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社会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的介绍

政治社会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的介绍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治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面,它起源于政治共同体或政治国家的形成。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基础,为政治社会化提供具体的内容,实际上,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和实现过程。随后,学者们展开了关于政治社会化各个方面问题的深入、全面的研究。“政治社会化”作为一个概念、命题被提出来,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

政治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面,它起源于政治共同体或政治国家的形成。伴随着政治共同体和政治国家的形成,人们的生活与政治的联系日益紧密。政治充满了人的生活,人的生存与发展与政治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成为了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政治问题。为确保政权的稳定,国家意志和政治制度的推行及实现,国家或统治阶层必须要加强社会成员的政治教化,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获得社会成员对其的信任与支持。因为,“对一个政治制度来说,没有人们对它的信任和支持,政府就没有权威,法律就无人服从,税收就无人交纳,政治就不能稳定。而对于一个政治团体来说,没有人们对它的信任和支持,纲领就无法实现,领袖就无人追随和拥护,它组织的政治活动就无人参加”。[2]政治社会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治共同体、政治国家维护政治稳定、组织政治活动、实现政治纲领的重要保障。

政治社会化起源于政治共同体和政治国家的形成,表明人的政治社会化,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国家、组织的主观意愿或强制措施的结果,也不是“神迹”的显示与创造物,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全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在不自觉中形成的自觉的社会化活动。恩格斯曾说:“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自觉的或不自觉的,而且往往是不自觉的—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应当注意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人民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整个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3]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不断扩展的需求和结果,政治的扩展也反映了历史上不可阻挡的物质运动的进程。马克思说:“单是由于后来的每一代人所得到的生产力都是前一代人已经取得而被他们当做原料来为新生产服务这一事实,就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类的历史,这个历史随着人们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愈益发展而愈益成为人类的历史。”[4]政治社会化并非某一个统治者或者政治精英的意志的结果,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它构建了人们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联系,体现了国家和统治阶层的意志,是一定政治体系下,社会成员接受现存政权所倡导并肯定的政治价值理念、政治信仰、政治理想、政治行为规范等政治文化内容的过程。

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基础,为政治社会化提供具体的内容,实际上,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和实现过程。“作为一种主观意识领域,政治文化包括了社会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和价值。具体地讲,包括了政治意识、民族精神、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理想、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5]政治文化在统治阶层的授意和主导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等途径传递和灌输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以实现他们对现存政权、政治制度的情感上的认同、理性上的支持以及事实上的接受,以促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这个政治体系中的合格的“政治人”。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政治人”。美国政治学家达尔就曾说:“处于一个政治体系之内的个人,对政治生活的关心并不完全相等。有些人漠不关心;其他人则深深地卷入了政治。甚至在那些深深卷入政治的人中,只有一些人积极地谋求权力,在谋求权力的人中,有的人比别人得到了更多的权力”,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参与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国家和政权组织需要通过政治社会化来塑造和培养符合自身政治统治的“政治人”,传播符合自身政治统治利益的政治文化,以确保政权的稳定和统治的稳固。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起源较早,伴随政治共同体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地变更和发展。但是政治社会化作为一个理论研究的范畴,并且具有学科的意义却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美国的学者展开了关于公民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拉开了现代理论科学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序幕,他们将“政治社会化”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引进公民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随后,学者们展开了关于政治社会化各个方面问题的深入、全面的研究。而美国移民的增加、选举权的扩大以及青年运动等有关政治事件和活动的发生,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首次提出了“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标志着关于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正式走向系统化和理论化。

“政治社会化”作为一个概念、命题被提出来,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兰顿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传递其政治文化的方式,[6]把政治社会化看成是政治文化的传递和传播。阿尔蒙德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说:“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个政治体系都有某些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政治精英”,[7]弗雷德·雷格斯蒂则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过程[8]。格林斯坦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正式教育机构有意识地灌输政治和政治价值观的过程”[9],这种观点仅仅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价值观的灌输,把政治社会化的概念狭义化了。而伊斯顿则将政治社会化定义为“一个年轻人在他的生活环境中从他人那里获得基本的政治倾向的过程”,[10]即是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的政治倾向的学习。其实,不论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还是政治价值观的灌输,抑或是政治技能的学习,政治社会化始终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目的,那就是维持、传播和发展既定统治阶层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成员与政治社会的互动,让其接受和认同统治阶层的政治文化,为政治体系、政治结构的稳定提供支持和保障,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和谐。政治社会化是维持、继承和发展政治文化的前提,在政治文化不断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中,社会个体与政治体系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关系,关联在一起。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和内容,所以,如果说社会化是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那么政治社会化就是人从“社会人”向“政治人”的转变过程。统治阶层通过政治社会化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性的教育和引导,使“处于一定的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且在特定的政治统治体系中,具有一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能力,并为维护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而能够作出一定政治行为的人”,[11]完成对社会成员的“政治人”塑造和培养。

