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互联网概述,国际互联网是遍布全球的网络

国际互联网概述,国际互联网是遍布全球的网络

时间:2022-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国际互联网概述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开始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国际互联网在普通人面前是一台个人计算机,但是这些计算机背后是国际上最大的信息网络。然而,国际互联网在全球传播中仍受到语言、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在美国的7000万个家庭中,44%以上有个人计算机,20%以上已上互联网。

第一节 国际互联网概述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开始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

国际互联网是遍布全球的网络。通过一定的协议,地球上各个角落的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联结成一体,因此互联网传播是没有国界的。网上的每一个信息发布者的潜在受众是全球的互联网用户。国际互联网在普通人面前是一台个人计算机,但是这些计算机背后是国际上最大的信息网络。互联网是一个“网间网”,它把世界各地已经存在的各种网络组成了一个已经连接了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互联网。国际互联网使新闻传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传播的特点是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存储量大和多功能。它还拥有一个巨大的方便的数据库。互联网的功能在今天已不仅仅是分享信息,现实世界的各种活动被不断尝试地搬到网络上。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各种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使人具有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有人认为互联网是对现实社会的全面模拟。互联网出现后,自由参与传播的可能性使“个人媒体”的愿望成为现实。互联网提供了新闻与言论的最大自由,网络使少数人垄断信息和文化的时代结束了。然而,国际互联网在全球传播中仍受到语言、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在资料保存和查询方面,国际互联网表现出了超凡的能力。所有资料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结构化,为人们的查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互联网节约了空间和资源,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决定着信息引导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信息作品要为受众所乐于接受,这是取得广泛的传播效果的必备条件。在信息引导中,可信性非常重要。信息传播首先要看其可信性,能否为广大受众信服和接受,这决定着能否发挥最佳的社会效果。可信是信息引导的根本。传播工作者的观念、作风、工作方法、传播业务素质的高低等都会对信息引导的可信性产生影响。我们要严格遵循信息引导的科学规律.把握信息引导的艺术,努力在信息引导的可信性上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使传播的信息为广大受众所信赖,进而认同并接受,使信息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增强可信性的基本的要素就是要做到真切、客观、朴实。

与传统媒体的互动造成网络信息的螺旋式上升的扩散趋势。网络信息现在已成为传统媒体的信息源之一,很多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已习惯于到网上去寻找“新闻源”,而网上信息的话题一旦被传统媒体报道,就会更快地在网络上扩散,这样又反过来引起更多传统媒体的关注。

由于网民的年轻化特征,他们对传统权威或权力有一种叛逆和反抗的倾向,他们在信息话题上喜欢对传统权威提出挑战。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网络舆论观点的多元化造成对传统一元化价值观的挑战。另外,网络信息还把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普及化,给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造成了影响。

由于传统媒体通常受制于政府或某个利益团体,所以其对新闻或社会事件的报道,通常是加工过的事实,是貌似客观、实则扭曲的解释,所以人们对传统媒体的解释已不再完全信任,总是试图通过多个渠道来寻找真相。在网络信息中,由于网民通常不受制于某种利益团体,往往能更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派了记者随军采访,然而当时大家都不信任他们的报道。一个伊拉克的建筑师把伊拉克每天遭受炮轰的情况、民众的心态和日常生活写下来发表到网上,反而成为当时最受关注的新闻报道

对于批评报道,在确保准确的前提下,网络可实现第一时间发布,而且后续进行的事态发展报道可以不间断地发布,这有利于人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知道真相和全貌。通过电子邮件、留言版等工具,网络也为受众和被批评者提供了快捷的反馈途径。互联网的快速转帖发布的交互功能能够使报道在几分钟内覆盖整个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的稿件一旦发出,几秒钟之内就会传播到全球数以千万计的受众面前,一旦出现差错,影响范围往往比传统媒体的范围还要大,这就需要网络编辑更要工作细致。需要建立起一套信息监督的核实反馈制度,保证网络信息监督工作的客观公正。

相对而言,受众比较信任的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就网络媒体而言,受众比较信任的是传统媒体办的网站。尽管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强烈的冲击,传统媒体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还是高于网络媒体。因此,要把网络媒体办好,就必须向传统媒体学习,把传统媒体严谨的作风在网络媒体上发扬。

互联网所特有的淡化距离因素和缩短时空差距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在日益减少的人际沟通。普通人能够通过网络有机会发表意见,网络的匿名性使他们敢于把这些意见充分发表出来,网络的这种匿名性鼓励了公众在网上发言。现实世界中一些沉默、内向的人在网上讨论也很积极,这一事实说明网络言论在很大范围和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表达意见的欲望。

有人担心网络会取代传统媒体。事实上,网络的发展并不会使传统媒体衰落。在美国的7000万个家庭中,44%以上有个人计算机,20%以上已上互联网。而与此同时,全国家用彩电仍有9700万台,广播电台约1万家,100种最大日报日发行总量约3亿份,100种消费性杂志期发总数约2.5亿份。这说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没有造成大众传播媒介的单一化而是促使其多样化,即使在信息时代也仍然将是多种传媒共存共荣的局面。

