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语如此美丽——与青年朋友谈汉语知识

汉语如此美丽——与青年朋友谈汉语知识

时间:2022-09-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语如此美丽——与青年朋友谈汉语知识刘德科同志们,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生下来就使用她。韩国总统朴槿惠于2013年6月29日用汉语开启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把汉语作为拉近中国关系的“秘密武器”。美国上流社会兴起汉语热。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一项调查。通过列举以上四个情景,学习汉语知识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在此,我从五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汉语知识。

汉语如此美丽——与青年朋友谈汉语知识

刘德科

同志们,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生下来就使用她。但你对汉语的相关知识知道多少?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汉语知识。请大家看以下4个情景:

1.国外日益兴起汉语热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就职演说中,用汉语引用《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北京大学演讲时用汉语调侃。韩国总统朴槿惠于2013年6月29日用汉语开启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把汉语作为拉近中国关系的“秘密武器”。美国上流社会兴起汉语热。美国《时代周刊》称:如果想领先别人,那就学习中文吧!

2.国内存在汉语应用危机

2013年8月27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文章。文章说: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一项调查。受访者2517人,其中90后占18.9%、80后占48.5%、70后占23.8%。调查显示:受访者中仅38.9%的人经常手写汉字;98.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92.0%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电脑输入法是造成提笔忘字的首要原因;89.2%的受访者赞同在全社会倡导汉字书写文化;65.7%的受访者正在收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

3.央视等媒体正积极倡导汉语学习

2013年暑假,央视开播了一档以初二学生为参赛选手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并找来央视新闻主播助阵。节目组在现场观众席前特设成人体验团跟随考生进行“听写自检”,有许多字现场竟无人会写。央视还有《汉语桥》节目引进导师机制,由《新闻联播》主播等担任大赛导师。此外,河南台也在2013年暑期推出《汉字英雄》节目,邀请马东做主持,于丹、高晓松、张颐武任评委,反响十分强烈。10月21日新闻说,北京提出高考改革方法,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由150分升为180分,英语由150分降为100分。这是促进汉语学习的一个很好导向。

4.“汉考8级全真卷”在网上火爆

试题中口语绕弯之多、调侃之趣,得到网友的认同,有人喊抓狂,有人呼过瘾,有人说也让老外知道中文的厉害。请看以下三个试题:

(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问:这句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2)“你的牙真好看!”“哦,那是假的。”“啊,真的假的?”“真的。”问:牙是真的还是假的?

(3)小明给领导送礼。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小明:“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小明:“小意思,小意思。”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小明:“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小明:“是我不好意思。”问:以上“意思”分别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汉语有意思吗?很有意思。通过列举以上四个情景,学习汉语知识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在此,我从五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汉语知识。

一、含形蕴义的文字

2013年8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这是50余年来汉字规范整合优化后的最新成果。《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二级字表为次常用字,收字3000个。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等较通用的字。

汉字号称方块字,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的高级语言。汉字数量较多,《中华字海》收入87019个汉字。北京国安咨询设备公司的汉字字库收入91251个,据称是2013年为止全国最全的字库。汉字的历史悠久,如果从甲骨文算起,它出现于公元前1300年,到2013年已有3300多岁了。

1.中华造字第一人

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中华造字第一人”。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他可能是当时的汉字整理者。

古人云,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可谓惊天动地!传说黄帝一开始分派仓颉专门管理牲口。为了记账,仓颉先是结绳记事,在绳子上打结,以结的多少记录多少牲口,以颜色的不同区分不同的牲口,但牲口多了就麻烦了。后来,他走到一个三岔路口,见几个老者以动物的脚印辨别动物种类和逃走方向,突发奇想,以符号来表示所管的东西。这些符号经推广便成为文字。据说仓颉造字造着造着就骄傲了,便马虎起来。如造的“牛”没有腿却有一个尾巴,造的“鱼”没有尾巴却有四条腿;如“千里”之远,本该为出门的“出”,却作为重量的“重”;“两山”相叠,本应为重量的“重”,倒成了出远门的“出”。黄帝批评后,仓颉很惭愧,但这些字已经传遍天下,改不了了。从此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反复琢磨,一点也不敢粗心。

2.六书造字法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归纳汉字造字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就叫“六书”。

