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率的决定理论分析,货币供应对利率的影响

利率的决定理论分析,货币供应对利率的影响

时间:2022-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货币不支付利息,但货币的需求却与利息率的变动成反向的关系。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货币的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而且不受收益率变动的影响,那么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一)利率的决定理论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前面指出,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因为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达到这个最高界限,归执行职能的资本家的部分就会为零。”利息不可以为零,否则借贷资本家就不会把资本贷出。因此,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当然,并不排除利息率超出平均利润率或事实上成为负数的特殊情况。

利润率决定利息率,从而使利息率具有以下特点:(1)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因而也影响平均利息率有同方向变化的趋势。(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而就一个阶段来考察,每个国家的平均利润率则是一个相当稳定的量。相应地,平均利息率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同“一个股份公司的共同利润在不同股东之间按百分比分配一样,纯粹是经验的、属于偶然性的事情”。这就是说,平均利息率无法由任何规律决定;相反,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竞争等因素,在利率的确定上都可直接起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的是市场利息率,而非平均利息率。平均利息率是一个理论概念,在一定阶段内应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而市场利息率则是多变的,但不论它的变化如何频繁,在任一时点上都总是表现为一个确定的量。

2.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1)庞巴维克的时差论

又称价值时差论。从需求的角度看,认为同样数量的现在物品比未来物品更有价值,价值时间差的存在使放弃现在换取未来价值必须给予利息补偿。从供给的角度看,利息主要来源于迂回生产的多产性,即迂回生产比直接生产具有更高的生产力,但耗费的时间较长,利息就是这种时间的结果。他的理论基础是:不同时期的需要与资力不同,对将来欲望及其满足手段的评价较低;现在财富比将来财富具有技术优越性。庞巴维克的理论所依据的都是主观价值论,比较简单和粗陋,只分析利率形成的表象。

(2)马歇尔的等待说与资本收益说

又称资本收益说。认为利率为资本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为资本需求的决定因素,而抑制现在的消费、等待未来的报酬,则为资本供给的决定因素。这两种决定力量的均衡就决定了利率水平,利息就是人们等待的报酬。

(3)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学说

资本供给和需求相等,也就是储蓄和投资相等时的利率就是自然利率。自然利率对物价保持中立,相当于资本的预期收益率,也就是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的利率。货币利率是现实市场的利率,也就是资金供求均衡的利率。两种利率相等是实现经济均衡的重要条件。但货币利率常与自然利率背离,从而导致经济波动。

(4)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

利息产生于现在物品与将来物品交换的贴水,它是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观因素就是社会公众对现在物品的时间偏好。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交换是通过货币市场的交易和证券市场的买卖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公众的时间偏好影响着利率的高低。客观因素是指可能的投资机会。在选择投资机会时企业家首先要考虑利率。在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上,公众的时间偏好决定资本的供给,而企业家对投资机会的选择则决定了资本的需求,即利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时间偏好和企业家对投资机会选择的一致。在利率理论的发展历史上,费雪首先开展了对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研究。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模型根据货币市场的均衡分析利率水平的决定,该理论认为均衡的利率水平由货币供给和经济体中公众持有货币的需求相互作用决定。

(1)货币市场及其均衡

假定大多数公众持有财富的方式有两种:货币和债券。凯恩斯使用的货币定义为M1(现金通货和活期存款),并且假定货币的收益率为0;债券是货币的唯一替代资产,是指那些长期的、流动性差的有利息支付的金融资产,其预期收益率用利率水平r来衡量。

公众对流动性的需求决定经济中对货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理论,公众持有货币的主要原因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也就是经济中的个人和企业为了交易的方便,预防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付息金融资产的套利行为决定了对货币的需求。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又受到经济中公众的收入和对价格变动的预期(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

虽然货币不支付利息,但货币的需求却与利息率的变动成反向的关系。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上,人们持有更多的货币是因为此时持有货币的成本降低(人们不会损失太多的利息收入),同时较低的利息率使人们预期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的风险增加,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去持有债券。相反,利率上升,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减弱,一是利息上升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二是利息升高使公众预期利率降低,金融资产的价格将上升。因此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货币的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而且不受收益率变动的影响,那么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货币市场在货币需求曲线和货币供给曲线交点处实现均衡,E点为均衡点,r0为均衡利率,M0为均衡货币量。与债券市场一样,货币市场同样有趋于均衡的趋势。当利率高于r0时,存在货币的超额供给,人们希望将持有的多余货币数量购买债券,因此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低于r0时,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人们希望抛售部分债券以满足货币需求,债券价格下降而利率水平上升。

图1-2-1 货币市场供求及其均衡

凯恩斯认为,经济中的财富总量必定等于债券总量和货币总量之和,即W=Bs+Ms;同时,在资源不闲置的情况下,债券需求量和货币需求量之和必定等于财富总量,即W=Bd+Md。综合以上得到的结论是:Bs-Bd=Md-Ms,说明如果货币市场处于均衡(Md-Ms=0),那么债券市场也处于均衡状态(Bs-Bd=0)。这就是可贷资金模型和流动性偏好模型的联系所在。

