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书生的科学管理的语文教学思想

魏书生的科学管理的语文教学思想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书生一直教语文,又兼班主任工作,把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经验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两者相互借鉴,成为一体。魏书生科学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的要求。魏书生与学生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魏书生(1950— ),当代语文教育家,语文教学改革家,语文特级教师。1950年出生于河北省峧河县。读初中三年级时,遇到“文革”而停学。1968年初中毕业,从沈阳市三十二中下乡到辽宁的南大荒盘锦参加劳动。10个月后,派到小学任教。1971年秋,被分配到盘锦地区电机厂工作,申请当教师未获批准。1978年2月,到盘山县第三中学教语文课、当班主任,后担任教导处副主任。从此,开展语文教学改革实验,1986年3月任校长兼书记,盘山县第三中学更名为盘锦市实验中学,被定为省重点高中,他仍教语文课并兼班主任。后任盘锦市教育局长。他先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82年)、省特级教师(1984)、全国优秀班主任(1984)、全国特等劳动模范(198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88年)、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9)、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0)、全国十佳师德标兵(1998)。

他执着当教师,爱教书,立志献身教育事业,被誉为“教师迷”。他倾心于语文教学改革和班主任工作,既教书又育人。探索语文教学的民主化、科学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发表了许多著作和论文。他担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学语文学会副理事长等多项兼职。他的主要论文、论著有:

《班主任工作谈》·漓江出版社·1993

《语文教学探索》·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2000

《教案、教学纪实选》·沈阳出版社·2000

《学生实用学习方法》·沈阳出版社·2000

《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沈阳出版社·2001

《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7

《乐在民主育人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好学生好学法》·漓江出版社·2007

一、科学管理的语文教学思想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的亮点之一是对语文教学的科学管理,语文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设计一套管理系统进行实施。过去,我们研究课堂教学的一般管理较多,但研究的领域较狭窄。管理设计一般偏重于制度、计划,缺少监督检查和反馈系统。魏书生一直教语文,又兼班主任工作,把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经验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两者相互借鉴,成为一体。

魏书生科学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的要求。他建立的语文教学系统有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反馈系统,是一个有反馈回路的完整的系统,有事前计划、事中监督、事后反馈,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他在《论语文教学的科学管理》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个系统及3个子系统。

(1)每人每天须做6件事。如做作业、写日记、口头作文或朗诵,明确自己新学知识在语文知识结构中的位置,统计“三闲”(闲话、闲事、闲趣)的时间量,强化效率感。每天按学号轮流做3件事:办日报,搜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实行“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每周做一次的3件事:练字、学歌词和文学欣赏。每学期做一次的9件事:确立座右铭、出考试卷、重视知识结构图、写教材分析、再复习一遍同一类文章的读法、再复习一遍一篇文章的读法、写作文、批改作文、作业检查。不定期的6件事:读课外书,郊游,学习方法介绍,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介绍,相关学科渗透,介绍国外科技动态。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的7件事:写学习病历、写个人法院审判程序、写说明书、智力训练、三结合(学与教结合、听说读写结合、语文学习与语文科学学习结合)、学语文培养自学能力、体育训练

这34件事,包括了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语文知识学习、科学与艺术知识以及社会知识的学习,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训练,在训练中又有知识作基础。他重视平时训练,如写日记、口头作文、办日报、搜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积累语文词汇和材料,而整篇的作文都写得很少,这符合写作的规律,使学生有事可写,不会犯难,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他重视学生自测,自我反馈,自己出题目、编试卷,学生既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又有利于提高考试的能力。在管理中,对有错误的学生不是采取训斥的方法,而是让他自我反省,写说明书、写学习病历,既分析了自己的问题,又学习了用语言文字表达,将学与用结合进来,一举两得。

(2)监督检查系统。它包括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语文教师抽查。这种监督、评价方法,比较全面,克服单纯由教师检查、评价的不足,又锻炼了学生自主检查的能力。

(3)反馈系统。它包括个别反馈、讨论反馈、班干部反馈、班集体反馈、家长反馈等方面。反馈全面而及时。班级日报作为及时反馈的载体,重视过程管理,及时调整行动,效率高,如果只注意期末终结性反馈,学生来不及调整行为,效率就差,改变“一张考卷定总成绩”的弊端。

语文课堂管理的六步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是魏书生语文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符合自主、合作、探索的科学理念。他说:“实行的时候常常有步骤大家轮流做。比如今天这几位同学‘定向’,明天可能由另外几位同学定向;今天你出自测题,明天由他来出自测题;课堂总结也是这样,可能是同学们七嘴八舌总结本节课学习过程,也可请某位同学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学生自己轮流做这些事,会很认真去做,训练了分析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的能力。

魏书生认为:“要实现语文教学管理自动化,就应该强调以法治语文教学,就要减少随意性,减少人治的成分。要法治就应该先立法,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生养成自动化行为,就能自学;有时教师有事离开,学生也能自学。

