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都有哪些

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都有哪些

时间:2022-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总结实践经验,人们发现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是由管理工作的环境、岗位、职责等多方面综合决定的,很难找到在任何情况下都普遍适合的管理者素质要素。优秀的品德是形成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管理者的工作成效依赖于他人的努力程度。为了顾全大局,在很多情况下,管理者要具有愿意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管理者提升自身权威以及得到他人尊重的必备条件。

管理者是所有组织活动的推进者,管理者的良莠直接决定了一个组织绩效的好坏。因此,组织要想高效实现目标,就必然对管理者的素质有所要求。素质是决定一个人为何做和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的内在基础。关于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一直受到管理学家的关注。泰勒曾具体说明一位“全面”的工长应具备的九种品质,法约尔也从身体、智力、道德、知识、经验等方面提出了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通过总结实践经验,人们发现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是由管理工作的环境、岗位、职责等多方面综合决定的,很难找到在任何情况下都普遍适合的管理者素质要素。但是,现有的研究也发现,管理者素质与管理的成功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概括起来,一个人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品德、知识和能力三方面。其中,品德是推动个人行为的主观力量,决定着一个人工作的愿望和干劲;知识和能力代表了一个人的智能水平,决定着一个人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

一、品德要求

品德体现了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持续影响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优秀的品德是形成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应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良好的精神素质。

(一)强烈的管理意愿

缺乏管理欲望的人不可能有效地带领一个团队。如果一个人缺乏为他人工作承担责任与鼓励他人取得更大成绩的愿望,那么他或她便没有动力去学习与探寻有效管理的方法,因而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管理者。所以,管理愿望是一个人能否学会并运用管理基本技能的主要因素。

管理者只有具备强烈的管理意愿,才能担当重任,带领组织进一步发展。强烈的管理意愿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强烈的事业心,富有进取、奋斗与竞争意识;②强烈的责任心,勇于做事情、担责任、冒风险;③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持续学习、改进与发展。

(二)良好的精神素质

由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风险性、创造性等特征,管理者除了要具备强烈的管理意愿外,还要拥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具体来说,即具备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

快速变化的环境迫使组织加快创新的步伐。这便要求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决断的魄力和坚强的意志,能及时发现与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采用新的管理方式。

伟大的想法如果只停留在空想阶段便毫无意义,因此管理者必须具备说干就干的魄力与雷厉风行的执行力,抢在竞争者的前面,快速将计划付诸实践。这样才能使组织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快速的反应能力。

管理者的工作成效依赖于他人的努力程度。优秀的管理者都会带领一个强大的团队,而不会依靠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或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合作精神能为管理者凝聚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实现个人难以想象的伟大目标。卓越的管理者之所以能带领组织不断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善于团结群众与依靠群众。

管理者是为实现集体目标而服务的。为了顾全大局,在很多情况下,管理者要具有愿意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管理者提升自身权威以及得到他人尊重的必备条件。

二、知识要求

知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与源泉。泰勒曾指出,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作为组织成员的引导者,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应高于组织成员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没有丰富的知识很难胜任管理职位。而且,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众多学科的知识。所以,要想成为优秀管理者,我们就应该努力掌握以下方面的知识。

(一)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

任何组织都处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所在国家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都是组织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管理者才能把握大方向,带领组织成员走对路,走好路。

(二)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

经济管理知识有助于管理者提高管理技能。经济学知识有助于管理者按照经济规律与经济走势来制定相应的组织目标,有助于组织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管理学是所有管理者必须关注与学习的学科。不懂管理知识的管理者很可能会因为瞎指挥而给组织带来灾难。管理者要懂得按经济规律办事,了解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态势,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三)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

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能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人”。只有加深对管理对象的了解,管理者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协调组织成员关系,更有效地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只有管理者不“过时”,组织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在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今天,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了解组织所在行业的最新科技进展,并思考先进技术如何与组织的业务相结合,以寻求创新之道。就当下而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知识及其应用,是各行业管理者都需要重点关注的。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际的,管理者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可能会对管理活动带来帮助的知识领域远不止上述四方面。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广泛而有所侧重地涉猎相关知识。这会无形之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而且博学的形象有助于管理者在组织成员中树立威信,有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从总体上而言,为系统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管理者应该讲政治、懂法律、懂经济、强管理、精数字,了解人文历史和科学技术。

