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工就业结构代际演变的动因及对策

农民工就业结构代际演变的动因及对策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在就业结构方面也产生了代际演变。农民工就业的性别结构代际差异性在传统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仅为26.9%,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男女比例已经变得较为均衡,女性的比例达到40.8%。农民工就业的区域结构代际差异性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本身来看,来自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比例分别为31.4%、38.2%和30.4%,来自中部地区的最多,总体分布较为平均。

农民工就业结构代际演变的动因及对策

何祖润 张 鹏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30)

摘 要:当前我国农民工群体已经出现明显的代际分化,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在就业结构方面也产生了代际演变。本文从农民工就业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产业结构及区域结构五个维度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结构代际演变的差异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 代际差异 就业结构合理化

引 言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劳动力群体,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及其收入情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城市融入与生存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民工群体已经出现明显的代际分化,新生代农民工数量有8487万,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1],他们正逐渐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具有择业期望高、受城市化影响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两代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差异性,并在就业结构方面产生明显的代际变化。深入分析这种变化及其动因,对优化我国农民工的就业结构,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增加,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葛晓萍(2011)、张国锋(2011)、赵玉国(2011)、任佳佳(2011)等分析了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方面的作用。沈琴琴(2011)、魏天辉(2010)等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农民工就业权利保障方面。谭永生(2011)、谢韶光(2011)、颜毓洁(2010)等研究了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王丽霞(2010)分析了两代农民工在价值观、行为取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差异。陈藻(2011)将两代农民工就业代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概括为职业价值观、就业发展能力和就业质量。杨竹和陈鹏(2009)分析了两代农民工外出就业动机方面的差异。陈如(2009)提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若干代际分流机制。周可、王厚俊(2009)则比较了两代农民工的流动动因及择业期望方面的代际差异。上述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虽然较为全面,但对农民工就业结构代际演变的研究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就业结构代际演变的动因并提出对策,希望能够为政府促进农民工合理就业提供决策参考。

1 农民工就业结构代际演变的现状分析

(1)农民工就业的年龄结构代际差异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33.7岁,而新生代农民工仅为20.6岁,其中80后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1.1岁,90后平均只有17.2岁[2]。从农民工的平均年龄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左右,年龄在16—25岁占到了41.6%[3],接近这一群体数量的一半。我国外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队伍的主力军。并且,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比传统农民工更早,他们几乎是初高中刚毕业或毕业后不久就进城,不同于父辈是在经过多年的务农生活后才外出打工的情况。

(2)农民工就业的性别结构代际差异性

在传统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仅为26.9%,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男女比例已经变得较为均衡,女性的比例达到40.8%。尤其是在年龄居于16—2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占到了近50%。另外,女性的比例与外出农民工的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农民工的比例随之降低,二者呈明显的反比关系。(见图1)

img1

图1 我国农民工就业的性别结构代际差异性

可见,女性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的数量和比例正在大幅度增长。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村女性渴望走出农村,到城市实现自身价值。

(3)农民工就业的知识结构代际差异性

在全部外出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文化程度为“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比例已经达到9%和6.4%,相对的,上一代农民工中该比例仅为2.1%和1.4%。首先,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整整比传统农民工多出一年。其次,从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为30.4%,比传统农民工高出了近4个百分点[4]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还不高,接受技能培训的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但相比传统农民工而言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这也间接说明了我国外出农民工的知识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4)农民工就业的产业结构代际差异性

从国家统计局2011年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从业的主要行业分布情况来看,首先,新生代农民工仍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在传统农民工31.5%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近13个百分点。然而,从事建筑业的比例却有明显下降,传统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例为27.8%,而新生代农民工仅有9.8%。其次,新生代农民工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比重也有所上升。(见图2)

img2

图2 我国农民工就业的产业结构代际差异性

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就业行业时,比父辈更加注重就业环境、行业发展等因素,呈现出了新的行业倾向性,他们希望选择更安全、更体面的行业就业。

(5)农民工就业的区域结构代际差异性

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本身来看,来自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比例分别为31.4%、38.2%和30.4%,来自中部地区的最多,总体分布较为平均。但从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就业的区域结构来看,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务工的比例分别为72.3%、12.9%和14.4%,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仍选择在东部地区流动务工[5]

