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大学生心理挫折成因解析与对策探讨

当代大学生心理挫折成因解析与对策探讨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挫折成因解析与对策探讨赵弘摘要:由于信息的非对称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代大学生会承受不同程度的挫折事件。最近,对全国1216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20.3%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受挫,并由此引发的大学生自杀、自残的现象给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发出了警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心理挫折成因解析与对策探讨

赵 弘

摘 要:由于信息的非对称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代大学生会承受不同程度的挫折事件。因此,增强大学生的耐挫心理,从受挫后的反应征兆中,找出其产生挫折心理的真实原因,以使其迅速走出逆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是卓有成效的大学生心理挫折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心理挫折 成因 对策

当代大学生处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处在高等教育体制深刻变革的时代,处在对成才的标准进入立体综合的评判时代。他们经历着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兴奋和焦虑,承载着对成功、成名的期盼,由于社交的困惑、家庭困境、学业和就业压力等纵横交织,给当代大学生造成心理挫折,引发了失落、不适和困惑。

如何使大学生从压力中提取动力,增强耐挫心理,达到自身心理调节、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命题。

一、心理挫折的外部表象

心理挫折是一种主观体验,由于内外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自己全部或局部的意图、期望与目标,或由于造成某些不良后果与损失而遭到别人及社会的非议,使自己不适应、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以及躯体不良反应等。挫折感可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它会使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一系列变化。最近,对全国1216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20.3%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受挫,并由此引发的大学生自杀、自残的现象给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发出了警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心理挫折的成因剖析

(一)时代背景因素

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和经济价值观的冲击以及社会伦理价值正处于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同时当代大学生又处在自我观念未定型,社会信仰标准还未完全构建,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重要阶段,伴随着经济体制转型而引起政治、文化方面的变化,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造成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在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情况下,使大学生的群体感和归属感往往无所适从,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情绪状况。

(二)家庭教育因素

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关键特征,父母的宠爱以及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包办剥夺了他们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机会,但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升学、成才期望又高,这种自我独立能力低与家庭期望值高形成强烈的反差,容易产生恐慌、焦虑、内疚的心理。

(三)教育模式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是以教授专业知识为主,这种教育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出了知识一流、专业过硬的“产品”。但思维活跃、年轻奔放的大学生还渴望心理关怀和情感的愉悦。由于我国心理咨询发展较晚,人们的认识尚存偏差——认为心理有问题才去心理咨询中心,担心遭人嘲笑和议论,使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不敢前去倾诉。

(四)角色错位因素

经历单一、阅历浅薄的高中生进入大学后,由于角色转变迟缓,面对成长中无法逾越的阶段,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造成学习、生活不适应,在心理上产生了困惑和迷茫,出现了急躁和烦闷,逐步走进了情绪、情感的误区,失去了信心、耐心、决心,遇到困难不知所措,彷徨苦恼,宣泄无法,久而久之积聚起了不良情绪。

(五)交往错觉因素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意识很强,喜好表现,有人人为我的潜意识,无我为人人的潜思维,使入学后处理人际关系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真情,缺少互助和互惠的习惯,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关系,要么嫉妒、自卑、社交恐惧,要么高傲、孤独、无聊、无望等,错误的心理体验促生心理障碍,使人际交往受挫,进入恶性循环。

(六)目标与过程的不协调因素

经过多年的紧张学习考入大学,总认为过了“独木桥”到达“金銮殿”,进了“保险箱”有了“护身符”,也该甩掉“紧箍咒”,放松“发条”缓口气了。虽然远大的目标依然在前方向他招手,但有的大学生学习意志松懈了,进取心衰退了,追求知识的兴趣淡化了,产生了惰性情绪,严重干扰求知欲望和成长的速度。

(七)就业与择业的因素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哀叹、抱怨的同时,随意找个工作,而失去了通过眼前工作的积淀再向新的高度跨越的目标:有的没有理想岗位绝不就业,认为海归还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何况自己充其量也就算是个本土人才呢;有的在首次面试失败后,产生畏惧、自卑心理,退回父母的暖巢回避现实。这种拒绝成熟,不愿意为成熟付出成本的态度严重制约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八)情感挫折折射因素

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后看着中外言情小说、情感影视剧长大的一代,他们的内心世界无比绚烂,对情深意笃充满幻想,对两情相悦更加向往,再加之年龄的适中、群体的聚集使他们都渴望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爱情。但由于社会、经济、信仰、追求、个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感情旅程充满不确定因素,影响情绪、干扰心绪,这种负面情绪有扩大效应,导致情感障碍。

(九)现实与虚幻冲突的因素

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又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较大的反差,使一些大学生对现实世界缺乏好感,缺乏认同;对现实生活缺乏热情,缺乏兴趣,尤其会由于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产生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消极逃避心理,从而去网络世界寻找刺激,在网络世界里编织美好的梦想。

三、思考与对策

(一)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由于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的、终身的效力,所以,社会各界应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健康的环境,让大学生体验到理想和现实的一致性。同时,媒体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感受社会的光明、健康的一面,让学生的思想敏感活跃,求知感悟欲强,发展潜力强大的特点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共振,促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对待有心理疾患的大学生,社会各界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

(二)调整家庭教育路径

推行新型的民主教育模式,改变传统家庭教育模式培养的孤僻内向,懦弱多疑、唯我独尊,暴躁专横的孩子。父母要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路径,通过思想交流,让子女沐浴在互爱、尊重、平等、自理、独立、自由的家庭氛围中自由健康成长,逐步建立健全人格,进入大学独立生活后才能从容应对挫折,坚强面对挑战。

(三)变革学校教育模式

一是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挫折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健康已成为面向21世纪的高校教育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二是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针对大学生的心理,从新生一入学就开始进行挫折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必要的挫折意识;三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为同学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以有利于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四是摸清与掌握大学生易在某些方面产生心理挫折的规律、特点,正确引导,防患于未然,做实、做细;五是正确分析、认识受挫后的某些行为是一种情绪性的反应,是在理智程度很低甚至是理智失控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不能将这时的某些行为与常态下的不良行为等同看待;六是大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比较强,特别是在公开场合的批评时,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实事求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使其产生心理挫折。

(四)自我完善心智

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成长和成熟是要付出努力和代价的,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通过对挫折、困惑、失意、失恋等产生原因的剖析,使大学生认识到无论在学习、交往、恋爱、经济、评比和就业等方面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都会有曲折和颠簸,要有勇于接受、善于应对、及时化解的勇气和信心、知识和技巧。战胜了挫折,也就战胜了自我,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获得思想进步、组织进步、政治进步、工作进步,跨入人之精英、行之先锋的行列。

(五)构建愉悦人生

人类对情感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处在成长时期的大学生,要主动吸收民族的、外来的优良文化进行自我愉悦,提高自己抗击不良性刺激的心里阈值,让郁闷、烦恼、怨气被心灵储存的快乐营养融化、裂解。古人有言: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读读诗和词:“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更有那《爱尔兰画眉》沁人心脾的旋律,《一路平安》撞击心扉的滋润……中外文明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以熨平心灵皱褶。就连无意中翻开现在一年级的课本,也能感受美的熏陶:启蒙教育第一课的“天、地、人、手、口、田”已经改变为当今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真是开卷有益,按摩心理。

我们坚信,当今大学生在争做国家发展、建设栋梁的同时,一定会逐步学会自我配备乐观、向上、宽容、坚强的秉性和知识、技能、钻研的精神。经过社会大潮的冲击、国家利益的召唤、民族发展的需要,他们身心健康水平会让家长、老师、社会、国家放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成功、成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