上口占送子敦都运待制赴河北

送客城南寺,萧然[1]云水秋。客意在万里,聊作须臾游。昨夜过新雨,清风满梁州[2]。簪裳[3]合俊彦[4],河图[5]并天球[6]。古来功名人,未就不肯休。譬如凿空使[7],尚致安石榴[8]。矧[9]今南亩氓[10],往往东西流。君能安辑之,千仓与万辀[11]。

【注释】

[1]萧然:萧条,冷落,荒凉。

[2]梁州:汉中。汉中有梁山,故名梁州。

[3]簪裳:冠簪和章服。古代仕宦者所服,因以借指仕宦。

[4]俊彦:才智出众的人。

[5]河图: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河图构造简明,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

[6]天球:为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及运动而引入的一个假想圆球,尽管观测者离天体距离远近不一,但看上去,仿佛都散布在这个圆球的球面上。

[7]凿空使: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叫凿空。空,同“孔”。凿空,即凿孔,这是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开通道路,使双方都互有了解,打开了双方交流之路。

[8]榴:一种落叶灌木,开红花,果实球状,内有很多种子,种子上的肉可吃,根和皮可做驱虫药。种子为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自安石国带回,故名“安石榴”,后略称“石榴”,也简称“榴”。

[9]矧(shěn):连词,另外,况且,何况。

[10]南亩:谓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诗·小雅·大田》:“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氓,民也,古代称百姓。

[11]辀(zhōu):车辕。

【简评】

本诗寓情于景,以景衬托出人的心情。客人要走了,突然感到秋天来到了,田野一片肃穆,万物萧条,使人心中悲凉,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但作者又用诙谐的语言,写出了友人志向远大而又豪迈的乐观精神。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手法,明白晓畅的诗句,使诗的形象鲜明,意味悠深。此诗不但写出了和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而且表现了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对朋友寄寓了殷切的关怀和期望。孔文仲有直爽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宏伟的理想抱负,但他思想比较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其胸怀大志而报国无门的心情在诗中可见一斑。

将至南都途中感旧二首寄钱穆父

北风吹雪满皇州[1],携手同为落魄[2]游。霄汉[3]路歧腾万里,江湖尘土积千忧。世情共逐飞蓬[4]转,人事都如激浪流。只待清谈[5]慰愁病,月明几度促归舟。

【注释】

[1]皇州:帝都;京城。

[2]落魄:穷困失意。

[3]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廷。

[4]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像柳叶,边缘有锯齿,秋天开花,花外围白色,中心黄色,也叫蓬。

[5]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崇尚虚无,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简评】

文仲与钱穆父乃推心置腹的好友,本诗就透露出朋友之间惺惺相惜的无奈与仕途险恶、人情淡薄、世事艰险的感触。首联与颔联通过“北风”、“雪”“携手”“落魄游”“路歧”“腾万里”“尘土”“积千忧”等意象和生动形象的语汇,营造出一种无限伤感与落寞的氛围。在北风夹杂着雨雪的悲凉的社会环境下,在处处充满险恶艰辛的官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漫溢于字里行间,两人的境遇何其相似,又是何等的落魄苍凉。尽管如此,值得欣慰的是,一路走来有友人相伴。所以在仕途的奔波中,作者依然有一种升腾之志,在艰难前行的过程中,作者也对人事有深刻的体验与思考,“江湖尘土积千忧”即是这种体悟的理性沉淀,生动地道出了官场中身不由己、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无奈与愁楚。颈联借用比喻指出岁月匆匆、时不我待的人事沧桑变幻。作者尊重客观规律,直面世事的无常与物换星移的变迁,“人事都如激浪流”显示了诗人并不消沉,仍然乐观自信的襟怀,一反前半部分的消极,因而全诗的基调依然是积极的。虽有牢骚而不显颓唐,虽有痛苦而仍达观,乃抒怀诗中之精品。尾联运用典故直抒胸臆,也运用了古典诗词中最常用的“月”这一意象,表明希望和对未来的设想,渴望能像魏晋士子一样,不再涉足黑暗的官场而明哲保身,远祸全身;“归舟”更是作者渴望远离官场、隐居山林心情的淋漓尽致的表露。

此诗语言通俗流畅、平淡而有深味,符合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一韵到底,音节和美,中间两联运用对偶,是首优秀的七言律诗。

将至南都途中感旧二首寄钱穆父其二

苒苒[1]星霜七换年,故人已上碧云天。书凭去雁[2]虽无便,路出名都亦有缘。秋晚楼台风作雪,雨余碕岸[3]柳生烟。应烦北道[4]开樽俎[5],又费公庖几万钱。

【注释】

[1]苒苒:悄然流逝。

[2]书凭去雁:书指书信,古代传说鸿雁能传送书信,事见《汉书·苏武传》。

[3]碕(qī)岸:曲折的河岸。晋左思《吴都赋》:“碕岸为之不枯,林木为之润黩。”

