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健康观的内涵的分析介绍

现代健康观的内涵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的体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是高素质的人才成才的物质基础,“健康第一”是新世纪合格人才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新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将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我国在新世纪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 现代健康观

什么是健康?健康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总是与对世界、对宇宙的看法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对世界、对宇宙的认识观点不同,对生命、对人体的认识也就不同。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健康有不同的理解,并赋予健康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学科研究也从不同角度给予健康不同的界定。

一、现代健康观的内涵

现代健康观应以具有权威性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认识基础,不能单纯地从人的生物性方面来考察健康问题,而应更全面、客观地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来探讨人的健康,争取健康和创造健康。以生物、心理和社会为基础的健康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生物因素

人是一种生物。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的健康必须是躯体结构与功能正常。一般来说,健康会受到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如自然因素、体质因素、遗传因素等。

人对这些影响健康的生物性不利因素的行为反应有两种,一是适应,二是改造。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增强与生物性健康环境平衡的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这便是适应。人通过掌握自然科学的客观规律,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主动避免、控制和消灭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积极预防与治疗疾病,通过各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增强体质,这便是改造。

(二)心理因素

心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健康应当包括心理健康,即气质、性格、情绪、智力、心理年龄、心理活动等都应该处于一种正常状态。心理活动是在生命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通过情绪的中介作用,影响人体内脏器官的生物生化变化。积极的情绪可增进健康,延缓衰老过程;消极的情绪则会损害健康。心理因素可以致病,也可治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身体的康复。

(三)社会因素

构成人的属性是其自然性和社会性。人的健康的社会因素是指人具有正常的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活动能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风格、习惯、职业、社交、婚恋、经历、地位、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积极的社会因素能促进人的健康,消极的社会因素可导致疾病。社会因素在更多的情况下是通过一些中介因素导致疾病和影响健康的。例如,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本应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但如果人们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使工业废物过多地进入生态环境,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对社会因素所导致的疾病,主要靠改变社会条件来防治。人对于社会因素造成对健康的危害,不能采取被动的行为——适应,而应是采取主动的行为——不断地改造社会环境,消除社会致病因素,积极争取健康。

二、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人类已跨入知识经济的新世纪,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新世纪里,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健康的体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是高素质的人才成才的物质基础,“健康第一”是新世纪合格人才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新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正沿着文化——科学——经济——健康——长寿这个文化历史的轴心,螺旋式地向前发展。人类对健康的认识过程也在由过去的“疾病学”向“健康学”的方向发展。21世纪的国际竞争,就是高素质的国民和专门人才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国民和专门人才,就很难占领激烈竞争的制高点。所谓高素质的人才,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健康是人一生关注的永恒主题。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将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我国在新世纪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