(1)象形——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这是最早的造字法,主要是名词,多表示具体概念,文字特征为独体。如:日、月,山、水,云、雨、气,京、皿,鸟、鱼、龟、马、牛、羊、鼠、虎、象,人、女,目、口、手、自、且、也。自己的“自”本义是鼻子,是鼻子的形状。后来因为说自己时往往指着鼻子,这个字就用作自己的“自”后,又重新造了鼻子的“鼻”(形声字)。后造的“鼻”字不仅代替了“自”的本义,还代替了“自”的引申义——开始的“始”,所以有了“鼻祖”这个词,“始祖”的意思。

(2)指事——以象形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加指事符号,指出“事”之所在。这些字表示的都是抽象的概念。文字特征为一个象形字加一个指事符号。如:上、下、一、二、本、末、刃、寸。“一”字表示地平线,把天地分开,开天辟地,万物的初始,所以计数从“一”开始,这就是数字“一”的来源;再加一横就是“二”,再加两横就是“三”。在“一”上加一点就表示“上”,在下加一点就是“下”;在上加个日,就是太阳刚升起,形成元旦的“旦”。你看“本末”,就是在“木”上下各点一点,表示一棵树的根和梢,表示“根本”和“末尾”的意思,所以本末不能倒置。“刃”,就是在刀口上加一点,这个地方锋利所以叫“刃”。

(3)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符号,合成一个新义。所表对象为行为动作,所以主要是动词。文字特征为合体。如:男(田里的劳动力,男爷们)、休(人靠在树上,歇一会)、尖(一头大一头小,肯定尖)、歪(不正即歪)、孬(不好即孬),还有武、信、森、林等等。大家看这个字——臭(古代念xiù):从犬,从自(鼻),狗鼻子特别灵敏,故本义为闻气味,现在用这个字表示一种不好的气味,臭(念chòu),而又为闻气味造了个“嗅”(加了个口,变成形声字)。“臭”这个字本来的音、义在成语等古语中还能看到,如“乳臭未干”。还有睡觉的“睡”其实也是个会意字,目垂下来干什么?打瞌睡,它的本义就是打瞌睡。

(4)形声——用一个形符表示意义范畴,一个声符表字音。所表对象不受限制。文字特征为合体。形声字大概占汉字80%以上。如:煤矿、党校、培训。形声字是最完美的汉字造字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造字法。它有“形”,你一看就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或者哪一类食物,如“扌”都表示用手的动作,“钅”字旁都是金属。所以我们看《化学元素周期表》就容易多了。它有“音”,你即使没学过,也差不多知道这个字的读音,秀才识字念半边。你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有的选手对一些没见过的生僻字,竟用形声字的方法造出来。这种方法是用“形”和“音”合体造字,减少了汉字独体字的造字量,简化了文字,便于传播学习。试想现在8000多个常用字,如都是一个个互无关联的独体字,要记住可就麻烦喽!当然还得注意,现在有些字已经与古代相比,读音变了,不太完全符合形声字的规律了。

(5)转注、假借——严格意义上讲,转注、假借不是造字法,而是衍生发展的文字。用一句话形容,转注字是“音义相近一家人”。一个词读音变了,为了在字形上反映这种变化或不同,因而给本字加注或改换声符,这就是转注。如“老”有了“考”的音和义,就改变“老”的字形成“考”。“考”是“老”的转注字,是从“老”分化、派生出来的。假借字是“临时救场的演员”。如“请柬”的“柬”,它是“简”的假借字。简,就是竹简,古人将字写在竹简上,但“请柬”偏偏不写“简”,而要写另一个同音字“柬”,这就是假借字。转注、假借造字数量不多。