[4]北道: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5]樽俎:古代盛酒食的器皿。《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樽以盛酒,俎以盛肉。樽俎在这里泛指宴席。

【简评】

文仲与钱穆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文仲仅存不多的诗篇中,就有四首是写给钱的。本篇即是作者北归南都途中有感于世事变幻而故人已不在席而为钱写的。

这是首七言律诗。首联充满时光难留、岁月匆匆、人生苦短的凄凉。转眼已过七年,而故人与自己却已阴阳两隔,让人有种恍若隔世之感。颔联、颈联运用对仗、引用等修辞营造了“楼台”“风”“柳”等一系列意象,渲染一种悲凉意境和心境,自然伸足了首联物是人非之意。尾联异峰突起,以“努力加餐饭”的自我劝慰作结,包含了太多的无奈与世事无常的感叹,引人深思。

本诗构思精妙,语言平易近人,音韵圆转,一韵到底。

次韵穆父[1]见戏

当年同望赭袍[2]光,万事争先落彩釯[3]。一别已经陵谷[4]变,再来方觉路岐长。黄金久压腰间重,白笔[5]才容柱下藏。唯愿山林息枹鼓[6],免教鸱隼吓鸳凰[7]。

【注释】

[1]穆父:钱勰(1034—1079),字穆父,杭州人,吴越武肃王五世孙,积官至朝议大夫,熏上柱国,爵会稽郡开国侯。文章雄深雅健。作诗清新遒丽,工书,正书师欧阳询草书造王献之阃域。尝自爱重,未尝轻以与人。卒年六十四。

[2]赭袍:即红袍,指帝王之衣。

[3]釯:刀剑等的尖端。

[4]陵谷:《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毛传:“言易位也。”郑玄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后以陵谷比喻君臣高下易位,世事巨变。

[5]白笔:古代侍从官员用以记事或奏事的笔,常插于冠侧,特指谏官用的笔。亦借指谏官。

[6]枹鼓:指战鼓,喻指军旅。

[7]鸱隼吓鸳凰:语出《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鹐,子知之乎?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此处化用其典,以清高的凤凰喻自己,以枭鸱喻奸邪恶人。

【简评】

从诗题看,这应该是作者呈送给穆父的一首书信体七言律诗。“见戏”深刻表达了作者的幽默、自谦。

文仲是一位深刻的现实主义者,对社会、政治尤其是社会的不公、不平等总能有敏锐的洞察和卓越的见解。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道出了宋代神宗朝社会政治的阴暗腐朽。曾经一起侍奉帝王的朋友,因为帝王的偏听偏信,亲小人、远贤臣的不明而沉沦下僚,有志难酬,内心因而勃生出难以抑制的愤懑和不满,化作“黄金久压腰间重,白笔才容柱下藏”的对偶鸣放。尾联运用《庄子》中的典故直抒胸臆,表明作者对民族、人民命运和前途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忧虑,也是作家渴望改变黑暗现实的心声表露。

全诗语言通俗晓畅,浅显易懂。声律和谐、音韵铿锵,一韵到底,富于气势。对偶、典故的运用极大增强了作品的内在张力,抒情委婉含蓄,达到了言近而旨远的艺术效果,极富感染力。

次韵瀛倅邓慎思见寄[1]

官是麟台[2]却佐州,蓬瀛[3]俱称列仙游。忆分晓色趋天阙[4],想对春风倚郡楼。书付塞鸿[5]应易到,人如陇水[6]正分流。江湖未有归耕处,何日相逢说旅愁。

【注释】

[1]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见寄:接受别人寄赠作品后,以作品答谢之。此诗作者又云孔武仲(见四库本《清江三孔集》卷一〇孔武仲诗)

[2]麟台:秘书省。

[3]蓬瀛:蓬莱和瀛洲,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4]天阙:天子的宫阙,亦指朝廷或京都。

[5]塞鸿: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相传汉苏武被拘于匈奴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唐王仙客苍头塞鸿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6]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因名。

【简评】

本诗是七言律诗,婉转清新,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人如陇水正分流”句写得最为出色。陇山顶头有清水流下,即所谓陇水,其水鸣声幽咽,令人肠断,古人题咏很多,《元和郡县志·陇城县》:“小陇山,一名陇坻,又名分水岭……陇上有水,东西分流,因号驿为分水驿。行人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唐李白《猛虎行》诗:“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金元好问《岐阳》诗之二:“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诗人在这里也用陇水表达同友人的深深相思的情感。

早 行[1]

