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孔平仲诗歌及赏析_“三孔”的济世人生

孔平仲诗歌及赏析_“三孔”的济世人生

时间:2022-08-1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孔平仲诗歌及赏析_“三孔”的济世人生平仲之诗不仅在三孔集中所存最多,也是最有成就的。“平仲之才,不第优于二孔,实堪高出一时。”梁昆评平仲诗为:“夭矫孤警,有二仲之长,取境颇似刘长卿,特奇诡耳。”平仲此诗妙处亦在此。平仲所评说的不单单是张绩其人,而是一种坚定的人生信念。当然平仲之诗并不全都是“夭矫孤警”,也有很多风格爽朗、感情真挚之作。附:孔平仲诗歌赏析寄 内[1]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2]。

孔平仲诗歌及赏析_“三孔”的济世人生

平仲之诗不仅在三孔集中所存最多,也是最有成就的。共有诗九卷,其中古体诗一百八十一首,今体诗三百七十六首,诗戏二百一十五首,共计七百七十二首,诗作的数量都不少的。

“平仲之才,不第优于二孔,实堪高出一时。”吴之振《宋诗钞》卷一六《孔平仲清江诗钞序》又云:“平仲长于史学,工词藻,故诗尤夭矫流丽,奄有二仲。”梁昆评平仲诗为:“夭矫孤警,有二仲之长,取境颇似刘长卿,特奇诡耳。”“夭矫”在《古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中的解释为:时屈时伸,舒展自如。“孤警”意即孤清、含蓄、隽永。平仲的部分诗作确实如此,感情深婉,似屈似伸,意境孤清,奇诡隽永。如《寄内》:“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这首诗可能作于赴惠州途中,题为《寄内》,可知是寄给诗人的妻子的。他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销魂”者,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按一般叙述方法,诗之顺序应为:“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即: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之感受,及因此感受而思念家人的心情。虽也流畅,却很是浅淡。诗人将前后句颠倒来写,境界大转,读首联不知所云“别后心”究竟如何,欲从下联求之,然下联也不直言,只以“途中景”来作答,如此安排,使读者自知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之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之实景,于实景中见到此极苦、极乱之心情,用笔极工。这样的转折,虽感陡险,然亦因奇特而见警策,可谓能于险中求警,使文势跌宕,意蕴隽永。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即以实处见虚处,则实处皆虚。一如刘长卿之《风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之实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感,弥天而来,别人多少言语说不尽者,只以十字匀染出矣。平仲此诗妙处亦在此。而两首诗作在意境上也颇为相似,均以白描手法绘写出“清冷淡远”的情境,其情与景同,景现而意远。

再如他的《和经父寄张绩二首》:

解纵枭鸱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得者折腰犹下列,失之垂翅合南翔!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www.guayunfan.com)

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鸾凤托巢虽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莱。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

诗中多次引用历史人物来说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与人事,如第一首颔联把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和《后汉书·冯异传》的“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历史事件加以提炼。第二首颔联上句用《烈女传》鲁穆公时漆室女忧念国事、倚柱而歌的故事;下句用《韩非子》卞和献璞刖足,抱璞哭于荆山的故事。以历史形象说理,具有启发性,同时也表现了古代“劲直”之士除恶犯险、无所畏避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平仲所评说的不单单是张绩其人,而是一种坚定的人生信念。第二首尾联化用《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词意,以及《淮南子》“塞翁失马”的故事,对张绩做了鼓励,然这也是诗人自己心中难以排遣的失意之感的释怀。全诗意境奇绝诡妙,喻人以理,感人以情,颇似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虽看似一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

当然平仲之诗并不全都是“夭矫孤警”,也有很多风格爽朗、感情真挚之作。如《代小子广孙寄翁翁》《寄常父》《寄子由》等与亲友的寄赠之作,言简意深,俱见真情。《西轩》《禾熟》等咏农村风光或写闲散生活之作,亦诗味隽永,笔调清新。《游六和寺》《睡起》等感叹政治风险,寄寓人生哲理之作,亦耐人寻味。另外,平仲诗又古、近体兼备,其古体诗风格平易,恰恰近于白居易新乐府。其《车班班》诗云:“车班班,入函关。马萧萧,渡渭桥。关下游人不相识,桥边美酒留行客。海阔天空云满空,风吹日暮还南北。”确有乐府之音。

附:孔平仲诗歌赏析

寄 内[1]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2]。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3]。

【注释】

[1]寄内:寄给妻子的诗。内:内人,即妻子。

[2]试说二句:谓只有向你诉说途中景象,才能使你知道我离别你后的心情。方:才。

[3]行人二句:这两句即写途中景象。

【简评】

这是一首以景写情的抒情诗。诗是写给妻子的,想要表达的是行旅孤独艰苦,以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描写旅途中的孤独艰难,也正是要从中表现离家之苦,“方知”“少”“乱”等字很明显说明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写途中景象,暮色降临,路上的行人少了,乱山之中风雪正大。风雪之夜,正是家人应该回归的时候,可是此时此刻诗人还在旅途,他怎能不思念家人?想必其妻读后一定能在这景色中,感受到其夫寄寓其中的一颗“别后心”。日暮、风雪,烘托出诗人旅途中的孤单,从而表现了心中的离情。这两句以景托情。从诗意看,可能是贬谪途中所作,诗人孤独的形象如在眼前,而其心中对妻子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渴望俱在不言中。诗歌语浅情深,含蓄隽永。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1]

爹爹来密州[2],再岁得两子。牙儿秀且厚[3],郑郑已生齿。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4]。广孙读书多,写字辄[5]两纸。三三足精神,大安能步履。翁翁虽旧识,伎俩[6]非昔比。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婆婆到辇下[7],翁翁在省里。大婆[8]八十五,寝膳近何似?爹爹与奶奶[9],无日不思尔。每到时节佳,或对饮食美。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10]指。昨日又开炉[11],连天北风起。饮阑[12]却萧条,举目数千里[13]。

【注释】

[1]翁翁:祖父。

[2]爹爹句:诗人时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教职。

[3]秀:美好,此指面貌。厚:温厚、浑厚。

[4]想欢喜:一本作“相欢喜”。

[5]辄:每,总是。

[6]伎俩:此指小孩子的长进。

[7]婆婆:祖母。辇下:天子辇毂近旁,指京都。

[8]大婆:即太婆,曾祖母。

[9]奶奶:指母亲。

[10]屈指:谓指日可待。

[11]开炉:犹言“开樽”,指宴饮。

[12]阑:尽。萧条:指情意索然、情景寂寞。

[13]数千里:指数千里以外的故乡。

【简评】

这是一篇以诗代简的作品。全诗以诗人长子广孙的口吻,详细地向爷爷报告诗人来密州后又生两个儿子,包括小弟弟牙儿和郑郑各自的性格特点、生长情况。其次又报告了广孙自己努力读书、写字,以及爷爷见过的大弟三三、二弟大安的状况。诗中问候了爷爷、奶奶和曾祖母,写出全家对老人的惦记与思念,以及盼望团聚的心愿。篇末四句以北地严寒的景象,衬托亲人不在此,饮宴无欢乐的深厚的骨肉之情。整首诗以儿童语气描述,显得格外浑朴自然。

西 轩[1]

新作朱门[2]向水开,虽临行路少尘埃。久藏胜境[3]因人发,尽放青山入坐来。树影转檐棋未散,荷香飘枕梦初回[4]。晚年事事皆疏懒,赖得闲官养不才[5]。

【注释】

[1]轩:指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如亭、阁、棚之类,此处当指阁。

[2]朱门:红漆门。

[3]胜境:指自然美景。

[4]梦初回:梦初醒。

[5]不才:没有才能,常用作自谦之词。

【简评】

本诗抒写了闲适生活的情趣。诗人在临水处新筑一轩,并说“虽临行路少尘埃”,大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诗二十首)之意,词情蕴藉。颔联颇含哲理,上句“久藏胜境因人发”,意谓天下好景虽多,见俗子则藏之,遇雅士而发之,同时,惟有心境淡泊的雅士,才能真正欣赏美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下句“尽放青山入坐来”,一则绘出西轩临水涵山的开阔之象,同时象征诗人胸襟的豁达。颈联具体描述闲散生活的内容,情与景会,写得如梦似幻,如诗似画,闲逸至极。尾联则显得过于拙直,略少情韵,似与全篇不称。

禾 熟

百里西风禾黍[1]香,鸣泉[2]落窦谷登场[3]。老牛粗了[4]耕耘债[5],啮[6]草坡头卧夕阳。

【注释】

[1]黍:草本植物,子实叫黍子,碾成米叫黄米,性黏,可酿酒。此处泛指谷物。

[2]鸣泉句:秋水退后,水位降低,流泉落入穴中发出清越的响声。窦:泉穴,这里指沟溏。

[3]登场:收获到了打谷场上。

[4]粗了:大致了结。

[5]耕耘债:秋播秋种中繁重的耕作任务。

[6]啮:咬。

【简评】

本诗用清新平和的语言,娴雅恬适的情致,勾画出一幅明爽清丽的丰年气象图。诗的前两句“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诗人选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金秋时节百里农田的丰收画面。放眼四野,无边无际的稻田中稻穗低垂,一片金黄,西风轻拂,波翻浪涌,香气袭人,打谷场上繁忙热闹,到处是一派金秋丰收的景象。诗的后两句则选取了一个独特而饶有情趣的“片刻”:“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老牛身披夕阳余晖悠然自得地咀嚼着嫩草,这个场面富有诗意,音韵悠长,耐人寻味。牛本是农家耕种的主要工具,长年在田间辛劳耕作,唯有丰收时才能得到短暂的休息和放松。卸下负轭的老牛,此时摇头摆尾,横卧坡头,细品鲜草美味,以其轻松欢快的神情映照出大丰收的喜悦。这两句可谓妙笔生花、奇趣顿生。

车班班

车班班[1],入函关[2]。马萧萧[3],渡渭桥[4]。关下游人不相识,桥边美酒留行客。海阔天高云满空,风吹日暮还南北。

【注释】

[1]班班:车声,形容车辆众多,络绎不绝。

[2]函关:即函谷关。秦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汉关在今河南新安东。

[3]萧萧:马嘶声。

[4]渭桥:唐时也称咸阳桥,在咸阳西南渭水上。

【简评】

此诗写长途旅行,如鸟瞰图,先状车马队列行程,由远及近。“关下”两句,为画面中心,做细部描写,诗语天成逼真。末两句写行云来去,海阔天空,旅人往还,天南地北,诗境空灵,景象旷阔。

寄常甫[1]

北风[2]三日雪,南湖一尺冰。晚云[3]遮望眼[4],不见[5]玉山城。

【注释】

[1]常甫:指其兄孔武仲。

[2]北风: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

[3]晚云:傍晚的云霞。

[4]望眼:远眺的眼睛;盼望的眼睛。

[5]不见:看不到。

【简评】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前两句写寒冬之景,后两句借“晚云遮望眼”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失落心情。前半首形象具体地描写了寒冬之冷:北风吹来,大雪连下了三日,南湖结的冰达一尺之厚。“雪”“冰”不仅表现了天气之冷,而且也透露出作者心境的孤寂凄冷。这两句运用了对仗手法,整齐匀称,富有音乐美。后半首承接前面的基调,抒发了作者本想远眺,却不料被晚云遮挡的惆怅心情。全诗景中寓情,由环境之凄冷写到作者被贬的身世,自然而深刻。

(评注:陈猷强)

送徐德古

鱼虾争后先[1],波浪[2]拂西北[3]。今朝卧龙起[4],且与收风色[5]。

【注释】

[1]后先:先后。

[2]波浪:比喻起伏的形势。

[3]西北:方位名。指我国西北地区。

[4]起:动身,出发。

[5]风色:形势,动静。

【简评】

这首诗以鱼虾竞跃的生活情景切入,给人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并以此引出对西北形势不稳、国家不安的焦虑,体现出作者虽贬谪在外,但依然心系国家安危的爱国情怀。后两句写出了作者对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希望有报效祖国的人才出现来平息战乱。该诗情真意切,既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愿望,也寄寓了作者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

(评注:陈猷强)

见 潮

朝亦见潮来,暮亦见潮来。维舟[1]不敢渡,西望兴悠哉

【注释】

[1]维舟:古代诸侯所乘之船。维连四船,使不动摇,故称。

【简评】

本诗为即景抒情之作。前两句描绘了海水涨落之景,其中“朝”“暮”二字写出了作者整天既空虚又无奈的心境。“潮”字一语双关,既指眼前所见,又暗指政治险途和人生的涨落。后两句传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思虑,在遭遇仕途坎坷后难以回到朝廷为国家效力,只能远远地眺望西边,寄寓深切的思念。该诗意蕴深邃,通过眼前看到的潮水涨落,于平常中见深意,表达对自身和国家的思考。

(评注:陈猷强)

寄舍弟

西园草碧色,南湖水绿波。五云[1]亭上意[2],争奈[3]艳阳何。

【注释】

[1]五云: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

[2]意:心意。

[3]争奈:怎奈,无奈。

【简评】

本诗细致地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春色风光。前两句生动描写了春天特有的景色:草碧、水绿。西园里的草一片碧绿,南湖里的水荡漾起一缕缕波纹,在绿地的映衬下,水波也显得青翠动人。这里一静一动,都充满绿意与活力。后两句既写了祥云的降临,又点出明媚的春天,造成二者相互争宠的场景,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全诗春意浓浓,既表达了作者欢畅喜悦的心情,同时寄寓了对希望的渴求与向往。

