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结构的演变,既是其内部结构相互调节的问题,表现为供给因素的影响;又是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需求因素的影响。一项合理的经济政策和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反之,它们将会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很大的阻碍作用。中间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生产中间产品产业的产出发生变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演变,既是其内部结构相互调节的问题,表现为供给因素的影响;又是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需求因素的影响。结合相关研究,不难看出,推动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可以包括:外部因素(政策、资源、需求等)和内部因素(供给、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等)两大类。

(一)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因素

经济发展战略、政府的政策选择、国际贸易的变化等随机变量以及国土面积、自然资源等状态变量,对于产业结构系统来讲,都是外生变量,都具有不可控等特点。一项合理的经济政策和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反之,它们将会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需求因素

从经济理论上看,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拉力。一是消费需求升级拉动。不同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随着居民收入增加,需求弹性高的行业增长较快,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10]二是产业技术升级拉动。不同行业技术进步快慢不同,技术进步越快、劳动生产率越高的行业规模扩张越快,它们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贡献度便不断提升,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技术升级不可能逆转,因此导致产业结构升级逆转的主要因素只能是消费需求调整。需求结构、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需求结构、贸易结构的变化是拉动产业结构演变的外部原因,产业结构是各种需求因素经产业关联机制运作作用的结果。凡是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如国民收入的水平和分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比例、产品结构等,均是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将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升级。需求结构与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析[11]:

1.总需求结构——中间需求率和最终需求率

中间需求,即对中间产品的需求。“中间产品”是指当期总产出中,在当期又回到生产领域被各部门在生产中消耗掉的那部分产品和劳务。最终需求,即消费、投资、存货增减和出口等需求之和。满足最终需求的产品,即最终产品,具体是指当期总产出中,在当期不再回到生产领域而被最终使用的那部分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和全部产出的比率称为中间需求率,最终产品与全部产出的比率称为最终需求率。一般来说,中间需求率较高,则在全部产出中,能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的比例就较低,相应的产业结构系统的效率就较低。如果最终需求率较高,则在全部产出中,能向社会提供较高比例的最终产品,相应的产业结构系统的效率就较高。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决定了生产中间产品的产业和生产最终产品的产业的比例关系。

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各自内部结构的变化,也会牵动整个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中间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生产中间产品产业的产出发生变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相对于中间需求而言,最终需求因素更活跃,变动更频繁,最终需求结构和规模的变动是推动产业结构演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2.最终需求结构

消费需求总额和最终需求总额的比率称为消费率;投资需求总额与最终需求总额的比率称为投资率;出口总额与最终需求总额的比率称为出口率。三个比率共同决定了最终需求的具体构成,其变化会对产业结构的演变升级产生重要影响。

(1)消费率和投资率。消费率和投资率是最终需求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出口需求一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保证了当期人们生活的物质来源,由人口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共同决定;投资则保证了进一步的生产需要,以满足长期消费的增长。消费过少会影响当期人们生活水平,减少当期人力资本的投入,使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受到限制,导致社会总产出的减少;投资过少则会影响固定资产的形成,限制生产能力的进一步形成,进而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社会总产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之间总是此消彼长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决定了生产生活资料的产业和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制约着这两类产业的发展。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一定水平时,研究开发投资会大幅度增长,从而加速了技术的革新,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与扩大,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转换率。

(2)出口率。出口率反映国际市场的需求。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实现。通过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会涌向到该国在产业结构选择上倾向于某种类型的要素组合方式,如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各国利用国际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扩大出口,把更多的产能向国际市场输入,同时向本国输入短缺的资源,达到资源重新配置的目的,保证产业结构调整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的自由流动,对于流入国和流出国的产业结构演变与升级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各项最终需求的部门构成

(1)消费结构——消费的部门构成。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会带动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而会影响到产业结构演变升级。可见,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动因之一。从已有的研究看,消费结构的变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生理需求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集中在温饱问题上。与这一消费结构相适应,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占有较大份额,解决“吃饱”的问题;在工业中纺织业占有较大比重,解决“穿暖”的问题。

