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展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非但依然存在,而且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财富不断集中、贫富两极分化进一步发展的这些趋势,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仍在积累矛盾。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从充当借贷职能的资本演变而成的金融资本主要是为实物经济服务的。

二、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由于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发展到高级形态。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是这个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非但依然存在,而且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第一,资本更加集中,贫富两极分化进一步发展。

以美国为例,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1955年为22家,1992年为316家;其资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1960年为23%,1990年为71.2%;它们所获利润在美国企业的整个利润中所占比重,从1960年的38%上升到1990年73.2%。少数大银行几乎控制着全社会的货币资本。据美国《财富》公布的1999年世界500家大企业的统计数字显示,其中前30家的总收入为28024.2亿美元,相当于1998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9.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一些巨型国际垄断企业为了维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合并和兼并,资本积累和财富的集中在加剧。在贫富两极分化方面,仍以美国为例,在1973-1992年间,占全美国家庭总数20%的上层收入增长了20%,而占20%的下层其平均收入却减少了12%。在1983-1992年间,占家庭总数20%的上层,占有了增加财富的98.8%,其中的1%的最上层,占有了增加财富的61.6%。在德国,占家庭总数5%的上层家庭,占有社会财富的1/3以上,而占家庭总数一半以上的下层居民,却只拥有不到10%的社会财富。前纽约州州长马里奥·库奥莫哀叹道:与其如里根总统所说美国是“山顶上一座辉煌的城市”,毋宁说美国存在着“双城”,一个富人的美国,一个穷人的美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财富不断集中、贫富两极分化进一步发展的这些趋势,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仍在积累矛盾。

第二,实物经济和符号经济严重脱节。

符号经济是由经济符号的创造(即发行)、流通所形成的与实物经济相对的经济体系。这一类经济相对于实物经济,主要表现为货币(纸币、电子货币)、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等经济符号的活动。其主要功能是对抗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并由此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交易成本。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彼德·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符号经济已经取代实物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车轮,而且大体上独立于实物经济。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从充当借贷职能的资本演变而成的金融资本主要是为实物经济服务的。在那时,金融速效的收益——利息,则来自生产资本所攫取的剩余价值,是从实体企业的剩余价值中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当资本主义发展到20世纪80-9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金融资本再也不满足于生产资本的“从属”、“配角”地位,迅速完成了由服务于生产资本向主宰生产资本的重大转变,完成了“协助”生产资本“圈地”(办实体经济企业,获取剩余价值)向直接“圈钱”的转变,金融垄断资本迅速扩张、膨胀。正是在资本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金融自由化政策,大大刺激了金融投机活动。大量资本从实物生产和贸易领域转向金融和房地产投机场所,导致有价证券、存款贷款外汇等无实物载体的虚拟资本剧增。1980-1997年底,世界股票市场上的资本额增加了1388%,而同期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GNP)仅增加了60%。90年代中期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年均增长超过20%,而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只有3%左右。而实体经济逐步萎缩,国民经济空心化。在美国,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也就是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1990年仅为24%,2007年进一步下降至18%;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率2006年仅为2.7%,投资额仅相当于GDP的2.1%。金融垄断资本迅速扩张、膨胀和经济泡沫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的经济成为不折不扣的“透支经济”和“有毒经济”。大量事实表明,21世纪以来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就是金融泡沫破裂的结果。