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积极参加各种外部培训班,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人际关系网络与发现新的发展机会。

三、能力要求

拥有优秀品德和渊博知识的人并不一定能胜任管理者的工作。管理者还需要具有将各种管理理论与业务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即具备管理能力。管理能力与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知识促进能力的发挥,而能力的提升又能深化对知识的应用。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是将计划与意图转化为客观现实的关键因素。关于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能力,罗伯特•L.卡茨(Robert L.Katz)的观点最具有影响力,得到广泛认可。卡茨认为,管理者应具备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1]

(一)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是指对一种特定活动的理解和熟练度,特别是对那种包括方法、过程、程序或技巧的活动的理解与熟练度。技术技能是执行一项特定任务所必需的能力。技术技能与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有关,例如编写计算机程序、分析市场调研数据、起草法律文件、设计图纸等。虽然管理者可以依靠专业技术人员来解决专门的技术问题,但管理者只有具备一定的相关技能,才能对操作者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监控。技术技能与管理者所管理范围内的具体任务有关,涉及管理者运用各种知识、方法、技巧和工具解决业务问题的熟练程度。管理技术包括计划技术、决策技术、评估技术、组织设计技术等。技术技能可通过学校专业教育或组织内部的在职培训获得。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便是为他们今后从事相关管理工作储备技术技能。

(二)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human skill)是指管理者作为群体一员的有效工作能力,以及在其领导的团队中建立协作性努力的能力。人际技能是一种与他人友好共事的能力。具体来说,这是指管理者以合适的方式与人沟通,激励、指导他人的能力,或者理解、改变、引导、控制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这些个人和群体可能是上、下级也可能是同事,可能来自组织内部也可能来自其他组织。管理是一种群体性工作,管理者的整个工作过程都涉及与人交往,人际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人际技能主要依靠与他人交流的实践来获得,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来获得一定提升。熟练掌握与运用人际技能是管理者形成领导力与领袖气质的必备条件。

(三)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分析判断整体状况并能识别各个部分因果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主要包括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决断能力等。管理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任何管理举措都有可能牵涉组织成员、股东、顾客等利益相关者,而管理者的工作便是周全考虑、合理协调。概念技能要求管理者能够纵观全局、认清形势,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精准的判断力,能从纷繁杂乱的表象中抓住问题的实质,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管理实践中,制定组织战略、带领组织变革、确立组织核心竞争力等工作都需要依托管理者的概念技能。相对于前两种技能来说,概念技能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后天培养的,但接受一些正规、系统的教育与培训仍然会有所帮助。

卡茨同时指出,成功的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技术、人际、概念技能。任何一项管理技能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管理失败。但由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职位所承担的主要职责不同,因此对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能力要求也各有侧重(见图4.1)。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影响面越大,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就越高;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低,其工作内容便越具有操作性,对技术技能的要求便越高;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与人共事,因此,具备人际技能是对管理者的普遍要求,对各层次的管理者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图4.1 各层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总体看来,管理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要求,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走上管理岗位的。管理者不仅要精于管理,能够把事情做好,而且要善于决策、领导、合作,能够选择做对的事并充分运用他人的力量,还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面对各种新问题,提出新思路与新举措。

德才兼备是任何一个管理者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在品德、知识与能力这三个方面的素质要求中,品德是在成长过程中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而形成的,一时难以改变,而知识水平与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获得的。管理者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包括:攻读MBA、MPA、EMBA等管理学位,增加间接经验;参加在职开发、继任计划、工作轮换等工作实践,增加直接经验。对于想从事管理岗位的理工类专业学生而言,非常有必要利用大学的时间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掌握必备的管理能力。除了要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外,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还要努力使自己具有做好管理工作的综合能力与管理素质,如学习力、应变力、沟通力、创新力等,从而实现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

注释

[1]Katz R L. Skills of an effective administrator:performance depends on fundamental skills rather than personality trai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55,33(1):33-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