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宽松对利率有什么影响

货币宽松对利率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市场化取向,而且取决于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行为的市场化程度,即他们必须对市场信号做出理性的反应。该理论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利率的作用并不像凯恩斯学派所认为的那样举足轻重。在这里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是直接和迅速的。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

简单地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后,就要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操作,然后经过操作变量、中介变量再到最终目标的实现,这其中的逐次传递过程及其作用机制正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所要研究的内容。图12-2反映了这一过程:央行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对操作变量起作用,然后操作变量的变动引起中介变量的变化,进而中介变量的这种变化才会影响企业和家庭的投资、消费行为,并影响最终目标。

图12-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过程

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的主观意图,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他社会经济主体和金融环境的好坏。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以下渠道的顺畅与否:

第一个过程是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市场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第二个过程是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传导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接受金融机构对资金供应的调节进而影响投资与消费行为。

第三个过程是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同时,社会各经济变量的变化也通过市场反馈信息,影响中央银行、各金融机构的行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市场化取向,而且取决于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行为的市场化程度,即他们必须对市场信号做出理性的反应。如果他们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准则运行,即不能对市场信号,包括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信号做出理性反应,那么货币政策工具就不可能通过对货币信贷条件的调节来实现其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就会受到阻碍,货币政策效果就会被减弱。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一)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现代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是从凯恩斯开始的。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挥作用:①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②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的途径。他的具体思路是:货币供给相对于需求突然增加后,首先产生的影响是使利率下降,然后又促使投资增加。如果消费倾向为已知量,则通过乘数作用,又可促使国民所得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是随不同条件而发生变化的。凯恩斯认为,增加货币数量既会影响物价,也会影响产量,但首先是促使产量的增长,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后,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会影响物价。

其可以归结为:中央银行动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商业银行准备金R的变动使货币供给量M变动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r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收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I的增减会以乘数方式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假如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体系的总准备金下降,则整个传导过程可以用符号可表示为:

R↓→M↑→r↓→I↑→E↑→Y↑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给量的调整首先影响的是利率的变化,然后才使得投资和总支出发生变化。

凯恩斯学派支持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枢,即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导致货币供求变化进而使利率变化,而利率的高低又会改变投资水平,进而通过乘数效应实现对产出的调节。

(二)托宾的q理论

托宾通过引入q,即企业股票市值与企业重置成本之比,丰富并发展了利率传导理论。该理论所提供的机制是,货币政策通过影响权益的价值来影响经济。托宾把q定义为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其资本的重置成本。如果q高,则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其资本的重置成本,因而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而言,新的厂房和设备比较便宜。这样企业就可以发行股票,并取得相对于其为购买这些厂房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的较高价格,投资支出将上升,因为企业只需发行少量股票即可购买大量投资品。另外,如果q较低,企业就不愿意购买投资品,因为相对于资本成本而言企业的市场价值较低。如果企业在q低时想获取资本,它可以便宜地购买另一家企业,获得已有资本,因此投资支出将较低。

托宾认为q值是影响是否产生新投资的主要因素,货币供给的变动会通过利率结构和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影响股票价格并进而影响q值。货币供给的增加将会导致股票价格上涨,促使q值升高,从而刺激投资的扩大,最终引起产出增加;相反货币供给的减少将会导致股票价格下降,q值降低,结果导致实际投资减少,产出下降。因此,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为:

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股票价格↑→投资↑→总收入↑

(三)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主义学派支持货币供给量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认为,在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利率,具有直接效果的是货币供给量。该理论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利率的作用并不像凯恩斯学派所认为的那样举足轻重。他们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然后再由支出影响投资,最终作用于总收入。货币主义者认为在短期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带来产出的改变,但从长期来看,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是不敏感的,货币供给是决定名义收入的主要因素,所以,货币供给对总支出的作用最大。其理论原理如下:货币数量M的变动导致总支出E水平变动,进而影响总产出Y的变化。即M↑→E↑→Y↑。当中央银行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购入证券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R增加,商业银行放贷能力增强,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各种资产的价格上涨,进而促使投资和消费增加,使总需求和价格增长,最后导致总产出增长。

在这里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是直接和迅速的。即弗里德曼认为,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到大于人们希望的持有量时,他们会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各种资产,如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等。这种支出的增加即会影响资产价格和投资,进而影响产出。

(四)银行信贷传导机制

银行信贷传导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可通过银行贷款的增减刺激或减少投资支出,从而引起总产出的变化。在间接融资比重大的国家里,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量与社会投资支出有着很密切的关系,银行贷款量对企业的投资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在资本市场很发达的国家,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在证券市场上融资,银行信贷尤其是对那些不能在金融市场上融资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格外突出。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银行可能并不提高利率,而是采取对某些企业实行限额贷款的方式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因此,企业贷款可得性或银行可贷资金数量是影响投资支出的重要因素。如中央银行采取一项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货币供给量扩大,增加了银行可用资金。如果银行愿意贷款,那么贷款增加将引起投资支出的增加。通过信贷渠道传递货币政策的机制在依赖银行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国家比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作用更为明显。

其传导过程为:

货币供给量↑→贷款↑→投资↑→社会产出↑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主要就是利用信贷规模控制,通过信贷渠道来传递货币政策效应的。

(五)国际贸易渠道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递的国际贸易渠道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动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国内利率,利率的变化引起汇率的变动,进而对净出口产生影响的过程。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净出口进而影响总产出,它是对利率渠道的补充。当一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利率会随之上升,国际投资者到本国投资更加有利可图,会导致外国对本币资产需求的增加,使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本币的升值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却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的竞争力,净出口下降,本国产出也会下降。反之,当本国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时,本国利率会下降,对本币需求的减少使该国货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本币的贬值会使国内商品比国外商品更具竞争力,导致出口增加,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1)货币供给对汇率的影响。长期的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国内的真实利率水平下降,并使国内物价水平上升,这两个因素都会使汇率(以直接标价法计)上升,本国货币贬值。

(2)汇率变动对净出口的作用。一国货币升值,该国的出口将下降,进口将增加,从而净出口将减少;若货币贬值,则该国的出口上升,进口下降,从而净出口将增加。

(3)净出口的增加意味着出口需求的增加,出口需求的增加会增加总需求,从而总产出会增加。

通过以上分析,国际贸易渠道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可以表述如下:

货币供给量↑→利率↓→物价水平↑→汇率↑→净出口↑→总产出↑

(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

尽管不同学者所分析的传导机制不完全相同,但如果撇开一些次要问题,则有些基本的理论可以视为公认的:

(1)货币数量增加后,对金融市场上的利率会产生影响,同时对股票价格或债券价格也会产生影响。

(2)正是由于利率或股票价格、债券价格的变化,引起了企业家的投资热情和个人的消费欲望及现实支出的改变。

(3)当投资和消费发生变化后,国内生产总值自然会发生相应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