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充分利用军营文化,开展新生适应教育

充分利用军营文化,开展新生适应教育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充分利用军营文化,开展新生适应教育法学院潘旭摘要:当前,加强对大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新生适应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军训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纪律意识、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地利用军营的文化,有效地开展军训工作。

充分利用军营文化,开展新生适应教育

法学院 潘 旭

摘 要:当前,加强对大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新生适应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军营文化为研究视角,从军营文化的特点、当前高校军训中存在的问题和高校可以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论述了开展军营文化、创新军训工作对增强大学生纪律意识具有的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新生 军营文化 适应教育

军训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入学后的必修课,大学生军训对于充分开展新生适应教育、促进新生融入新的学习生活非常必要。军训,是学生由高中过渡到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体验,它对于学生的教育和效果是其他大学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军训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纪律意识、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地利用军营的文化,有效地开展军训工作。

当前在大学生新生适应性教育中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难点问题是大学新生纪律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塑造和培养。随着脱离高中比较严格的管理,来到大学这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之中,很多大学生缺乏自律能力、行为过于自由散漫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如果在新生教育中不给予较大重视甚至任其发展,不仅对正常的学习秩序造成较大影响,更容易成为其他问题的导火索。

一、大学生纪律意识淡薄的成因和危害

高校新生中普遍缺乏纪律意识是与新生的心理特点分不开的。高校新生已寒窗苦读十二年,在千军万马中过关斩将,成功考入心仪已久的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他们考入高校以前,学习往往是十分刻苦的,这是因为升学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升学压力。而一旦进入大学以后,压在他们头上的这座大山终于被推翻了,他们也自然会舒心地松一口气,享受这种大功告成的感觉,而大学的特点更多的是自我管理,新生会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目标变得茫然,生活学习变得自由散漫。

而且,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一方面,他们从小受惯了父母的溺爱,自我意识强,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作风又比较散慢,习惯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随意性比较大;另一方面,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约束,就会更有一种摆脱束缚的感受。此外,高校大学生德育面临种种困境,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转型导致社会伦理基础规范的断裂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当代一些大学生缺乏纪律性、组织性,这不仅导致了同学们错过了很多学校内外有意义的文化体育活动,也导致了很多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的问题:如上课缺勤率高,考试作弊司空见惯,生活作息混乱,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等等。更严重的是,近年来,因为课堂出勤率太低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最终被劝退者有之,因为藐视考试纪律而被取消学位的亦有之,甚至部分缺乏纪律意识的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路。

二、军营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大学新生教育的意义

军营文化是为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所决定的,由军队性质和根本职能所要求的,是军队特有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等观念文化与组织制度、学习教育、娱乐活动等实体文化的总和。有人认为:“所谓‘军营文化’,特指文化在军营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精神与物质成果,是包括团队精神、军人的价值观念、军人的行为准则、军人的道德规范、营规营容营貌、军事人才培养使用、官兵文体娱乐活动等在内的有机整体。”[1]

就军队文化的特点来说,它首先是集体文化。群众性、集体性是对军队文化的总体价值取向做出的基本定位,是军队文化的突出特色。同时,军队文化又以纪律严明为特征,这是军人的共同价值体系,是全体军人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也是军队文化区别于其他行业文化的关键特征。此外,军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将制度文化置于比较突出的位置。这是由军队所担负的使命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种特殊性,是军队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军营文化可以使不同的个人在同一文化类型或模式中产生相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认同与向心力量。同时,军队要求每一个个体遵守某种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从而保证军队强大的凝聚力。通过文化的形式和手段,能把全体个体引导到集体的整体目标上来,使其团结一致,为加强集体建设、集体荣誉而努力奋斗。军营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反映在军营文化的内在机制上。首先是军营文化组织对军人个体的归属机制,其次是对军人行为的限制机制,再次是融洽军人个体和群体关系的情感机制,最后是统一协调的内聚机制(也叫向心力机制)。正是由于军营文化表现出建构共同意识上的凝聚功能,尽管军营官兵来自五湖四海,年龄有别,性格气质相异,阅历也不同,但军营文化能在多层次上满足军人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缩小军人相互间的差别,将个人融合于集体之中,表现出较大的整合性。同时,军营文化能把官兵同部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产生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形成一种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官兵珍惜荣誉,热爱本职,勤奋工作。

大学新生的情况与入伍新兵的情况很相似,同样是来自五湖四海,同样是未来要在一个集体中生活,因此军训也就成了进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良好方式。军训在对受教育对象的教育过程中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它要求通过调动受教育对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其自觉地接受教育,自觉地搞好训练。另一方面会靠军队的纪律要求等强制力量实现教育训练的目标,这种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强制性,正是军营文化的特点,对于培养新生的意志力、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品质等方面,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大学新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一样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军训,使新生在初入校门,就进入到一个大家紧密地在一起,共同训练、共同体验的氛围中,军营文化的纪律性、特殊性、规律性,使大学生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熟悉、互相适应、彼此帮助,在军训中的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文化体育活动都会增进大学生的了解,激发他们的集体感和进取心,逐步地建立起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意识。新入学的大学生,刚刚脱胎于又紧张又严格的中学学习氛围,表现出很强的自由与个性,军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一课,对高校新生进行军训,可以防止学生养成自由散漫等坏习惯,使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不仅保证了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维护了学校井然的管理秩序、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而言,在这样有序的环境中,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环境优势,达到快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学生在高校中培养的这种组织纪律性和正规而紧张有序的生活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当前高校军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军训在我国高校已进行数十年,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军训内容有待创新