(评注:陈猷强)

曾子固令咏齐州[1]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其一阅武堂

开拓[2]乾坤[3]远[4],欢娱岁序[5]深[6]。堂前犹[7]阅武,自是[8]太平[9]心。

【注释】

[1]齐州:今山东济南。

[2]开拓:泛指扩大、扩展。

[3]乾坤:国家;江山;天下。

[4]远:空间距离大,跟“近”相对。

[5]岁序:岁时的顺序;岁月。

[6]深:时间久,深远。

[7]犹:仍然,还是。

[8]自是:自然是。

[9]太平:时世安宁和平。

【简评】

驻足于阅武堂前,思绪万千,本诗即作者的感慨之作。前两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时空场景:祖国疆域开拓得如此辽阔,岁月随着人生欢愉而愈见深远。在此既可领会作者感慨祖国大好河山的激荡心潮,又可体味作者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叹惋。后两句收起感慨,回到现实,站在阅武堂前,想起边疆的危机,自然是希望国家安宁太平。本诗场景宏大,气势磅礴,作者的深情颇耐人寻味。

(评注:陈猷强)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其二阅武堂下新渠[1]

东来细溜[2]长,西去余波[3]涨。能收四海[4]心,乐此一渠上。

【注释】

[1]新渠:据《新渠诗》称,“新渠之水,其来舒舒。溢流于野,至于通衢”。新渠灌良田,宥新民,是有名的良渠。渠,指人工开凿的水道。

[2]细溜:细小迅速。

[3]余波:指余势未尽的波浪。

[4]四海:犹言天下,全国各处。

【简评】

本诗叙述了下新渠的场景:从东而来,向西而去,新渠尽收眼底。开始时水流细长迅速,给人惬意之感,后来波浪涌起,写出流水的气势。水流由平坦转而波浪迭起,正是作者仕途经历的形象写照。但作者并未陷于感叹,而是笔锋一转,想起了新渠灌良田、宥新民、滋养一方的精神,使社会得到安定,欢喜欣慰之情油然而生。全诗以新渠为切入点,反映了作者希望像新渠一样使社会安定和谐的美好愿望。

(评注:陈猷强)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其三凝香斋[1]

东郡[2]经年[3]久,西斋一事无。萧然[4]静相对[5],惟[6]有博山炉[7]。

【注释】

[1]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大明湖畔,取韦应物“燕寝凝清香”句意而命名。

[2]东郡:郡名。秦置,汉因之。约当今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部分地区。

[3]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4]萧然:潇洒悠闲的样子。

[5]相对:面对面,相向。

[6]惟:只。

[7]博山炉: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一说像华山,因秦昭王于此与天神博,即下棋,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

【简评】

本诗为作者游凝香斋所作。首句交代原因,久居东郡,自然前去游凝香斋。第二句写出作者抛却世情俗物、悠然愉悦的游览乐趣。后两句深化雅趣,作者徜徉于山水间,静静地和大自然相对,领会其中的清澈与灵动,香气缭绕,意境清幽,只有博山炉散发的香气才能与之比拟,体现了作者陶醉其中、心旷神怡的悠适感受。全诗意境清幽深远,反映了作者闲适自得的高雅情趣。

(评注:陈猷强)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其四芍药厅[1]

芍药花初发,牵公[2]诗思浓。露红烟紫[3]句,全胜[4]绿盘龙[5]。

【注释】

[1]芍药厅:齐州一景。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五月开花,花大而美丽,有紫红、粉红、白等多种颜色,供观赏。根可入药。《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勺药即“芍药”。后因以“芍药”表示男女爱慕之情,或以指文学中言情之作。

[2]公:诸侯的代称。在此指曾巩。

[3]露红烟紫: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宋曾巩《芍药厅》诗:“小碧阑干四月天,露红烟紫不胜妍。”亦作“露红烟绿”。

[4]全胜:远远胜过。

[5]绿盘龙:指芍药枝叶如盘踞卷曲的龙。唐韩愈《芍药》:“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

【简评】

芍药花刚刚开放,就引起了您的浓浓诗意,这两句的描写给文做了铺垫,也营造了一种继续探寻的浓厚氛围。紧接着引出曾巩和韩愈对此花的描绘,露红烟紫的细致勾勒远远胜过了如绿色盘龙般枝叶的生动刻画,凸显芍药花之盛态。置身于花丛之中,作者没有急着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芍药花,而是不知不觉间沉浸其中,想起了曾巩和韩愈的描写,并为之陶醉,这足以想象此花的吸引力。作者通过引用两位诗人的诗句进行对比进而突出了它的美艳和魅力。

(评注:陈猷强)

岘山[1]行

驱马岘山南,磴[2]滑不能上。惆怅[3]石城[4]人,秋风摇两桨。

【注释】

[1]岘(xiàn)山:山名,具体不详,有多种说法。一说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还有在浙江湖州市南和浙江东阳县南的说法。

[2]磴(dèng):石阶。

[3]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4]石城:古城名。

【简评】

一次岘山行的经历,让作者联系现实,抒发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叹惋之情。前两句叙述了岘山之行:驱马来到岘山脚下,欲登山览景,却因为上山的石阶太滑而不能上。眼前情景不得不让人遗憾。接下来目睹船桨在秋风中摇曳着,萧瑟之景不免让人惆怅。惆怅什么呢?由登山之难、萧瑟秋风中的渔民进而想到百姓的处境:国家不安,社会不稳,百姓负担沉重,处于饥寒交迫中。由近及远,由小及大,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本诗质厚清远,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人民生活的担忧,也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评注:陈猷强)

子夜四时歌夏

火云堆长空,赤日沸岩瀑。芙蓉已焦死,不减筼筜[1]绿。

【注释】

[1]筼筜(yúndāng):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简评】

夏天,炎热焦灼,作者生动形象地记录下了这一场景。烈日炎炎,天空像着火一般一片通红,就连岩石间瀑布里的水都沸腾了一样。从“长空”到“岩瀑”,空间由上而下,加以比喻、对仗手法的运用,这两句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夏日之热,节奏感强。后两句是前面的升华,由芙蓉虽已枯死,却不次于筼筜的翠绿这一现象,凸显了芙蓉生命力的顽强。芙蓉是纯洁的象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仍能保持本色,体现了作者对它由衷的赞美,也为作者在人生险途中保持高洁提供了强大的力量。

(评注:陈猷强)

子夜四时歌秋

惨淡秋云高,萧瑟西风起。坐感岁华迁,悲歌泪如水。

【简评】

本篇借景抒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秋云惨淡,秋风萧瑟,周围一片孤寂,如此凄凉之景怎能不令作者感触良多!仕途坎坷,颠沛流离,作者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禁感慨万千。岁月无情,人生短暂,此时作者还没有实现报国的壮志,越想越凄凉,感情激流喷涌而出,悲痛之际泪流不止。本诗情感激荡,真实感人,通过秋天惨淡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限感慨,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巨大悲痛,给人以强烈的力量冲击。

(评注:陈猷强)

子夜四时歌冬

风凄薄愁云,雨冷成飞雪。莫作苦寒吟,行行桃李月。

【简评】

本诗表面写凄冷的冬天,实际上却传递着春天的希望,确为脱俗之作。开篇即展现寒冷冬天之景:凄冷的寒风、稀薄惨淡的云层不禁使人忧愁。由于寒冷,落雨变成了飞雪,纷纷飘落。本以为作者要抒发凄清之感,但思绪一转,竟劝告人们不要因苦寒而叹息,因为随着时序的前进,春天即将到来。前两句写凄景,意境萧疏,后面来个转折,突出温暖与希望。以凄景反衬乐情,手法高明,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评注:陈猷强)

曹亭三绝句其一

外看江水[1]长,里见荷花发。庐阜[2]收白云,南浦[3]浸明月。

【注释】

[1]江水:即长江。

[2]庐阜:庐山。

[3]南浦:古水名。

【简评】

这首诗全方位、多视角地描写了游曹亭所见。向外看,长江磅礴大气、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往里看,荷花抽出新枝,悄然绽放。由外往里,可想象出作者立于高处,为俯瞰全景营造了条件,增添了不少气势。紧接着作者把视线移向庐山,白云缥缈,与山峰融为一体;再看南浦,明月沉浸其中,既写出水之清,又写出了月之明亮,顿生静谧之感。本诗既有恢宏之势,又有静谧之感,由外及里、由上到下地展示了亭中所见,语言自然清新,景色美轮美奂,蕴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评注:陈猷强)

曹亭三绝句其二

漾舟荷花里,舣[1]棹绿杨阴[2]。却上曹亭望,山高江水深。

【注释】

[1]舣(yǐ):使船靠岸。

[2]阴:同“荫”。

【简评】

本诗从荷花里、曹亭上两个不一样的角度生动描绘了这一带的迷人风光。首先是荡舟在荷花丛中,一边划船一边观赏。慢慢地划到岸边,这里绿杨成荫,安闲自在,乐趣无穷。后面作者登上曹亭观望,才发现此处的山高江水深,风景和之前的荷丛泛舟截然不同,这给作者极大的惊喜。大自然的景物美不胜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就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作者这一奇妙的发现,也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评注:陈猷强)

曹亭三绝句其三

登临[1]常患[2]远,游览不能继。此景对门墙[3],箯舆[4]日三四[5]。

【注释】

[1]登临:登山临水。也指游览。

[2]患:忧虑;担心。

[3]门墙:指师长之门。

[4]箯舆(biānyú):竹舆;竹轿。箯,古代一种竹制的便轿。舆,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

[5]三四:表示为数不多。

【简评】

全诗通过登高表达了作者既想报效国家又不得不在外漂泊的复杂心情,情真意切,思绪深沉。前两句点出了外出游览难以继续的忧虑,是因为“患远”。虽然被贬在外,多闲暇时刻到处游览,抒发闲情雅趣,但作者内心却难以平静,唯恐走远而感受不到国家和人民的脉搏,透露出沉郁和悲凉的基调。后面由悲转喜,叙述师长之门离这里并不远,大可前去叙情述志。细细一想,字里行间透露了喜,却反衬出更深沉的悲怆,由于涉及党派之争,作者深知自己的身份特殊,不可随意拜访。此处与前面相呼应,使悲愁更深一层,突出了作者的矛盾情绪,也反映出忧国的情操。

(评注:陈猷强)

西 施[1]

邀出苎罗山[2],送上姑苏台[3]。果迷吴主意,都忘越兵来。

【注释】

[1]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

[2]苎(zhù)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县南。相传为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出生之地。

[3]姑苏台:台名。在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

【简评】

这首诗叙述了西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身救国的可歌事迹,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为复国,西施忍辱负重,被献给吴王夫差。果然,吴王被西施的美貌深深迷住,整天行乐,不理朝政,最后导致吴国被越国所灭。西施的事迹,可歌可泣,作者不禁为她的献身精神大加称赞,尤其是当作者联系到自己所处时代的时候,这种感情更加深沉真实,来得激烈。本诗语言简洁明了,基调鲜明,主题突出,表现力强。

(评注:陈猷强)

有 感

惊风[1]拔古松,浮云掩秋月。对景辄悲歌,随声入清血[2]。

【注释】

[1]惊风:指猛烈、强劲的风。

[2]清血:指眼泪。

【简评】

该篇先写景,后抒情,由眼中所见,触起悲伤之感。“惊风”“古松”“浮云”“秋月”等众多意象集中排列,突出了秋夜凄凉萧瑟之景。这些意象有动有静,有明有暗,从听觉到视觉,逐步展开,浓浓诗意蕴含其中。秋景,总是容易引发悲痛的情感,而“随声入清血”以画龙点睛之妙激活了内心压抑的情感,热泪夺眶而出。这首诗情景交融,语言精练,把萧瑟秋景和人生的悲惨遭遇相结合,感情真挚,动人心弦。

(评注:陈猷强)

池上作

寂历[1]人初[2]定,逍遥[3]物已齐。夜凉天似水,月在小桥西。

【注释】

[1]寂历:犹寂静;冷清。

[2]初:刚,才。

[3]逍遥:优游自得;安闲自在。

【简评】

这首诗平和安详,写了作者被贬后的感受。前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情感,作者遭遇人生变故后周围呈现一片寂静冷清的情景,虽然有些忧伤,但他没有陷入无限的感慨,而是显得异常平静,表现出悠然自得准备出行的淡然神态。后两句便细致描写了作者自在观景的洒脱,与前文相呼应。夜晚的空气带来如水般的一丝丝清凉,让人略感寒意,但一轮明月正悬挂在小桥的西边,此情此景又让人暖意倍增。作者身处逆境,但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洒脱从容的人生境界,表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评注:陈猷强)

午 眠

雨荡炎天气,风生乔木阴。清凉一枕睡,胜得万黄金。

【简评】

本篇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惬意之事:正是酷夏之际,忽来一阵大雨,清风习习,冲淡了滚滚的热浪,此时赶紧趁着清凉睡个午觉,肯定舒畅无比。想象该场景,一片舒适欢乐之感跃然纸上。这首诗歌语言平易,生动活泼,轻快愉悦,从生活小处着笔,极易引发人们的无限乐趣,突出了作者童心依旧、平易近人的形象。

(评注:陈猷强)