“政治社会化”研究在中国兴起后,中国学者也根据中国现实的政治环境和政治体系、结构的发展状况,对“政治社会化”概念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探讨和研究。王沪宁与西方学者兰顿的观点大致相似,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播,他说:“政治社会化指的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12],政治文化的传播,包括了政治文化传播和接受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与政治体系的稳定状况、活跃指数、有效程度以及得到的支持情况等密切相关。还有学者认为,政治社会化除了政治的文化传播,还包括统治阶级的政治教化。“政治社会化是统治阶级通过一定的途径方式将政治文化传授给社会成员的过程。其本质是政治共同体如国家、政党等有目的地将一种政治体系所包含的政治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传授给其社会成员,使他们形成特定的政治心理、政治信念等,并使社会成员产生政治认识和共识,规范政治行为,健全政治人格”,[13]这种有目的的政治文化的传授就包含了政治文化的教育教化,旨在培养合格的“政治人”。杨光斌则以为“政治社会化指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14]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政治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这个过程包含了政治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政治人格的培养以及政治文化的传播等内容,是政治体系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李元书则通过考量中外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与思想,对政治社会化的涵义进行了总结,他说:“国内外学者有关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很多,归纳起来有五种: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综合以上关于政治社会化内涵的五种观点,李元书概括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行机制”。[15]政治社会化以社会化的发展为基础,包含了政治文化的传播、社会政治教化、个体的政治知识学习、政治能力培养等内容。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知,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政治结构、体系中,在统治阶层或国家的主导下接受社会政治教化,学习政治知识和规范、树立政治态度和意识、提高政治能力和素养,参与政治实践活动,完善和形成政治人格与自我的过程;是个体与社会政治互动的过程;是政治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运行发展的结果;是统治稳定、国家社会和谐的保障。

首先,政治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政治互动的过程。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必须通过与社会政治互动才能实现。个体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和政治实践,培养自己的政治生活能力,是个体社会化的具体实现,融合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之中。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个体处于客体地位,受社会的主导和影响,但是个体又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可以通过自我能动性的发挥,反过来影响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影响整个社会政治的发展。个体通过政治知识和文化的学习,了解一定社会的政治规范,培养合宜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态度,提高自我的政治素养的和政治能力,以完善政治人格、形成政治自我。个体政治人格的完善与政治自我的形成又可以更进一步推动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成为政治社会化的促动力量。这个促进作用不仅是对处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个体本身而言,还包括促进其他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对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考察,不仅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把握,还要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宏观层面的把握可以保证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总体方向,而微观层面的分析则有助于了解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差异。因为个体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每个个体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所以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在独特的人格力量和不同的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会体现出不同的情况,形成具有一定差异性的政治人格和精神。

其次,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播的过程,包括了社会对个体的政治教化和个体的政治文化学习及实践两个方面。政治文化的传播有主客体之分,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客体,而政治共同体、国家等社会组织等则是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他们将统治阶层所认可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信仰、政治理想、政治行为规范等,通过教育教化等手段和途径传授、灌输给个体,将其培养成合乎社会发展的政治人,传播和发展政治文化、维护政治结构和体系的稳定、推动政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必须得到个体的接受和支持才能完成,有赖于个体的政治学习与实践。个体在一定的场所内学习、接受由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提供的政治知识和政治信息,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再学习将之内化,使之转化成为内在于自我的政治意识和精神,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的传播通过社会政治教化与个体的政治文化学习和政治生活实践得到实现。同时,政治教化和政治知识学习及实践是个体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这种教化与学习是连续不断的,不仅贯穿于整个社会政治的发展,还伴随个体的一生。

