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倾向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倾向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倾向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只能当作运动的东西去把握,不能当作静止的东西去把握”。构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的东西,是生产的社会性质与占有的个人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生产,是社会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法之内的关联,采取外的强制的竞争法则之形态。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与合理的农业不能并立”。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倾向_社会学大纲

二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倾向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只能当作运动的东西去把握,不能当作静止的东西去把握”。当作价值的资本的增殖,是在产业资本的运动中显现的,在C—W…P…W—G的循环中显现的。但随着资本的发展,同时决定其发展倾向并引导到不可避免的没落的许多矛盾也发展起来。

构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的东西,是生产的社会性质与占有的个人形式之间的矛盾。

先说明这种矛盾的内容。

资本主义的生产,是社会的生产。其理由如下:

(一)生产手段,是只有靠全体社会才能使用的社会的生产手段;

(二)生产过程本身,表示着由各个有计划的被组织了的许多社会的行为。

然而占有,是在资产阶级独占生产手段一事的基础上实行的。在生产手段归直接生产者所私有的社会构成中,上述的矛盾是没有的。生产物归谁占有,在这里并不成问题。生产物的占有,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至于资本主义,它虽然使劳动者脱离生产手段而把生产手段转化为社会的东西,而生产物的私人占有的形式却依旧保存着。生产手段的所有者即资本家,把那些不由他自己的劳动所生产而由他人的劳动所生产的生产物据为己有。

所以在今日,社会的造成出来的生产物,不归属于实际运动生产机关并实际造出那生产物的人们所领有,而为资本家所领有了。生产机关及生产,在本质上虽已经是社会的,但它仍旧被放置于以个人的私有财产为前提,因而各个人运售其所有的生产物于市场的那种领有形式之下。生产方法虽然废除这种领有形式的前提,却仍旧被放置于那种形式之下。这种矛盾,即是在新生产方法上加添了资本家的性质的东西。现时的一切反目冲突的萌芽,就已经孕育于它的当中。这种新生产方法,对于一切重要的生产部门,对于一切在经济上占重要的各国,越发取得了支配权。随着个人生产被驱逐而变成微弱的残余,社会的生产与资本家的领有的冲突,就不得不明了的显现出来。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

“最初的资本家,如前所述,发见了已经存在的工钱劳动的形式。但那种工钱劳动是例外的、补助的、一时的东西。农村的劳动者有时虽也做雇工,而他们自己总还有几亩土地,还能维持拮据的生活,又如在同业组合的制度之下,今日做帮工的人,明日还可以进到店东的地位。但生产机关一经社会化,一经集中于资本家之手,上述的事实就变化了。个人的小生产者之生产机关及生产物,渐渐变成没有价值,他们不能不在资本家之下做工钱劳动者。以前是例外的补充的工钱劳动,如今却变为全生产界的通例,变为基本形态了。以前是副业的东西,如今变为劳动者的专一的活动了。一时的工钱劳动者,变为终身的工钱劳动者了。又,这种终身工钱劳动者之数,由于与上述事实同时发生的封建制度的崩溃、诸侯的家臣的解体,以及农民之被逐出于田庄等事实,更增加到了可惊的程度。于是一方面的集中于资本家之手的生产机关,与另一方面的除自己的劳动力以外别无长物的生产者,这两者之间是完全分离了。社会的生产与资本家的领有之矛盾,就显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了。”

这种对立愈加带有激化的倾向。资本的集积与集中发展的结果,资本家之数越是相对的减少,而劳动者之数却越是相对的增加。资本主义的生产把无数的劳动者团结起来,终至于造出了自己的掘墓人。

工场的有计划组织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社会全体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法之特征。但是只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由于把一切生产物和劳动力都转化为商品,才达到了社会生产的无计划性的最高阶段。因此,生产的社会性质与占有的个人形式之矛盾,就表现为各个工场中计划的生产组织与社会全体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对立。

资本要完结由商品形态到货币形态的过程,才能实现它在生产过程中占有的剩余价值。可是只有依靠一般等价的货币,才能测定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能否达到,才能测定资本能否自行增殖。只有依靠商品市场的流通,依靠货币的援助,资本家才能知道他所投出的商品是否包含着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才能知道全部生产者投出于市场的商品总量中的所占的部分是否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合。

每个资本家依照自己经验,都知道除了好景气的时候,供给有超过需要的倾向。他不知道这现象的原因。他和他的俗流经济学者,都不能理解这种现象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本质而来的,也不能知道资本的蓄积与相对的过剩生产是一致的。他只努力卖出自己的商品,增殖自己的资本。资本主义生产方法之内的关联,采取外的强制的竞争法则之形态。竞争引导到资本的集积。竞争驱使着资本家不断的减低商品的生产费。竞争要求生产技术之不断的革命。近代大工业之技术的基础虽是革命的,而在一切从来的生产方法之上,基础实是保守的。