送觉兹住凤山其一

题注:原作一首,据豫章本分为二首

十年虎溪[1]老,却上羌山岑[2]。今回江西[3]去,与人传法音[4]。

【注释】

[1]虎溪: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2]岑(cén):小而高的山峰。

[3]江西:隋唐以前,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为江西;有时又泛称长江以北包括中原地区在内为江西。

[4]法音:佛教语,解说佛法的声音,佛法。

【简评】

这是作者送别友人觉兹时写下的一首诗歌,临别之际,感时伤怀,情真意切。前两句交代了友人辞别前往的地点,营造了沉郁的氛围。韶光易逝,十年已过,虎溪在脑海中的印象有些陈旧了,而你此行却要到羌山之上。此时的告别,勾起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记忆,情绪更显深沉。接下来的是祝福,友人这次回去是为了传授佛法,普度世人,尽管依依不舍,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去挽留呢?强烈惜别之情虽没有用言语表达出来,但彼此心知肚明,了然于胸。送别时刻心情复杂,作者心中所想,全都集中于祝福之中,意蕴深刻,情感朴实,颇耐人寻味。

(评注:陈猷强)

送觉兹住凤山其二

谷虚聊应物,云出本无心。猿鹤[1]空相怨,旧庵松桧深。

【注释】

[1]猿鹤:借指隐逸之士。

【简评】

这是作者送别友人觉兹时的第二首诗歌。好友觉兹是一个僧人,隐于山水之间,由此引发了作者不少感想。前两句写了以谦虚的态度去待人接物,云是无心出现的,表明了作者看待世事的淡泊与自然。后两句则通过幽深清净的自然美景明显点出了诗人寄情山水的理想,反映了诗人不与世争的高尚节操。本诗由送友联想到深刻的人生态度,意味深长,值得回味。

(评注:陈猷强)

行 香

枕上[1]杜鹃[2]啼,匆匆早起时。出门天未晓,月在杏花枝。

【注释】

[1]枕上:指梦中。

[2]杜鹃:鸟名。又名杜宇、子规。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简评】

作者抓住睡梦中听到鸟啼这一事件,为我们描绘了美妙而有趣的自然图景。睡梦中的作者被杜鹃啼鸣所唤醒,于是他匆匆而起,出门才发现天还未亮,月亮还挂在杏花枝头,由此可见作者当时的憨态。本诗语言自然朴素,生动活泼,充分展现了自然生活的天真乐趣,尤其是“杜鹃啼”,凸显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评注:陈猷强)

寄题萧升之姨夫

开轩君子意,种竹岁寒心[1]。高节凌云[2]秀,孤根得地深。秋暄溪上雨,暝[3]宿岭头禽。预约疏三径[4],他时伴醉吟。

【注释】

[1]岁寒心:喻坚贞不屈的节操。《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凌云: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

[3]暝:日落,天黑。

[4]三径:晋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简评】

本诗是一首寄题诗,表现了诗人的孤高俊逸的品质和情操。诗的首联、颔联以景入诗,通过对竹这一清高傲洁的景物形象,抒发出对所寄之人的敬佩和赞叹,以竹的形象来展现君子的美好品质。颈联、尾联以景入情,细雨洒清秋,更显秋之韵味;黄昏来临,岭头宿着那一只傲然而立的禽鸟。面对这些秋天的独特景物,诗人不禁想要与心中之君子共邀同醉,在一片隐逸的天地里,畅聊对酌,更得君子之意。

全诗淡雅天成,不露痕迹,却足以表达诗人之品格和对君子的寄意。

(评注:殷月华)

口 占

积水深逾[1]丈,高林绕若城。虾蟆[2]朝合吹,鸲鹆[3]夜传更。

难转长沙[4]袖,空尘[5]孺子[6]缨。生涯[7]吾尚阙,浥浥[8]羡农耕。

【注释】

[1]逾:超过,超越。

[2]虾蟆(h佗má):亦作“蛤蟆”。青蛙和蟾蜍的统称。《史记·龟策列传》:“月为刑而相佐,见食於虾蟆。”

[3]鸲鹆(qúyù):亦作“鸜鹆”,鸟名。俗称八哥。

[4]长沙:指西汉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故称。唐宋之问《新年作》诗:“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5]空尘:飞尘。清黄景仁《题马氏斋头秋鹰图》诗:“空尘动壁风旋榻,飒爽下击要离精。”

[6]孺子:东汉徐穉的字。徐穉,豫章南昌人,家贫,隐居不仕。后亦以指清贫淡泊,隐居不仕者。唐陈子昂《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诗:“未及冯公老何惊孺子贫。”明何景明《雨过徐舍人》诗:“长安六月半云雨,孺子轩窗清杳然。”清钱谦益《徐良彦父玘赠朝议大夫》:“于戏!孺子之后,长有千秋之名。”

[7]生涯:语本《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原谓生命有边际、限度。后指生命、人生。

[8]浥浥:润湿貌。

【简评】

这是一首即兴诗,诗人不打草稿,一气呵成,通过所见所闻抒发心中所想,颇具哲理意味。

诗人以现实生活中的意象出发,表明了他独特的心志,起先有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情绪,然而笔锋一转,信念一变,生命本就短暂,何不向自己喜欢和向往的生活出发,因而产生了“向农耕”的想法,回归田园,回归隐逸生活,哪怕人间是是非非,这才是诗人真正的内心想法。诗人用典,回望汉代名儒,虽有飞黄腾达的时刻,却也免不了被压抑和贬谪的命运,本诗既有诗人追古之思,又有对官场生活的看透之解,也流露出了他隐逸的向往。

(评注:殷月华)

寄题萧文照阁

虚明[1]敞高阁,清浅[2]对方塘。轩冕[3]忘怀久,江湖寓兴[4]长。红蕖[5]开细雨,白鸟[6]下残阳。不挂人间事,逍遥自一乡。

【注释】

[1]虚明:清澈明亮。

[2]清浅:谓清澈不深。

[3]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谷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椁、绞衾、圹垄之度。”晋陶潜《感士不遇赋》:“既轩冕之非荣,岂缊袍之为耻。”借指官位爵禄。

[4]寓兴:寄托兴致。

[5]红蕖:红荷花。蕖,芙蕖。

[6]白鸟:白羽的鸟。鹤、鹭之类。

【简评】

本诗是一首寄题诗。高阁开敞,正对着那一亩清澈不深的池塘,诗人感怀良久,为官的日子已经过了许久,然而自己却觉得兴味悠长,细雨中红莲亭亭独立,夕阳下,一只白鸟缓缓归来。诗人在这宁静的氛围中,登高怀远,却也难掩他骨子里的逍遥。不挂人间事,自在一乡。全诗以一种轻松祥和的基调,缓缓道出了诗人对闲适自在生活的惬意之感。

(评注:殷月华)

倦 夜

灭烛恐招蚊,迎风罢[1]掩门。读书都已废[2],就枕[3]益加烦。缺月笼烟淡,群星带[4]暑昏。徐行[5]得[6]住处,荷叶满南轩。

【注释】

[1]罢:停止,此意为关。

[2]废:停止。

[3]就枕:犹就寝。

[4]带:意为还有。

[5]徐行:缓慢前行。

[6]得:到,抵达。

【简评】

本诗纵语天然,为抒发日常生活心情之诗。在一个百无聊赖之夜,诗人就夜难寝,想熄灭蜡烛,却又担心飞蚊而至,一阵风吹上了虚掩着的门。读读书,却没有心思,更加难以入眠。门外,一弯缺月被淡淡的烟云笼罩,酷热的夏季黄昏中,星星逐渐闪耀。诗人找不到消遣缱绻之思的去处,便放下心头之扰,缓缓踱行,蓦然一眼,南轩荷叶田田,真是意外之惊喜。

全诗以“倦夜”入诗,按照诗人内心所想,看到眼前的景色,内心的烦忧逐渐消散,最后荷叶田田让诗人眼前一亮,烦恼自然消解。本诗以作者的心情为线索,以景结诗,以景返情,虽是一件平常小事,却展现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内心所想。

(评注:殷月华)

与张子明饮湖亭

小艇冲湖过,幽亭[1]枕[2]水虚。风来荷气外,人在木阴余。湿印开新酒,长茭[3]族[4]贯鱼。遥看鹤归处,便是谪仙[5]居。

【注释】

[1]幽亭:幽深的亭子。

[2]枕:坐落。

[3]长茭:竹或苇制成的索。

[4]族:通“簇”,聚集。此意为捕捉。

[5]谪仙:此处用典,李白被称为谪仙,意为贬谪的仙人,此处暗喻诗人心志。

【简评】

本诗是一首宴饮之诗。诗的上半部分描写了湖亭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喜爱,风吹荷香,人闲坐湖亭木荫之下,湖面有缓缓而过的小船,前半部分对景物的描写刻画,为后半部分抒发情志奠定了一个轻松的基调。后半部分直接写饮酒,开新酒,簇贯鱼,在酒香与鱼香之中,诗人与好友一起沉醉。景物描写由近及远,远处,鹤归来,诗人犹如谪居的仙人,逍遥自在。全诗明丽欢快,意味深长。

(评注:殷月华)

大 暑

泽国[1]已炎暑,夏天仍永朝[2]。炙床炉焰[3]炽,薰野[4]水波摇。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可怜[5]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注释】

[1]泽国:指水乡。

[2]朝:通“潮”,潮湿。

[3]焰:火光,火苗。

[4]薰野:野花草。

[5]可怜:可爱。

【简评】

在本诗中诗人。描写了大暑之际的景象。在水乡泽国,虽为酷暑炎夏,在夏天却依然潮湿。野花草在水波中无力地摆动。飞鸟难度,鸣蝉自焦,侧面烘托出了大暑之炎热。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花叶因为炎夏而变得凋残,一副憔悴损的模样,点出了诗人的叹惋之情。

本诗词句古朴,古意盎然,采用了白描手法,反复地渲染,展现出了一副大暑炎热的景象。

(评注:殷月华)

初伏[1]夜坐

露坐已侵夜[2],炎威犹未收。何言百虫噪[3],无故一星流。苦渴须浆解,微凉以扇求。颁冰[4]是今[5]日,堆玉想神州[6]。

【注释】

[1]初伏:即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或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之间的十天时间。

[2]侵夜:入夜,夜晚。

[3]噪:聒噪,吵闹。

[4]颁冰:古代帝王夏天赏赐冰块给群臣。《周礼·天官·凌人》:“夏,颁冰,掌事。”郑玄注:“暑气盛,王以冰颁赐,则主为之。”

[5]是今:如今;而今。

[6]神州:指中原地区。

【简评】

本诗描写出伏夜坐时所感。上半部分极言三伏天还未散去炙热。夜露已出,入夜而坐,依然炎热连连,通过景物描写反衬余热未消。下半部分写诗人因夜坐而想起颁冰之事,显露了诗人的心迹。

诗人在外,却时刻念着中原和朝廷。全诗不事雕琢,全无藻饰,因一件小事而引发出深深的眷恋,下笔极妙。

(评注:殷月华)

早 秋

一雨洗烦熇[1],凉风开早秋。散行[2]身觉快,甘寝[3]梦相求。已作黄花[4]意,谁为堕叶[5]愁。南山青似染,准拟[6]更[7]登楼。

【注释】

[1]熇:炎热。

[2]散行:随意闲走。

[3]甘寝:静卧;安睡。宋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之二:“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

[4]黄花:此意为菊花。李清照《醉花阴·重阳》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堕叶:落叶。

[6]拟:准备。

[7]更:又,再一次。

【简评】

本诗为借景抒情诗。诗的开头描写了初秋凉爽之景象。一雨洗清秋,炎热随之而去,秋风送爽。这段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的闲适开怀之意。下句由静变动,诗人在早秋的凉意里随意闲走,不知不觉步闲身轻。下半部分景中含情。菊花开遍清秋,诗人不再在乎落叶纷纷之愁,南山遍布红叶,层林尽染,用点染手法,描写了一幅清秋飞红图,诗人在这一片美景中不禁身心愉快,准备登高望远,尽享清秋。

全诗色彩明丽,渲染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早秋的无限喜爱之情。

(评注:殷月华)

九月十八日作

秋来常苦热[1],今日令[2]方行。浩浩[3]风吹木,冥冥[4]雨压城。薄寒[5]如解愠[6],残序亦关情。晓镜[7]须惊老,催人白发生。

【注释】

[1]苦热:苦于炎热;酷热。

[2]令:时令。

[3]浩浩:风势强劲貌。唐元稹《送侍御之岭南》诗:“飓风狂浩浩,韶石峻崭崭。”

[4]冥冥:昏暗貌。《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5]薄寒:微寒。

[6]愠:怨怒。

[7]晓镜:明镜。

【简评】

本诗为初秋叹逝之作。诗人在秋天之际,以似乎不经意,实却有心道出的笔触,道出了对秋天的感触。秋来本酷热,而今却感觉凄凉。风吹树木,暗雨压城,如果凉凉的秋意能够聊解内心的怨怒和烦扰,那么,即便是残秋亦觉得格外有情。诗人在这一番心情的变化之中,体悟到了生命和时光的短暂。末句直接抒情,叹惋和追思脱口而出,诗人在明镜里的一瞥,看到自己双鬓的白发,顿感时光易逝,青春易老。