最后,政治社会化的目标与结果:从社会角度而言,是通过社会的政治教化、个体的政治学习、政治文化功能的发挥和政治体系的运行等,实现政治结构、体系的稳定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就个体来说,是个人政治信仰的树立,政治意识和态度的形成,政治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政治行为方式的获得与确立,从自然人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它使得社会个体能够合宜地扮演一定的政治角色,在具体的政治生活中做出合适的政治行为,推动社会政治的发展。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人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有具体的目标和方式方法的社会化过程,是人从自然人向政治人转变的过程。它有别于其他的社会政治现象及社会化形式,具有不同的特征。

第一,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政治社会化是巩固政治统治,维持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和保障。统治阶层通过政治社会化传播有利于其统治的政治文化,以统一社会政治取向,强化自身的统治合法性与政治权威。而社会个体作为生活在一定政治生活环境下的主体,需要通过政治社会化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内化形成政治意识,培养自我的政治能力和素养,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政治发展需求的政治人,并扮演一定的政治角色。个体与社会的政治互动、政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表明了政治社会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性。人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在本性上正是一个政治动物。因为,只有人类具有语言的功能,能够表白思想,因而能够区分善恶和正义与不正义。[16]人类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区分社会的善与恶、正义和非正义,并通过政治性手段调控社会,维护社会的正义。马克思也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政治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人的政治活动保证着人的社会独立性,而政治社会化就是保持人的这种社会独立性的最重要的方式,从这一个角度也可以证明政治社会化的政治性特征。

马克思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和活动,因为“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不是从纯碎的政治共同体和政治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动物”,而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理解“政治动物”,而且他在《资本论》中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即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表明人的政治社会化活动也是社会活动之一,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完成,所以马克思说“人天生是一种社会动物”。达尔文也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17]人的一切活动都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政治社会化作为人类活动之一,必然具有社会性的特征。首先,政治社会化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建立在人的社会化的基础上。人先进行社会化,成为“社会人”,进一步实现政治社会化成为“政治人”。从人类的集群化生活开始,人就开始了社会化。彼时,人类社会尚未形成具有政治意义的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因而也不存在政治和政治文化,也就没有人的政治社会化。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阶级国家和政权的产生,政治文化逐渐孕育并得到了发展,人的社会化逐渐有了政治意义,政治社会化也在社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政治文化也在此基础上得以传播、继承和发展。个体的社会化是其政治社会化的基础。政治社会化并不是也不可能从人一出生就开始,而是在个体经过了一定的社会化,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格和认识判断能力后才开始的。其次,政治社会化的实现和完成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受一定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政治社会化不过是社会整合的一个重要方式。阿奎那认为,“人天然是个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注定要比其他一切动物要过更多的合群生活。”[18]这个合群的社会生活,很多时候都与政治密切相关,表现出一定的政治性,属于政治生活范畴,也是人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因此,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必须接受社会政治教化,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参与政治文化生活,进行政治实践,传承和发展政治文化,完成自我政治社会化,努力成为一个社会“政治人”。

所以,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政治性是社会性发展的体现,社会性则是政治性实现和完成的前提与基础。

第二,内化和外化的统一。政治社会化包括了社会的政治教化、个体的政治学习和政治实践三个重要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依次或交叉进行,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过程。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教化中,学习政治知识,了解政治信息,接受政治熏陶和训练,培养自身的政治素养,提高政治能力,并将之与个体的心理机制相融合,将社会政治教化所倡导的政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等转化为自身的,且与社会政治体系相符的政治态度和意识,是政治社会化的内化过程。在这个内化过程中,个体不断地将政治文化的学习与自身的政治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逐渐构建起具有与自身特性相符合的、稳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精神,并不断地对之进行充实和完善,最终形成个体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自我,完成向“政治人”的转化,实现自我的政治社会化。外化就是个体将所学和所习付诸政治实践的过程,是个体作为“政治人”的政治本质和政治自我的现实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政治态度和意识外化,即个体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具体的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个体通过政治活动的参与,表达政治观点,表明政治态度,彰显政治素养,发挥政治能力,完善政治人格,实现政治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统治阶层的政治目标,影响社会政治的发展。二是个体在具体的政治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政治行为活动影响其他社会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或参与具体的政治社会教化,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导者和施化者,引导全体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