客兴谓已旦[2],出视见落月。瘦马入荒陂[3],霜花重如雪。海风吹万里,两耳冻几脱[4]。岁晏[5]已苦寒,近北尤凛冽[6]。况当清晓[7]行,溯[8]此原野阔。笠[9]飞带绕颈,指强[10]不得结。农家烟火微,炙手粗可热。岂能迂[11]我留,而就苟且活。仰头视四宇,夜气亦渐豁。苦心待正昼[12],白日[13]想不缺。

【注释】

[1]行:起来。此诗作者又云孔平仲作(见四库本《清江三孔集》二十一孔平仲诗)

[2]旦:早晨。

[3]陂:山坡,斜坡。

[4]脱:离开,落掉。

[5]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

[6]凛冽:寒冷刺骨。

[7]清晓: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8]溯:逆风而行。

[9]笠: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10]强(jiàng):僵硬。

[11]迂:曲也。

[12]正昼:旧时指“经”、“史”一类的书。此指动词。

[13]白日:泛指时光。

【简评】

有人认为宋诗是比不上唐诗的,这种说法未必可取。其实宋诗中亦不乏能与唐诗媲美者,本篇即如此。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提出此诗“有王维辋川遗意”。

本诗构想奇特,诗中有画,意境优美。全诗可分为两层:首句至“炙手粗可热”为第一层,景中有情,由景渲情,情景交融。重点铺陈了早起行于原野的景物,突出岁末的天寒地冻和早行人的身体之寒冷与心理上的苦寒。尽管如此,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触摸到作者那一颗不甘寂寞、不甘于现实的滚烫灵魂。于是自然有第二层的“岂能迂我留,而就苟且活”的感喟,作者已经把一切的自然冷热置之度外,在农家的微火驱寒中,作家更没有因此沉迷,自甘堕落。此时,夜气逐渐消散,天空越来越明亮,诗人的心情也更加晴朗,欲有所为的心情更加急切,他告诉自己,只要抓紧时间阅览书籍,争分夺秒,是不怕时光匆匆的。观照作者一生饱览经史、著书立说的行为事实,正是“苦心待正昼,白日想不缺”的真实写照。

天官颛面正朝

天官惟将相,位号著璇霄[1]。所处皆颛面[2],攸司共正朝。极星[3]安正宁,列宿[4]俪[5]群僚。号令三光[6]动,吹嘘二气[7]调。何参方辅汉,稷契[8]正裨[9]尧。盛旦群龙进,乾符已上昭。

【注释】

[1]璇霄:犹碧空。

[2]颛(zhuān)面:“颛通”“专”,指上朝,谓古代君臣上朝时皆按朝仪于廷中各专一面。

[3]极星:北极星,喻指皇帝。

[4]列宿:众星宿,特指二十八宿,此喻指各位大臣。

[5]俪(lì):相并,对偶。

[6]三光:古时指日、月、星。

[7]二气:指阴、阳。

[8]稷契:稷和契的并称,唐虞时代的贤臣。

[9]裨:增添,补助。尧:中国古代的皇帝陶唐氏之号,此指贤明君主。

【简评】

这是一首盛赞社会政治清明稳定、上下同心、协力治国而国泰民安、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五言古诗。

前四句是讲文武百官的才能、才华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有宽广的舞台供他们施展身手,因而更能安心、专心辅国,积极参与朝政。用的是客观叙述的笔法,实则饱含充沛的热情,作者对盛世、皇帝的开明的歌颂油然而生。中间四句运用对仗、比喻的手法具体呈现天地之祥和,皇帝一心治国,臣属竭尽所能辅弼君王,形成上下同心同德的和谐景象,“两人同心,其利断金”,这种气象充溢于天地,进入到一种安宁祥和的境界。后四句指出在明主的激励下,各位贤臣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都希望像古代的稷、契一样忠于君主,因而在君臣的完美合作下,盛世的光环在整个帝国的乾符年间更加明亮耀眼。

全诗在看似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表达了作者的深情、对盛世的赞颂和渴望。艺术形式上采用了最常用的对偶、比喻等修辞,音韵圆转铿锵,一韵到底,增强了诗作的气势。

置章御座

圣皇勤[1]政治,虚己纳[2]忠良。拱手居宸扆[3],留神置[4]谏章[5]。孜孜[6]收国论,密密[7]迩天光。中昃[8]常游息,焦劳慎作荒。至言[9]规汉后,无逸[10]戒周王。默处岩廊[11]邃[12],洪基[13]可世长。

【注释】

[1]勤:做事尽力,不偷懒。

[2]纳:接纳、容纳。

[3]宸(chén)扆:宸,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扆(yǐ):古代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指帝王座后的屏风。宸扆借指帝廷、君位。

