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趣的类型,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兴趣的类型,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时间:2022-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兴趣与职业的关系。1.兴趣的类型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因而人的兴趣也是多种多样的。精神兴趣主要是对文化、科学艺术的兴趣。社会兴趣包括对社会工作和组织活动的兴趣。了解兴趣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有助于将兴趣与将来的职业选择更好地结合起来,导引并定向自己理想的职业。3.职业兴趣的种类由于人的自身素质不同,加之生活的阅历也各不相同,使人的兴趣类型多种多样,有较大的差异。

(一)兴趣与职业

让我们从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情谈起。

张平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自从去年同爸爸一起看了一场全国足球比赛后,就迷恋上了足球。他个头虽不高,但身体结实,动作灵活,奔跑速度也快。不久,他就在同学中“踢”出了点名气,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用几年积攒的压岁钱买了一个足球,每天带上它,风雨无阻,只要有时间,便要踢几脚;《球报》《球迷》等报刊,每期必买,谈起中外足球赛事、球星什么的,更是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可以说,张平已成了一个十足的足球迷。

张平对足球如此着迷,对其人生道路有无影响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与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兴趣伴随着人的一生,渗透于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在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全神贯注、富有创造性地努力完成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反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专业或工作毫无兴趣,即使聪明能干,也不可能在本专业或本职工作中有所建树。正如人们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兴趣的类型

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因而人的兴趣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精神兴趣和社会兴趣。

物质兴趣与人的物质需要相联系,表现为对物质的迷恋和追求。在中国历史上,记载有西晋的王恺与石崇斗富的故事:“恺以粘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王恺以晋武帝所赐高三尺的珊瑚示崇,石崇顺手击碎,取出自己的珊瑚树,高三四尺者有六七棵之多。这表现出王恺与石崇浓厚的物质兴趣。当然,这种攀比、斗富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追求物质文明有本质的区别。

精神兴趣主要是对文化、科学艺术的兴趣。例如,在1933年,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拜访地震学家枷林柏。两人在校园里一边散步,一边兴致勃勃地讨论地震问题。猛然间,人群从四周的建筑物中蜂拥而出,一位同事惊慌地跑来打断他们的谈话,这时两位科学家才觉察到脚下的大地在摇动,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洛杉矶大地震。科学的兴趣让他们沉浸于忘我的世界里。类似的精神兴趣,可使人乐而忘忧,增强求知欲,使之朝气蓬勃地去工作和探索。

社会兴趣包括对社会工作和组织活动的兴趣。例如,集中组织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开展假期社会调查,青年自愿者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关注社会生活,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兴趣。

从兴趣的发生和发展来看,又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一个人喜欢唱歌、跳舞、打球等活动,是由于他本身对这些活动感兴趣,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并在活动中获得愉快感和满足感。也有许多人,因为认识到从事某种活动会给他带来利益或获得成就,来自外在的要求促使他不得不认真去从事某种活动,如高考施行“3+X”考试,许多高中生为了升入大学,就不得不努力学习语文、数学、外语。不管是直接兴趣还是间接兴趣,都可以调动其积极性,二者结合,作用更大,效果更明显。

2.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1)职业选择受到兴趣的影响

一是职业趣味阶段。这个阶段尚处于自发和不稳定状态,它是由职业的对象所吸引,如追星族,由崇拜到模仿,进而想当歌星、影视明星。二是职业尝试阶段。这个阶段表现为对职业有了初步了解,并尝试性地参与职业活动,如某些学生进行短期经商、打工等活动。三是职业兴趣阶段。这个阶段表现为个性较为成熟和稳定,对职业的内在特性有较深的理解,并将自己的理想、兴趣融于自己的职业选择与追求中。这三个阶段,都对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起着相应的作用:早期兴趣起准备作用,中期兴趣起导向作用,而职业兴趣则起着定向作用。了解兴趣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有助于将兴趣与将来的职业选择更好地结合起来,导引并定向自己理想的职业。

(2)兴趣提高职业工作效率

当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感兴趣因而努力为之工作的时候,伴随着的,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并在工作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这样,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感兴趣,就能发挥其职业能力的80%~90%,且较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疲劳;反之,只能发挥其职业能力的20%~30%,且极易产生疲劳。