对外传播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以外的受众,二是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对外传播对于构建一个国家形象、宣扬一种文化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对外传播本身也体现出了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在对外传播领域,由于不同的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必然导致在新闻报道中持有不同的立场,甚至报道的事物也大相径庭。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新闻流向是极不平衡的。发达国家操纵着全球大部分的越境信息流的流向和分布。他们借助自己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控制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信息传播全球化从多个层面上导致了对外传播的意识形态性加强。这首先体现在技术层面上。在全球化的信息传播背景下,西方主要国家垄断了几乎所有领域的信息技术优势。在西方,大量的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传媒集团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互联网等技术领域占有绝对的优势,有大量的卫星转发器可以播送本国的电视节目,也有宽带的互联网用于本土网站的新闻发布。

由于网络媒体的无疆域性,网络媒体可以克服传统媒体的传送障碍直接面向中国对外传播的国际受众进行跨国界的传播,使信息发布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最大的拓展。这些年来,中国网络媒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飞速发展。由于网络媒体是一个可以无限延展的空间,可以把即时性和稳定性联接在一起,除了发布新闻和言论之外,还可以包括许多关于中国背景介绍的栏目。由于网络的多媒体性质,它可以在信息传播的形式和载体上进行有效创新。如中国最早成立的英语新闻网络媒体中国日报网有一个新闻动漫栏目就是用流行的动漫技术与新闻信息结合,使信息传播更加生动。

互联网由于其交互性、个性化和即时性等特性,在给中国对外传播过程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中国网络媒体的管理体制和运作体制带来强劲挑战。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上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发布者和访问者之间的交互性传播大大增强了网络传播中访问者的个性化,这就对网上信息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媒体对外传播主要指以中国主流新闻媒体创立的新闻网络媒体为传播载体,以外国受众为主要传播对象,以英语为主要传播语言,以此加大向世界全面介绍中国的力度,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加强和维护中国的形象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传播活动。目前,中国的主流对外传播网络媒体包括中国日报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络媒体、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中国网以及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网络媒体等中央级的全国性网络媒体,和多家立足地方的对外传播新闻网络媒体,如北京市主要传媒联合创办的千龙新闻网、上海市主要传媒联合主办的东方网以及广东省主要媒体联合创办的南方网。这些网络媒体的创立拓展了中国对外传播的平台。

为了对中国网络对外传播的现状和效果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中央电视台国际网和中国日报网以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调查。中央电视台国际网上的调查从2001年9月21日到2002年2月6日,收到有效回信4000多份,中国日报网上的调查从2002年6月29日至7月6日,收到有效回信8556份。被调查访问者当中大部分的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93%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月薪一千美元以上的占65%。他们是在社会上已经或即将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很有可能在二次传播中充当传播者。拥有这样一批访问者,对于中国对外传播网络媒体扩大影响力、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调查显示,访问者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接触这些网络媒体的时间已超过一年,每天都要上网,表现出了较高的稳定性。有76%的访问者说他们选择这些网络媒体是因为他们的信息量比较大而且比较及时。其中,中国访问者认为中国通过外宣网络媒体发出了中国自己的声音,而外国访问者则认为他们从这些网络媒体中看到了中国对国际问题的态度。

在对中国日报网的调查中,有96%的访问者认同该网络媒体的可信度,认为中央电视台国际网的可信度“高”、“较高”和“还可以”的也占了85%。这种较高的可信度是中国对外传播网络媒体扩大影响力的有效资源。在外国访问者中,来自欧美的访问者占了大多数(23%中的15%)。欧美地区国际受众正是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国际受众群,这从某种角度说明中国对外传播网络媒体目前的战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性。

国际受众接触中国网络媒体并不等于我们对他们有影响力,不等于他们认可中国的网络媒体。在肯定中国对外传播网络媒体可信度和权威性的同时,有三分之一的访问者认为中国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政治色彩较浓。访问者还提出中国的新闻报道缺乏深度(34%)和缺乏创新(12%)。调查显示,20年前,美国人当中有40%对中国是持正面态度的,20年后,尽管中国对外传播媒体飞速发展,但这个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这说明目前中国对外传播的总体传播效果还不理想。

要改善传播者形象,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就必须根据受众的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行平衡报道,尤其要加大深度报道的数量,提供全面、详细的报道,满足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需要。近年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论坛先驱报》等国际性媒体和其网络媒体中深度新闻的篇幅都在逐年增加。深度报道已成为一种国际报道趋势。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不但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影响力,而且要能够有效打入目前西方国家占主导的国际舆论界的对外传播网络媒体,去塑造中国的形象,发出中国的声音。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为中国目前五大重点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都依附于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网络媒体离“国际化”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根据美国朱比特媒体调查公司就美国国内新闻网络媒体受欢迎的程度进行的一项调查,“9·11”事件发生后, CNN网络媒体的日均访问量达到了460万人次。而中国被外电引用率最高的中国日报网络媒体公布的最高日点击率是320万人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