然而,对比枟中国农民工调研总报告枠中2004年的数据和枟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枠中2009年的数据可见,2004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占到了农民工总量的70%,到2009年则下降到了43.6%。并且,2009年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占总量的31.1%,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例也比上一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6]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大多仍然倾向于向东部地区流动,但较父辈而言,他们中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

2 农民工就业结构代际演变的动因

(1)年龄结构演变的动因

①对务农及继续接受教育的倦怠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年龄趋于年轻化。

与传统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多数是中学毕业后就流向了城市,他们通常在农村没有土地,也没有务农经验。有些新生代农民工甚至因为父辈外出打工,他们从小就生活在城市,对家乡或土地的归属感相对父辈来说比较淡薄。另外,新生代农民工也很少有人愿意中学毕业后继续读书,由于家庭经济压力、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更愿意在完成基础教育后便开始赚钱,减轻家庭负担。

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学毕业后,既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也不愿意继续接受高等教育,造成了我国农民工的年龄结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的现状。

②成长经历受城市化的影响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愿望更为迫切。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在心智尚未成熟的时候就受到了城市化的巨大影响,极易被同化。他们热衷于模仿城市人的生活,渴望尽快走出农村,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比父辈融入城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高涨,导致了这一特殊群体在接受完基础教育后迫不及待的选择外出务工,这也是导致我国外出农民工年龄结构变得更为年轻化的一大动因。

(2)性别结构演变的动因

①重男轻女思想淡化促使更多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外出务工以追求自身价值。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更新,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已经受到了现代化的巨大冲击。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事业上走向成功,动摇了扎根在我国农村多年的重男轻女观念。

新生代农民工是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一代,这一代农村女性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她们不愿意像上一辈一样留在农村结婚生子,一辈子靠务农为生。她们受城市化的影响,认为女性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女性也可以走出农村,通过到城市务工来追求自身价值。

②女性受婚姻家庭影响的弱化降低了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外出就业成本。

从枟中国统计年鉴枠中2005年和2010年的数据对比来看,我国20—24岁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已经从120.85%降到了86.61%,这表明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女性选择了晚婚晚育。我国农村的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应该尽早结婚生子,但由于农村新一代女性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村女性也接受了晚婚晚育的观念。她们大多还没有婚姻和子女的牵绊,不用考虑外出后子女和家庭的安置问题,外出务工的隐性成本比上一代更低。这也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远远大于传统农民工的原因。

(3)知识结构演变的动因

①父辈对其学历的高期望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水平普遍高于传统农民工。

传统农民工的学历水平大多只有小学或初中,他们因为在城市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在21世纪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已经很难改变,因此他们将期望寄托于子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子女拥有比自己更高的学历水平,并且这种趋势在一代代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中将会越来越明显。一项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学历水平期望值是非常高的,其中希望子女拥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的比例高达38.8%[7]。父辈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水平的高期望,使得他们的学历水平代际变化非常明显。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促使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拥有初中或初中以上学历。

从枟中国统计年鉴枠中2000年与2010年对于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统计数据来看,拥有初中学历的人口从2000年的386057人增加到了2010年的455002人,这意味着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正在高速普及。而普及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在农村,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都受其影响。根据枟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枠统计,受过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已经达到了64.8%。义务教育的普及也是我国农民工群体知识结构快速优化的重要动因。

(4)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①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据枟中国统计年鉴枠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产值从872.5亿元增加到了147642.1亿元。第三产业的发展无疑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我国劳动力在产业结构间的转移产生了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利用外资的增加,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多数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但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支撑,这使得农民工成为了制造行业的主力军。第三产业和制造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比传统农民工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建筑业的高危性和不稳定性使新生代农民工向就业条件和劳动环境更好的行业转移

建筑业是传统农民工集中从事的一个行业,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却只有少数人选择从事建筑业,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建筑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建筑业相比其他行业而言危险性较高,建筑工地上最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另外,建筑业通常具有不稳定性,它随着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期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农民工从事建筑工作,往往一个建设项目结束后工作人员会出现调整和波动。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在总结父辈的经验教训上,更倾向于向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流动。这些行业不仅工作时间、地点较为稳定,劳动环境和条件相比建筑业也更好,且技术含量更高,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在这些行业中学得一门技术,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5)区域结构演变的动因