(3)兴趣是取得职业成就的必备条件

要想取得职业成就,首先应具备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在学习、工作以及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缺乏对职业的了解,其兴趣也就无从产生。有了较浓厚的职业兴趣,就会以较大的热情投入所从事的职业,去钻研它、探索它,甚至可以为之废寝忘食,达到为之忘我的地步。例如,在学校里被大人骂为“傻瓜”“低能儿”的爱迪生,对发明的浓厚兴趣使他在发明的王国里显示出了杰出的才华。在课堂上“智力平平”的达尔文,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使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显得异常聪明和敏锐,从而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因此,我们只有广泛了解职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种职业活动,才能发现、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将来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较大的贡献。

3.职业兴趣的种类

由于人的自身素质不同,加之生活的阅历也各不相同,使人的兴趣类型多种多样,有较大的差异。根据社会分工及人的个体差异,大致可以把人的职业兴趣分为以下几类:

愿与事物打交道——这类人喜欢从事同事物(如工具、器具、数字)打交道的职业,如裁缝、石匠、出纳、会计、修理工等。

愿与人接触——这类人喜欢与他人接触的工作,如销售、外勤、公关、采访等,适合从事记者、推销员、服务员等职业。

愿从事有规律的工作——这类人喜欢常规的、有规则的活动,期望在预先安排好的程序下做细致的工作。办公室职员、邮件分拣员、统计员、打字员较为合适。

愿从事社会福利和助人的工作——这类人乐于助人,试图改善他人的状况,适合从事医生、律师、护士等职业。

愿做领导和组织工作——这类人喜欢谈论和研究人,包括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理状态,从事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等职业较为合适。

愿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这类人喜欢分析推理,喜欢独立地解决问题,也通过实验作出新的发现,适合从事自然科学如生物、化学、工程、物理等方面的职业。

愿从事抽象和创造性的工作——这类人喜欢需要有想象力的工作,爱好创造新的式样和概念,适合从事演员、作家、设计员、画家等职业。

愿从事操作机械的技术工作——这类人喜欢运用一定的技术,操作各种机械,制造产品或完成其他任务,相应的职业如机械加工工人、飞行员、驾驶员等较适合。

愿从事具体的工作——这类人喜欢制作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希望很快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比较适合从事厨师、理发师、园艺工作、农民等职业。

当然,每个人不仅仅局限于一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个人的职业兴趣也是发展变化的,有的可兼有几类职业兴趣。

4.良好的职业兴趣品质

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兴趣不尽相同,但作为人的职业兴趣本身,却有许多共同的东西,这就是职业兴趣品质。这种品质,制约、影响着人的职业选择、职业的适应能力。因此,了解认识职业兴趣本质,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1)职业兴趣的广度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兴趣广泛,有的人则较为狭窄;有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多个领域都有涉猎;而有的人仅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职业兴趣上广泛的差异。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类的一切东西对我都是不陌生的。”马克思不仅在哲学、政治经济学方面有伟大的功绩,还精通数学、天文、地理等,这反映了马克思广泛的兴趣和渊博的知识。我们只有明确广泛兴趣是成才的基础这个道理,才可能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为自己的择业提供更广泛的基础,否则,便会在一个又一个的机遇面前望而却步,束手无策。

(2)职业兴趣中心

有了职业兴趣,但如果仅仅是广泛而没有集中,便可能浅尝辄止,没有深度,最终在事业上也不易取得较大的成功。这就如写一篇文章,没有提纲挈领的中心,那只能是真正的“散文”,这实际上也反映出作者知识的浅薄。因此,当我们有了广泛的兴趣,更应该建立自己的兴趣中心,其他都围绕着这个兴趣中心,或辅助,或拓宽,或深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职业活动具有创造性,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

(3)职业兴趣的稳定性

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始终如一,尽管以后兴趣不断发展、拓宽,但始终对原来的职业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而有的人却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便一次又一次地变换着自己的职业。这种人朝秦暮楚,事业难成。只有忠诚于自己热爱的专业,才能为此付出更多的心血,沿着事业的山路不断地往上攀登。

(4)职业兴趣在职业选择时的效果

它包括两方面的作用:对职业准备过程和求职引导的作用。作用的大小由职业兴趣的性质所决定。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兴趣有较大的广泛性,有明确而集中的兴趣中心而且稳定性好,就会在选择和求职时持积极的态度,拥有较强的推动力量,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他知识广博而又有专长,心理有优势而准备充分,故能较好地运用自己已有的条件去展示、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5.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

一个人的职业兴趣,虽与先天素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尤其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对自我的塑造,毕竟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兴趣,对每一个中学生来说,就显得必需而迫切了。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兴趣呢?