第三,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形式更加隐蔽。

就劳动者的阶级地位而言,“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拥有股票的雇员日益增多,美国现在有两千多万雇员成为股票持有者。然而,在实质上,对绝大多数雇员而言,这只不过是一种储蓄性的投资,劳动者所得的股息只相当于存款利息,并且这些收入也是不可能作为资本投入再生产的。雇员拥有股票,并不会使他们由此成为资本家。“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并不表明资本权力的真正转移,而只是资本控制方式的变化。就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方式而言,在新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出现隐蔽化、智能化的趋势,也就是从最初的以剥削体力劳动、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为主的有形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剥削劳动者的智力劳动、知识为主的无形方式。从战后西方国家的工作日、周劳动时间上看,表面上剥削时间与剥削程度减少了,但是实质上剥削量反而增加了。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初级阶段,资本家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低,身强力壮与否成为资本家雇佣工人的主要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在新科技大发展的当代,生产劳动本身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资本家对工人科学文化素质的需求随之越来越高。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工人们不得不竭尽所能,延长受教育时间,努力学习新科技,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满足资本家日渐苛刻的就业条件。算上就业前的受教育时间与受教育程度,工人受剥削的时间与程度不是减少,而是显然增加了。与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普遍应用导致生产自动化和办公现代化相适应,工人的劳动成为体系化管理形式和企业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对象。其结果是:工人以最少的人员、最大的劳动强度,被强制地进行不间断的劳动。尽管机器的运转已不是由工人直接操纵,尽管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劳动者受“鞭打”的事实,但劳动者仍然是雇佣劳动者,仍然在为资本家创造着剩余价值。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中,虽然雇工总数相对或绝对减少,但受剥削的程度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深重。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已不再是“一种原始的赤裸裸的超剥削关系”,而是“一种更巧妙、更文明因而也是更有效和更残酷的剥削”。

第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存在。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资产阶级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危机爆发的危险度与危害性,但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催化危机爆发的惯性冲击,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比冷战前的任何时期更复杂、更隐秘,也更难治理。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周期性危机已发生6次。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发生9次,其他发达国家发生6次、7次不等。特别是最近的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宣告了自由主义的破产,彻底打破了资本主义已经消除经济危机的神话。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告破产,拉开了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的序幕,并迅速蔓延。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申请破产保护。这标志着美国次贷危转向全面的金融危机。此后,金融危机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从美国传导到其他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这场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影响程度之深,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目前,虽然风暴已经平息,但乌云还未散去。关于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各有评说。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源头在美国,根子在资本主义。具体原因在于过度消费、过度放纵市场的作用、过度金融创新。由于这些原因,吹大了泡沫,造成了大量市场欺诈,形成了过度的虚拟经济,最终出现了泡沫经济的破产,酿成了世界金融海啸。这场突如其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美国的金融业,而且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都遭到重创。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或申请破产或被迫重组,许多金融机构严重资不抵债,甚至连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美国银行和美国国际集团(AIG)等金融巨擘都相继出现问题,不得不寻求政府救助。欧盟国家也有许多重量级银行,如汇丰银行控制集团(HSBC)、瑞银集团、德意志银行(UBS)、苏格兰皇家银行(The 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 PLC)等,因购买美国“有毒”资产而出现巨额亏损。其中,苏格兰皇家银行在2008年亏损280亿英镑。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绝大多数国家的实体经济也遭重创。西方发达经济体相继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工业生产、出口投资和就业等诸多经济指标全面恶化。美国2008年第四季度GDP负增长6.8%,创27年来单季降幅最大纪录;2009年第一季度继续下滑,GDP负增长5.5%,6月失业率达到9.5%。欧元区国家2009年上半年也出现经济衰退,第一季度下降2.5%,这是欧洲联盟建立以来最大幅度的下降。另外,日本经济出现了35年来单季最大幅度的萎缩。有估算,这场金融危机使全球损失7万亿英镑,全球每人要承担1779英镑。BBC在柏林墙倒塌20周年之际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全球半数以上被调查者不满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反,社会主义思想愈来愈受欢迎。此次民调主办方之一“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法新社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过去12个月里尤其明显。”报道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东欧国家产生巨大冲击,并使很多人开始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产生怀疑。

第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化。

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通过产业内部垂直分工加固了“中心-边缘”的不等价交换。另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向发展中国家一再转嫁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不仅使南北矛盾得不到缓解,反而趋于尖锐。战后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保留在原殖民地的特权,并且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强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扩张和渗透,形成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的局面,南北差距日益扩大。据联合国统计,最不发达的国家现在已增加至49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到现在的60多倍。发达国家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6,却垄断了全球近80%的收入。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表明,现代金融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其中交织着复杂的政治外交乃至军事等问题,甚至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巧取豪夺世界财富的有效途径。自布雷顿森林协定签订以来,全世界各国都以美元为标准进行贸易结算,美元在全世界多数国家流通,并作为储备手段,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美元同黄金脱钩之后,美国可以任意印发钞票,以此作为弥补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手段。估计以这种手段每年流入美国的世界财富约占美国新增GDP的30%。可以这样说,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以发展中国家的不发展为基础的。

总之,仅从经济层面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进行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辩证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必须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所存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