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大学文化的现实意义的分析介绍

研究大学文化的现实意义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的作用是深远的。当今中国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时期,体现时代发展的主体精神、诚信品德、法制意识、国际观念、民族情感、合作与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尊重和宽容精神,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趋向。

四、研究大学文化的现实意义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形态是人格”,美国政治家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曾说:“对十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可见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国际形势呈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的广泛交流,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大学文化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春风化雨式的文化素质教育。在大学最便于学生进行体验的就是大学文化,文化越先进,就越有可能使学生感到学校是神圣的殿堂,自发自觉地进入一种虔诚的状态,去体验殿堂的神圣,进而比较容易地解读殿堂里投射出来的凝重的文化,并感受到民族的重任、伦理的崇高和人文的丰厚。这比任何其他形式的教导都有说服力。大学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育人环境,在提高人才培养素质、促进高校发展壮大、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文化建设,能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有利于现代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文化建设是现代大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大学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大学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大学文化的竞争,现代大学的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为在大学文化建设中,以大学主流价值观为指导而形成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文化、开放创新课程文化、主动发展的师生文化及简明高雅的物质文化,构成了大学无形和有形的财富,它是学校兴旺发达的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大学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推动着学校全方位发展,引领着学校改革方向,发挥着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整合作用,从而促进包括学校各级管理者在内的全体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优良的教风、学风、班风和管理者工作作风以及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大学文化建设中价值观、态度和做事方式可以使一个学校保持相对长期的繁荣,也可以使一个优质学校停滞不前。优秀的大学文化是通过一任任校长、一批批教师和一届届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传承发展而来的,大学文化既是师生员工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信念和习惯的体现,也是学校制度制定的理论依据、处理问题的原则和行动导向,它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持续的影响力,引领并影响着学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大学文化建设,能促进学校主体的主动、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

文化是一种力量,它的作用是巨大的。文化看似无形,但能借助有形的物质载体显现出来,能浸入人的思想,指导人的行为。大学文化建设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依据这一思想所进行的学校组织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最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大学文化建设就是在师生员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这些一旦得到学校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就能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它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促使师生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使每个师生员工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教职工的主人翁感由此发挥出来,其产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巨大的。

文化的作用是深远的。大学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形式,它能陶冶人、塑造人、影响人。学校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及其形成之后,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主体的影响是深远的。学校内部成员的主导意识即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对所有师生员工具有教育、导向和凝聚作用,能为师生员工的持续、自主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三)大学文化建设,能引领区域文化方向,有利于建设文明和谐社区

学校是一个文化教育机构,除了对内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师生健康发展,还将对社区周围产生很大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并在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得到加强。当今中国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时期,体现时代发展的主体精神、诚信品德、法制意识、国际观念、民族情感、合作与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尊重和宽容精神,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趋向。大学是文化集中的场所,大学具有对未来主流文化的选择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从历史上看,大学文化的发展总是引领着该区域文化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正如五四运动发生于北京大学而掀开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一样。因为大学文化建设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的特点——具有自身独特内涵、表现形式和实践经验。大学文化是通过专门人才、教育科研和教育体系对社会文化进行的不断创造和丰富。大学文化通过自身文化的积淀、学习氛围营造和价值取向的选择等向区域传播着先进文化。大学文化对周边的群众和组织产生熏陶作用,对区域文化的影响不单纯是物质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因而是深刻和久远的。基于上述特征,大学文化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外延性,它必将对周边区域文化产生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已逐步成为现代文化的创造中心,自然也就成了区域文化建设的龙头,对促进文明社区的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是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品位高尚、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场所。大学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渗透进行的,浓厚的大学文化氛围,具有潜移默化性、导向性和暗示性。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大学文化建设之中,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精神状态,高尚的人格行为等具有积极的德育导向作用。在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改中,可以使青年学生置身于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使大学生活得到丰富及每名学生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和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大学文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文明之举,塑造高尚的灵魂,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政治信仰和不断完善人格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发展成熟期,身心可塑性大,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缺乏对复杂事物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一些问题上常常出现矛盾状态。

大学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较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爱国意识和集体精神,帮助大学生不断完善人格。它是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的重要渠道,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大学文化,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可以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有利于广大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修养和道德品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激发起他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智能素质

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切文化便是他们的课程。接受先进的大学文化的熏陶,就是大学“课程”的学习。大学文化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教科书”,是由大学品位写成的特殊教材。这本“教科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它的学习者——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的质量。哈佛、斯坦福……这些世界名牌学校拥有无可比拟的世界声誉,它们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坚忍不拔的努力,铸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高品位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有它自身的特点,大学文化体现时代特色以及学校的精神、作风、传统等内容,具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大学文化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科学发现、科学发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素质。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会永远落后,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激烈竞争的时代就会逐渐走向衰亡。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智能文化素质,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师生是一个知识密集和思想敏锐的群体,大学文化是集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文化环境,大学充满着创造活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它能激励学生增加求知的自觉性和解惑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作为大学文化的一种形式,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智能素质。在课堂之外,学校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知识竞赛、文艺沙龙、文化培训等,也使学生可以相应的获得某一方面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拓宽视野,增加生活情趣,提高智能素质。

