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具体表现与后果

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具体表现与后果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发展,是个人获得自由和解放的现实根据。这些少数大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把社会化大生产的成果占为己有,因此,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构成对抗性的矛盾,结果导致共产主义的产生。在生产上,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状态之间的矛盾。

在马克思看来,自由是人的本性和永恒追求,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和束缚下,处于不自由的状态。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使个人从资本主义的统治中摆脱出来,获得自由和解放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发展,是个人获得自由和解放的现实根据。他从两个方面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一方面,马克思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生产作为一种社会生产过程,自身所具有的对抗性矛盾,将会导致资本主义自身的灭亡。另一方面,马克思客观地阐释了资本主义所产生的历史成就,分析了它将会给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提供物质等方面的基础和条件。

通过将自己的论证建立在这两个方面,马克思作出推断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将会导致“出现彻底的经济革命”,这个革命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即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另一种生产方式创造出现实条件,因而为新的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创造出物质基础。

也就是说,正是现实存在的资本主义自身的运动,才使共产主义的产生得以可能。马克思指出,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对这种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趋势进行认识和说明。马克思的确也做到了这一点。他通过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趋势的分析,揭示了由此所导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具体表现与后果

马克思指出,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生产过程,自身具有一系列的对抗性矛盾。由于这些对抗性矛盾在资本主义内部无法得到解决,因而致使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在这一系列对抗性矛盾中,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为重要的矛盾。按照马克思的话来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炸毁资本主义基础的物质条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存在的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正是在这一矛盾日益加剧的运动中,最终导致资本主义能够被新的、更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在剥夺封建主义社会的小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由于它把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积聚的生产资料,把个体劳动转变为社会化劳动,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本积累扩大和资本集中加剧,致使两方面的结果出现: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呈现出社会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生产资料所有权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的手中,以致形成垄断资本的统治。这些少数大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把社会化大生产的成果占为己有,因此,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构成对抗性的矛盾,结果导致共产主义的产生。

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旦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站稳脚跟,劳动进一步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进一步转化为社会使用的即公共使用的生产资料时,对私有者的进一步剥夺就会采取新的形式。这时要剥夺的已经不再是独立经营的劳动者,而是剥削许多工人的资本家了。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资本集中进行的。这种资本的集中,会使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因此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在生产上,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状态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具有无限扩张的趋势。这种趋势体现为资本无限度地扩大生产追求剩余价值,使生产超出任何界限的限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规模在越来越小的程度上取决于对产品的直接需求,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单个资本家支配的资本量,取决于他对资本价值增殖的欲望以及他的生产连续不断地进行和不断扩大的必要性。单个资本家以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为目标,管理着本应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的、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现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的生产过程。同时,竞争作为资本的内在本性,也会驱使资本家的生产超过正确的比例。各个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他们彼此漠不相关和相互独立,促使单个资本家不是把所有资本家企业当中的工人看作是工人,而是把他们看作是消费者,由此就驱使生产超出正确的比例。结果,一个生产部门超出现有的比例,就会促使所有生产部门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超出这种比例。

进一步来说,资本主义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这种生产的规模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而不取决于现实社会中人的实际需求,不取决于有待满足需求的预定范围。现实社会中的再生产不是满足需要,而是生产利润,所以,资本家对于商品的生产,不是按照社会中的实际需要,而是按照生产规模来决定的。

生产的扩张,使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出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商品销售出去,市场必须不断扩大。但市场以一种不以生产者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的形式发挥作用。在大量的生产中,对商品的直接购买者除了个别的产业资本家外,只能是商人。

商人是在生产者之间出现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只是为卖而买,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只是以谋取货币为目的。商人的出现,使商品的买和卖取得了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分离的、互不相干的存在形式,商品买卖的直接统一性终止了。生产直接是为了商业,而间接是为了消费,供求关系完全颠倒。在一定的界限内,尽管再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还没有实际进入个人消费或生产消费,然而再生产过程还是可以按相同的或扩大的规模进行。产品只要卖出,在资本主义生产者看来,一切就都正常。由此整个再生产过程虽然可以处在非常繁荣的状态中,但商品的一大部分只是表面上进入消费,实际上是堆积在专卖者的手中没有卖掉,事实上依然滞留在市场上。这时商品一批接一批地大量涌入市场,最后终于发现,以前涌入的商品只是表面上被消费吞没。

这样,当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有限的消费范围和不断扩大的生产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对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是一种没有预先决定的生产,而且是没有预先被决定的需要界限所限定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总是突破或超过需要的界限,这就会导致危机的产生和生产过剩,进而必然会发生巨大的紊乱。在定期的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的矛盾暴风雨般地突然爆发出来,越来越威胁到作为社会基础和生产本身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这是忠告资本主义退位并让位于更高级的社会生产状态的最令人信服的形式。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使阶级对立简单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逐渐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不断地社会化,但是由于这种生产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工人劳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断社会化的生产力,就成为资本的生产力,成为资本更有效地剥削工人、榨取剩余价值获得利润的手段。这样,少数资本家占有着本来应该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他们私人占有和支配由劳动者共同生产的、本应满足社会需要和被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社会化产品。并且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同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奴役和压迫就越强。这就造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从无产阶级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的,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渐变得强烈和尖锐。随着资本主义的贫困、压迫、奴役、退化和剥削的程度不断加深,日益壮大的、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必然不断增长。在马克思看来,这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不过是历史的必然性,它只是从一定的历史基点出发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但绝不是生产的一种绝对的、而只是一种暂时的必然性。因此,这种矛盾和冲突,使作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无产阶级,最终通过革命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抗,即最终通过阶级斗争推翻二者,建立新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所以,马克思说,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此外,生产和破坏、节约和浪费等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表现,这些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方面都有所显现。