技术的变革要求投出于各种生产的资本之增加,要求资本的集积。集积是在两个基本的形态上完成的,即是由蓄积和集中完成的。

竞争促使资本的蓄积与集中。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生产之无政府状态,越发的露骨的表现出来。“可是资本家的生产方法增大了这社会的生产之无政府状态的那种主要手段,却是无政府状态的正反对。即这种主要手段,在各种生产场中,越发使生产变为社会的组织化了。”

“大工业与世界市场的开拓,把这类战争弄成世界的。同时,还添加了前代未闻的猛烈性。在各个资本家之间,在产业与产业、国家与国家之间,自然的或人工的生产条件的便宜,都是决定各自的存在的东西。一次跌翻了的人,就无假借的被排斥。这便是把达尔文式个体的生存竞争从自然界移到人类社会而使其激烈化的东西。动物的自然状态,好像是人类发达的绝顶似的,社会的生产与资本家的领有之矛盾,如今完全成为各个工场中的生产组织与全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对立,显现出来了。”

都市与农村的对立

“由商品交换所媒介了的一切发达了的分业之基础,是都市与农村的分离。可以说,社会的全部经济史,被包括在这种对立的运动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与合理的农业不能并立”。第一,它把农业从一切工业的活动中解放出来,在都市中形成资本主义组织的独立产业部门,借以造出自己的商品的国内市场。其结果,农民一方面为土地的耕种所限制,并且变为“农村生活的愚笨”的俘虏。第二,农民中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农民失掉土地而被农村所驱逐;他部分农民转化为农业商品的生产者,而受他部分所剥削。

都市资本用种种方法剥削农民。都市与农村、产业资本与农业间的交换,不是等价交换。地主所剥削的地租,用之于都市;抵押的利息,也流入于都市;国家所收的租税,也消费于都市。这样,农村成了都市的营养地。

“在资本家的生产方法之下,结集于大都会的人口,愈占优势。因此,一方面,社会之历史的动力蓄积起来,他方面,人类和土地的代谢机能,即人类作为衣食资料而消费的土地成分复归于土地的机能,遂被破坏,于是永久维持土地的肥沃所必要的自然条件,也被破坏了。并且都会劳动者身体的健康,和农村劳动者精神的生活,也破坏了。但上述原有的形成了的代谢状态一被破坏,同时代谢机能又必成为社会的生产之统制的法则,而在适合于人类的完全发展的形态上,不得不有组织的恢复起来。”

恐慌的必然性

生产的社会性质与占有的个人形式之矛盾,又表现为占有的条件与剩余价值实现条件之矛盾。

由于社会的生产之无政府状态,劳动者之直接的剥削与占有了的剩余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不一致的。

劳动生产性的增进——这是资本蓄积不可避免的结果——引起剩余价值率的不断的增进,使社会的生产物中属于劳动者的部分日益减少。直接剥削的条件,随着资本的自己发展,对于资本愈益有利。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占有的剩余价值之实现条件,由于同一原因,对于资本也越是不利。因为被占有的剩余价值,是受社会的消费力所限制的。在商品经济中,资本所注意的消费力是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力,是以分配的对立关系为基础的消费能力。劳动者的购买能力,是随着劳动生产性的发展而日益降低的。由于提高剥削的目的,把劳动者的工钱降低下去,资本就把所占有的剩余价值量的增大的实现条件变为复杂。

所以,蓄积过程与不断的相对的过剩生产相一致。

社会的被限制了的生产力、大众的普罗化的地位,不能不把那与蓄积相一致的不断的相对的过剩生产提高到周期的激烈的不平衡,提高到过剩生产恐慌。

所以生产的社会性质与占有的个人形式之矛盾,就在周期的反复的经济恐慌中暴露出来。

“从一八二五年的恐慌起,开始了近代生活之定期的循环”。

“经济的冲突达到顶点,即生产方法背叛交换方法,生产力反抗它自己所由发生了的生产方法”。

在资本主义社会史上,循环追逐循环。但这一联的循环,在其质的方面,不是一种类的单位之单纯的总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不是圆运动的,而是螺旋运动的。各个恐慌把从来独立着的无数资本主义企业消灭下去,把残存着的东西结合起来。于是自由竞争就转化为独占。

不可避免的信用恐慌,即各个现实的恐慌,加强了大银行的地位,助长了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

各个恐慌使得资本家们在世界市场中追求新的贩卖市场,为保障贩卖市场,就实行征服他国。

一联的恐慌是产业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化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