二、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导学的主体,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正确的师生关系对教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魏书生与学生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他在《乐在民主育人》一书中,阐述了这一教育思想。他说:“我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教书带班的方法大多同学生商量,是学生帮我出主意想办法。”他深入学生,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共同想办法解决。

(1)服务意识。他说:“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该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他到盘山县第三中学时,发现相当多的学生不知语文究竟要学什么。练习册多、题目花样翻新,学生一头雾水。为了清理语文知识树,他与学生画出“语文知识树”。“语文知识树”分为10枝:拼音、生字、词汇、语法、修辞、标点、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每个大枝又分出小枝,有利于学生扎实地学习最基本的语文知识。

(2)师生互助。魏书生凡事都与学生“商量”,向学生学习,让学生“帮我出主意”。班怎么带、怎么管理、语文学什么、怎么学、课怎么讲、怎么留作业等都与学生“商量”。他认为,“教与学的关系绝不是老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是应该是互助的平等关系”[4]。教师帮学生,学生也帮教师。教师不是学生主宰者,而是互助、互学者。他的语文学习的三个管理系统就是通过与学生商量总结出来的。学生参与了教学的管理、自定下来可以做的,必需做的,学生就愿意去做。如果只靠教师命令学生做,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了解为什么要做,自己是否能做,就做不好。凡事与学生商量,可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懂的就少讲或不讲,学生不懂的就多学和讨论,这样教师就减少了许多无效劳动,学生也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愿做、敢做、逐渐会做,自学能力就逐渐养成了。

(3)学生个性化发展。魏书生说:“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意发展学生的特长,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人才。”“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挥自己人性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他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许多平台,创造了许多机会,如办班级日报,每天一期,学生轮流担任,这就发展了学生的收集材料、编辑材料、组织稿件,专栏设计等能力,寒暑假不间断,大年三十、新年初一都照样进行。这就培养了将来从事编辑工作的基础能力。又如学歌词、文学欣赏课,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时文、名篇,培养了一些学生的文学兴趣。介绍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介绍国外科技动态,进行智力竞赛,满足了学生各方面的需要。

他对差生特别关注,给予各自发展的空间。他认为越是后进的学生,越是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就像医生一样,只有经常治疗患疑难病的患者,才能提高医疗水平。他在《教给差生自学语文的方法》一文中,分析了差生的原因,谈到激励学生自学、教给自学的方法。他深入了解差生,除谈心、开座谈会了解外,还与一名差生同桌听了150节课,长期近距离观察和帮助差生。利用励志的故事、短文鼓励差生,使差生增强信心。他教学时,对差生降低知识阶梯的高度,先教查字典、朗读等低难度的东西,使差生每节课都有所得,帮助差生制定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手动脑,如智力竞赛、记忆力体操之类。由于魏书生的苦心经营,他教的学生成绩普遍提高,差生也会批改作业,各人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会学生自学的思想

魏书生认为:“教师的责任在教会学生,而不在于把知识背一遍。”[5]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

(1)增强自主意识。他通过讨论讲授法的利与弊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解决“知”的问题。学生讨论后认为,讲授法的利在于知识有系统、有逻辑性,有助智力发展,教学也容易控制;而弊端在于学生的主动性差,学生发言的机会少,占用学生自学的时间,反馈少,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等。总之,讲授法弊大于利。学生认为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方法效果更好。他还向学生介绍先进的国内外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又介绍古今中外自学成才的人物、事例,分析当今的时代条件,说明自学成才的可能性。

(2)激发兴趣,体验成功。他创设竞赛的情境,如背诵、口头作文速读、书写、查字典翻译文言文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动力,适合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他改进教学方法,提倡学生自己批改作业、出考试题目,释放学生的活力。自编辅导教材让学生选择自学。把自学方法交给学生,如读一类文章,怎样读一篇文章,怎样提高学生效率,怎样制订语文学习计划等。这样,学生愿意自学,高兴自学,解决“情”的问题。

(3)培养自学的习惯。他认为,培养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这个关键一接通,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就持久地运转起来。习惯的养成要“恒”。采取先慢后快,先稳定再加速的方法,遵循一个科学序列,他还将好生与差生编成互助小组,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四、把育人作为分内的事

魏书生在《魏书生自传》中说:“语文是工具学科,既然是工具学科,就必然要为某种目的服务,不同的人利用这一工具做着不同的事业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光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只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不行,没有文化很可怕,有了文化心术不正更可怕。教书育人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育人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魏书生长期申请当教师就是为了教书育人。他从“文革”中亲身体会到,大人们为了适应当时形势而违心地斗争、批判、站队、整自己的同胞,深感悲哀又无可奈何,“于是我便决心在学生的心田里开辟一片绿地,播撒上真善美的种子”。“教师显然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职业,于是我便迷恋上教书。”育人是一种动力,有这种动力,办法就会想出来。育人就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了解教育的对象。他认为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使每一株幼苗都能得到适当的甘露,教育工作才能得到大面积的喜人丰收。了解教育对象的办法有找学生谈心、找家长了解、找班干部、开调查会了解,还可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去了解,特别要联系语文教学的情况,如从学生的日记、作文、发言中了解。