本诗上半部分用“浩浩”和“冥冥”两个叠词,渲染了秋天的环境,更近一步地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全诗字句浑然天成,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引人深思。

(评注:殷月华)

陶寺丞[1]挽诗

清德[2]如彭泽[3],高名[4]继隐居。弦歌[5]非我志,泉石[6]爱吾庐。世事冥心[7]外,门风积庆[8]余。鱼轩[9]偕鹤发,归葬引双车。

【注释】

[1]寺丞:官署中的佐吏。

[2]清德:高洁的品德。《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妾之先人,清德奕世。”

[3]彭泽:县名。汉代始设。在今江西省北部。晋陶潜曾为彭泽令,因以“彭泽”借指陶潜。

[4]高名:盛名,名声大。

[5]弦歌:依琴瑟而咏歌。

[6]泉石:指山水。

[7]冥心:泯灭俗念,使心境宁静。《魏书·逸士传序》:“冥心物表,介然离俗,望古独适,求友千龄,亦异人矣。”

[8]积庆:指踵接而来的喜庆之事。

[9]鱼轩: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车,用鱼皮为饰。《左传·闵公二年》:“归夫人鱼轩。”

【简评】

这是一首悼亡哀挽赞颂诗,借用东晋陶潜的典故,表达对他的无限景仰和追思。上半部分前句引出对陶潜的赞颂,其高风亮节,其淡泊名利,点出其隐居之志。后句转而表达自己的感情,追求隐居生活,诗人只爱山水泉石,爱简单的茅棚,表现自己对闲适淡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下半部分诗人用简单的几笔,描画了现实生活,世事烦扰,积庆之事,让他想起了陶潜的洒脱,于是眼前出现了一幕场景,白发鱼轩,在乡野里,过起简单的隐居生活,待白发苍苍,双双归葬,此一句,更加反衬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陶潜隐居的赞叹。

本诗借古喻今,用典表达诗人隐居之情,实为后人遐想。

(评注:殷月华)

冬昼作

霜阴收欲尽,斑驳[1]意初晴。渐喜山将出,只愁云更生[2]。鸟窥晡[3]后屋,鸡唱午间城。灰拆红炉[4]火,微煎傍耳鸣[5]。

【注释】

[1]斑驳:色彩错杂貌。南朝梁江淹《青苔赋》:“遂能崎屈上生,斑驳下布。”一本作“班駮”。

[2]更生:再生,再起。

[3]晡(bū):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4]红炉:烧得很旺的火炉。

[5]耳鸣:谓耳中作嗡鸣之声。

【简评】

此诗是一首日常生活之诗。在一个简单的冬昼,诗人思绪万千,借用眼前之景,聊表思绪。霜阴笼罩,却斑驳欲尽,感觉天也即将放晴,远山在霜阴之下,若隐若现,期盼山现,只愁寒云更生。上半段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冬昼凄寒的愁绪;下半段描绘日常生活,午后飞鸟窥,家鸡紧唱,这一动景,在冬日阴阴地静景之下,更显生气,一动一静之间,已显诗人心情。末句淡笔轻描,在红红的炉火前,诗人感受着冬日的温暖,如此一个简单的画面,却勾勒出了诗人独特的心境,即便在阴晦冬昼,诗人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显现诗人高格。

(评注:殷月华)

十一月

欲雪还成雨,垂霜却变阴。封疆[1]五岭近,甲子[2]二冬[3]深。密叶犹低户,微风尚快[4]襟。松筠[5]杂萧艾[6],都有岁寒心[7]。

【注释】

[1]封疆:疆域;疆土。《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2]甲子:甲,天干的首位;子,地支的首位。古代以天干和地支递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从甲子起至癸亥止,共六十,故又称为六十甲子。古人用以纪日或纪年。此处泛指岁月,光阴。

[3]二冬:指中药天门冬、麦门冬。南朝谢灵运《山居赋》:“二冬并称而殊性,三建异形而同出。”

[4]快:松开。此处为使动用法。

[5]松筠:松树和竹子。《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6]萧艾: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

[7]岁寒心:喻坚贞不屈的节操。

【简评】

此诗为借景抒情诗。在寒冷的十一月,冰雪化为寒雨,霜寒阵阵,天气阴沉。一个“还”字和一个“却”字,看似转折,实为诗人的内心照应。边疆五岭,冬深岁寒,“近”字和“深”字,衬托出岁月之广远,初冬之清寒。后半部分由景转情,情景交融。密叶如户,徐徐微风仍然吹开衣襟,此时此刻,诗人却不觉得寒冷,在他眼里,无论是艾蒿杂草,它们都和松竹一样,拥有一颗不畏严寒、忠贞高洁的心。全诗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着重鼓励和赞美一切拥有高格的万物,即便是在严寒的十一月,都有一颗岁寒心。

(评注:殷月华)

冬 晓

城上犹吹角[1],官厅[2]已罢更。粗疏[3]知我性,懒惰亦人情[4]。入被严霜冷,横窗半月[5]明。翻身更甘寝[6],鸡唱第三声。

【注释】

[1]吹角:吹号角。王维《从军行》:“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2]官厅:旧时称政府机关。

[3]粗疏:粗忽疏慢。《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

[4]人情: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5]半月:半亏之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沅水,东历临沅县西,为明月池白璧湾,湾状半月。”

[6]甘寝:静卧;安睡。《庄子·徐无鬼》:“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

【简评】

本诗全诗字句朴拙,以景入情。在冬天之际,城楼上吹角连连,而衙门已经消停了更声,就像人们知道的一样,闲适松懒是诗人的自然之性,自然,这冬日也别有一番风味。诗人以简单的笔触,道出了他的心声。后半部分为入夜之景,严霜寒冷,难以入眠,仰首,诗人眼前之景,是那一轮半弦月,在横窗之上,更显清冷凄寒。诗人在此情此景之下,翻来覆去,难以安睡,远处,鸡鸣数遍,只是在这横窗之内,有一个心思缱绻的人望着窗外。

全诗空灵静寂,仿佛诗人在徐徐低语,给人一种淡远的感觉。

(评注:殷月华)

正月三日唐林夫舟中醉题

屡伏青蒲[1]地,尝登群玉山[2]。家贫甘[3]远适[4],道直得生还[5]。瘴疠[6]讴吟[7]外,风波[8]笑傲间。今朝一樽酒,万事付酡颜[9]。

【注释】

[1]青蒲:即蒲草。水生植物。嫩者可食,茎叶可供编织蒲席等物。

[2]群玉山:传说为西王母所居处。《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

[3]甘:适合。

[4]远适:远行。唐杜甫《晓发公安》诗:“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5]生还:活着回来。《东观汉记·岑彭传》:“嚣尾击诸营,彭师殿,东入弘农界。百姓持酒肉迎军,曰,蒙将军为后拒,全子弟得生还也。”

[6]瘴疠: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

[7]讴吟:歌唱吟咏。《管子·侈靡》:“安乡乐宅享祭,而讴吟称号者皆诛,所以留民俗也。”

[8]风波:比喻动荡不定或艰辛劳苦。

[9]酡颜:饮酒脸红貌。亦泛指脸红。唐白居易《与诸客空腹饮》诗:“促膝才飞白,酡颜已渥丹。”

【简评】

这是一首醉题诗,诗人在酒醉中感慨人生,感怀身世,万千情思皆在一醉。诗人回望过去,也曾远游,踏遍万千险恶,览过盛古名山,然而回想一切,只不过一醉。只言片语,概括了大半生。诗人寥寥数笔,采用镜头式回放,展现了他独特的品格和人生观。诗人没有“但愿长醉不愿醒”的蹉跎之志,将心头万事付与樽前一杯酒、一酡颜。

全诗明白晓畅,以自勉作结。

(评注:殷月华)

马上口占[1]

涧底泉初动,山头雪尚深。冻条桑破眼[2],烧地草[3]抽心[4]。摇落[5]殊非昔,芳菲[6]想自今。浮云多意思[7],已解作春阴[8]。

【注释】

[1]马上口占:诗人马上的口头之作。

[2]破眼:睁开眼睛。范成大《虎牙滩》诗:“惊心度石林,破眼见村舍。”

[3]烧地草:被烧过的野草。

[4]抽心:发芽。唐李怀远《凤阁南厅槐树半生死》诗:“庭槐岁月深,半死尚抽心。”

[5]摇落:凋残零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6]芳菲:花草盛美。南朝陈顾野王《阳春歌》:“春草正芳菲,重楼启曙扉。”

[7]意思:思想;心思。

[8]春阴:春日花木的荫翳。杜甫《假山》诗:“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

【简评】

诗人的口头之作。以诗人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现出一幅独特的春日芳菲图。涧底新泉初动,山头雪未化,一高一低,一静一动,自然之景顿显眼前。条桑解冻,野草抽新,诗人的笔触色彩明艳动人,给人新奇之感;“破”字仿佛化雪为春,一破一立,自然显现。“抽”字的动感,把春草发芽的新鲜之感展露无遗。后半部分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浮云人性化,更给全诗增添了温暖之感。

本诗新意盎然,一片天籁。

(评注:殷月华)

戏为难[1]韵同官[2]和之

稚柳将成线,残梅尚有柎[3]。破春寒料峭[4],送晚角喑呜[5]。地僻闲宾榻[6],泥深隔酒垆。此时愁寂寞,幽闷寄操觚[7]。

【注释】

[1]为难:发难;起事。《左传·文公二年》:“吾与女为难。”

[2]同官:在同一官署任职的人,同僚。

[3]柎(fū):花萼,亦指草木子房。

[4]料峭:形容微寒,亦形容风力寒冷、尖利。唐陆龟蒙《京口》诗:“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5]喑呜:悲咽。《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建元年》:“宁伏欧刀以示远近!喑呜自杀,是非孰辨邪!”

[6]宾榻:宾客下榻处。亦借指宾客。

[7]操觚:执简,谓写作。《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简评】

本诗为一首应和诗。新柳冒新芽,柳丝成线,残梅还未断花萼,春寒料峭已破,傍晚角声齐喑。诗人采用“稚柳”“残梅”意象,营造出一个清寒的意境。下半部分写到诗人所居之处地处偏远,因此来客稀少,酒垆也不能接近,既然内心有无限烦闷和苦闷,诗人继而转向纸笔写作寄忧思、解寂寞。

全诗下笔天然,独具新意。通过这些简单的意象组合,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反衬了诗人之苦闷和无处消解的烦扰。

(评注:殷月华)

久雨不止二月半以敕醮庐山真君殿入夜星月皎然

连朝[1]苦阴雨,入夜月华新。清醮[2]今当夕,真君[3]信有神[4]。灯光[5]想[6]如昼,香气[7]自生春。水旱多为害,当思今为民。

【注释】

[1]连朝:犹连日。唐杜甫《奉赠卢参谋》诗:“说诗能累夜,醉酒或连朝。”

[2]清醮:谓道士设坛祈祷。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我只道这玉天仙离了碧霄,原来是可意种来清醮。”

[3]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亦泛称修行得道的人。

[4]有神:神灵。有,助词。《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孔传:“神庶几助我。”

[5]灯光:指佛法的光辉。

[6]想:通“像”。

[7]香气:香的烟霭。唐孟浩然《寻香山湛上人》诗:“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

【简评】

本诗是一首祭祀感怀诗,久雨不止,庐山真君殿举行了一场祭祀,祈求止雨。二月半阴雨连潮,夜晚,一轮新月升起,照映在真君殿上,诗人用这种平白如话的口吻,道出了他对百姓的关心和忧虑。

真君殿灯光如昼,香气连绵,诗人在这样的场景之下,自然会祈求连年风调雨顺,表现了他比黎民百姓的关心。在一场祭祀的感怀之下,更加反衬了诗人的济世情怀。末句直抒胸臆,水旱为害,诗人渴求雨止,盼望一切平安。

(评注:殷月华)

寄题萧丈止亭

削迹[1]忘当世[2],开亭枕近郊。情非恶冕绂[3],乐不似衡茅[4]。静看云归岫,闲知鹳在巢。春风动幽兴[5],植杖[6]数花苞。

【注释】

[1]削迹:消踪匿迹。谓隐居。《庄子·山木》:“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2]当世:指当权者;执政者。《东观汉记·冯石传》:“能取悦当世,为安帝所宠。”

[3]冕绂:古代礼冠与印绶,皆大官所服佩者,因以指重臣。

[4]衡茅: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5]幽兴:幽雅的兴味。

[6]植杖:倚杖,扶杖。

【简评】

本诗是一首寄题诗。诗人以亭出发,由亭心生感慨与寄托。诗的前半部分由隐居出发,远离尘嚣,近郊之亭,心由物外,官场的是是非非自此与他无关。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意,颔联,诗人本非厌恶官场,然而万事扰心,宦海浮沉,让他更加乐于陋室独居,如今面对着郊外之亭,心情自然平静。

云归岫,诗人向往陶潜那样归来见南山的闲适生活,此一句,一静一动,使全诗充满自然的味道。末句以景结诗,情景交融,春风吹动,诗人逸兴大发,竹杖芒鞋,悠然地数着那一朵朵即将开放的花朵。

(评注:殷月华)

至日[1]阻风[2]饮于转运[3]行衙[4]呈经父

枉渚停风棹[5],华堂置酒壶。云低岳阳市,雪满洞庭湖。醉眼看梅蕊,欢心[6]合棣柎[7]。去年今夕梦,江国面京都[8]。

【注释】

[1]至日:指冬至、夏至。《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2]阻风:被风所阻。唐韩偓《阻风》诗:“肥鳜香粳小艛艓,断肠滋味阻风时。”

