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成本价格生产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按照劳动的耗费来计算的,包括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等于商品的全部价值,即c+v+m。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剩余价值率则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经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一、成本价格

生产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按照劳动的耗费来计算的,包括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等于商品的全部价值,即c+v+m。但是,生产商品使资本家耗费的东西和商品生产本身所实际耗费的东西,无论在含义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不同的。生产商品耗费资本家的只是资本,即c+v,而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不需要他耗费什么,它是由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资本家在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价格叫成本价格。若用k表示成本价格,则商品的价值W=k+m。可见,成本价格只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成本价格这个范畴,对资本主义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账簿上的一个项目,对现实生产产生实际影响,是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决定企业赚钱或亏损的真正界限,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利或失败的关键。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成本价格这一范畴,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上的不同作用被抹杀了。由于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转化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的另一部分即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成本价格以上的增加额。剩余价值本来是可变资本带来的,但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却是成本价格以上的增加额。

成本价格不是全部预付资本。预付资本不仅包括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成本价格,而且包括继续在生产中发挥作用但其价值尚未转移的那部分资本。全部预付资本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不只是所耗资本带来的,而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马克思说:“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1]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如果用P表示利润,那么,商品价值公式就转化为W=k+P,即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以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运行中,资本家唯一关心的是利润率(P′),他们总是以利润率来确定预付资本可以获得多少利润量。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用C表示)的比率就是利润率,用公式表示就是:P′=m/C。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同一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相比是剩余价值率,与预付总资本相比是利润率。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剩余价值率则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由于预付总资本在数量上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推动力,追求最大限度利润是资本的唯一目标。但是,利润率是经常变动的。影响利润率的高低主要有以下四种因素: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已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也越高,二者之间成正比例变化。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时,资本有机构成越低,总资本中可变资本部分就越大,从而所使用的劳动力也就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多,因此,利润率也会越高;反之,利润率就越低。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反方向变化。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年内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其中可变资本周转的次数也越多,同量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资本的比率即年利润率也就越高。年利润率与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节省不变资本,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预付资本量,利润率就会提高。

三、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市场价值

部门内部的竞争,是指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资本家之间,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展开的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在生产领域表现为:开展技术革新、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品种等;在流通领域表现为:争夺销售市场、取得优质原材料、调整产品销售价格等。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使生产同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形成为统一的市场价值。

马克思说:“市场价值,一方面,应看作是一个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平均价值,另一方面,又应看作是在这个部门的平均条件下生产的、构成该部门的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只有在特殊组合下,那些在最坏条件下或在最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才会调节市场价值。”[2]市场价值是市场价格涨落的中心。显然,某种条件下的商品的权数越大,比重就越大,对市场价值的决定作用就越大。具体说来,市场价值的决定有三种情况:①如果中等生产条件生产的商品量占很大数量,市场价值就按中等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的个别价值来决定。②如果最坏生产条件生产的商品量占很大数量,那么,市场价值就按最坏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的个别价值来决定。③如果最好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量占很大数量,那么,市场价值就按最好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的个别价值来决定。

市场价值是市场价格涨落的中心。市场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市场价值的高低。此外,市场价格还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求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的背离。当供大于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低于市场价值;当供小于求时,市场价格就会高于市场价值。但是,供求关系的变动也会形成抵消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偏离的趋势,从而使市场价格总额与市场价值总额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商品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的一致,是从商品交换过程的长期趋势、从价格涨落的平均数来看的。

四、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由于各部门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部门利润率。同量资本投在利润率不等的各个部门,就获得不等量的利润。这一现象,必然引起资本家之间为追逐最大利润而展开竞争,促使利润率平均化。

假定社会上有Ⅰ、Ⅱ、Ⅲ三个不同的生产部门,各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资本周转速度的差别存而不论),但剩余价值率相同,从而各个部门的利润率不同。经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其过程可用表6-1加以说明:

表6-1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在表6-1中,Ⅰ、Ⅱ、Ⅲ这三个不同的生产部门投入的资本量都是100,剩余价值率都是100%,但部门利润率却分别为30%(Ⅰ)、20%(Ⅱ)、10%(Ⅲ)。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差异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不同于部门内部的竞争,它是为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表现为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它既包括原有资本在各个部门间的流出和流入,也包括新资本的投向和规模大小的变动。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这种自由转移,通过各个部门商品供求总量的变化和商品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结果造成一种趋势:社会各个不同部门的不同利润率平均化,形成社会平均利润率(P′)。可见,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必然结果。

平均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其公式是: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预付总资本×100%按照这个公式,上述三个部门的平均利润率为:60÷300=20%。

社会各个部门的资本家,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资本量大小相适应的那部分利润,就是平均利润(P)。虽然从全社会来说,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一致的,但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许多部门的剩余价值量和利润量就不一致了。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似乎利润的多少是由资本的数量决定的,利润的实质和来源被掩盖起来了。

五、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商品不再是按照价值c+v+m出售,而是按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的生产价格出售。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为了说明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列表6-2如下:

表6-2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

从表6-2可以看出,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各个部门的商品都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各个资本家都获得了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转化为价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背离。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首先,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从个别商品看,生产价格和价值在量上不一致,但从全社会看,社会各个部门的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因而,各个部门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其次,生产价格的变动虽然有它的特殊性,但最终还是由商品的价值变动引起的。决定生产价格变动的因素有二:一是平均利润率的变化,二是商品价值本身的变化。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是一种趋势,只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生产价格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本身的变动。生产价格中的成本价格是由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构成的,它们本身就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生产价格中的平均利润是由社会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决定的,如果社会资本总额既定,就取决于平均利润率的高低,而平均利润率的变化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本身的变化和剩余价值总额与预付资本总额的变化,这两种变化,最终还是归结为价值的变化。

随着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同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相一致的。从原始社会解体到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几千年中,商品按照价值进行交换,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这一中心上下波动。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阶段,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资本自由转移,平均利润率形成,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越出一国的边界进入世界市场时,竞争也就在世界市场上展开,平均利润率就越出一国的范围,但它要受到国际垄断因素的影响。

六、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由各生产部门的相互竞争而形成的平均利润率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从长期来看,平均利润率的水平存在着下降的趋向。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指平均利润率随着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趋向下降的客观必然性。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下降,从而资本所运用的劳动力相对减少,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总额与总资本的比率也必然随之降低。因此,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特有的表现”[3]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绝不意味着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量的减少,因为决定利润量的因素不仅仅是利润率,而且还取决于资本总量。如果资本的总量不变,利润量会随着利润率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利润率不变,利润量又会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减而增减。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资本积累,社会资本总量也在不断增大。在日益增大的社会总资本中,虽然可变资本的相对量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减少,但其绝对量却在增加。因此,即使利润率下降,利润量仍然会增加。

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量的增加是资本积累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一方面,由于资本积累使资本总量增大,其中可变资本也增加,利润量必然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资本积累过程又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在可变资本增长的同时,不变资本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引起利润率的下降。由于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利润率的下降同利润量的增长紧密联系,所以,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又称为利润率下降但利润量同时增长的规律。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平均利润率并不是直线下降,而是一种趋势,因为有一系列的因素发生相反作用,阻碍、延缓并部分抵消这种下降。第一,剩余价值率提高。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中,资本家采取各种办法榨取剩余价值,特别是采取相对剩余的生产方法,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就会延缓利润率的下降。第二,生产资料价值的下降。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降低生产资料的价值,使不变资本的价值与它的实物量不按同一比例增加,从而延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阻碍利润率的下降。第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这一方面给在业工人造成压力,使他们的工资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又使某些部门和企业宁愿使用手工劳动而不使用机器。这样一来,既能增加剩余价值量,又能延缓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第四,对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大量输入廉价的原材料和生活资料,降低不变资本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从而提高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同时,又把商品输出到经济落后的国家去,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取得大量的利润。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4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99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3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