[4]置:设置、确立。

[5]谏章:规劝的制度。

[6]孜孜:勤勉、不懈怠。

[7]密密:勤勉努力。

[8]中昃:日中及日偏斜,泛指过午。昃:太阳偏西。

[9]至言:最高超的言论。

[10]无逸:不贪图安乐。

[11]岩廊:借指朝廷。

[12]邃:深远。

[13]洪基:大业绩。

【简评】

这是首歌颂宋神宗朝政清明、社会安定、人才得以重用、政治影响深远的颂诗。全诗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赞美了神宗皇帝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从谏如流、广纳贤才、勤谨治国的美德,用字非常准确传神:“勤”“虚己”“纳”“拱手”“留神”“孜孜”“密密”“常”“慎”,形象传达了圣皇克己、宽广的胸襟和气度。“圣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溢美;“规汉后”、“戒周王”的表述中也体现出作者对圣皇的称颂,把他与历史上文韬武略的汉帝、周王媲美。在圣皇的治理下,宋江山越来越辽阔,社会越来越安稳,民生丰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壮丽景象,并且世代远扬。

诗歌艺术技巧纯熟,一韵到底,极大增强了一泻千里的气势。叠字、对偶的运用使诗歌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玉 烛

圣王臻[1]大治,四海属[2]休戈[3]。遂致阴阳[4]顺[5],均如玉烛[6]和。德威[7]周[8]远迩[9],民欲被渐摩[10]。品物皆蕃殖[11],昌辰绝札瘥[12]。气充诸夏润,祥应太平多。华旦[13]今如此,庸才[14]愿咏歌。

【注释】

[1]臻:达到。

[2]属(zhǔ):恰好遇到。

[3]休戈:停止战乱。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这里指战争。

[4]阴阳:气候。

[5]顺:顺畅。

[6]玉烛: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

[7]德威:恩德与威权。

[8]周:遍及。

[9]迩:近。

[10]摩:接触。

[11]蕃(fán)殖:繁殖。

[12]札(zhá)瘥(cuó):因疫疠、疾病而死。札:夭死;瘥:疫病。

[13]华旦:光明盛世。

[14]庸才:作者自谦。

【简评】

这是首歌咏太平盛世的篇章,标题即点明了题旨。圣王应指神宗,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天下太平,没有战乱,没有内忧外患;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生安定、治安稳定,犹如盛世和谐安定。圣王的德威远播、恩泽四海,民众广受利益。同时,物产丰饶,物质丰富;老百姓不再受疫疠、疾病的折磨,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祥和、富足、稳定的盛世气象。身处这种氛围中的作者情不自禁地要用拙笔来吟哦、咏歌。

此诗用五言古体形式书写,语言通俗、平实、形象;情感充沛;运用对偶,如“品物皆蕃殖,昌辰绝札瘥”;偶句押韵、音节和美,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题显孝南山寺

寻尽城中山,又访江外寺。兰舟涉澄漪[1],隼旌[2]入疏翠。楼台初日升,岩谷宿露坠。飞泉百禽鸣,怪石万蛇踬[3]。绝庵皆步登,佳木留客醉。洞天生昼寒,桃源发春意。烟霞暂深阔,宇宙忽殊异。海国遇升平,铃斋[4]无俗事。颍川[5]擅才敏,康乐[6]足情意。只恐新诗多,镌镵[7]费年祀[8]。

【注释】

[1]澄漪:清波。

[2]隼旌:亦称“鹘”,一种猛禽,速度相当快捷。

[3]踬:被东西绊倒。

[4]铃斋:古代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5]颍川:汉黄霸的代称,霸曾任颍川太守,有政绩。后常用作称颂有政绩官吏之典。

[6]康乐:指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宋书·谢灵运传》:“(灵运)袭封康乐公,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

[7]镌(juān)镵(chán):雕琢,刻画,描写。

[8]年祀:年岁。

【简评】

此诗是作者在寻访南山寺时所作。以描写寻访路途周围的景物为主,诗人用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了一幅胜似世外桃源的美景。

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十四句,多客观白描写景,移步换景,先后运用了“澄漪”“隼旌”“疏翠”“楼台初日”“岩谷”“飞泉”“百禽”等一系列意象,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意境清幽而富有生机与活力,宛如春天一样充满盎然意趣,令人流连忘返,如醉如痴。大千世界在这样的美景映衬下,仿佛都披上了异彩,发出灿烂光芒。这样自然引发作品的第二部分的直抒胸臆:在大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环境中,自可敞开胸怀饱览一番,用以陶冶性情,舒展情怀,让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不一定要用笔触把它描绘。

全诗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对大自然的热爱油然而发,令人神往,富有感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