[3]转运: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4]行衙:大吏出行在外的办公处所。

[5]风棹:风中行驶的船。

[6]欢心:指喜爱或赏识的心情。

[7]柎:花萼,亦指草木子房。

[8]京都:京师;国都。

【简评】

本诗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的开头先简单地叙述了一件小事,寒冬风阻,诗人不得不停下帆船,华堂置酒,浅饮低酌。堂外,乌云压低,大雪覆盖了洞庭湖,入目皆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色。“低”字和“满”字,将冬雪之弥湖尽显;不知不觉,诗人感觉微醉,红梅绽放,合棣的花骨朵在诗人的眼里,显得格外有生气,诗人赋予这些大自然的景物人格化的意义。在酒醉之际,诗人似醒未醒,不经意之间毫无预兆地想起了京师,那个自己曾经一直施展才华的地方。诗的末句韵味深长,令人感慨万千。

全诗古意天然,不加雕饰。

(评注:殷月华)

熙宁四年中秋

月满光尤好,秋殷[1]气更清。频年苦阴雨,此夜独清明[2]。后阁罗甥妹,前堂[3]合弟兄。团圆最相称[4],尽饮至深更[5]。

【注释】

[1]殷:满。

[2]清明:清亮,清透。

[3]前堂:前面的正房。

[4]相称:相符,相配。

[5]深更:深夜。

【简评】

全诗叙写了家庭欢聚之乐。中秋之夜,月圆洒银光,秋高气爽,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不禁感慨,往昔连年的寒苦阴雨,令人心生厌烦,而今年今夕,天朗气清,一派祥和。诗的上半部分描述了一些美好的意象,为下半部分在这夜色独好的中秋之夜合家欢聚做了铺垫。甥妹和弟兄,家里只亲朋,在这特殊的日子,共话团圆。“清明”二字,隽永清新,展现给大家一个绝美的欢聚场景。下半部分末句虽为直抒胸臆,却百转千回,在诗人眼里,团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在美好的中秋之夜,一轮明月寄乡思,因此,不如一起相聚,畅饮抒怀,直至深更。

全诗朴素亲切,给人一派祥和之感。

(评注:殷月华)

和舍弟[1]送行至密州

一览[2]凤凰句,况当鸿雁秋。云山[3]回倦首,烟雨[4]上扁舟。土俗[5]京东陋,官居[6]学舍幽。蓬莱醉中梦,寻我海边州[7]。

【注释】

[1]舍弟: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2]一览:举目纵观。唐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云山: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4]烟雨:蒙蒙细雨。南朝宋鲍照《观漏赋》:“聊弭志以高歌,顺烟雨而沉逸。”

[5]土俗:本地。

[6]官居:官吏的住宅。

[7]海边州:指海疆。《三国志·魏志·胡质传》:“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简评】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为自己的弟弟送行到密州,在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壮观的景象。诗人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下笔即景。举目纵观,鸿雁当天,气势非凡;云山缱绻,烟雨蒙蒙上扁舟。远景和近景的交错,给全诗抹上了不一样的色彩。下半部分描述密州景象,此地官居和学舍格外幽静淡远,末句以“寻梦”作结,引人遐想。

(评注:殷月华)

渡浙江[1]未得

辞家已四日,三日雨兼风。海水飞天上,江云入坐中。愁肠寒更结,归梦[2]湿难通。未有淹留[3]恨,封圻[4]尚浙东。

【注释】

[1]浙江:水名。即钱塘江。

[2]归梦:归乡之梦。南朝齐谢朓《和沉右率诸君饯谢文学》:“望望荆台下,归梦相思夕。”

[3]淹留:羁留;逗留。《楚辞·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4]封圻:封畿。《汉书·文帝纪》:“封圻之内,勤劳不处。”颜师古注:“圻亦畿字。王畿千里。”

【简评】

此诗是诗人的抒怀诗。诗首表意为渡钱塘江。诗人辞家三四日,而这几日风雨交加,浙江浩浩汤汤,海水直冲上天,波涛汹涌;江上云天,直插入江。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惆怅百生,难以消解,诗人身在此岸,心却在彼岸,归乡之梦遥遥无期,想要渡过,难上加难。末句是诗人面对这一切的内心独白,诗人并没有滞留此地的遗憾,只是国家的封疆仍在浙东。此一句,直白的语言展露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对国家故土的思念和匹夫之心,诗人的拳拳赤子心在一句简单地叙述中表露无遗。

(评注:殷月华)

夜聚杨节之秘校廨宇

云乱海天低,风吹马耳破。黄昏访主人,同向幽斋[1]坐。谈资[2]绿酒[3]长,欢敌红裙[4]座。倒载[5]夜深归,雪花如掌大。

【注释】

[1]幽斋:幽雅宁静的斋舍。

[2]谈资:谈话的资料。

[3]绿酒:美酒。

[4]红裙:指美女。

[5]倒载:倒卧车中。亦谓沉醉之态。

【简评】

此诗记叙了诗人访友一事。黄昏时分,诗人乘车探访友人。天边的云被风吹乱,马儿迎风前行,诗人眺望远方见海天连一线。与友人静坐在幽雅宁静的斋舍中,伴着美酒谈天说地,如此惬意,就算有美女相伴左右,也不能敌过此时的欢愉。夜深归家时,车外下起大雪,诗人已现沉醉之态。这不禁让人思考:是美酒醉人还是惬意的时光醉人呢?此诗描写了诗人“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生活,体现了诗人闲适悠然的情怀,让人读后心生向往,羡慕非常。

(评注:郭涵璐)

常父寄蕈

此物[1]固已美,采之从历山[2]。蒙兄远相寄,深意[3]在加餐[4]。冷落[5]齑盐地[6],萧条[7]蓬艾[8]间。书云[9]次越品,宁复昔时欢。

【注释】

[1]此物:即诗题中的蕈,蘑菇。

[2]历山:古山名。相传舜耕历山,所在地点说法不一。

[3]深意:深刻的含意;深微的用意。

[4]加餐: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

[5]冷落:冷清、不热闹。

[6]齑盐地:齑盐,指清贫生活。齑盐地则指贫瘠、冷清的土地。

[7]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8]蓬艾:蓬蒿与艾草。

[9]书云:宋人诗文多以“书云”指冬至。

【简评】

诗人兄长寻得鲜美的蘑菇,将之寄给远在他乡的弟弟。“蒙兄远相寄”一句生动写出了诗人对兄长寄蕈一事的感动,“深意在加餐”更是写出了兄长对诗人浓浓的关怀之情。“齑盐地”“蓬艾间”描写出了诗人所在地的冷落萧条,表达了诗人生活的清贫,也侧面衬托出兄长寄蕈的“雪中送炭”之意。“书云次越品,宁复昔时欢”是诗人的感叹,感叹冬天将至,寒冷与凄苦更让诗人想起昔日家人团聚的欢乐。诗人善用生活中的小事小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理想抱负。

(评注:郭涵璐)

晚 出

空城鸟欲栖,渐夕[1]收炎暑。槐叶绿生风[2],椿花落如雨。出门何所[3]适,有口不敢[4]语。披豁[5]向青天,望销云一缕。

【注释】

[1]渐夕:天色逐渐变晚,临近傍晚时分。

[2]生风:产生风,在此描写槐叶在风中摇摆的姿态。

[3]何所:何处。

[4]不敢:没胆量,没勇气。

[5]披豁:开朗,明亮。

【简评】

此诗为诗人傍晚外出有感所作。夏日傍晚,炎暑逐渐消散,此时鸟儿都欲栖息休息,整个城中已现寂静。屋外槐树叶在风中摇曳生姿,椿花花瓣从树上飘然落下,似下雨一般。诗人意欲外出,去往何处?有口却描述不出,应是想随心而动吧!抬头眺望青天,见一缕销云在空中缠绕,开朗明亮。此诗看似写外出时见到的景象,实则描写了诗人有愁绪在心却豁然开朗的一种心态变化。“出门何所适,有口不敢语。披豁向青天,望销云一缕。”诗人见到青天中缠绕明亮的一缕白云,豁然开朗,心中“有口不敢语”的愁绪瞬间被击散,从自然景观中找到了一份慰藉。天大地大,我要去何处呢?随心而动,像这一缕云一般,往青天而去,积极向上。

(评注:郭涵璐)

春夕寄兄长

南北[1]万里道,兄弟隔年别[2]。嬉鸾双翱翔,病马只羁绁[3]。友关危坐[4]久,顾影[5]愁肠[6]绝。清夜不可[7]晨,吟残半窗月。

【注释】

[1]南北:从南到北;南北之间。

[2]隔年别:自离别后已隔数年。

[3]羁绁:拘禁;系缚。

[4]危坐: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

[5]顾影:亦作“顾景”。自顾其影。

[6]愁肠:忧思郁结的心肠。

[7]不可:不可以;不可能。此句应是清晨不会这么快到来的意思。

【简评】

此诗抒发了病中的诗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兄长的思念之情。从南到北相隔万里,诗人与兄长自离别后已隔数年。见到在空中成双翱翔、嬉戏玩闹的鸟儿,诗人觉得自己像病弱孤独的马,被拘禁束缚了。睡中起身久坐,亦是愁肠难绝。对亲人的思念让诗人觉得漫漫长夜仿佛不会天明一般,只有自己伴着半窗残月孤独吟诗。诗中“嬉鸾双翱翔,病马只羁绁”一句十分精彩,借用“嬉鸾”和“病马”的对比,形象生动地体现诗人孤独在外思念亲人的忧思郁结之情。

(评注:郭涵璐)

和经父秋夕

爽籁[1]爱虫吟,凄音悲漏[2]永。青灯[3]无定焰[4],照此心情冷。风生[5]蕙帐[6]寒,月满松窗[7]静。万虑[8]归寂寥,都忘荣辱[9]境。

【注释】

[1]爽籁:指好听的声音。

[2]悲漏:悲从中来;从中传递出悲凉哀婉之感。

[3]青灯:亦作“青镫”。光线青荧的油灯。

[4]定焰:摇摆不定、忽明忽暗的火焰。

[5]风生:起风。

[6]蕙帐:帐的美称。

[7]松窗:临松之窗。多以指别墅或书斋。

[8]万虑:反复思考,多重思量。

[9]荣辱:褒贬。

【简评】

此诗为诗人与兄长秋夕时节借景抒情之作。秋夕时节,爽籁的虫鸣声起,但诗人认为有悲凉哀婉之情传递出来。光线青荧的油灯的火焰摇摆不定、忽明忽暗,映照出诗人心情的凄冷清净。晚风吹起蕙帐寒气渐生,月光洒在窗台落得一室宁静。在这种宁静清净的环境下,诗人的万般思虑都归于寂寥,心中愁绪渐消,褒贬荣辱此刻都已忘记。

(评注:郭涵璐)

送郑君玉

西风[1]黄叶下,送子以秋色[2]。彭蠡[3]一归舟,关山[4]远行客。民思[5]似秤平,郡戴如弦直[6]。交游[7]亦难值,出语皆肝膈[8]。

【注释】

[1]西风:指秋风。

[2]秋色:秋日的景色、气象。

[3]彭蠡:鄱阳湖又一名称,在江西省北部。

[4]关山:关隘山岭。

[5]民思:民意。

[6]弦直:语本《后汉书·五行志一》:“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因以“弦直”指正直。

[7]交游:交际;结交朋友。

[8]肝膈:即肺腑。比喻内心。

【简评】

此诗为诗人为友人郑君玉送行而作,饱含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真挚的祝福。秋风吹过,黄叶潇潇簌簌落下,这是秋色送给友人的离别之礼。友人将搭乘鄱阳湖上一叶小舟,穿过关隘山岭远行就职。“民思似秤平,郡戴如弦直”,诗人希望友人能正直清明,受到百姓的爱戴,治理的郡县长乐久安。“交游亦难值,出语皆肝膈”,人生难得有知己,离别时愁绪满怀,诗人对友人的叮嘱祝福皆是发自肺腑,饱含了对友人浓浓的不舍之情。

(评注:郭涵璐)

冬日久雨有怀保德

阳泄已氤氲[1],阴疏不凝结。可怜[2]终日雨,总是连天[3]雪。虽贫布衣暖[4],尚欲应时节。坐想大河[5]东,苦寒[6]山石裂。

【注释】

[1]氤氲:指弥漫的烟气。

[2]可怜:值得怜悯。

[3]连天:表示接连不断或程度强烈。

[4]暖:保暖、暖和。

[5]大河:指黄河。

[6]苦寒:严寒。

【简评】

此诗为诗人在冬日多日大雨后有感而作。“阳泄已氤氲,阴疏不凝结。可怜终日雨,总是连天雪。”首联、颔联写出了此时天气的恶劣,寒冷潮湿,终日雨再加连雪天,诗人的心情也如天气一般低迷伤感。“虽贫布衣暖,尚欲应时节。”诗人由恶劣天气联想到身上的衣物,虽为贫穷布衣,但也温柔合身,这个时节穿也不觉得冷,尤其可见诗人本心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尾联“坐想大河东,苦寒山石裂”则是诗人由自身情况联想到黄河以东苦寒之地,那里才是真正贫苦凄寒之处,与之相比自己实在是幸福太多。此诗后四句可见诗人胸怀苍生,关心百姓疾苦,也体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评注:郭涵璐)

