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趋势和变化,它的萌芽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资本主义全球化在资本主义历史阶段是一种客观规律,它是必然会发生的。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经济全球化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品贸易的全球化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金融资本的全球化两个阶段。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史中迎来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也是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达到顶峰的时期。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趋势和变化,它的萌芽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资本主义全球化在资本主义历史阶段是一种客观规律,它是必然会发生的。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经济全球化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品贸易的全球化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金融资本的全球化两个阶段。19世纪末,由于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的工具和动力操作系统有了很大改进,铁路的修建也随着殖民主义的盛行而延伸到了世界各地,交通方式带来的便利条件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大规模商品输出成为可能,而后又随着交通运输费用的下降,资本主义各国在国际商品贸易中开始活跃。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史中迎来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也是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达到顶峰的时期。它在国际经济中建立起了最初的商品生产和原料供应的地区与国家间划分,将经济落后的大多数国家卷入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跨国界经济交融。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内容比较单一,参与的国家分工明确,实际上就是殖民国压榨和剥削被殖民国家的过程。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也局限于生产商品的各种贸易活动。这种国际经济交往很快就被两次世界大战所打破,战争切断了经济交往的和平方式。战争期间,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停滞下来,一切生产都为战争的胜利所服务,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非常短暂,没有发展的空间。在二战后,欧洲各帝国在经济、军事、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均受到重创,经济发展都是以尽快恢复国家正常化运行为目的。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美国和苏联两个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超级军事大国处于长期冷战状态,双方阵营中的国家都不可能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世界经济融合和全球化在这一时期也无从谈起。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开始尝试外放型经济路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这时欧洲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恢复了其经济势力,并通过区域一体化等政策迎来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黄金时期,美国成为了引领世界发展趋势的超级大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高度融合期,全球经济体系在各国突增的贸易往来和金融交往中成长起来。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贸易规模是70年代的两倍,全球经济贸易额在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了近7%。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始尝试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消除了贸易壁垒,实现了真正的全球经济大融合。

1.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生产关系和模式的转变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资源、技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资料提供了再分配的巨大市场,同时它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模式。在国际经济分工中,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混合型国际分工模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线性分工模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以商品生产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向了信息产业发展阶段,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力分配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全球化为产业分工和制造业的分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苹果公司,这是现在世界知名的移动通讯设备制造与服务企业。它的总公司设在美国加州,主要生产电话、计算机、移动传播设备等产品,并提供相关产品的配套服务系统及其设计、销售。苹果公司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跨国公司利用经济全球化的资源,实现了公司的管理、产品设计、系统和软件开发、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分离。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在其总部美国加州完成,其产品的生产和组装均由第三方制造商承担,这就意味着我们使用的iphone、ipad、ipod、imac等苹果公司的产品,其成品来自于世界各地,美国、德国、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都是苹果公司产品的重要产地。另外一个例子是波音公司,它是全球最大的飞行机械制造商,其产品涵盖军工、民用、商用等不同领域,其总公司位于美国芝加哥。波音公司的波音787梦想飞机的零部件和子系统依靠全球采购,主要部件供应企业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意大利和日本,可以说全世界都是波音787的产地。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从“一国行为”转变为“国际行为”。

2.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已经不再是经济发展的趋势,而成为世界普遍联系的一种主要方式,其核心是资本的全球化。列宁在分析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时指出:“金融资本的密网可以说确实是布满了全世界。在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的,是设在殖民地的银行及其分行。金融资本是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由于帝国主义的实质没有改变,而经济全球化的操控者实际上也正是帝国主义国家,因此列宁对于银行和金融业作用的论断之于现在的世界经济本质仍是正确的,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最深刻的变化仍是在金融领域。金融垄断资本无所不在的事实,使得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全球化也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即金融资本的全球化。目前,经济全球化正是以资本占有更多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全球化,无论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进行投资,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国际化,也正是资本国际化推动并造就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金融资本全球化方面,最明显的是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已经超过了生产的增长速度。1985年—1995年,世界贸易额年均增长约5.5%,为同期世界生产平均增长率的两倍。经济的金融化进程开始于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全球的金融、证券市场得到了空前发展,国际信贷和资金流动金额也大大超越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在国际资本流动过程中,资本主义各国财团、金融寡头和国有企业直接投资国际市场中的金融资本对国际经济关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构成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另外,为资本全球化带来飞跃发展的是信息技术的大变革,特别是美国90年代展开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开发与应用,使资本流动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并在交易速度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证券业的交易方式铸就了里程碑式的变革,全球化、即时性和电子化的交易模式成为现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每一个企业都在全球网络中衡量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3.金融资本全球化的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资本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全球化流转呈现出三个新特点。一是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全球金融活动中,金融资本流转的数额越来越大。二是依托电子交易平台而产生的资本流转速度越来越快。同时,由于大量金融信息的涌入和操作的即时性,市场调控的滞后性也明显地显现出来,导致其增值的空间难以预料,有时增长过快,金融风险和金融泡沫就随时存在于交易当中。三是金融的流转行为带上了社会和政治色彩。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它不仅包括由国际货币的交换关系而构成的货币汇率体系,而且还包括由政府与银行分享信贷、编排利益分配而结成的政治经济结构。既得利益者和掌握权力者改变了金融交易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当代金融资本演化的核心并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其产生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上。