所以,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内化是政治社会化核心,体现了社会个体作为政治社会化客体的主动性,是个体成为合格的“政治人”的基础。外化,是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政治社会化的完成和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为了个体最终能够独立地参与政治活动,进行政治实践。政治实践就是个体政治社会化外化的过程,个体的政治意识和政治人格必须通过外在的实践表现出来,外化体现了个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主体能动性。只有内化与外化的真正统一,实现内化与外化之间良好的转变,才能保证人的政治社会化的真正实现和完成。

第三,主动性与被动性统一。个体是社会中的个体,个体离不开社会,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个体要获得较好的发展,必须先适应其身处的社会,融入到其所处的社会中去。政治社会化就是个体融入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个体融入政治生活的第一步,就是接受社会政治教化,学习和实践既定的政治文化。社会个体学习政治文化的过程就是其主动性发挥的过程。在学习政治文化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中,个体可以根据自身的特征、喜好、需求、理想和目标等,作出适合自身的判断和选择。这是个体主动认知、主动选择、自觉完成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个体还会通过政治活动的参与,通过主动的政治实践与合宜的政治行为,影响其他社会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以及政治体系的运行和发展。政治社会化从内化向外化转化的过程就是个体政治社会化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的过程。但是,个体所生活的社会是既定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治制度、政治规范、乃至社会最基本的政治价值等都是社会个体所不能轻易改变的,而政治体系主导的社会政治教化则是个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政治社会化具有被动性。统治阶层通过学校、家庭、大众传媒、其他社会组织群体等向社会成员传播和灌输其所认可的政治价值理念、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等政治文化内容,以巩固自身的统治和政治权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个体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被动地接受社会政治教化和政治价值,按照一定社会政治规范生活,保持与社会及他人的和谐的社会政治关系。

所以,政治社会化是个体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统一。被动性表明个体不能选择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社会环境,体现了社会对个体的引导和塑造,是保证政治体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必要手段。而主动性则表明个体可以自主地选择政治价值、政治行为,表达政治观点和政治诉求等,主动性是个人发展和政治社会化的必要条件,是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个体通过主动性的能动发挥,体现自身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主体性;而被动性则体现了个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客体性。所以,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政治社会化又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

第四,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政治社会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推动个体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从被动的接受政治教化到主动的学习政治文化,获得政治文化知识,再到最终形成一定的政治人格与政治认同,甚至建立政治信仰,都是伴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进行的。社会在持续不断地发展,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也随之保持连续不断的发展。只有保持这种连续性,才能保证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最终完成,因为“在促成某种态度的再现时,连续性是极其重要的”[19]。此外,政治社会化的稳定性也要求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政治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政治社会化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个体的发展因为年龄、心理智力发展、生活环境的不同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征,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在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同时,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历史发展时期,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也会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所以,政治社会化还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政治社会化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不同的阶段构成了一个连续发展过程,连续性保证着阶段性产生、存在的可能,二者统一于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之中。

第五,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政治社会化是在政治共同体内部,在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发生展开的。不同的个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同的政治文化、政治价值理念、政治规范、政治目标等,因而最终也能够形成一个大致相同的政治态度、政治意识与价值观念,在具体的政治生活中能够表现出大致相同的政治行为,保持相同的政治取向。同时,政治共同体发展方向的统一与政治体系的稳定,也需要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保持这种共同性。但是,我们知道,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心智、认知、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所以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在政治文化的学习、政治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选择、政治素养和能力塑造、政治角色的扮演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从政治社会发展角度看,社会组织不可能也不会培养塑造出完全相同的“政治人”,社会的发展需要多种多样的政治角色和不同“政治人”。

政治社会化是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差异性是共同性形成的基础,能够为政治社会化的发展提供活力;而共同性则需要通过差异性体现,并在差异性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能够保证政治社会化发展及其基本方向的稳定,确保政治目标和政治理想的实现。