第二阶段为追求便利和技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消费的重点转向耐用消费品。与之相适应,产业结构中工业的份额,尤其是以耐用消费品制造为重心的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的份额快速提高,农业和轻纺工业的份额相对下降。

第三阶段为追求时尚和个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物质资料已相当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大大提高,从而促使现代服务业大大发展,使产业结构走向服务化(软化)。

可以看出,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产业结构演变,尤其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具有直接的作用。随着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水平提高以及消费结构的有序变动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最基本动因。

(2)投资结构——投资的部门构成。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投资率相同的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实际差别有时候也会很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投资结构不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投资结构合理,相同的投资率有可能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投资结构变动的实质是,不断选择推动经济增长的部门并对其进行投资,实现新的生产能力,带动产业结构的转变升级。无论引起产业结构转变的初始原因是什么,其转变最终都需要通过投资手段来实现,投资结构即是产业结构形成的前提,又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变的最重要手段。

(3)出口结构——出口的部门构成。出口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表现为: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转变;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转变;不断提高轻纺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发展机电化工、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等。出口结构的不断升级,必然会带动相应部门的生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等部门的产业结构份额,并通过这些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产业关联影响整个经济系统,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系统的调整与升级。

消费、投资、出口等需求要素不仅可以直接带动各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波及效应传到其他产业,间接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其中,某因素变化的信息传入产业结构系统后,经过循环往复的信息再传递过程,会使得整个产业结构系统发生变化。从产业结构演变升级的外部成因来看,是各种需求因素变化经过产业关联机制运作的结果。

(三)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供给因素

对于产业结构的系统,供给结构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内部决定因素。

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供给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劳动力、人力资本、技术、资金等。从供给角度看,产业结构表现为各产业间的生产能力的配置构成。产业的生产能力是由资本、劳动、技术、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供给、配置而成的,这些要素共同决定了产业结构,要素供给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不同,将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运行效率和内部构成,其中任何一种要素的变动都可能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

1.自然资源

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状况对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升级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就不可能形成资源开发型的产业结构,只能形成资源加工型的产业结构;而一个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就可能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但是,随着科技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不断弱化,而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性则日益突出。

2.劳动力

劳动力是产业发展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从劳动力数量来说,一国劳动力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该国劳动力成本的大小,从而影响到该国产业结构的演变。比如,对于一个人口较少的国家,由于劳动力短缺,在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中,会趋向以资本替代劳动,更容易推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对于一个有着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大国,由于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格偏低,会刺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3.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作为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等质量因素的总和,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和升级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能否向新兴产业输送合格的劳动力,是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条件。这里的合格的劳动力是指经过培训的,能够胜任新兴产业工作的劳动力。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流动,不仅要有量的保障,而且要有质的保证。

4.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因。技术进步会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但不同部门进行技术创新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这将导致不同部门生产率的差异,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还会创造新的产业部门,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生产技术体系的变革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强大推动力之一。考虑到下面要展开论述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故这里不再赘述。

5.资本投入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生产配置日益大规模化,发展新兴产业首先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资金积累的程度,是制约其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产业结构演变的核心动因是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的演变,即是内部结构相互平衡协调的问题,是优势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归根到底,产业结构演变的根源在于技术创新。创新导致技术的进步。所谓创新,就是导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从而可大大地提高潜在的产出能力。新的生产函数的导入的一种表现就是在原有生产要素的状态下,通过系统内部结构的调整,提出系统的产出,也就是导致了系统的技术进步,而其将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创新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新的生产函数导入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创造了新的产出(产品和劳务)。而新的产出的出现,又可满足新的市场需求,使一部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换为现实需求。而市场需求则可通过国民收入的总水平和分配以及各类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起到拉动的作用。

技术创新对产业调整的作用机理可以从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2]

从需求方面看,技术创新会引起社会需求结构变动,使产业要素投入发生变化,进而推动各产业部门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最终使产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动。首先,技术创新使得产业的技术素质得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从而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增强,在市场需求作用下,产业部门得到快速发展,从而拉动产业调整。其次,技术创新促使新材料、新机器设备和新的劳动对象大量出现,从而使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发生变动。原有产业结构的技术结构产生变化,为了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最终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最后,技术创新通过开拓新的产业部门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此外,技术创新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扩大了相应产业的产品需求规模,使产业的发展获得更大的空间。