(2)利用语文中人文因素塑造学生心灵。他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情感因素去感染学生,讲课前都要推荐作者传记,讲述励志的故事,如学习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要介绍陶铸的生平,推荐陶斯亮写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他给学生介绍了70多位伟大、杰出的人物传记,买书给学生传阅,如买了《居里夫人传》给女生阅读。他还向学生推荐反映时代精神、促进学生向上的报刊文章,作为课外读物。要求学生摘抄名言警句、格言,净化学生的心灵、感悟人生,倡导真善美。

(3)育人先育己。魏书生重视提高自己的全面水平,有“自强”的精神,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他认为,要做好老师,必须下力气改变自我,挖掘自我潜力,不要埋怨学生差、环境差,努力提高自身的价值。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千方百计发展这些长处等。他说:“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育人。”他以育人为己任,为学生奉献了心血,并在实践中锻炼育人的能力。

五、充分开拓语文教育资源,彰显语文为“百科之母”的教育思想

语文的教育资源很丰富,语文课本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优质资源,需要认真利用,但毕竟数量偏少,必须开拓语文课本外的教育资源。魏书生在《增讲学生喜欢的文章》中说:“16年来,我都是用30多节课便讲完了一个学期的教材,剩下大量的时间,除了学生自学外,我便增讲一些学生喜欢的文章。我觉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他还认为,语文不只是学习本学科的工具,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其他学科的教材,实际都是说明文,我们学好了语文,能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这就彰显了语文学科是“百科之母”的作用,是基础的基础。

(1)综合整理语文知识资源。魏书生在《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一文中说:“学语文的时候,学生也应该有这样一张地图。思维汽车在知识的原野奔驰时,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才能少在‘天真’的问题上兜圈子。走的路程越远,地图就显得越重要。”让学生把初中六册的语文教材找齐,与学生一起讨论画“语文知识树”,即语文知识结构图。

(2)“语文知识树”分为四条支干: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四条支干又各分第二层次,如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文言文包括古代、现代、当代、外国。阅读与写作包括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体裁等。这就将语文知识系统化,整合了初中六册语文课本的资源。学生对画语文知识树有不同的画法,但大同小异,不妨碍运用。自然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知识系统性、逻辑性较强,而语文学科主要是通过选文训练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知识分散积累,不系统学习,以“够用”为准。将分散的语文知识进行整理,系统化,对自觉地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也是有益的,有助于训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开拓课外语文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语文资源很丰富,因为语言是一种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凡是用语文字表达的作品,都可以作为语文的阅读资源。课外阅读量大,范围广,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积累语文知识,提高思想修养都是有益的。魏书生在每周星期五的语文课专设文学欣赏课,学习文学作品,欣赏和讨论,如选贾平凹、路遥、柯云路、梁晓声、张洁等当代作家的作品,陈祖芬的报告文学《当代青年》。他同时利用时间,讲人物传记、名篇时文,如《周恩来传》《巴金传》《彭德怀自述》《居里夫人传》《爱因斯坦传》等。

魏书生老师还向学生介绍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文章,介绍国内教改的情况。如凯洛夫的教育学,中国教育学家的教育学、心理学;介绍《加拿大教育一瞥》《美国教育掠影》《日本山口县的中小学教育》《苏联教育改革的四个问题》;介绍语文教育名师如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黎见明、陆继椿、欧阳代娜等的教改经验。介绍心理学知识的文章,讲感觉、知觉、行为、习惯、品质的养成。

讲指导学生学习“学习方法”方面的文章,如介绍田崎仁的《中学生科学学习》一书,讲《怎样制订学习计划》《怎样运筹时间》《善于整理知识结构》《写语言学习病历》等,并组织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广泛阅读,在读、写、说中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4)从学语文拓展到学习自然学科的教材。魏老师把自然学科的教材当作“说明文”引导学生去读。语文课上,适当分析其他学科教材的结构、层次、中心,学生读数、理、化教材之后,要求写说明文。如学习数学教材中十字相乘法的部分,写一篇介绍十字相乘法的说明文。学生学习物理教材中“浮力”“压强”的部分后,讨论如何将这些知识写得生动、形象一些。学习化学教材,要求学生写《化学学习病历》。找出自己学习化学方面的知识漏洞,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魏书生老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双促进的做法,真正体现了“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基础”的意义,体现了语文是“百科之母”的地位。其他学科的教材,许多可作语文的说明文教材,拓展了语文教材的领域,充分利用其他学科教材的资源。

“文理渗透”,魏老师突破了狭隘的语文教材观,“适当”利用自然学科的教材,“适当”介绍当今科技动态,对扩大视野,促进发展等都有益处。他从1974年起,订阅了《国外科技动态》杂志,让学生选读其中一些知识,如“五千万年的地球”“由人脑控制的计算机”“超小型机器”“第四代机器人”“未来的汽车可能以空气作动力”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想象力。学了之后,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或写心得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