海南碧琉璃瓶

手持苍翠[1]玉,终日看无足[2]。秋天长在眼,春水忽盈掬[3]。莹然无埃尘,可以清心[4]曲。有酒自此倾,金樽[5]莫相渎。

【注释】

[1]苍翠:青绿。

[2]无足:不知足,不满足。

[3]盈掬:满捧。两手合捧曰掬。

[4]清心:心地恬静,无思无虑。

[5]金樽:亦作“金尊”,酒樽的美称。

【简评】

此诗为咏物言志之作。诗人有一块青翠的美玉,每日赏玩都不满足。怎么形容美玉的青翠呢?“秋天长在眼,春水忽盈掬”,像秋天的碧空那般透亮,又像一捧春水锁在玉中盈盈荡漾。这块美玉莹然无埃尘,诗人赏玩它时心情十分恬静,宁静悠然,仿佛这块美玉有清心之用。“有酒自此倾,金樽莫相渎”,与美酒相伴,如此快意悠然的人生,这是诗人的生活态度吧。

(评注:郭涵璐)

冬 夜

冬夜一何永,幽房[1]寂无侣。青灯弄微风,败叶[2]鸣疏雨。凄凉角声[3]动,悲散穿云去。辗转[4]卧书帷[5],羁愁[6]欲谁语。

【注释】

[1]幽房:深暗的房间。

[2]败叶:落叶;枯叶。

[3]角声:画角之声。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

[4]辗转:翻身貌。多形容忧思不寐、卧不安席。

[5]书帷:书斋的帷帐。借指书斋。

[6]羁愁:旅人的愁思。

【简评】

此诗为诗人冬夜抒发愁思之作。深冬夜晚,房间深谙幽静,而诗人独自一人在此。微风摆弄青灯火焰,细雨打在枯叶上滴答作响,这更是渲染出凄冷寂静的景象。“凄凉角声动,悲散穿云去”更是将诗人愁思物化,让它随角声动,随穿云去。“辗转卧书帷,羁愁欲谁语”,“辗转”一词生动描写了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模样,而造成诗人夜不能寐的原因则是旅人的愁思。在寒冷的冬夜里,无人可诉愁思的诗人只有通过此诗来表达他的惆怅。

(评注:郭涵璐)

寓 目

白日[1]照园林,悲风[2]久萧索。横秋[3]只鹘健,驾海[4]孤帆逸。阴云带雨归,晴嶂排空[5]出。一望一高歌,凭谁纵吟笔[6]。

【注释】

[1]白日:太阳;阳光。

[2]悲风:凄厉的寒风。

[3]横秋:充塞秋天的空中。

[4]驾海:航海。

[5]排空:凌空;耸向高空。

[6]吟笔:写诗的笔;诗人的笔。

【简评】

此诗是写景抒情之作。深秋时节的园林虽仍阳光明媚,但凄厉的寒风总让景色凸显几分萧索之感。“横秋只鹘健,驾海孤帆逸”,此处描写了塞外矫健的鹘鸟与海中飘逸的一叶孤帆,是一种动态描写。“阴云带雨归,晴嶂排空出”中“归”与“出”亦是动感十足,且十分有代入感,将阴云转雨、乍雨又晴的天气变化描写得栩栩如生。而尾联“一望一高歌,凭谁纵吟笔”则表达了诗人对眼中深秋之景的高度赞美,秋景应是让人一望一高歌,诗人的笔中都不能写全它的美。

(评注:郭涵璐)

初食鲚鱼蒌蒿

鱼从网师[1]得,蒿自麦田求。斫鲙[2]尝鲜美,调羹[3]烹滑柔[4]。江南见春物[5],野蔌[6]助晨羞[7]。人各甘乡味,鲈莼[8]未易侔[9]。

【注释】

[1]网师:渔夫。

[2]斫鲙:亦作“斫脍”。薄切鱼片。

[3]调羹:调和羹汤。

[4]滑柔:滑润柔软。

[5]春物:春日的景物。常指花卉;花朵。

[6]野蔌:野菜。

[7]晨羞:早餐。

[8]鲈莼:鲈鱼与莼菜。

[9]未易侔:不易取得;难于获得。

【简评】

诗人偶得一鲚鱼,将它与蒌蒿同烹,作此诗来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与更深的人生思考。“斫鲙尝鲜美,调羹烹滑柔”是诗人描写烹煮鲚鱼的过程,其中“鲜美”“滑柔”是对鲚鱼羹汤滋味的赞美。“江南见春物,野蔌助晨羞”,诗人见江南春景美不胜收,想拌着野菜吃早饭,生动地体现了诗人朴实有趣的生活态度。而尾联“人各甘乡味,鲈莼未易侔”表达美食虽好,但获取难度很大的含义,更深层次地则是表达了美好事物的珍贵,表达了诗人珍惜人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对大自然的赞美。

(评注:郭涵璐)

题夏大初丈高居

入门已可爱,庭户复清阴[1]。更有池台[2]邃,相连花木深。山川[3]供隐几[4],风月[5]伴抽簪[6]。七十须浑黑,知公但养心[7]。

【注释】

[1]清阴:清凉的树荫。此处谓庭院清凉阴静。

[2]池台:池苑楼台。

[3]山川:山岳、江河。此处借指庭院中假山假水之景色。

[4]隐几: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此处作伏案赏景、休憩之意。

[5]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的景色。

[6]抽簪:抽下头冠上的簪子。此处指穿戴随意,不受约束,体现闲适轻松之情。

[7]养心:修养心神。

【简评】

此诗为诗人写景抒情之作,诗人去参观夏大初丈高居时提笔而作,描写了清凉阴静的庭院,及庭院中的花草树木、假山池塘。“山川供隐几,风月伴抽簪”用拟人的修辞说法来描写景色的美好和闲适轻松的生活。“七十须浑黑,知公但养心”最后一句是诗人见高寿的知公有感而发,“养心”二字告诉我们要保持良好心态,养心才是养生。

(评注:郭涵璐)

哭张子礼

漾楫[1]贵池郡,伤心甘泽园。笑言[2]成死别[3],风味[4]想生存[5]。花木春无主[6],蒿莱[7]昼掩门。尚思歌舞[8]会,些语[9]为招魂[10]。

【注释】

[1]漾楫:摇桨。借指泛舟。

[2]笑言:笑容与言语。

[3]死别:永别。

[4]风味:风度;风采。

[5]生存:存着,流传下去。

[6]无主:没有主人。

[7]蒿莱:野草;杂草。

[8]歌舞:歌唱和舞蹈。此处为祭悼所用的哀歌和舞蹈。

[9]些语:哀痛之辞。

[10]招魂:招死者之魂。

【简评】

诗人为悼念友人所作。“漾楫贵池郡,伤心甘泽园。笑言成死别,风味想生存”对仗工整,“漾楫”的悠然与“伤心”的哀痛对比,“笑言”与“死别”对比,都深刻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阴阳两隔的哀思,更能体会到生离死别的悲痛。“风味想生存”更是诗人对友人的哀悼致辞,愿友人风采流传下来,给予生者安慰。

(评注:郭涵璐)

清晖馆

湖山[1]秀气[2]合,庭榭绿阴初。吹腊新尝酒,鸣榔[3]旋取鱼。青规[4]谏官疏,丹毂[5]使臣车。醉尉无仪[6]检,将军莫怪[7]渠。

【注释】

[1]湖山:特指用太湖石堆叠成的假山。

[2]秀气:灵秀之气。

[3]鸣榔:敲击船舷使作声,用以惊鱼,使鱼入网中,或为歌声之节。

[4]青规:指宫廷禁地或御前所铺蒲草之席,是进谏奏事的场所。

[5]丹毂:亦称丹轮。指华贵的车。

[6]无仪:没有威仪。

[7]莫怪:不要怪罪。

【简评】

“湖山秀气合,庭榭绿阴初”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秀丽的清晖馆之景,“吹腊新尝酒,鸣榔旋取鱼”则描绘了一幅闲适悠然的宴会画面。“青规谏官疏,丹毂使臣车”则是描写朝堂政治清明、繁荣,四方使臣多来觐见。官员们今日聚在清晖馆喝酒交谈,醉酒的官员仪态放浪形骸,但将军莫要责怪,今日就应该放松心情、不醉不归呀!从此诗可见诗人充满趣味的生活和他不拘小节、乐观洒脱的品质。

(评注:郭涵璐)

花望之弄璋[1]亭

开亭面峰岛,来客庆桑弧[2]。屡种蓝田玉,新还合浦珠。海边桃结子[3],天外凤生雏。莫笑轩楹[4]陋,高门[5]即似于。

【注释】

[1]弄璋:《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毛传:“半圭曰璋……璋,臣之职也。”诗意祝所生男子成长后为王侯,执圭璧。后因称生男为“弄璋”。

[2]桑弧:“桑弧蓬矢”的略语。古时男子出生,以桑木作弓,蓬草为矢,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儿应有志于四方。

[3]桃结子:与下句凤生雏一样指代有孩子出世,生子之喜。

[4]轩楹:堂前的廊柱。此处指家中住处。

[5]高门:以“高门”指高大其门闾,比喻青云得志,光耀门庭。

【简评】

此为诗人庆祝喜获麟儿所作,抒发了此时的幸福喜悦之情。“弄璋”“桑弧”“合浦珠”都是指代喜获麟儿一事,“海边桃结子,天外凤生雏”更是用自然万物中的繁衍生息来指代有婴儿出生这一喜事。最后一句“莫笑轩楹陋,高门即似于”表现了诗人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期待,愿他健康平安成长,做国家栋梁之材。

(评注:郭涵璐)

夏 昼

落花宁是秽,啼鸟不为[1]喧。野水从侵道,青山任塞门。吏身闲似隐,官舍[2]静于村。开卷何曾[3]读,风来只自[4]翻。

【注释】

[1]不为:不算。

[2]官舍:官署;衙门。

[3]何曾:何尝;几曾。

[4]只自:徒自。

【简评】

此为诗人夏日隐居山林有感之作,抒发了诗人归隐之后闲适悠然的情感。“落花宁是秽,啼鸟不为喧。野水从侵道,青山任塞门。”山林之中的景色都是自然淳朴的,诗人隐居于此,不想官场上的诸多事情,生活自然闲适,随心所欲。而当官的无正事可做就跟归隐一样,官署就跟山村一样安静,那这官有必要当吗?倒不如早日归隐山林,捧一本书在山水间欣赏,任风吹动书页带来一丝清凉。

(评注:郭涵璐)

夏日甘寝

回风动木叶,细雨湿蛛丝。心下无闲事,人间有此时。微凉纱半卷,幽梦[1]角徐吹。此兴惟吾解,儿曹[2]莫使知。

【注释】

[1]幽梦:隐约的梦境。

[2]儿曹:儿辈。

【简评】

此诗是诗人夏日午睡时所作,描写了诗人闲适悠然之心情。“回风动木叶,细雨湿蛛丝”这句为夏日景物描写,其中“动”和“湿”将静物动态化了,生动形象,午后美景跃然于纸上。颔联中“无闲事”和“人间有此时”则体现了诗人夏日午后的清幽闲适。“微凉纱半卷,幽梦角徐吹。此兴惟吾解,儿曹莫使知。”睡梦中隐约听到号角徐吹,这是诗人心中仍记挂着自己的胸怀抱负,这点心思诗人自我排解,不愿去告诉儿辈让他们记挂操心。

(评注:郭涵璐)

晚兴[1]其一

骤雨[2]行荷叶,嘈嘈[3]如语言。高斋[4]正薄暮[5],宴坐[6]不知喧。极静开心地,新凉[7]入鬓根[8]。交游[9]何用绝,自罕到吾门。

【注释】

[1]晚兴:至晚未衰之兴致。

[2]骤雨:暴雨。

[3]嘈嘈:形容众声嘈杂。

[4]高斋:高雅的书斋。

[5]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6]宴坐:闲坐;安坐。

[7]新凉:指初秋凉爽的天气。

[8]鬓根:鬓角。

[9]交游:交际;结交朋友。

【简评】

此诗为诗人抒情之作,抒发至晚未衰之兴致,表达了诗人一种闲适、悠然的生活情趣,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骤雨行荷叶,嘈嘈如语言”暴雨中荷叶被雨水冲刷发出嘈杂的声音,“行”字用得十分巧妙传神,有雨水坠落在荷叶上又滑落下来的动感。傍晚时分即使门外喧哗吵闹诗人亦能静坐不受打扰,心情宁静愉悦。最后一句“交游何用绝,自罕到吾门”则抒发了诗人一种人生态度,即真正有才华、值得别人交往的人不需要出门专于交际,自会有朋友前来拜访。

(评注:郭涵璐)

晚兴其二

展簟当檐卧,微风送晚凉。云移自徐疾[1],蕉舞更低昂[2]。结网蛛萦足,归巢鸟乱行。支离[3]聊度日,那复论行藏。

【注释】

[1]徐疾:或慢或快。

[2]低昂:起伏;升降。

[3]支离:流离,流浪。

【简评】

此诗为诗人抒情之作,抒发至晚未衰之兴致,诗人描写了一幅微风送凉、白云飘荡、蕉叶舞动、蜘蛛织网、鸟儿归巢的傍晚自然之景,表达了诗人闲适、悠然的生活情趣。“支离聊度日,那复论行藏”表现了诗人愿随心所欲流离度日,不去计较得失和目的地,体现了诗人不愿被拘束的洒脱心态。