3.汉字的趣味性

汉语王国是一个充满奇情异趣的美妙世界。汉字是先民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见鸟兽蹄远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造的,体现了审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独特思维方式。今观汉字,一是能窥“字”见“意”。现代汉语中,80%以上的汉字都是形声字。字形昭示了字的本义。如使用频率最高的“爱”字,它的繁体字形是“愛”,上部的“爫”表示“爪”,下面有一颗“心”,“爱”不是虚情假意,而应是“捧出一颗真心”。二是能从其演变窥得历史人文。看“夫妻”两个字。“夫”——冲破天的气概。“夫”从“大”,在“大”字上加一横。“大”即大人的象形,“人”把两手张开就成了“大人”;“一”表示挽头发的簪子,表示男子长大成了“夫”。古代称身高一丈(相当于今天的6尺)的男子为“丈夫”,“丈夫”过去就是大男子的意思(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在人们看来,再大的事物也大不过“天”,所以造字者在“大”字上再加一横,而成为“天”字。但男人要顶天立地,要有敢于冲破天的气概,所以“天”字出头,成为大丈夫的“夫”字。再看“妻”——是抢来的。“妻”字中有一个跪着的被奴役的女子形象,另外加一只正伸向女子头部的手,将她的头发抓住。可见“妻”是一个会意字,其意思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的头发。古文的“妻”字,描绘了上古社会中抢夺女子作为自己配偶的一种风俗。随着社会进步,这种抢婚习俗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在有些地方习俗中还保持着一种假抢的情形。

4.汉字的艺术性

汉字是方块字,其品质决定了它的直观性。见形而思义,观形而知义。我们的祖先不仅使汉字易知易明,还要让汉字好看耐看,于是中国文字不但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工具,而且成为一门独特的、极富魅力而光彩照人的艺术形式,这就是它的艺术性。汉字在艺术层面的表现就是书法,这既是汉字独有的光荣,也是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特有的荣耀。汉字书法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成就之大,可说“一长四多”:历史长、书体多、流派多、理论多、书法家更多。我们最常用的宋体字,是由秦桧创造的。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她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芳邻。她影响了中国画、中国传统建筑、中国武术、民族戏曲等。周一晚上,我看电视剧《徐悲鸿》,里面有张大千画荷花的情节,徐悲鸿说,张大千画荷花用了正、篆、隶、草四种书法。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

二、和而不同的语音

应该说,语音先于文字而产生。有些少数民族语言、有些汉语方言词光有音而没有字。中国汉语字和音对应关系非常科学,属于单音字,一个字一个音节,这是汉字的独特性。英语大部分为多音节的,如“W”是一个字母三个音节。我们现在说的是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的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的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

1.普通话的来源

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应该说是胡式汉语。中国在宋代以前,说的是客家话、闽南话、粤语。后来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人被迫南迁,于是古代汉语被带到江南,如客家人便是正宗的古代汉族后裔,他们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汉语。如我们好说的藏语“扎西德勒”,意思是“吉祥如意”。但“扎西德勒”其实是一句汉语,确切地说是一句“闽南话”。唐朝的文成公主和蕃进藏,每到一个地方,就用唐朝的“官话”问:“夹系达罗?”(这是那里?)西藏当地人一听尊贵的公主一路反复说“夹系达罗”,便认为这是一句表示吉祥如意的祝福语,便逐渐流传开来。

在秦汉时期,官话为“雅言”,孔子周游列国讲的就是“雅言”。宋朝以后,北方的官话和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的胡式语言逐步融合,形成了胡式汉语。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没有一种法定的统一语言。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有人提议以粤语作为“官话”。因为当时广东是民主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国会中的议员就有过半数是粤籍人士。当时广东人口超过3000万,全球说粤语者则多达7000万,因此,粤语在中国的代表性很高。孙中山是位清醒的革命家,他知道粤语虽是保存雅言元素最多的方言,但从未接触过的人都觉得粤语如外国语。就全国而言,操粤语的人还是少数,以粤语为官话于国不利,也难以行得通。因此,他劝说粤籍议员放弃这一动议。结果,北京话以一票之多压倒粤语成为官话。100多年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中国方言分类

普通话是中华民族交流的共同工具。但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取代方言,也取代不了方言。因为方言的背后是浓郁的地域文化。中国有八大方言语系。①北方方言。习惯上称为“官话”,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以上。②吴方言。以上海话、苏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③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④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⑤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⑥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⑦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3%。⑧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港澳同胞和南洋等地华侨大多数都说粤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

中国方言复杂,有的邻村语言不通、十里不同音。2013年8月23日,网上发布了“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温州话位列榜首,广东话排第2位,闽南话和苏州话并列第3。第4至10依次为:上海话、陕西话、长沙方言、四川话、山东话、天津话、东北话。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据称抗战期间八路军某部联络有的就用温州话,日本情报部门总是翻译不出这发音极其复杂的温州话,就像美国大片《风语者》中的情节一样。