(1)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这里说的是运用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去验证并解决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兴趣,锻炼能力。例如,学了物理学上的电学,运用电学原理去尝试组装简单的电器,进行简单的家电维修等;运用数学知识,去进行有关的测量;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去观察自然现象、采集标本等。这不仅可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也为以后择业从业打下基础。在社会实践中,尽可能让自己多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这除了能体验活动过程的乐趣,增加兴趣外,还可从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这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每年七、八月份,我们可以组织学校部分学生参加重庆市各级各类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人才交流会,这些学生通过见习、尝试应聘、现场采访等活动,不仅初步了解了一定范围内的人才供求现状,同时认识到了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学到了许多从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加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回校以后,学习更认真了,兴趣扩展了,信心增强了。这表明,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习动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要正确评价自我

评价自我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心理,自己和社会的联系的认识和评价。只有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才能制订出相应的措施,采取切实的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评价自我时,首先应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一个人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都具有个性,只有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否则,就是不切实际的。“摸着石头过河”,从实际出发,是验证是否正确评价自我的标准。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承认个体之间的客观差异。清朝顾嗣协在一首诗中写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正好说明个体的差异性。认识到了这一点,对培养我们的兴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作为女同学,如果了解到自身具有细致、耐心、专心的劳动素质,就相应发展教育、医疗、新兴电子产业等方面的兴趣,为将来的择业打下基础。因为这些职业正好发挥女性的优势。再次,要结合自己的现实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应该说,一个人有着多种需要,但并不是每种需要都是均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个时期、某种环境下有其优势需要,这正是他主要的现实需要。抓住了它,便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我们应当在发展自己职业兴趣的时候,注意抓住自己的优势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例如,某市的一位工程师由于业绩突出,被提拔到副市长的领导岗位,而这位工程师的优势在于工程技术,在领导才能方面能力很弱,这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烦恼,最后,当他最终摆脱了“市长”这一职务时,才得以解脱,重新找回了自我。

在我们注意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能够正确评价自我的同时,还应重视发挥和培养自己的中心兴趣。兴趣多样,就有差别,就有主次,因此要学会取舍,尤其对高中生来讲,有着广泛的兴趣,但不可能什么都发展得好,如果抓住主要的,带动次要的,就更能与未来的职业定向联系起来。此外,明确了兴趣中心,还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去重点培养,这样,我们的人生目标才更明确。因此我们中学生,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努力学好每一门学科,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特长,确立自己的兴趣中心,这样,才能为今后的职业作好准备。

(二)理想与职业

青春与年轻相伴,理想与社会同行。

居里夫人说:“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界。”

一位诗人说,理想是石,敲出点点星星;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一条路,引你走向黎明;理想将伴你成功。

那么,理想是什么呢?它与职业的关系又怎样呢?

所谓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希冀、追求和把握,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心理。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是人们追求的精神力量。从空间层次划分,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从时间上划分,理想又分为远学理想和近学理想。但凡理想,是人的信念,是精神的支柱。有了它,就会有奋斗的目标,就有前进的动力,就会扬起生活的风帆;失去它,犹如生活在黑暗中,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乱撞;犹如在茫茫戈壁上失去方向,焦灼、失败以至死亡。因此,理想对于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伟大领袖毛泽东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寄托着对年轻人多么大的希望!同时,这也告诉我们:青年人正处于生活的开端,是积极、有朝气、肯学习、少保守的,都可拥有壮丽的人生前景。因此,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应趁自己风华正茂时,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并为之持之以恒地奋斗。这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指出的:“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由此看来,越是远大、崇高的理想,越能激励人的斗志,越能使人发奋图强,这样,他事业的“喷泉”才能更高。

可见,没有理想的人,注定生活在黑暗中,只有当一个人立下了自己的志向,才能有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并能使他在人生的旅途中,克服困难,战胜艰险,沿着自己确立的人生目标前进。因此,“立志是事业的大门”。

那么,作为青年学生,确立志向与今后自己的职业选择、事业的成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1.立志在青少年