从供给方面看,技术创新会影响各产业自身实际的生产过程,从而促使产业的要素投入配比发生变动,进而又导致各产业的产出水平发生变化,最终会引起整个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调整。首先,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使企业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出与效益水平。这会引起社会系统内不同产业比重的调整和变动。其次,技术创新使得原有的生产工艺和产业技术得到更新和完善,使得该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强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导致了生产资源向该产业的流动与集中。相对于农业而言,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一般要更快一些,因此,产业结构就会呈现出“一、二、三”产业顺次演进的发展趋势。

另外,技术创新促进了劳动分工并促使劳动者就业结构发生变动。随着技术创新与进步,社会劳动分工不断精细化,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比例在逐渐改变,从而使劳动者就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发生变动。并且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劳动者的需求减少,高素质的劳动者继续在应用新技术的产业部门工作,而一部分劳动力则从该产业部门分离出来,向其他产业部门流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资本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与重新组合使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发生变动。

(五)产业结构演变是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

经济能否保持持续有效的增长,主要是依赖于产业部门的经济效率和产业结构变动实现的。产业结构变动包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问题的核心,就是保证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问题。改善资源的配置,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加快经济增长的一个本质要求。[13]

1.产业结构变动的集约增长效应

产业结构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一是高度化效应,二是合理化效应。如果我们根据要素的利用方式来对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行分类,那么粗放增长是指通过增加要素投入实现的经济增长,而集约增长则是指通过提高要素效率实现的经济增长。在工业化阶段,资源再配置效应是总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均收入1120~2100美元阶段,资源再配置效应达到最大,其对产业增长和总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1%和26%,实现了集约型增长对生产率提高的影响。

2.产业结构刚性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下,产业结构的长期不平衡和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会导致经济表现出一种很强的结构刚性,不仅影响到生产率的提高,而且使经济运行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的状态,使经济增长以大起大落的方式展开,造成了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变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生产率提高的机制主要是产业结构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对生产率的影响是通过将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从而平衡要素在不同部门的生产率来达到提高全社会平均生产率水平。当前在我国,由于制度和政策等因素影响,生产率在不同部门间的非均衡现象非常普遍。因此,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实现产业间生产率的均衡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产业结构变动有助于抑制经济波动,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产业结构变动是伴随经济总量扩张和水平提高必然出现的经济过程,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和不可回避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却常常伴随出现大起大落的强烈波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就是产业结构的失衡。由于过去3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是依赖于需求拉动下的外延扩张来实现的,靠的是不断扩大的要素投入,而真正标志经济发展质量特征的产业结构转换却进展缓慢,总体上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进程。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有效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产业结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我国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面临着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打造国内产业链、塑造品牌、经济安全、增加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和矛盾。2006年以来,我国的产业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受到限制。金融和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的巨大差距,使得更多的产业资本转移到金融资本,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小;金融资本和实体资本独立性更强,难以发挥前者对后者的辅助作用,增加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难度。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深入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和原因,对我国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注释】

[1]朴昌根.韩国产业政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73.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含义中加入了产业结构软化的内容,但由于产业结构软化是后工业化时期的产业衡量标准,因此在下文论及的产业结构的优化标志和衡量中,仍以合理化和高度化为分析视角。

[3]《中国大百科全书 经济学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170.

[4]吴进红.开放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63-64.

[5]马云泽.产业结构软化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当代财经,2004(4).

[6]刘保臖.产业结构演变成因分析模型及其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7]转引自刘保臖.产业结构演变成因分析模型及其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88.

[8][美]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76.

[9]转引自刘保臖.产业结构演变成因分析模型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8.

[10]John Laitner.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0(67).

[11]刘保臖.产业结构演变成因分析模型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8.

[12]王立平,王乃静.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调整的中心环节.价值工程,2008(6).

[13]刘洪久,胡彦蓉.产业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探讨.知识经济,2009(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