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在意识形而上学的内在矛盾

内在意识形而上学的内在矛盾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要求超越意识自身,这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悖论。只有海德格尔有力地揭示了这一困境,击穿并瓦解了意识的内在性。这也直接导致了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哲学既内在于意识,而又要求超越内在意识的矛盾的批判。

(二)内在意识形而上学的内在矛盾

用思想去规定和把握存在是西方哲学自柏拉图以来的根本路向,然而这种思想是否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如何证明?这是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或者说整个西方传统哲学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即黑格尔所说的“思想的客观性问题”:既内在于意识又要为这种意识寻求客观依据。德里达认为这是西方哲学两千年来的根本焦虑。他认为,西方哲学两千年来都在追求这个问题的解决,而解决的共同指向就是要找出一个“超验所指”,即把思想规定投射到思想之外,从而作为思想规定的客观依据。上帝、绝对理念、物质等都是要超越于经验之外使思想的真理性、客观性、确定性获得保障的终极基础。这也就是高清海老师曾经说的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化的思维方式,邹化政老师把它叫做“精神物质化”。本体论化、精神物质化都意味着要给思想规定找出一个在意识之外的客观根据。

在这样的意义上,西方近代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或者说整个西方传统哲学自身就是一个悖论:它既要内在于意识,又要超越意识之外。内在意识是由用思想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要超越意识之外则是由思想规定的客观性要求决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个思维的规定,上帝要获得一个终极基础的地位,就必须对象化、异化,并投射到人的意识之外,作为外在于人的最高根据。因此,无论是保存着偶像崇拜残余的原始宗教,还是基督徒的宗教信仰,总要一定程度地把上帝物质化,否则那个上帝就是缺少客观性的上帝。同样,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要外化为自然也是为了寻求一种客观性,没有客观性的环节就不可能成为内在意识的客观支撑。“自为的理念,按照它同它自己的统一性来看,就是直观,而直观着的理念就是自然”[3],从而绝对理念作为一个自然的逻辑先在的根据,就在自然之中,而不是超越于自然的独立存在。所以,绝对理念作为全部内在意识的最高根据,它必须具有客观性,从而也就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内在意识。

用思想这种形式去把握世界,就必然把世界变成思想的世界,即已经被思想的逻辑之网规范了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理解康德的物自体,没有思想这张网我们就无法看世界,而透过这张网,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思想,不是物自体。所以,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要求超越意识自身,这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悖论。要使内在意识的思想规定有客观性、确定性,就必须使意识达到外部对象,即康德所说的认识何以可能,胡塞尔所说的内在的意识如何切中外部实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头脑中的这些思想规定、观念如何和外部世界相一致,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所以,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同时,这也是西方传统哲学所无法摆脱的困境,即思想规定如何能够达到外部对象,如何能够和外部对象相一致。

当胡塞尔说“内在本身是无可怀疑的。内在如何能够被认识,是可理解的,恰如超越如何能够被认识,是不可理解的一样”[5]时,同样也是缘于这一基本困境。只有海德格尔有力地揭示了这一困境,击穿并瓦解了意识的内在性。按照伽达默尔的评价,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哲学功绩:“自那(海德格尔——引者注)以后,许多人都开始认为追问主体如何达到对所谓‘外部世界’的知识是荒谬的、陈腐透顶的。海德格尔把坚持提出这类问题的现象称为真正的哲学‘丑闻’。”[6]人的意识怎么能够超越内在意识呢?意识经验只能无限地扩展,而不能走出意识之外。所谓“超验的”都是我们不知道的,只要知道了就在经验之内,超验是个悖论。因此,内在意识如何超越、走出、出离、在外的表述,确实存在着一个逻辑上的困难。这也直接导致了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哲学既内在于意识,而又要求超越内在意识的矛盾的批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