①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带来更多的就业区域选择。

在传统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年代,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还比较落后,他们通常选择向东部沿海、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流动。但当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时,我国的西部大开放和中部崛起战略已经产生了巨大效应。据枟中国统计年鉴枠显示,仅在2005—2010年5年间,西部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从16.9%上升到了18.3%。在东部地区的人员配置已经较为饱和、竞争压力相对较大的现状下,新生代农民工比父辈更愿意选择留在中西部地区务工。其次,近年来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纷纷向内陆转移,也给中西部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带来了就地转移或就近转移的契机。

②远距离的高就业成本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区域趋向理性化。

传统农民工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基本上都选择离开本省到东部地区谋生。他们外出务工更多的是为了温饱,其他因素考虑得较少。但新生代农民工是更为理性的一代,且他们大多不用为了温饱担心,影响他们就业区域选择的因素变得更加多元化。

一个来自西部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如果要选择到离家乡较远的东部地区务工,他要考虑到的不仅是来去的路费、所花时间,还要考虑到离开本省之后的人脉资源短缺、东部地区房价居高不下以及户口限制等诸多问题。所以,相比传统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更加理性地考虑到了远距离就业的高成本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农民工就业区域结构代际演变的一大因素。

3 促进农民工就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

①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

农民工进城就业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户籍限制这一制度性问题。首先,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处处受限,享受不到和市民同等的劳动待遇;其次,我国多年来对农村户口的歧视和偏见观念仍未改变,城市人在就业时往往享有优先权;最后,户籍制度的分割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保障性住房等问题上常常遭遇不平等待遇。目前只有尽快消除户籍差别,统筹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消除根本性的体制障碍,才能减少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束缚,为农民工群体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4.4%都没有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另外,新生代农民工中参加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7.6%、21.8%、12.9%和4.1%[8]。这意味着在我国为农民工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保体系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其中必须克服的困难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某些企业缺乏参保的主动意识,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对有意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金的企业采取惩治措施。第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识虽然比传统农民工强,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政府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农民工的参保和维权意识。第三,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往往较大,如何才能做好社保的异地转接工作,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②提升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其就业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数量优势,但在劳动力的质量提高上做得还远远不够。农民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就业质量,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但要改变当代农民工现有的学历水平已经比较困难,目前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比重,同时鼓励他们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学者指出:“要最终实现未来经济增长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变,推动知识技能型新产业工人阶层的崛起是必然选择,而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来源,代表着未来中国产业工人的发展方向,是中国未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9]

我国目前对蓝领技术工人的需求非常大,但供给明显不足,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学得一技之长是解决此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径。政府方面,应鼓励农民工积极主动参加技能培训,可借助农民工聚集的社区、组织等平台举办培训班。企业方面,应定期培训员工,以此作为提高企业效率的途径。另外,政府也可给予企业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发放培训补贴。

③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农民工就业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政府的一大课题。随着科技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必定有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此促进农民工就业结构的优化,必将是我国未来几十年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唯一可行的路径是提高第一产业生产率解放农村劳动力,继续保持第二产业稳步前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体来说,首先,要继续稳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其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的优势,解决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其次,要优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政府可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其迅速成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一大新兴领域。

④扶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区域选择。

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在近年来显现出了巨大的正效应,我国应继续贯彻实施这一方针政策,加大力度扶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减轻东部地区的人口负荷,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区域选择。近年来,东部地区已有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陆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政府应抓住此次机遇,在中西部地区引进更多的大型企业,为想就近或就地就业的农民工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同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劳动力往我国内陆地区转移,为带动中西部的地区的就业提供基础性保障,从而优化农民工就业的区域结构。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

[2]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outline.jsp

[3]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detail.jsp

[4]王丽霞.对我国农民工代际差异的分析与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0(7).

[5]李昱.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城问题对策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6]崔传义.我国农民进城就业社会管理的重大转变——实践中的问题反思与近期管理创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2).

[7]枟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枠课题组.中国农民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报告[J].改革,2009(2).

[8]陈藻.我国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人口学刊,2011(2).

【注释】

[1]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outline.jsp

[2]国家统计局住房调查办公室.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1gjtjj-outline.jsp

[3]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detail.jsp

[4]国家统计局住房调查办公室.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outline.jsp

[5]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outline.jsp

[6]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detail.jsp

[7]李昱.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城问题对策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8]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outline.jsp

[9]陈藻.我国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人口学刊,20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