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议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

浅议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资本主义经济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经济条件。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传入了中国,并迅速地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接受。这就为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准备了思想条件。

浅议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

徐文勇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

摘 要:马克思主义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得到传播、应用和发展,最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分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在当时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实现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努力的结果。本文主要围绕20世纪20年代前后,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变动,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和中国先进分子的努力,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结合,为马克思主义的快速中国化方面而展开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条件

毛泽东曾精辟地论述到:“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的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便是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具有中国形式,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次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具体实践相融合,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然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结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一开始便面临着许多的困难。首先,当时所谓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且很落后,这同马克思所设想的由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其次,中国是一个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也有了些发展,但无产阶级的数量是很有限的。还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的革命理论,与中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另外,当时除了马克思主义之外,还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华民族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是分不开的。

1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被迫开辟通商口岸,外国资本家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也开办了一些厂矿企业,这些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首先,从经济上看,由于洋务运动及辛亥革命等的影响及其他因素等,中国虽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民族工商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建的厂矿企业,包括外国资本的直接投资及官僚企业等。这些资本主义经济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经济条件。其次,从政治上看,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队伍也得到了发展壮大,他们深受外国资本家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工作时间特别长、工作环境特别差且工资很低,因而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同时,他们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也迫切需要有己的革命理论作为指导来改变命运,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阶级条件,也迎合了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需要。

2 西方思想的传入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在鸦片战争以前,便有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授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也使中国人对西方的传统文化和启蒙思想有了初步的接触。1840年鸦片战争后,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主动地去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君主立宪到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形成了东西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但这一切却并没有使中国达到国富民强、抵御列强的目的。相反中国却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呼唤着能有新的革命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传入了中国,并迅速地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接受。特别是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中,随着大量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传入中国,大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首先,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提*新文学;反对旧道德,提*新道德,对封建文化进行了批判和揭露,扫除了新思想、新学说输入和生长的思想障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提*民主政治;反对迷信,提*科学,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使中国人普遍接受了民主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熏陶,具有了一些民主思想和科学观念。这就为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准备了思想条件。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来自于西方的理论,要想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首先就是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实现这种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早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由于西方传教士的作用,在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刮起了一场东学西渐的旋风,中国的佛道儒等传统思想也在这时候传入了欧洲等地,当时整个欧洲的思想界也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儒佛道三家的哲学思想,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是吸收了中国的一些思想资源的,这就使得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马克思主义时没有太多的生疏感和排斥性。

同时,20世纪初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点,这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却深受着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同时,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地加深,战争一触即发。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此时,中国的先进分子也在不断地寻找新的能够改变中国命运的先进理论作为革命指导,马克思主义在这时传入了中国,这便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能够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现实条件。后来的实践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但它们之间的结合却是可能的。

第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一些相同相似之处,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无神论思想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相似之处,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大同”理想也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有相同的地方。第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实现过程来看,还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觉地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重新的解释,进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结合。例如第一个在中国大地上竖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李大钊,他对唯物史观的内涵作了较准确、较系统的阐发,并对唯物史观的思想来源进行了独立的探讨,进而以这一新的历史观来考察中国的历史、现实与前途,提出了新的未来社会的构想。还有后来在20世纪对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等等。第三,马克思主义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思想吸收了人类社会上千年来的优秀思想文化,具有超民族和地域的世界性意义,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尤其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还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在于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且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不仅提出了革命的理想,而且指出了实现革命理想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这是许多近代社会思潮所不具备的,因而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第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就是儒道法墨等各种思想融合的结果,同时吸收了外来文化。到了近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后,大量的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实现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扫除了一些障碍。

4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是在19世纪中期以来由西欧发端并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展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结果,也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在寻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上屡遭失败,而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片曙光,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并快速地实现了中国化。

首先,俄国的历史同中国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两国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都曾因自身的落后而受到西方国家的欺凌,同时,两国都未经过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都很弱小,同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其次,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动乱不安,人民苦不堪言。1916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扶植其在华的代理人,其并不希望在中国建立起统一、富强、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恰在这时由于国际共产主义的成立和积极工作,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更坚定了中国先进分子对社会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传入了中国,因此,可以说俄国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外因。最后,俄国十月革命后第一个宣布了对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同时奉行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进行了无私的帮助和指导。这一切使得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倍感亲切,同时坚定了中国人民走俄国的道路的信心。

还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快速地实现了中国化,这当然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正确道路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当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正确方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不断地克服党内的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错误。

以上便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的几点分析,正是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同中国相结合,并快速地实现了中国化。

参考文献

[1]何继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肖巍.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何萍,李维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王继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进程与启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5]张传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