(评注:郭涵璐)

赋程氏云庵

萧然[1]隐几[2]坐,终日白云[3]间。触石未全起,无心聊与闲。幽篁[4]相映[6]带,绝顶[7]有跻攀[8]。最称侵寒望,淮南[9]雪满山。

【注释】

[1]萧然:潇洒;悠闲。

[2]隐几: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

[3]白云:喻归隐。

[4]幽篁:指幽深的竹林。

[6]相映:互相映衬。

[7]绝顶:山之最高峰。

[8]跻攀:亦作“跻扳”。犹攀登。

[9]淮南: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

【简评】

此诗为写景抒情之作。“萧然隐几坐,终日白云间”描绘了诗人潇洒、闲适的归隐生活,“无心聊与闲”则可以看出诗人“身虽隐但心未闲”。“绝顶有跻攀”则体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不畏困难险阻的精神。“最称侵寒望,淮南雪满山”,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雪已满山,寒冷侵袭,诗人即使归隐仍心怀苍生,担忧民生疾苦。

(评注:郭涵璐)

常父相率作吴丞相挽词其一

久倦调羹[1]手,新寻辟谷[2]方。谓还周衮绣[3],重补舜衣裳。忽报中台[4]拆,同嗟一鉴亡。森然[5]栋梁[6]气,今此掩黄肠。

【注释】

[1]调羹:调和羹汤。

[2]辟谷:谓不食五谷。道教的一种修炼术。

[3]衮绣:亦作“衮衣绣裳”。画有卷龙的上衣和绣有花纹的下裳。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

[4]中台:即尚书省。

[5]森然:茂密丰厚的样子。

[6]栋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简评】

此为诗人悼念吴丞相之作。诗人用“久倦调羹手,新寻辟谷方”来喻意吴丞相出仕,“谓还周衮绣,重补舜衣裳”则是写吴丞相辅佐皇帝的丰功伟绩。“中台”是古代三省中的尚书省,“忽报”“拆”和“亡”则表达了政治上的变化莫测、风雨飘摇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最后诗人想起吴丞相的“森然栋梁气”,只有“今此掩黄肠”,表达了诗人对吴丞相的深切哀悼之情。

(评注:郭涵璐)

马上咏落叶

蔌蔌[1]林中叶,落势殊未休。念汝春夏间,芃芃[2]一何稠。朝烟助苍翠[3],暮雨借膏油[4]。及今乃委地,只以藉马牛。焚之扬其灰,或用粪田畴[5]。当记排空[6]出,结阴弥道[7]①周。物生固有数,时去安可留。况汝易摆触[8],性质本纤柔[9]。惟有松竹秀,独当[10]天地秋。

按:①原作周,据豫章本改。

【注释】

[1]蔌蔌:风声劲疾之貌。

[2]芃(péng)芃:树叶茂盛的样子。

[3]苍翠:青绿。

[4]膏油:比喻滋润作物的雨水。

[5]田畴:泛指田地。

[6]排空:凌空;耸向高空。

[7]弥道:远道。

[8]摆触:摇摆碰撞。

[9]纤柔:纤细而柔软。

[10]当:通“挡”,抵挡。

【简评】

本诗记叙了诗人骑马时观赏林中落叶枯败时创作的一首诗。萧瑟的寒风将树叶吹落,这些落叶显得多么荒凉无力,枯黄的叶子没有了春夏时的绿意盎然,没有了雨水的滋润,如今只得飘落成为马牛的食物或者化作尘泥滋润土壤罢了。想这天地万物都有定数,况且这叶子本来就漂浮不定,纤细柔软怎可抵挡风霜。只有像松竹这样强劲秀美的植物才能在这萧瑟的秋天显出勃勃生机。诗人将落叶与松竹形成对比,同时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情怀,愿自己是这强劲的松竹,无论面临的是何等的风霜,依然在这天地的“秋天”中沉稳强健不动摇心中的志向。

(评注:曾琦)

使纸甚费

家贫何所费,使纸如使水。亲交或见遗[1],自买不知几。置之几案[2]间,数轴[3]俄空矣。作字本不工,学书非不[4]喜。不知何故尽,疑若有神鬼。若云随置邮[5],性复懒笺启[6]。间或[7]强为之,皆出不得已。横斜[8]若幡[9]脚,龃龉[10]如雁齿。数易仅能成,纷纷多废委。叙致[11]失轻重,畏慎防触抵。往往已缄封[12],时时又删洗。遂令巾衍[13]竭,大半或缘此。昔无楮先生[14],云自蔡伦始。假令行竹简[15],秃野未供使。人生有知慧,不若愚且鄙。古来取卿相,未必皆经史。谁教识点画,空耗五斗米。咄嗟[16]为此诗,又是一张纸。

【注释】

[1]见遗:赠送给我。

[2]几案:亦作“几桉”。桌子;案桌。

[3]轴:量词,古代用于以轴装成的书卷。

[4]非不:非常;极其。

[5]置邮:用车马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

[6]笺启:下达上的笺记和书启。

[7]间或:有时候。

[8]横斜:或横或斜。

[9]幡:通“旛”。长幅下垂的旗。

[10]龃龉(jǔyǔ):比喻不平正,参差不齐。

[11]叙致:叙述事理。

[12]缄封:封闭;封口。

[13]巾衍:放置头巾、书卷等物的小箱子。

[14]楮(chǔ)先生:纸的别称。

[15]竹简:古代用以书写、记事的竹片。

[16]咄嗟:叹息。

【简评】

全诗描写了诗人对纸的感慨之情,更深层次地描写了诗人创作时的认真态度。家中贫农没有什么花费的,独有这纸张使用太快,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神鬼的作怪而是自己每每创作时都要细细斟酌一番,很少有让自己满意的。“叙致失轻重,畏慎防触抵。往往已缄封,时时又删洗。”写出诗人对待自己作品的认真,一遍一遍地修改以至达到完美。人生要懂得思考,世间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一遍一遍地完善的,就像这古来的卿相,并不都只是从这经书史籍中选拔就成的。此诗以平淡的言语将自身的经验告诉世人:凡事都需要仔细思考,不要急于求成。

(评注:曾琦)

谢王通叟[1]回文诗[2]

北风吹波客桅[3]折,浔阳[4]维舟[5]不敢发。观君和我回文诗,满眼春光破冰雪。山间玉少白石多,造化[6]积①英费融结。如君藻思[7]岂易得,姓名卢骆[8]推前列。他人平步取卿相,乃独区区困羁绁[9]。江湖漂泊随断梗[10],岁月峥嵘[11]逼华发。颓然[12]放肆孰可测,一马固能齐万物。胡琴虽已隔黄壤,宝灯吐焰[13]高于月。人生乐事君得多,谁羡腰金[14]拥幢节[15]。

按:①明抄本、豫章本作“精”。

【注释】

[1]王通叟:北宋著名词人王观。

[2]回文诗:亦作“回纹诗”,指以一定形式排列,回环往复均可诵读之诗。

[3]桅:船上挂帆的柱杆。

[4]浔阳:江名。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

[5]维舟:系船停泊。

[6]造化:创造化育。

[7]藻思:做文章的才思。

[8]卢骆:初唐四杰中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

[9]羁绁(xiè):束缚。

[10]断梗:折断的苇梗。

[11]峥嵘: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12]颓然:颓放不羁貌。

[13]焰:火光,火苗。

[14]腰金:古代朝官的腰带,按品级镶以不同的金饰,品级高者亦以纯金制成。后因以泛指身居显要。

[15]幢(zhuàng)节:旌旗和符节。

【简评】

此诗是诗人答谢友人王通叟回文诗,前半部分叙述因北风吹断了船桅,所以船没有启程,观看王通叟和自己的回文诗,赞叹王通叟的才华比得上初唐的卢骆。后半部分写王通叟仕途虽不是平步青云,充满坎坷,到处漂泊,这不平凡的岁月催白了多少豪杰的华发,但是这又如何,人生在世,快乐的事情还是有很多,不要羡慕那些高官厚禄的人,应把握生命的快乐,放歌前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羁的阔达情怀,诗人与王通叟皆是至情至性之人,追求的是人生乐事,不为世俗所牵累。

(评注:曾琦)

送王通叟

浔阳江头夜吹箫,旁若无人声正调。问之谁何天鬻[1]子,谪官[2]东南数千里。当时司马[3]泣琵琶,君独怡然[4]奏宫徵[5]。但能如此游世间,于诸荣辱何忧喜。

【注释】

[1]天鬻(yù):谓受自然的养育。

[2]谪官(zhéguān):被贬降的官吏。

[3]司马:白居易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创作了《琵琶行》。

[4]怡然:安适自在貌。

[5]宫徵(gōngzhǐ):泛指乐曲。

【简评】

全诗叙述诗人送友人王通叟远游:夜晚浔阳江头有人吹箫,友人因被贬要到数千里外的东南方,想当年白居易被贬到这里,听见商妇弹奏的琵琶声感同身受流泪。而今友人在这里安适自在地听着歌声,希望友人可以这般怡然地去面对世间的纷扰,不因荣辱忧喜。此诗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王通叟的情谊,也表达了自己对仕途荣辱的阔达,怡然地面对一切,不因被贬而伤心。在诗人仕途生涯中虽充满了起起落落的变动,但是诗人都以一种阔达的心境去面对,坚持自己的选择。

(评注:曾琦)

送朱君贶德安宰罢任[1]还

寻阳五邑谁善政,历陵令尹朱为姓。孜孜[2]常以民存心,四境安娱吏无横。吾爱其人颇真率,笑语诙谐[3]喜讥评。山有猛虎藜藿[4]长,人得朋友衣冠正。当时文学推第一,阔步青云乃蹊径[5]。大贤百里固非地,赤子[6]三年且无病。如君才智可自达[7],今归朝廷惟所应。君臣昔以譬埙篪[8],吉甫[9]文武陛下圣。当陈半策绾[10]万金,翩翩六翮[11]凌风劲。江边钟官老铸钱,坐髀[12]已消穷且暝[13]。倘君富贵不通书,当验行藏素非佞[14]。

【注释】

[1]罢任:卸任;免职。

[2]孜孜:勤勉;不懈怠。

[3]诙谐:谈吐幽默风趣。

[4]藜藿(líhuò):藜和藿。山中野草。

[5]蹊径:指小路。

[6]赤子:比喻百姓。

[7]自达:自然显达。

[8]埙篪(xūnchí):埙为土制乐器,篪为竹制乐器,埙篪合奏声音和谐。

[9]吉甫:指贤臣。

[10]绾(wǎn):系结。

[11]六翮(hé):指鸟。

[12]坐髀(bì):指臀部与股部的肌肉。

[13]暝:日落,天黑。

[14]佞(nìng):指巧言谄媚的人。

【简评】

此诗是诗人送朱君贶罢任的一首诗,诗中写到朱君贶为官清正廉明,深得民心,为官期间所管辖之地无乱匪无暴吏,且为人爽直,言辞幽默喜欢评论,喜结良友,是一方之表率。朱君贶的文采在当时也是数第一,这样的人是贤臣,为人们敬仰。他的行为举止都如君子一般坦荡荡,行为端正。诗中还引用典故:“江边钟官老铸钱,坐髀已消穷且暝。”这句诗是引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此诗即用“髀肉复生”之典,谓屈沉下僚,专司铸造,未得返京之意。

(评注:曾琦)

用常甫元韵寄彭泽[1]曾移忠

清秋古邑气象[2]开,健令曳组[3]从南来。渊明已往狄公死,继有贤者荒山隈[4]。九江安流息骇浪[5],百里和气迎新雷。积年逋事[6]一朝决,落笔翩翩何快哉。幽潜曲折皆照见,正以宝鉴[7]悬高台。古称岂弟民父母,君视百姓犹婴孩。近来俗吏狃[8]文法,往往习尚以利回。惟君用心知自性①,造次所发皆矜哀[9]。政成讼简当暇日,间或吟诗持酒杯。言辞泠泠[10]韵不俗,识子眉宇无纤埃[11]。长篇示我已逾月[12],诗债甚久烦君催。我如荒田废耕垦,嘉谷[13]不植岁且灾。为君 顽揠[14]枯槁[15],满把所收惟草莱[16]。金山万丈绝梯级,手聚沙砾空成堆。龙鳞难攀徒自苦,狗尾强续良可咍。想君风采方引领,忽见溯浪停高桅。迎门倒履喜如沃,相与一笑倾新醅[17]。曹亭孤峙[18]眺回远,杖策共寻幽磴苔[19]。诸峰积雪倚天白,此处酬唱须清才。老鸡爪嘴未易犯,敛翅[20]避子甘低徊。