有这样一个广东话笑话。说有个乡里开会。主持人说:“咸菜太贵啦,咸菜请香肠酱瓜!”(现在开会啦,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不要酱瓜啦!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这个狗屎有人可能吃到,吃不到的也不要着急。”(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啦!不要讲话,不要讲话啦!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这个故事有人可能知道,不知道的也不要着急。)你说如果外地人在现场,听了还不气翻天。

3.枣庄方言特色

山东境内的方言分属于胶辽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枣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西鲁小区。枣庄方言以它特有的浊音发音、声调改变以及成语、歇后语、形容词、倒装句等语法特点而独树一帜。枣庄方言幽默风趣,看似易学,但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枣庄话发音特点(我已在《枣庄晚报》上发表文章)主要有:

①声母zh、ch、sh与韵母u(或以u开头)、ong相拼,声母对应变成v、△(“戳”)、f。

zh→v(浊音)。如:zhu(猪)—vu zhua(抓)—vua zhuai(拽)—vuai zhuan(转)—vuan zhuang(庄)—vuang zhui(锥)—vui zhun(准)—vun zhuo(桌)—vuo zhong(中)—vong

ch→△(浊音,没有字母用△代替)。如:chu(出)—△u chua(欻)—△ua chuai(揣)—△uai chuan(穿)—△uan chuang(窗)—△uang chui(吹)—△ui chun(春)—△un chuo(戳)—△uo chong(冲)—△ong

sh→f(浊音)。如:shu(书)—fu shua(刷)—fua shuai(帅)—fuai shuan(栓)—fuan shuang(双)—fuang shui(水)—fui shun(顺)—fun shuo(说)—fuo

②声母z、c、s与韵母u(或以u开头)、ong相拼,声母对应变成j、q、x。

z→j 如:zu(足)—ju zuan(钻)—juan zui(醉)—jui zun(尊)—jun zuo(座)—juo zong(粽)—jong

c→q 如:cu(粗)—qu cuan(汆)—quan cui(崔)—qui cun(村)—qun cuo(错)—quo cong(从)—qong

s→x 如:su(苏)—xu suan(酸)—xuan sui(岁)—xui sun(孙)—xun suo(锁)—xuo song(宋)—xong

现代汉语是胡汉语言,没有浊音,枣庄地区还保留了上古音中的浊音。因此,我认为:枣庄话不是太土了,而是太古了。都说我们的话难听,岂不知我们的话有底蕴。

4.这些字词你能读对吗

我找了30个易读错的常用字词,这些词在电脑汉语拼音输入时,你输错读音后面有个括号,括号里面注的是正确读音,说明读错的人很多,字库里都半默认了:强劲(jing,劲旅、劲敌);标识(zhi,博闻强识);倾轧(ya);脖颈(geng);弄堂(long,里弄);扛鼎(gang);躯壳(qiao);南无(namo,南无阿弥陀佛);女红(gōng,剪裁刺绣等小姑娘的活);殷红(yan,深红色);粗犷(guang);游说(shui);句读(dou);校对(jiao);发酵(jiao);证券(quan);给予(ji);奇数(ji);畸形(ji);歼灭(jian);契机(qi,契约);扁舟(pian);恪守(ke);露天(lu);角色(jue);讣告(fu);戛然(jia,戛然而止);摇臂(bi);濒临(bin);刹那(cha)。

三、丰富多彩的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汉语的词汇量非常丰富。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双音词占据多数

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双音词的出现,一是极大丰富了词汇量。如一个“立”,变成“站立、起立、立刻、立即、立马”等。二是减少了同音词。如“医、衣、依”都是同音词,但变成双音节的“医疗、衣服、依靠”就不是同音词了。三是减少了多义词。如“道”这个词,有“道路、道理、道义、道学、道德”等许多意思,改成双音节词,它们的意义也就分开了,一词多义情况就少多了。四是变成双音节后可以增强文章的韵律、节奏感,读起来比较顺口。

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能用现代双音词去理解古文。比如“妻子”在古代是两个词、两个人:妻和子。“江河”在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卑鄙”现在常用做贬义词、一个词,指言谈、行为恶劣、不道德;古代是两个词,“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见识短浅,是表示谦虚的,意义相差很远。