(五)有利于推动大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为全校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而且是具有本校特色的理念和精神,它包括价值观念、校园精神、行为准则,以及蕴含在学校规章制度和学校环境之中的文化特色。高校称其为大学根本原因就是本身具有丰厚、先进的大学文化。搞好大学文化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其隐性教育作用,对大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高等教育理论的成熟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学教育,由于推行“苏联模式”,以及与此相配套的对大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控制与一系列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使大学在运行中完全排除了吸收西方大学传统和经验、吸引我国早期的大学传统和经验的可能性。因而我们的大学教育理论多少年来都是在一种阐释国家教育政策和现行高教体制的模式中运动,造成了创新性、科学性的大学文化研究的空白。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大学,大学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特质和条件,还缺乏理性的、深刻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认识。这种肤浅性和简单化的认识,不仅可以从我国高校体制多年来的变化中可以看到,而且还可从现实的高校活动中极其普遍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教条主义等消极意识泛滥中看到。而关于大学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我国的高教理论界,至今可以说并没有解决。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尤其是对办学理念、办学体制的研究,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对于我国探索大学的模式和指导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提高大学的竞争实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在给予大学越来越多自主权的同时也将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各国的大学、不同地区的大学、同一地区的不同大学为了各自更好的生存发展对优质生源、科研项目、高水平师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文化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武器。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高校,其大学文化对增强学校竞争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竞争优势越来越强。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高校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命力强弱的标志是其影响力。一所学校影响力越大,知名度越高,其生活空间就越大,辐射面就越广,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越足。19世纪末,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就是以其“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新理念为核心的大学文化而使柏林大学乃至整个德国成为20世纪初“世界大学的耶路撒冷”。大学文化的办学理念、学术生态环境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师资的凝聚力强弱和吸引力大小关键是大学的学术生态环境。师资“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吸引人才的关键是学术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优秀的大学文化吸引并稳定了一批批高水平师资,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新形势下建立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战略,切实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大学内部凝聚力,提高对外吸引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完善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保证大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六)有利于兼容中西方大学文化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优秀人才,大学对社会进步发展的贡献也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才实现的。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学技术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及其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世界各国大学文化为中国大学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1.有利于吸收西方大学追求科学的文化精神

现代的大学是跨文化交流的最佳媒体和桥梁,也是交流成果及其社会效益良性循环的重要枢纽。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从培根到牛顿,他们的实践和理论概括了科学的理念思辨,使科学文化成为西方大学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中国大学文化75年前,“科学”与“民主”的旋律骤起,使中国科学和文化以及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蓬勃的生机。中西方大学文化都在追求着科学文化氛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大学文化也不断赐予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校园一切思想文化、一切精神文化产品,更富于理性和科学,都在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

2.有利于加强地域社会、文化的结合

一个地域大学脱离不了地方社会、文化的影响,西方许多大学与地方区域联系紧密,许多文化设施不仅是当地最重要、最好的文化设施,而且也是地方文化的标志。我国的大学往往忽视与地方区域的结合,单纯地为了育人而培养人,与地方区域结合松散,有的甚至与地方区域没有往来。建设先进的大学文化,就要加强与当地社会、文化的结合,使大学文化的硬件和软件成为当地社会文化的精品和标志,使其成为地方区域先进文化的代表,引领和带动地方文化的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建设服务。

3.有利于提高我国大学对审美素质的培养意识

西方大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审美的原则,西方大学文化往往通过学校的标志建筑,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原则等学校文化直观形象地传达出来,从中体现一个大学的大学文化。美国大学早期受英国大学办学的影响,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就坐落在波士顿的剑桥区,取名剑桥,就是效仿英国剑桥的用意,因此美国大学都有较好的人文传统,体现在对美、正义、和谐及智慧等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等十分重视,并且努力用建筑、雕塑、园林等形式加以体现。我国的大学文化中过多地关注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人的素质和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大学的文化也很少体现出美的力量和办学理念。大学文化是审美教育一个重要部分,现代大学必须高度重视审美活动、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艺术规律和审美原则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美学的原则和规律建设校园和布置学校的公共场所,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

4.有利于借鉴西方大学办学模式

西方的大学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的内容。但是西方大学文化并不是最好的文化模式,也不是唯一可供选择的文化模式。过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到鼓励个人英雄主义的地步而忽视群体的价值和文化意义,以及与剧烈体育(例如美式足球、冰球)相联系的暴力化倾向,都是西方大学文化的弊端。开放包容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基本要素,开放精神要求保持民族特色,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西方大学精神的精华,与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时代精神有机地融合起来。不能直接移植和简单地嫁接,“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做法”,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借鉴和吸取西方的大学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中国大学文化才能光大。

综上所述,大学文化建设是现代大学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校一项长期的、深层次的、高品位的建设工作,它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提升教师和学生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极具意义的建设。

【注释】

[1]刘振天. 大学社会批判精神的源泉及当代境遇. 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3).

[2]潘艺林. 大学的精神状况——高等教育批判功能引论.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刘振天. 大学社会批判精神的源泉及当代境遇. 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3).

[4]潘艺林:大学的精神状况—高等教育批判功能引论.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