(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政治社会化是统治阶层通过政治文化传播等手段塑造和培养政治人的过程,“是社会对公民的政治影响和公民在社会中进行政治学习的辩证统一过程,它的本质要求就是塑造与一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政治人。”[20]政治人的塑造是为了保证政治制度的有效施行,保证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使政治文化能够传播并流行。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维持稳定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政治社会化出现问题,政治文化的传播也会出现阻碍,“那么必定会出现政治文化的断层,人们将会对现存的政府产生严重的认同危机,导致大量的政治不服从行为,社会因此而动荡不安,甚至政治统治将不能继续维持下去”[21]。政治社会化是形成政治认同,达成政治服从,实现社会安定,维护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其功能发挥之所在。政治社会化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促进个体与社会的政治互动,宣扬政治理念、灌输政治价值、传播和发展政治文化、实现政治理想、巩固政治统治。具体来说,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传播功能。政治文化的传播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与基础。人类的世界可以说就是一个文化及其发展的世界,政治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人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实践,一个政治共同体或国家的政治发展,政治体系的运行等都是在一定的政治文化影响下展开的。阿尔蒙德说:“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过程所形成。”[22]它影响个体的政治态度及政治行为的形成,影响一个政治体系中每个社会成员的政治角色的扮演。政治文化为政治制度的制定确立了规则,使个体的政治行为具有社会政治意义,同时还为一个政治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价值理念,确保政治体系运行的连续与稳定。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实现其基本的功用和目标,为政治社会化提供必要的和最基本的内容与指导。而政治文化的维持、传播与发展也离不开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存在和实现的基本形式。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了信息交流与传播的社会,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促成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信息的掌握与理解已经成为影响人的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因素,信息交流也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政治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在这个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信息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政治统治阶层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利用多种手段、方法,经过各种渠道向全社会传播一定的政治知识、价值观念、政治行为规范的信息,并通过这种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教给人们政治技能和政治生活方式,实现政治文化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随着时间的发展,文化传播者和受众之间逐渐建立起一种信息互动模式,并通过这种信息交流构建一个信息体系。政治社会化通过这个系统向社会大众传播政治文化,灌输政治价值理念,同时接受社会大众的信息反馈,并通过不断的传播模式的改进,实现更流畅、有效的信息交流。在这个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个人就某个政治对象获得了一组前后连贯的信息,特别是当这些信息有涉及他们自己的活动时,他们就可能对该政治对象形成一套坚定不移的信念。”[23]政治社会化文化传播功能就是通过传递政治信息,传播政治文化,最终实现文化传播功能。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政治文化传播的过程。从社会个体来看,这个传播包括了以政治教化为主的正向传播,即政治文化从施教者向受教者的传播;还有逆向传播,就是社会个体在政治学习之后,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的信息反馈;此外,个体自身内部也经历了一个政治文化从接触到认同再到践行的传播过程。从整个社会来看,政治文化的传播主要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从横向上来看,是同代之间的政治文化传播,社会政治体系将带有鲜明统治阶级意识的政治文化在同一个社会范围内传播,引导社会个体政治意识的发展方向,实现个体对现有政治权威的服从以及对现有政治体制的认同。从纵向上来看,政治社会化将政治文化进行代际间的信息传播,实现了政治文化从上一代向下一代以及之后多代的信息传播,使得政治文化得以在代际间实现传承。

第二,教育教化功能。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培养和塑造“政治人”实现政治共同体的政治目标和理想。培养和塑造“政治人”的过程就是政治社会化教育教化功能发挥的过程。政治教化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传播了统治阶层的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理念,提高了个体的政治素养和能力,完善了个体的政治人格,塑造了个体的政治自我。政治社会化通过引导个体形成政治观念、树立政治信仰、学习政治知识、获得政治技能、积累政治经验以及提高政治素养等来实现其教育教化功能。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为个体的政治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方向,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决定了个体直接参与政治生活的范围与能力,政治素养和政治经验则影响个体参与政治生活的实际效果。政治观念、政治知识、政治技能、政治经验和政治素养等都不是人先天所具有的,是在后天的政治社会生活中通过政治教化、政治学习与政治实践而得到了。所以政治社会化的教育教化功能通过这几个方面得到发挥与实现。