(2)影响货币供求曲线的因素

①货币需求曲线的影响因素

表1-2-1 货币需求曲线影响因素分析

②货币供给曲线的影响因素

由于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控制,中央银行政策是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发生移动的唯一基本因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Ms↑→货币供给曲线右移;紧缩性货币政策则相反。

(3)对流动性偏好模型的评价

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纠正了古典学派忽视货币因素的偏颇,然而同时它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将储蓄、投资等实质因素完全不予考虑,这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4.可贷资金理论和IS-LM模型

(1)可贷资金模型

可贷资金模型的主要代表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作为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一方面肯定了古典学派考虑储蓄与投资对于利率的决定作用,但指出忽视货币因素是不当的;另一方面指出凯恩斯学派完全否定实质性因素是不对的,但是肯定了其关于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作用的论述。总之,可贷资金模型同时考虑了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

①债券市场及其均衡

可贷资金模型通过观察债券市场的供求过程来分析利率水平,首先要弄清以下几种关系:

债券价格和债券供需的关系:在其他经济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当债券价格上升时,债券需求量减少而债券供给量增加;当债券价格下降时,债券需求量增加而债券供给量减少。

债券价格和利率的关系:债券价格与按照到期收益率衡量的利率水平负相关,利率上升,持有债券的机会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利用利率为贴现率计算得到的债券现值也下降。

可贷资金与债券供需的关系:债券的发行人发行债券,是需要从债券购买者手中获得贷款,即债券供给等价于可贷资金需求;同理,债券需求等价于可贷资金供给。

从以上关系我们可以总结出利率水平与可贷资金需求量和可贷资金供给量的关系。如果我们用横轴表示可贷资金量,纵轴表示利率水平,那么图1-2-2和图1-2-3使用可贷资金这一概念来描述了债券市场的均衡。其中:Ls为可贷资金供给,Bd为债券需求;Ld为可贷资金需求,Bs为债券供给。

图1-2-2 利率与债券市场均衡

图1-2-3 可贷资金模型

②影响债券供求曲线的因素

金融市场中可贷资金的供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居民、企业、政府的储蓄量;国外流入本国金融市场的资金量,即外国居民的储蓄;银行系统新创造的货币量。以上三部分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构成了一定时期内可贷资金的总供给。可贷资金的需求同样由金融市场中的个人、企业和政府对资金的需求组成。

(Ⅰ)债券需求曲线(可贷资金供给曲线)的影响因素

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影响资产需求的因素主要有财富量、风险、流动性和预期收益率。

表1-2-2 债券需求曲线影响因素分析

(Ⅱ)债券供给曲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的影响因素

表1-2-3 债券供给曲线影响因素分析

③均衡利率的决定

金融市场上均衡的利率水平和均衡的信贷量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如图1-2-3所示,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r0和均衡的可贷资金量L0。当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水平时,资金的供给将大于需求,贷款者要贷出多余的资金就要压低价格(利率)。在降低的利率水平上,对资金的需求会因为资金成本的降低而增加,直到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达到相等时,资本市场达到均衡。反之,当利率低于均衡水平时,借款人为了获得短缺的资金不得不抬高借款的价格(利率),直到利率达到r0时,市场才会平衡。

④对可贷资金模型的评价

可贷资金理论强调金融市场上参与者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均衡利率和投资量。但是可贷资金的总供给总需求决定了均衡利率时,并不能保证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虽然总量上看是均衡的,这样必然对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产生推力,使利率无法保持稳定。由此可见,可贷资金模型如果不能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该理论还是不完善的。

(2)IS-LM模型

①均衡利率的决定

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后来由希克斯和汉森改造成著名的IS-LM模型。如图1-2-4,由于收入和利率存在着相互决定的关系,只有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E所对应的收入(ye)和利率(re)才是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因为这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是均衡的。任何偏离E点的情况都会导致经济的自发调整,从理论上讲,将产生向E点逼近的压力,促使利率和收入在相互决定的过程中达到均衡。

②对IS-LM模型的评价

IS-LM模型既克服了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只考虑商品市场均衡的缺陷,又克服了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只考虑货币市场均衡的缺陷,同时还克服了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在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时忽视两个市场各自的均衡的缺陷,因而该模型被认为是解释名义利率决定过程的最成功的理论。

(二)货币供应对利率的影响

1.流动性效应:随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的现象。

2.收入效应:指货币供给增加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提高了收入和财富,利率因收入增加而上升。

3.价格水平效应:货币供给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这将导致利率上升。

4.预期通货膨胀效应:货币供给增加的通货膨胀预期效应将导致利率上升。

图1-2-4 IS-LM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