按:①明抄本、豫章本作“信”。

【注释】

[1]彭泽:泽名。即今鄱阳湖。

[2]气象:色,景象。

[3]曳组:犹佩印。古代佩印用组绶,因以曳组为佩印的代称。

[4]山隈(wēi):山的弯曲处。

[5]骇浪:汹涌澎湃,令人心惊的浪涛。

[6]逋(bū)事:积压的公事。

[7]宝鉴:宝镜。镜子的美称。

[8]狃(niǔ):因袭,拘泥。

[9]矜哀:哀怜。

[10]泠(líng)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11]纤埃:微尘。

[12]逾(yú)月:超过几个月。

[13]嘉谷:古以粟(小米)为嘉谷,后为五谷的总称。

[14]揠(yà):拔。

[15]枯槁:草木枯萎。

[16]草莱:杂生的草。

[17]新醅(pēi):新酿的酒。

[18]孤峙:孤立高耸。

[19]磴(dèng)苔:台阶上青苔。

[20]敛翅:收拢翅膀。

【简评】

本诗是诗人赞扬彭泽曾移忠的一首七言诗,语言流畅自然,洋洋洒洒书写对曾移忠的钦赏之情。陶渊明、狄公等前辈虽已不在,但是有贤者继往开来。他做事雷厉风行深得百姓爱戴,为人以镜自省,对待百姓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亲近,不会同别人一样只拘泥于文法,而是用心知自性,所感所想都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后半部分诗人写到与曾移忠的情谊,两人平静的日子虽然不多,但是遇见困难可以一起面对,共勉一笑把酒言欢,前方的道路虽然幽深,你我共行清唱满腹才情。此诗句句深情,曾君与诗人自己遇到同样的遭遇,两人并不感到悲伤,而是充满豪情再次出发,体现了诗人阔达的心境。

(评注:曾琦)

送周元翁赴省试

静如秋潭月,秀比玉山岑。濂溪[1]素积善,遗泽[2]乃在今。一鸣先众人,再鸣慰我心。茁芽[3]旧固好,浚[4]养日愈深。岁暮冰雪气,关山车马音。去者辙相结,岂止旅思侵。期君贾余勇,枭俊将成禽。策功[5]居第一,受赏绾千金。高堂迟捷布,华发正盈簪。

【注释】

[1]濂溪:湖南省道县水名。

[2]遗泽:留下的德泽。

[3]茁芽:发芽。

[4]浚(jùn):指深。

[5]策功:犹策勋。

【简评】

此诗是赠送周元翁参加省试所写,包含了对周元翁省试成功的期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周君有濂溪的庇佑一定会一鸣惊人,期望周君发挥潜能勇夺第一,受赏封侯,家里亲人也在盼望着。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寄托深意,表现了诗人对周君的殷切盼望之情。“期君贾余勇,枭俊将成禽。策功居第一,受赏绾千金。”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期盼。

(评注:曾琦)

因读黄鲁直[1]所与周法曹诗诗与字俱好以此寄之

鲁直之文如电坼[2]霜开,鲁直之书如雨行冰散。骎骎[3]步骤日加远,与子三年不相见。庭柯[4]未长一尺围,起视孤标插星汉。昨朝诵子所作诗,使我自失长嗟叹[5]。我衰力薄空辛勤,直欲为子焚笔研。此才不使重台阁,四十青衫[6]尚为县。南山积雪玉倚空,高亭压城天北风。安得与子跨飞鸿[7],与我共哦清景[8]中。锵金[9]纡紫[10]世不空,豪杰①卓荦[11]岂易逢。愿言与子长相从,四方上下为云龙。

按:①明抄本、豫章本作“俊”。

【注释】

[1]黄鲁直: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2]坼:裂开。

[3]骎(qīn)骎:疾速。

[4]庭柯:庭园中的树木。

[5]嗟叹:犹长叹。

[6]青衫:泛指官职卑微。

[7]飞鸿:指音信。

[8]清景:清丽的景色。

[9]锵金:撞击金属器物而发声。

[10]纡(yū)紫:佩紫绶。指身居高位。

[11]卓荦(luò):超绝出众。

【简评】

本诗是诗人一首感慨诗:因观鲁直之文,心中有所顿悟。想“我”与子三年未见,读子所写的诗使自己感到钦佩,使自己相形见绌。只可惜这满腹才华无人识得,四十还是小县官。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相见,共谈天地方景,不为这名与利所累,可是我们很难相见,只愿我跟随着你,成为这四方的云龙。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不得志,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自己的才华终究还是浅薄的,所有的才智又有几人知晓,只愿自己成为四方云龙,不为名利所累,表现了诗人崇高的人格。

(评注:曾琦)

寄子由

晨兴悲风鸣,霜霰[1]集我屋。忽惊岁云晚,日月疾转毂[2]。穴虫知天时,闭户各潜伏。而我亦劳止,扰扰尚驰逐。宵征[3]戴星明①,暮饭多见烛。灰尘雕[4]须眉,铜臭蚀肌肉。念当投劾[4]去,牵系五斗粟[5]。岂无数亩田,亦有千个竹。平生羡为农,水旱忧②不足。空效鸟雀饥,唧啾[6]如聚哭。内顾复迟回,行藏类羝触[7]。长卿著犊鼻[8],扬子投天禄[9]。岷峨[10]能生贤,独不主为福。如君乃栖栖,似我宜碌碌。连山积雪壮,霁色明群玉。对此想清标,凛然[11]疑在目。安得两翅长,高举③逐黄鹄[12]。飞去堕君前,绸缪[13]论心曲。

按:①明抄本、豫章本作“每戴星”,诗钞作“戴星出”。

②明抄本、豫章本作“食”。

③原作“峰”,据明抄本、豫章本改。

【注释】

[1]霜霰:霜和霰。

[2]转毂:飞转的车轮。比喻行进迅速。

[3]宵征:夜行。

[4]投劾: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5]五斗粟:指微薄的官俸。

[6]唧啾:形容鸟叫声.

[7]羝触:像公羊角钩在篱笆上,喻进退两难。

[8]犊鼻:用以调侃世俗。

[9]天禄:俸禄。

[10]岷峨:岷山和峨眉山的并称。

[11]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或形容表示敬重或惊恐的神态。

[12]黄鹄:鸟名。

[13]绸缪:情意殷切。

【简评】

本诗是诗人因自己所处环境联想到当年杜甫心境写下的五言诗,这满屋的风霜让人觉得有点悲凄,穴虫知道天时潜伏休息,诗人也放下公事沉思,想着应该辞官远去,奈何想着这五斗粟,不能离去。叹这世间事情不可能都顺心如意,终究是徘徊不定。像杜甫这样勤恳为民可以休息,而我应该忙碌起来,许多事情都是积累起来的,我自保持心中鸿志不变,愿成为黄鹄飞到杜甫墓前将自己的志向一一告知。此诗表现了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怀。

(评注:曾琦)

元丰[1]四年十二月大雪郡侯送酒

平明大雪风怒嗥[2],屋上卷来亭下高。更深更密皆能到,所在纷纷如雨毛。堆床压案扫复聚,取笔欲书冰折毫。须眉沾白催我老,自颈以下类①拥袍。此时只好闭门坐,右手把酒左持螯[3]。奈何巑岏[4]据听事,千兵踏藉[5]泥如糟。强登曹亭要望远,纸伞掣手不可操。黑阴遮眼铺水墨,寒气刮耳投兵刀。饥肠及午尚未饭,更搜诗句无乃劳。幸有使君怜寂寞,亟使兵厨分冻醪[6]。余虽不饮为一釂[7],两颊生春红胜桃。醉眼瞢腾[8]视天地,蜾蠃[9]螟蛉[10]轻二豪[11]。勿令小暖气便壮,自笑世间皆我曹。

按:①明抄本、豫章本作“赖”。

【注释】

[1]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2]嗥(háo):吼叫。

[3]螯:螃蟹等节肢动物变形的第一对脚,形状像钳子。

[4]巑岏(cuánwán):形容人品高尚的人。

[5]踏藉:践踏;踩踏。

[6]冻醪:冬季酿造、及春而成的酒。亦称春酒。

[7]釂(jiào):饮尽杯中酒。

[8]瞢(méng)腾:形容模模糊糊,神志不清。

[9]蜾蠃(guǒluǒ):寄生蜂的一种。亦名蒲卢。

[10]螟蛉(mínglíng):螟蛾的幼虫。

[11]二豪:两位豪杰之士。指宋代的王禹偁和苏轼。

【简评】

全诗描写十二月大雪之景,怒风席卷着大雪,在广袤的天地间纷纷扬扬,想取笔书写笔却折断了,雪花落在眉毛上像是诗人自己变老了一般,在这寒冬关门闭坐,喝着酒。郡侯听到此事送来美酒,喝得微醉身体暖和起来,也大笑这世间都是我曹操之辈,不服输不服老。本诗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志,写出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志向。纵观诗人一生起起落落,但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志向,为着百姓、为着心中志向一直以一种阔达心胸面对,不在意一时的困难,不为名利所束缚,这是诗人传递给我们的人生大智——笑对世间万物。在诗中有着李白的影子,人生得意须尽欢啊。

(评注:曾琦)

宵 兴[1]

我眠何由安,击鼓中夜起。出门若秉烛[2],月色照千里。屋瓦微有光,纷纷雪正委。清寒薄驼裘[3],六合气如水。既归整灯火,危坐阅书史。羸僮拭眼睫,侍我色不喜。问之强应对,固以噤[4]口齿。金壶涩冰澌[5],城上更屡死。戍兵饱且昏,汗漫睡方美。援桴[6]虽贱事,其实关众耳。奈何司晨[7]夕,倒错一至此。惟有赤帻[8]鸡,嘐嘐[9]鸣不已。

【注释】

[1]宵兴:夜间起来。

[2]秉烛:谓持烛以照明。

[3]驼裘:用驼绒制成的衣裳。

[4]噤(jìn):闭口不言,不叫。

[5]冰澌(sī):冰凌。

[6]援桴(fú):手持鼓槌。谓随时可以指挥进军。古时以击鼓指挥军队进击。

[7]司晨:谓雄鸡报晓。

[8]赤帻(zé):赤色头冠。

[9]嘐嘐(jiāo):象声词,多指动物叫声。

【简评】

这首诗是诗人夜间睡不着时所写。夜里睡觉不得安眠,索性起来夜游,月光明亮照着前行的道路,屋瓦上都泛着光,雪在飘着,清凉的冷气吹来让人觉得凉。点开灯火,翻看书史,小僮不太乐意地服侍着自己。想着城楼上的戍兵,也许也像他一般打着瞌睡吧。打更虽然是小事,但是与众人都有关系。只是这雄鸡报晓了,叫个不停。此诗包涵了诗人对当今世事的关心与忧虑:坚守城墙的兵卒切莫因吃饱贪睡而忘记自己的职责,人们也应该关心周围的事情,不因此而犯错。

(评注:曾琦)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

前时大雪风扰之,有无厚薄皆不齐[1]。今朝大雪无风色,下隰[2]高原总盈尺。由来此物本阴气,偏近黄昏落尤剧。斜萦[3]碎委百千态,不是天上谁做得。铮铮[4]鸣霰[5]已三日,厌坐北窗闻滴沥[6]。自非猛下意不醒,半夜一天星斗白。漫漫玉琢人世界,蹂践[7]成泥真可惜。呼童梯屋器贮之,犹得煎茶待嘉客。

【注释】

[1]不齐:不规则的,不均匀的。

[2]隰(xí):低湿的地方。

[3]斜萦(yíng):斜挂。

[4]铮铮:象声词。形容雪花的撞击声。

[5]霰(xiàn):蒸气在高空真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在下雪花以前往往先下霰。

[6]滴沥(lì):象声词。水下滴声。

[7]蹂践:踩踏。

【简评】

全诗叙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十二月二十五日下起了大雪,雪花纷纷扰扰,带着寒气。黄昏时雪越下越大。这雪景只有天才能造就,冰雪世界踩踏可惜,呼唤小童将这白雪收齐以待来日泡茶待客。这首诗是诗人对自然万物观察得到的,上篇写了雪景,下篇又从声音视觉等方面描写了下雪时万物的面貌。独坐在屋中听见水滴沥声,看见白茫茫的雪地,不禁有点怜惜,将这白雪珍藏以泡茶款待嘉客,让更多人欣赏这雪的珍贵。此诗语言朴实,意蕴深刻,点示世人珍惜自然万物。

(评注:曾琦)

城东作

九江虽侨寓[1],城东乃松楸[2]。泉府固劳冗[3],十日得一休。朝出暮可还,驾言循故丘。雨洗川原净,鸟啼岩谷幽。白杨吟悲风,涧水咽长流。江西走浊浪,中有蛟鼍[4]游。可望不可涉,裴徊倚山陬[5]。眈眈[6]林间鸲①,岁老爪如钩。飞下啄馀祭,肉食惟自谋。

按:①明抄本、豫章本作“鸱”。

【注释】

[1]侨寓:侨居;寄居。

[2]松楸(qiū):松树与楸树。墓地多植,因以代称坟墓。

[3]劳冗:繁忙,繁劳。

[4]蛟鼍(tuó):指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

[5]山陬(zōu):山角落。借指山区偏僻处。

[6]眈眈(dān):注视的样子。

【简评】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色的诗。当时诗人寄居在九江一带,而城东是坟墓之地,诗人忙完公事便到这里漫步。雨水洗净尘土,鸟儿在幽谷里鸣叫,白杨刮着寒风,溪水长流,水深不可涉,只好徘徊在这山角,盯着林间鸲,这鸟爪如钩一般锋利,迅速啄食祭品,自己谋食。本诗描写了城东景色的幽寂,也在感慨自己年龄渐老但还心存余志、可以自谋。诗人将自己比作是这林间鸲“岁老爪如钩”,表达自己心中不服老的志向。

(评注:曾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