军训一般包括军事理论学习、军事技能训练,以及与学生军训有关的其他活动。军事理论以学习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主,部分高校根据周边环境,依托红色旅游区和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目前,军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学与中学的军事教育内容衔接不严,区别不大。由于中学开展军训的学校越来越多,而且各中学军训内容不尽相同。大学军训与中学军训没有对接,可能训练的内容都一样,这样就出现了军训内容的延续性不够。二是各个高校军训内容不统一,侧重点不一样,有的以理论教育为主,有的以国防建设为基点,有的以大学生新生教育为基点,但是往往不具有全面性,在客观上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符合高校的教育层次和提升大学新生素质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有待多样化

高校军训的内容一般由队列训练、理论学习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构成,而军事理论的教学一般是以大讲座形式进行,包括队列训练,对于新时代的90后学生难免觉得有些枯燥单一,尤其目前新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还未适应,就要迅速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去,如果心理素质较差,身体状况不好,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这样就导致实际训练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偏重传统,有些地方不能满足90后大学生的需要,也无法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训练效果有待保持

目前新生军训,一般在正式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月时间。在军训期间,实行军事化管理,军训的内容较单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重复的训练,并且要完成最后的成果展示,但是因为这种集中性和短暂性,如果与进入大学后的教育衔接不佳,就可能会出现一到学校,因为大学纪律性不如在部队中要求严格,以前养成的很多好习惯和做法,保持起来较难。

四、针对目前军训工作现状可以采取的措施

鉴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面对现在90后大学的主体,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和方法,科学地开展军训工作。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大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视

国防教育法对搞好大学生的军事训练有明确的要求,其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国防教育法同时也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与组织实施办法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高校一定要上好军训这门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的第一课。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某些高校把大学生的军训看做是一项任务,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没有真正重视大学生军训的德育功能。这其中最明显也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军训一结束,似乎一切也都结束了,连学生在军训期间学到的或刚刚开始养成的一些好的思想、好的作风、好的行为习惯也被弃之不用了,这是十分不应该的。所以,我们应该用90后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用丰富的集体生活进行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军训这种教育形式,重视这种教育形式之下提供的良好的教育环境,着重培养新生的纪律意识,并且使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好的教育效果能得到巩固。

(二)高校的辅导员或班主任要紧紧抓住军训这个对大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的千载难逢的宝贵时机

军训期间,主动与教官配合,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军训;军训中加强纪律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如:组织观看具有教育意义影片,组织集体比赛、集体活动;关心同学们尤其是弱势者的需要,使其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于违纪者要进行相应的惩戒,着重培养新生们尊重规则的行为习惯;军训后,则设法使军训期间学到的或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维持和巩固,并将之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去,做到长期强调、长期重视。

(三)要从各方面激发大学生参加军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对军训重要性的认识

在军训之前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制订从学院到班级的军训计划,使军训更加有针对性,通过更加丰富的训练内容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为了在军训中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与道德水准,高质量完成军训内容,可以在给新生寄送入学通知书的时候附上一份军训说明书,详细说明军训在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过渡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早作准备,同时明确奖励措施,对军训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表彰。

(四)要坚持军事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并重

军训中应更多发挥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作用,军事训练由部队教官负责,而思想教育则由班主任或辅导员等负责,实行军队教官与学校教师双重教育管理。学校在开展军训之前,应对这些非军事教官的老师们进行强化训练和培训,使之在军训过程中能够与军事教官有机结合和配合,从而让军训取得最佳效果。同时,鼓励进行教官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使双方能充分配合,相互协作。

(五)要进行长效管理,设法巩固大学生军训的教育成果

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地邀请军训教官回访、给学生开讲座、主题活动等方式进行教育,使军训成果能得到巩固。学校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走进军营参观学习,以进一步巩固军训期间的德育成果。针对实际发生的问题,展开相应的教育工作,提高敏感性,对于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要及时予以教育、纠正。多开展大家喜闻乐见符合需求的集体活动,提升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五、结语

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纪律意识,是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保证。军训作为新生的第一堂课,是形成新生对大学初步印象的极好机会,在此期间进行纪律教育事半功倍。同时,军训的封闭化管理,军队的特殊氛围,军营文化的潜移默化,都有利于加强这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军训期间合理规划,采取多种措施,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军营文化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充分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刘铁军,陈昭林.关于“军营文化”的几点理论探讨.中国军事科学,2000(6).

[2]宋伟.90后大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杨智虎.当前大学生军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3).

[4]王敏达,张新宁.对高校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创新思考.职业圈,2007(21).

[5]荆增强.大学新生军训的教育价值.科技教育,2011(9).

[6]田俊,鄢呈玥.关于军训教育意义的几点调查与思考.中国科技信息,2006(24).

【注释】

[1]刘铁军,陈昭林.关于“军营文化”的几点理论探讨.中国军事科学,20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