首先,使人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政治观念是政治素质的核心,决定着个体政治素质的高低,包括了政治价值取向、政治信仰、政治目标理想和政治观点看法等内容。政治观念的形成是人向“政治人”转变的第一步,是统治阶层获得政权合法性,巩固政治统治和政治权威,维护政治体系运行,确保政治秩序稳定的基础。政治社会化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向社会成员传播带有明显统治阶层意志与烙印的政治文化,并促使社会成员逐渐接受并实行这些不停地以信息传输的方式出现在身边的政治文化内容,将内含于其中的价值理念、思维思想、理想信念等转为自身内在的意识和精神,形成既有利于自身,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态度及意识、政治信仰、政治理想等。

其次,传授政治知识与技能。人类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和改造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政治实践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人类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不断的政治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知识。政治理念、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及其构建方式等都以一定的形式存在于人们日常所接受的政治信息中,并通过政治活动和统治阶层及个体的政治行为表现出来。通过不断的政治社会化,这些政治知识不断地进行着代际及同辈之间的纵向与横向传播,不仅能使人加强对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能使后代知晓获得前人的政治文化知识,又能增加对当代政治文化及其实践的认识,推动政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具体政治活动的参与中,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技能。政治技能是指社会个体参与政治生活的技艺和技巧,是个体政治能力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政治技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和政治实践获得的。个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接受教育、自主学习和创造实践不断地提高政治技能和素养,增强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能力。

再次,积累政治经验。政治观念的形成、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是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内化。政治社会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实际政生活的参与,即政治实践。个体参与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必然,在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个体一方面通过政治实践检验其所学的政治文化知识,并根据政治社会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政治行为;另一方面也通过政治活动的参与获取新的政治知识,加深对政治社会及其运行规律的认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积累丰富的政治经验,形成更加稳定的政治心理与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

第三,目标实现功能。政治社会化不仅能够巩固统治阶层的统治,保证政治体系及结构的运行与稳定,还能够传播政治文化、宣扬政治理想和价值观念,塑造个体的政治人格和自我、规范个体政治行为、培养政治人,满足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与政治实践的需要。这就要求政治社会化能够确保实现政治过程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政治体系运行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政治统治的巩固与发展等目标。具体说来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实现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塑造政治人格,培养政治人。个体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政治体系是由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体组成的有机体,而社会组织是以一个一个的个体为其基本组成细胞,因此,政治体系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政治人”的培养,政治人格的塑造,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政治统治巩固的前提条件。政治社会化通过培养合格及优秀的政治人,向社会输送政治治理人才,保证政治体系及其运行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其次,规范政治过程,调节政治行为。政治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与程序化,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政治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统治阶层及其他社会群体组织通过政治文化的传播向社会成员传递和灌输有利于政治统治的政治行为规范和准则,对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实践行为进行规范化和组织化的管理,对其政治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充分发挥政治体系的功能,实现政治统治合理、有序、稳定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定和谐。

再次,坚定政治信仰,维护政治统治。政治统治的巩固与发展不仅需要政治体系及其运行的连续与稳定的实现,还需要社会个体的支持与服从。在获得社会个体的支持与服从的过程中,统一全体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他们的政治理想是重中之重。政治社会化通过其文化传播功能,向全社会传播和灌输统治阶层的政治理想、政治价值理念及政治信仰等,在全社会形成政治价值判断及政治行为模式的统一,统一政治思想、规范政治行为、消除政治分歧,进而实现巩固政治统治及其发展的目标。

第四,社会变革功能。个体的政治社会化虽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方面,个体在社会组织和群体的引导和迫使下进行政治社会化,实现向政治人的转变;另一方面,个体又通过自主自觉的政治文化学习和实践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通过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推动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实现其社会变革功能。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形成了指导人政治生活和实践的政治文化。一方面社会个体接受政治教育教化,学习政治文化知识,维持和传播政治文化。另一方面又结合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环境与自身的政治实践经验产生对社会及政治的新认识,创造新的政治文化及观念,通过自身的政治参与行为影响政治文化的发展,实现政治文化的新的变革与发展,并最终代替旧有的政治文化,推动政治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新的政治文化必定会产生新的政治价值及政治理念。随着人的政治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已有的政治体系和政治统治产生冲击与反作用,为了适应新的发展,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必然产生新的变革,旧有的政治制度与政治体系则会在这种变革中逐渐式微,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应运而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