经济全球化是近代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并统治全球的过程,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首的资本家利用其资本和技术的优势,进行资本的国际扩张,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利润,对全球财富进行重新分配的过程,是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以及信息超越市场和国界进行交换和扩散的现象。资本冲破国界的限制,使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更大限度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有效配置,便于获取更多的世界财富。为此,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文化、大众媒体等国内外资源和优势,竭力推进资本和贸易自由化为主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力图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卷入全球经济和市场中来。

经济全球化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资本输出提供的巨大的市场和扩张空间,每一个进入全球市场的单元都可以成为资本家榨取利益的对象,这种开放性对资产阶级构成了不可抗拒的诱惑,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更加尖锐化,其生产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新特点。

首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由单一化向全球化、综合性发展。传统资本主义矛盾集中爆发的表现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经济萧条和经济危机,一般只在本国内发生,影响不会扩散至他国,相对产生危机的原因比较单一。而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资本与个人资本都投身于一个国际大市场中,且没有任何政府性调节措施,资本在社会化、自由化和国际化的作用下追求无限扩张。但这种资本的扩张与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容量的局限性相冲突,就会导致资本积累的过度膨胀与消费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并且这不是一个国家的事,而是参与到资本竞争的每一个利益集团的事,它们包括了资本主义国家及其私人财团、跨国公司和大量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这样就使矛盾在不同的国家和利益集团中展开,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政策和国际市场走势的影响。同时,又没有国家强制性的调控手段和干预政策来解决其矛盾,这就使资本主义的生产矛盾在全球经济中变得更加复杂,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全球金融体系在进入到完全虚拟化阶段后,呈现出更加脆弱的一面,以金融体系为主要经济支柱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席卷后,不仅对国家经济造成重创,随之出现的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等多层次并发的连锁反应给国家各方面都构成了灾难,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危机造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损失。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欧洲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低迷至今,美国在此基础上又爆发了国内的次贷危机,导致大型金融财团的破产和国内失业率的居高不下。

其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愈发国际化、尖锐化。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在一战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导致的社会危机。二战后,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得到大发展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随着全球扩张已经跃出了国内社会矛盾,而愈发向国家间矛盾转变。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难以调和的利益矛盾,有人将其概括为“南北矛盾”。这种矛盾的形成和急速恶化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处于不平衡、不对等的状态,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劳资剥削关系国际化。南北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也成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突出矛盾,它加深了南北国家间的贫富差距,由经济矛盾所导致的政治矛盾、文化冲突接踵而至。资本主义国家在主导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引起的国家主权弱化,生产过剩,生态与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也都跨出了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了国际问题,造成了很多地区的矛盾冲突不断,甚至战火连年,最终也会反馈回资本主义世界内部。

最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日甚,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劳动、资本、产品的流动加速,资本大量外流,国内投资逐渐减少,产业饱和及新技术的开发使就业岗位增长缓慢,造成大规模的失业,使领取失业金和救济金的人数骤然增多,国内贫富分化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国内资本大量流往海外,国内市场日渐空虚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常态,为了避免高税收和低收益率,大企业纷纷减少在国内的投资和生产规模,将大量实业转往海外发展中国家,这使资本主义社会持续高失业率,工人阶级生活不复以往宽裕,生活质量的下降必然引起民众的不满情绪,使社会矛盾激增。而政府税收的减少也难以维持过高的福利投入,这就使缓解社会矛盾的方式进一步弱化,社会秩序的可控性逐渐下降。法国在这方面最为明显。欧洲国家一直奉行福利国家原则,但由于法国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海外资本对国内经济拉动的无作为,政府税收下滑严重,财政收入不足以支付高额的社会福利费用,因此法国废止了多项福利政策,对失业人员的救济金也一降再降,导致国内游行不断,社会购买力下降,给经济发展带来恶性循环,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矛盾较过去更为突出。

资本主义在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后,由于遇到了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多重矛盾挑战,开始了新一轮的政策和制度改革,其实质还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设计一套能够缓解这些矛盾发展的方案,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不断调整生产方式和国家政策,但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及其阶级矛盾在全球化的今天仍然是不可调和、无法解决的。

