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时间:2022-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分析现状,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急需加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索求多于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王淑娟 刘守训

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老师,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感触: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我们付出了比前几年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投入,但工作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一些一直以来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或措施“失灵”;或者在看似圆满的活动结束后总是留下些许令人遗憾的思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颁布,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从宏观把握和具体操作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明确的目标。

根据《意见》的九个部分,结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简要将我们的工作从不同的侧面作一总结,希望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明确努力的方向。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在大学里,他们有没有这样的理想信念,让自己会为之而发奋地学习、认真地生活?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对整个的中华民族他们又是通过怎样的行为表达来体现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情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有没有将自己当成规则中的一分子,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获得被他人尊重,在遵守行为规范的前提下享受应得的权益,在体现中华民族千年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开拓进取求新求变?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的同时,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蓄积怎样的素质和能量来应对社会的前进,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以取得自己更好的发展?

这些问题,我们无法给出斩钉截铁的答案。人的发展与我们所生存的社会休戚相关,时代的烙印会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也同样如此。所以,分析现状,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急需加强。

目前在我院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和现状:学生想自立、急于自立,却不能真正脱离家长式的管理和教育。他们想成才、急于成才,又由于惰性和自制力差而缺乏实际行动。如学生急于证明自己洞察社会的方方面面,却连真正的自我防护能力都不具备;他们急于证明自己可以按照想像的方式学习生活和成才,实际上却因为懒惰、不能坚持导致丢了西瓜捡不着芝麻。他们注重个性张扬,但缺乏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部分同学的集体荣誉感不强,社会责任意识差,过分重视个性张扬,对集体事务却过于漠然;某些同学在是非判断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忽视了个人和大环境的协调适应关系。

一些学生升入大学后,找不到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标准,追求安逸。搞不清为何上大学?如何上大学?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困惑在于,升入大学之后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精神动力。从行为上和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享受享乐的渴望多于努力向上的渴望。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索求多于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领域的巨大变革,建立法制型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不健康的、消极的、落后的思潮和价值取向对年轻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客观上使得文化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成为必然,青年人在认知和选择上难度更大。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它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某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欺骗活动的蔓延等,社会上拜金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等现象,给青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冲击。

二、家庭的影响

首先,家长对独生子女成长教育的“大包大揽”。由于孩子在家庭的中心地位及升学压力,在家庭教育中缺少尊重关心他人、礼貌待人、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其次,家长对大学教育认知的偏差。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经常碰到两类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一类是重视学习,忽略做人。希望大学能够像中学时代那样的管理方式,死盯严守,希望孩子在学习上有好的成绩,不希望有过多的社会工作占用他们的时间;一类家长则是疏于管束,得过且过。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完成了任务,大学里的课程不必每节都上,没有从培养孩子自强自立和遵守规则的方面考虑子女的成长成才,甚至在我们电话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流露出希望学校酌情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这种想法让我们的辅导员真正是无话可说,又不得不从学生本人和对他人影响的角度与之道理。坦言之,这两类家长的观念都是片面和扭曲的,但是,他们的观念却深刻地影响了在校的子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日常的行为举止。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重要环境,一些基本的做人的道德准则和文明修养很多在学生升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家长的言传身教在子女身上有着最为直接的体现。

三、学校的因素

学校道德教育是围绕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来广泛开展活动的,而且这些活动要取得效果,必须遵循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目前,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应急、应对的多,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少;要求上设限、“压”的多,有效的启发和疏导手段少;“量”的盘点多,“效果”验收的少;校纪校规宣讲的多,严格执行的力度小;德育教育进了课堂而没有进头脑。

我们的缺陷在于穷于应对多于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在对待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上,以人为本的观念还不够深入,在课堂道德教育方面,重灌输轻体验,在工作方法上也存在用“工作量”代替“效果量”的现象。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两课”的影响和效果不大,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新变化和新形势给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如何在新情况下分析原因、探索总结新的规律,是摆在所有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的挑战。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希望能够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不同的侧面渗透在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中。

一、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一条贴近他们心理、情感和思想发展内在规律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作为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应该更新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新问题。在组织和实施各种活动和管理的过程中,在日常与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做到善于发现、随时积累新的经验和方法。在每周的学生干部例会上,认真听取不同班级、不同年级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意见,充分掌握一手材料,不只是追求事情的结果,而且要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发掘内在的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二、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综合教育网络

要重视家长的作用,建立班主任联系家长制度。不论是未成年人抑或是青少年,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重视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某些学生因为情感挫折、心理挫折等导致成绩下降,因为没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个性开始散漫,对集体活动也失去了热情。和家长的及时沟通,使他们能够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学校和家庭用爱心和理解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也开始回升。

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考核中应明确规定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内容,重视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不断协调。目标一致的综合教育网络,也是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组织主题鲜明的集体活动

通过参与活动,感受与活动主体相关的爱国情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由学生为主要组织者的活动反映并影响了学生的人生、社会与道德价值观的状况及其变化与发展,认真在活动中进行引导,充分发挥这些校园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大阵地。

四、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

建立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以学生支部、学生会和班级学生干部为主体,挖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潜力。

对学生而言,从大一新生到大四的毕业生,他们对待学习、生活、友谊和做人做事的态度或多或少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和提高。在离开学校即将踏入社会时,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时间的珍贵,老师的苦心,集体的温暖和母校的关爱,促成了他们希望将自己的宝贵经验和真实心得留给曾经和他们一样有烦恼有困惑的师弟师妹。实践证明,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这种交流常常最客观、最直接地给在校生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思想道德包括专业学习课。这样的交流从方方面面给予在校生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而且就发生在身边,对他们的触动也更大。这是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坚持的做法之一。

除此之外,希望学校能够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经典人生系列讲座,请成功人士谈成长经历和感受,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帮助新生尽早树立新的人生目标

对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进行定期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普及和培训,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的内在规律,在面对各类新情况时做到心中有数,及时作出判断和疏导。

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是由于系统内各因素的不平衡才会出问题、有矛盾,同时也由于矛盾、问题的存在系统才更具生命力,系统完善的过程是矛盾不断解决的过程。中央十六号文件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勇于迎接新的挑战。

(王淑娟系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刘守训系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党总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