首先,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来看,资本家在生产上精打细算,在生产条件、生产费用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的使用上实行节约。对利润的疯狂追求和尽可能便宜地生产商品,使在这些方面的节约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从而也成为资本家的一项重要使命和任务。资本家狂热地节约生产资料,他们保护设备、节约空间、节约建筑物等,不允许生产资料有丝毫的损失和浪费,力图用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收益。

也就是说,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努力节约生产成本,对生产资料尽可能地节省使用。这些节约包括:让工人挤在一个狭窄的有害健康的场所;把危险的机器塞进同一些场所而不安装安全设备;对于那些按其性质来说有害健康的或有危险的生产过程,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等等。这是因为,从资本家的观点来看,对工人来说能使生产过程合乎人性、舒适或至少可以忍受的设备,是一种完全没有意义的浪费。资本家在生产上除了节约生产资料外,还节约劳动时间,因为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有一定的期限,所以资本家要得到属于他的东西,他不愿意被盗窃。于是资本家小心翼翼地免除工人的一切无用劳动,并且不愿意工人有一分钟因不劳动而白白浪费掉。

这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尽管非常吝啬,但对劳动力的生命和健康却非常浪费。它对工人劳动的浪费,大大超过任何别的生产方式。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不仅浪费工人的血和肉,而且也浪费神经和大脑。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节约,是包含着浪费的节约。

资本家把浪费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看作是对于生产成本使用上的节约,从而看作是提高利润率的手段。资本家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工人尽可能不间断地挥霍他那份生命力。因为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生产资料如果不吮吸劳动,就会闲置在那里给他们造成损失。所以,资本家为了无限度地、贪婪地追逐剩余劳动,他不考虑劳动力的健康和寿命,他唯一关心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并且这种对于工人生命的浪费程度,随着机器的使用而被大大增强了。机器的使用,导致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增加,劳动紧张程度提高,即使工人在一定的时间内付出了更多的劳动量和劳动力,工人的劳动被强化了。

劳动力的浪费还体现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分工使劳动力片面化,使劳动力成为只是具有操纵局部工具的特定技能的存在。一旦生产由机器来操纵,机器就会立刻变为工人本身的竞争者,工人就会受到机器的排挤找不到工作。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由此被转化为过剩人口,这些人一部分由于找不到工作被饿死,另一部分则涌向所有比较容易进去的工业部门,充斥劳动市场,从而使劳动力价格降到它的价值以下。因此,马克思指出,劳动资料扼杀工人,工人受机器排挤被抛到劳动市场,成为剩余劳动力,工人变成过剩的东西,工人阶级被不断地牺牲、劳动力被无限度地浪费。因此,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量的增大是以劳动力本身的破坏和衰退为代价的。这种对劳动力的浪费情况至今仍然严重地存在着。

其次,除了对劳动力的破坏和浪费外,资本主义的生产还造成了对自然环境和物质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对此,马克思也从多个方面予以了表述。对于废物方面,在利用生产排泄物即工业和农业的废料和消费排泄物即消费品消费以后残留下来的东西这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浪费很大。对于生产资料,由于机器不断被改良,现有机器的使用价值会相对降低,从而降低它们的价值。这个过程,特别是在采用新机器的初期,在机器尚没有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以前,具有强烈的影响。这是因为它在机器还没有来得及再生产出自身的价值以前,就不断变得陈旧了。它们被更新的、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器排挤掉,这时机器就会发生价值的贬值。当以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达到一定成熟程度后,至少它们的基本结构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但由于这些生产资本再生产方法上的改进,类似的贬值现象也会出现。而且资本主义生产越发达,这种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的浪费也就越严重。

在马克思看来,这种物质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在经济危机发生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危机中,价格普遍下跌,到一定时刻就会同时出现资本的普遍价值的丧失或者说资本的消灭。这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危机发生时,资本主义生产机器处于较少被使用或完全不使用的闲置状态,有些甚至还没有来得及使用就被废弃了。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对此,马克思指出,在危机期间,会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

可见,资本自身的不断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地要导致破坏性的后果。而产生这种破坏性后果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它现存的生产关系之间不相适应,以尖锐的矛盾、危机和痉挛表现出来。马克思认为,用暴力破坏资本是为了资本的自我保存。即资本的周期性的破坏是为了回复到它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产力而不致自杀的水平。为了追逐更大的利润,资本的创造物必须过时、贬值和毁灭,这是资本积蓄、充实和强化自己力量的源泉,继续存在和扩张的条件,而这种继续存在和扩张又必然会带来更大的贬值和破坏性结果,创造是为了贬值和破坏,贬值和破坏推动创造,扩张——破坏——进一步扩张——更大的破坏,此种充满内在矛盾的恶性循环构成了资本特有的存在和运动方式,它生动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所内在蕴含的违背常理的、荒谬的逻辑。

总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具有无限度地提高生产力趋势的同时,又使生产力受到限制。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驱使它不断地发展生产,从而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不是实现生产力进步的最适当的形式,它带有极大的局限性。超过一定点,生产力的发展变成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限制;同样,超过一定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变成对劳动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限制。一旦达到一定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被打碎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运动规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必然要求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共同占有,要求对社会生产进行统一、自觉、合理的调节,要求实行产品的共同占有和合理分配。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局限性,这种由资本自身发展所引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资本主义走向自我否定,为更高的社会形式所取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