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二战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由于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等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改变,使世界进一步融为一个整体,各个国家都在国际市场中建立了深刻的甚至是赖以生存的联系。资本主义市场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逐渐转变为世界市场,在国内占据生产和金融资本垄断的集团也冲破了国界的限制,将其枝叶伸展到了国际市场中。但其帝国主义的特征和本质并没有消除,在这种资本全球化扩张中,资本主义的唯一目的就是继续在更广阔的市场中攫取利益,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其攫取利润的手段更加隐秘和多样化。但不论采取何种手段和方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市场和经济发展中生存的基础,依旧是帝国主义式的抢占和掠夺资源与市场,这是由帝国主义本质和特征所决定的。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帝国主义国家不能再以赤裸裸的武力手段瓜分世界、抢夺殖民地,那么它们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对帝国主义有利的国际经济体系,以实现在全球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获得垄断给它们带来的巨额利润。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就在这样的现实要求下发展起来了,其直接原因就是“冷战”后国际经济的大融合与经济全球化体系的建立。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引导者和规则制定者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国际经济体系的形成必然使利益倒向资本主义国家,其推行的经济发展方式也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全球化,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在这种大环境里有了充足的发展根基,其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异常迅猛。如今,庞大的国际垄断资本几乎控制了国际经济的各个领域,甚至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向起到了决定作用。进入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时期,各国的大公司和大财团都不再满足国内的经济份额,而将寻求在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作为发展的目标。当今,国际垄断资本已经渗入到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科技、能源等各个方面,几乎无孔不入,无所不在。有时,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都会受到渗透于内部的国际垄断资本的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资本主义化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大型垄断组织推向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之一便是迎来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经济全球化的确立和世界市场的真正形成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核心条件。当今,无论国家大小,是否发达,经济是否繁荣,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受到国际垄断资本的强大影响或控制,几乎所有国家的人民都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信息渠道同国际经济发生着普遍联系,越来越多的大型网络商城都开通了跨越国界的销售业务,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在不同程度上消费着跨国垄断集团的产品,这些产品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例如,各国观众对美国大片的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态度、行为观念甚至意识形态也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渗透到他国人民生活中。总之,国际垄断资本通过各种跨国公司和贸易组织、国家联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世界经济命脉,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人民消费。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在资本国际化流动中实现不断增值,它也是资本扩张的最高阶段。它是以资本在国际市场的直接投资为主要内容,以生产、贸易、信贷等国际化发展为主要资本投资形式的货币资本国际化运动,并在这一运动中实现其价值增值和垄断利润。这种国际垄断资本与帝国主义初期的私人垄断资本相比,已经从国家的范畴中解脱出来,它几乎超越了国家主权的限制,甚至影响了国家的内政外交策略。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其本质的具体体现。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一书中把帝国主义定义为“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他特别强调生产垄断和金融资本的发展是帝国主义的最重要特征。列宁的这篇论述帝国主义的经典文献距今已经90多年,这期间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但历史证明列宁的分析和结论仍是正确的。除了“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以外,其他几点列宁论述的帝国主义特征都以新的形式发展到了极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旧殖民体系彻底瓦解,帝国主义国家不得不被动地解放其殖民地,但帝国主义国家也不会允许其发展的经济基础就此消失。依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手段,例如,经济渗透的方式、国际援助的方式,甚至是小规模的军事干预手段,去践踏弱小国家,掠夺它们的资源、特别是能源,这再一次说明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

列宁指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在那时,国际垄断同盟还是国际托拉斯组织。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国际垄断同盟不仅没有消失,还以新的形式更多地占据了国际市场和国际社会中的垄断位置,主要分为两种新形式:跨国公司和国家经济联盟组织。

1.跨国公司

作为现代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国际经济领域中,占垄断地位最广的单位——跨国公司,是私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各国大垄断企业瓜分世界的同盟,而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性垄断企业。它是通过直接投资、转让技术等活动。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与当地资本合股拥有企业的国际性公司,或通过资本、技术、知识产权等控制所在国的公司,通过总公司控制世界范围内的生产、销售和其他业务活动。跨国公司实际上就是一种变形的国际垄断组织,它以总公司为管理核心,将其子公司遍布于世界各地,成为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在各子公司的所在地力图垄断该地的所有与之相关的产业,甚至排挤、吞并当地的同类小企业,若不遇到国际规制或当地的约束,其发展则会演变为垄断当地的产业系统,最终决定该地区该产业的生死存亡,在一些重要的生产领域,若是出现跨国公司垄断生产的现象,就会触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权力体系。

