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生产、加工与流通等各个环节具有明显的经营规模小、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等特点,农业产业结构不完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政策措施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转向高附加值、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上就业,开发农村服务业。第三产业如果达到45%的比重,至少可多吸纳1.3亿个劳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增加农民工的就业。
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_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农民工就业实证研究

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肩负着吸纳就业的重要任务,2004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为46.9%,22.5%,30.6%。库茨涅兹搜集了20多个国家长达一百多年的资料,考察了三大产业与劳动力的变动规律: 农业劳动力比重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与产值下降幅度相当,工业劳动力比重趋于上升,上升幅度低于产值上升幅度,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上升幅度大于产值比重上升幅度,第三产业是劳动力蓄水池。从总体上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偏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比重,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0%~45%的比重。根据库茨涅兹总结出的人均GDP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动规律,当人均GDP在540~864美元之间时,就业比重为33.9%~37.3%(裘雨明,2003),而2004年我国人均GDP按当年汇率计已达1270美元,可见,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水平不但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滞后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吸收就业情况来看,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亟须调整。

我国三次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结构都存在不协调。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生产、加工与流通等各个环节具有明显的经营规模小、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等特点,农业产业结构不完善。第二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制造业比重偏高,轻纺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加工工业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偏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贸易、交通、运输和通讯行业的发展,第二阶段主要是金融、保险以及房地产等服务业的发展,第三阶段是以科技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般认为,商业饮食业、运输业、物资供销业、邮电业和仓储业属于传统第三产业,信息业、技术服务、咨询业、广告、现代通讯、旅游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为新兴第三产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与新兴行业之比为35 65,亚洲四小龙为45 55,我国为54.8 45.2,第三产业内部仍以传统第三产业为主,我国第三产业滞后是结构性滞后。

从我国三大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有大部分劳动力需要转移,第二产业虽然也能创造部分就业,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市场容量的限制,吸纳就业能力有限,第三产业将成为三大产业中就业增长最快的产业。这一变动趋势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相符,即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转移。扩大就业必须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加强第一产业、稳定和提高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主渠道就业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政策措施是:

(1)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转向高附加值、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上就业,开发农村服务业。

(2)对于第二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促进产业升级,主动承担国外产业辐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作为吸收就业的基础。在东南沿海一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劳动资本双密集的制造业,如果发展得当,未来10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可形成2亿~4亿个就业机会。

(3)完成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目标,需要在坚持原有主导产业,深化改革完善制造业的基础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第三产业种类、增加服务品的数量、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增加其吸纳就业尤其是农民工就业的比重。从吸收劳动力的角度来看,第三产业具有较第一、二产业更大的发展潜力。据测算分析,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700万个就业机会。第三产业如果达到45%的比重,至少可多吸纳1.3亿个劳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增加农民工的就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