早立志,立大志,事业才有大成。我们还记得少年毛泽东的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首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青少年时期当是立志的最佳时期:其一,进入青春期,心理虽未成熟,但也达到相当水平,青春勃发,最有勇气和信心;其二,体力、智力、创造力接近人生的高峰值。有这样一些例子,可说明这个问题。北京大学电子计算机教授王选,为什么选中青年英才、现浪潮集团总裁王志东进入自己所领导的方正集团,为什么在年届50之时让青年人站在高科技的第一线而自己甘作人梯,那就是看中了青年人的创造力,最终才造就了“网络英雄”——王志东。纵观古今中外,早立志,成大器者比比皆是:伽利略在19岁时发现了单摆等时性定律;高斯不满20岁就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了正17边形,解决了两千年来的数学大难题;汤波24岁时发现了冥王星;华罗庚在19岁时,发表了数学论文,纠正了当时大学教授论文中的计算错误。有人统计过,从1901年颁发诺贝尔奖以来,获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奖的三千多人中,有1/3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由此看来,成功与青年相伴而行。如果忽视或放过了这个时期,必将给一个人的成才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2.青年确立理想的制约性

不同的社会环境制约着理想的确立。在封建社会里,“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所谓的人生至高境界。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是古人的愿望。当今社会,生活多姿多彩,职业五花八门,理想的目标多,实现理想的途径也多,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但“条条道路通罗马”。因此,青年人立志、求职的前景是很宽广的,是更有条件和可能走到成功的彼岸的。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也有少数年轻人,信奉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信条,不求上进,精神颓废,意志松懈,没有正确的人生观,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我们应当拿起理想这把利剑,斩断享乐腐化的绳索。

当然,理想来源于现实,脱离了现实的理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理想又高于现实,要指导现实,因此,二者之间,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离开现实的理想,是幻想,过分考虑现实,又使人瞻前顾后,冲不破眼前的罗网,只能望洋兴叹。因此,青年人在确立理想时,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缩手缩脚,否则,都将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3.选择好自己的职业是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有了美好的理想,不等于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还应通过艰苦的劳动,把理想付诸行动。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高尚的品质,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还要敢于打破传统,创新求实,同时,应当珍惜时间,勤奋工作,选择好自己的职业。这些都是实现理想的必备条件。在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一下选择职业与实现理想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新兴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展示了更广阔的前景,为青年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了条件,使之有“用武之地”。应当说,对于求职,机遇更多了。但是,如果我们自身没有相应的知识或技能,没有切合实际,没能抓住有利的机会而选择好自己的职业,那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打上了问号。“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乃千古绝训。因此,如果随意定度,往往不能选择好真正适合于自己的职业,这样,岂不是人生的遗憾!

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成功者。他们在选择职业时,没有人云亦云随大潮,而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自身的条件,把实现自己的理想放在第一位,没有被世俗的迷雾遮住双眼。如有的人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乡村,创办企业并取得了成功;有的人不甘于机关的平稳生活,到中学任教,成为全国有名的教师等。他们的成功,他们的思路,为我们的择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下岗了可以再就业,择业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开始,许多人为此焕发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青春。广东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千万民工下广东,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俗话讲,树挪死,人挪活,在新的追求中认清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择业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仅仅满足于个人需求是不对的,要将它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如果得不到社会认可,也就不易取得成功。

②要“量体裁衣”,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职业,最好选择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以求得到最好的发展。反之,明明自己“五音不全”,偏要登台高歌,不仅歌唱不好,更谈不上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③正确估价自己与敢于挑战相结合。如果只追求平稳、安全,必将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反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往往能激发人的潜能,取得莫大的成功。

根据职业与理想的关系,在职业预备阶段,首要的是作好什么准备呢?

首先,我们应当勤奋学习,作好知识的储备。知识就是智慧,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已为我们所认识。要干好自己的职业,没有专业知识是不行的;要学会专业知识,又必须要有基础知识,因此,学好各门功课,打好基础,学会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文化知识,一切将成为空谈。

其次,知识是智慧和创造的前提。有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缺乏智慧的灵魂是僵化的灵魂,若以学问来加以充实,它就能恢复生气,犹如雨水浇灌荒芜的土地一样。”这形象地说明了知识的重要作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是一语中的。可见,知识就是成才立业的必备“资源”。

当然,我们在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锻炼自己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多走向社会,了解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特长等。一句话,就是青年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良好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将来的择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确立志向,面临将来择业的时候,青年朋友们请记住:“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