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的内涵及功能的分析介绍

职业的内涵及功能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职业,一般是指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相对稳定、有报酬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职业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劳动分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职业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这种教育观的基本内涵是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出发,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应当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以学科为本的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

一、职业

在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中,职业性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最明显的特征。所谓职业,一般是指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相对稳定、有报酬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职业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劳动分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决定着社会的职业构成,而社会职业的发展变化又客观地反映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和结构变化。

职业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具体地讲,职业具有如下五层内涵:(1)职业具有经济性,即从中取得收入;(2)职业具有技术性,即可发挥才能和专长;(3)职业具有社会性,即承担生产任务,履行公民义务;(4)职业具有促进性,即符合社会需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服务;(5)职业具有连续性,即所从事的劳动相对稳定,是非中断性的。

职业生活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是处于首要地位的活动,解决好职业问题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从个人角度来说,职业具有以下功能:(1)职业是个人获得经济收入的来源,是个人维持家庭生活的手段;(2)职业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手段,当个人从事的职业能使个人的特长、兴趣得到充分发挥时,也就促进了个性的充分发展;(3)职业还是个人在社会劳动中从事具体劳动的体现,是个人贡献社会的途径;(4)职业也是个人获得名誉、权力和地位的来源。

从社会角度来看,职业的功能是:(1)职业的存在和职业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社会活动;(2)职业劳动创造出社会财富,从而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3)职业的分工是构成社会经济制度运行的主体;(4)职业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5)职业的运动(如职业结构的变化、职业层次间矛盾的解决)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1]

在高职院校中讲职业性,就是确定它的职业教育属性。在办学过程中,需要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设计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与职业性相关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形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因素。当然,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无疑也与此因素有关。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在对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过程中,形成所谓的职业本位教育观。这种教育观的基本内涵是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出发,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应当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以学科为本的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