20世纪60年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其发展初期主要将子公司设立在资本主义内部,尤其将主要精力投向欧洲各国。战后,美国启动了“马歇尔计划”,投入大量资本援助欧洲经济复兴,其目的是在经济上控制欧洲各国,使其不能再对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巩固自身的超级大国地位。但援助计划却是美国的各大企业纷纷向欧洲国家注资,设立子公司或直接开办工厂,这些企业逐渐成为第一批跨国企业。到60年代中后期,逐渐从战争的创伤中复原的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曾经的经济强国,也不满足于被美国所压制,其大财团和金融资本家也开始将企业向海外拓展。7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的数量已经达到7000多家,主要来自于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到1971年时,各国跨国公司的国外产值已达5000亿美元,约合1971年各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总额的1/4。有的跨国公司的年收益甚至超过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世界市场的成熟,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大跨国公司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一些跨国公司跳出国家范畴,实行跨国公司间的强强联合,以强化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90年代末期,更是掀起了一股跨国公司合并浪潮,其中涉及多个巨型国际财团,如美孚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奔驰公司等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其合并的金额之大,涉及的领域之广,足以顺应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这种合并趋势说明了国际垄断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国际垄断巨头的垄断程度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统治地位越来越稳固了。

跨国公司的发展,不断对国际行业内部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越来越体现为对各国生产部门配置的影响和对各地区资源利用、开发的影响,其企业文化也渗透到了世界各地,对各国人民的消费习惯和投资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国家经济联盟组织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是国家经济联盟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顺应时代要求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而开始形成,资本的扩张和联合也由私人行为转变为政府间的联合,在企业、财团联手形成国际垄断同盟的基础上,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欧洲各国形成了政府间或非政府间的经济联盟组织,带有政治色彩的国家间经济垄断组织开始出现。国际垄断资本的扩张形式又有了新内容。战后,欧共体的形成便是这一国际垄断形式的典型实例。美国在二战后为巩固并加强它对西欧的控制和孤立、对抗苏联,在欧洲推动比利时、法国、荷兰、意大利、德国和卢森堡在钢铁、煤炭上的经济合作。在欧洲历史上,法国和德国的大财团有着悠久的合作关系,两国的银行金融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欧洲钢铁和煤炭的生产中心正处于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的三角地带,是欧洲重工业的核心地区,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这一地区的支持。战后欧洲经济受到重创,再也不复以往的霸主地位,处处需要在美国的干预下进行恢复重建,这是令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人难以接受的,因此,欧洲六国在美国的有条件的经济支援下,开始在钢铁、煤炭生产领域的合作,终于形成欧洲共同市场。六国政府于1951年4月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是欧洲大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联盟建立的标志。1957年3月,由于“罗马条约”的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欧洲国家的经济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紧接着,六国又在建立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农业政策方面取得了成效,在几国间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促进商品、劳务、劳动力和资本在欧洲大陆内部自由流动,促使各国经济快速复苏和发展。70年代初,欧洲共同体又开始组织建立经济和货币同盟,并加强国家间的政治合作,向政治联盟方向迈进。1973年1月1日起,英国、爱尔兰、丹麦正式加入欧共体,成为欧洲联盟的成员国,进一步扩大了这一国际联盟的范围与实力。欧洲经济共同体拥有九个成员国后,其全部人口数量超过了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出口贸易额则约为美国的3倍,黄金外汇储备也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和黄金外汇储备最多的持有者。欧洲经济共同体在欧洲通过签订贸易协定,建立了十七国自由贸易区,为欧洲经济一体化做了充分的准备。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它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中最大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组织。它已成为抗衡超级大国尤其是抵制美国霸权主义扩张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性联盟实质上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一种新形式。

从资本扩张到世界市场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特点来看,无论是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还是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家们都在拼命地进行利润搜刮,其手段随着经济发展而转变为金融资本的扩张。资本的本质就是不断地增值和扩张,否则它就不能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对外进行扩张和侵略的历史。在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以前,世界被帝国主义国家所瓜分,无论是领土还是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和掠夺都带有强烈的军事强制性,即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手段为资本家们开拓世界市场。这种扩张把弱小国家强制霸占为自己的殖民地,然后进行经济封锁、资源掠夺。但在二战后,国际社会的公约已经不允许用暴力侵略他国,尤其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市场更多地被资本、信息和技术所占领,垄断的手段更为隐秘和温和。在市场经济全球化、金融贸易自由化、各国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中,只有使用合法的手段才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隐形的侵略则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欣然打开国门,邀请资本家们对自己的国家进行隐形的霸占。在资本、技术、信息和管理方式上占有优势的企业就以经济渗透的方式进入世界各国的国门,以为这些国家带去资金投入、技术进步,帮助这些国家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为幌子,占领世界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这一时期的垄断发展其目的与帝国主义垄断时期并没有区别,只不过其手段和形式更加隐蔽,以经济渗透的形式取代了武力霸占的暴力手段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