2.同音词数量众多

现代汉语中同音词很多,如权利、权力、全力、圈里。咱们用拼音输入法打字,输入一个词的拼音会出现一大溜词,这就是说同义词太多了。现代汉语同音词约占词汇总量的五分之一。同音词多是汉语音节少而词汇量大所造成的。同义词多,一是可以一语双关。如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表面看指树木,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荀。如一食品公司的广告词“食全食美”,仿拟成语“十全十美”而成。有人想开个店,起了个店名“飞发走丝”,工商局没批,又起个“顶头上丝”给批了,大家猜是个什么店?理发店。二是可以谐音巧辩。谐音巧辩术就是根据同义词构成一语双关来达到论辩取胜目的。如关于阿凡提的民间故事大多是采用同音词谐音巧辩的。阿凡提为东家理发,东家从来不给钱。一次,阿凡提又给他剃头,问:“东家,眉毛要不要?”东家说:“当然要。”阿凡提嗖嗖两刀,把两道浓眉剃下来,说:“要,拿给你吧。”东家气得说不出话来。阿凡提又问:“胡子要不要?”东家刚才吃了“要”的亏,忙说:“不要、不要。”阿凡提嗖嗖几刀,把东家多年留的大胡子刮下来,说:“你不要了,留在脸上做什么。”三是构成歇后语。如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

同音词运用得好,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含义丰富。但大量同音词的存在,也给汉语应用带来很多麻烦和混乱。一是在口语中常使语义表达不明。有个笑话,说一个知县新上任,要挂帐子,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个竹竿来。”师爷把“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跑到肉店,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店主一听明白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离开肉铺,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回到县衙,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朵……在我的口袋里!”二是容易使汉字书写出现别字。有人送一个乐器琵琶给县官,在礼单上把“琵琶”错写成了水果“枇杷”。县官笑道:“这‘枇杷’不是那‘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三是给信息的现代化带来困难。这点大家都深有体会。

3.同义词丰富多彩

同义词的存在是一种语言丰富、发达的标志。同义词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表义准确、精细。如鲁迅小说《伤逝》中描写子君的神情时先后用了“凄然”“凄苦”“凄惨”三个词,三者都具有“凄凉、悲伤”的意义,但在表义程度上由轻到重,准确细腻地反映了涓生和子君生活的窘迫。如“五精”管理的五个词:精细、精确、精准、精益、精美。据统计,光表示“看”的同义词就有200多个,太精细了。二是使语义突出、强化。如“羡慕嫉妒恨”,将同义词或近义词反复叠加,表达鲜明、强烈的情感,不仅强化了中心词“嫉妒”的表达效果,还包含了嫉妒的不同结构层次。三是使语言含蓄、避讳。如前面说的“意思意思”。如人死了,面对其亲属你不能直接说“死了”,可说“老了、不在了、走了、仙逝了”等。表示“死”的同义词有160多个。四是使语言丰富、富于变化美。如“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其中的“谈”与“说”,“谈”与“论”都是同义词,这样使用实现了语言表达的变化和丰富。说有个老外问中国教授,“我”在汉语里怎么说。教授说:“你处在不同的级别、地位,‘我’有不同的变化。比如,你没有地位,对大家可以自称‘我、咱、俺、余、吾、本人、个人、人家’等;如果见到老师、长辈和上级,应该说‘鄙人、在下、小可、小生、学生、晚生’等。等你当了官,见到上级,应该说‘卑职、小的’等;见到平级,可以说‘愚兄、为兄、小弟、兄弟’等;见到下级,可以说‘爷们、老子’等。”老外一听傻眼了。据统计,“我”一词在汉语里有64种别称。

4.多义词呈现复杂

汉语中的多义词是大量的。比如“打”,《现代汉语词典》一共列了25个义项,显示了语义的丰富多彩。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这些意义有本义,有引申义、比喻义。如:“算账”的本义是计算账目——“他正在打算盘算账呢。”其引申义为吃亏后与人较量——“你等着,下回我再跟你算账!”再如,“包袱”其本义为布包——“把你的包袱拿好。”比喻义为某种负担——“你不要有思想包袱。”还有前面提到的给领导送礼桥段——“意思意思”,也是一词多义。有个笑话。说一个老外到中国后被请吃饭,落座后,一中国人说:“我去方便一下。”老外不解,被告知方便是上厕所之意。敬酒时,另一人对老外说:“希望下次出国时能给予方便。”老外纳闷不敢问。这时一美女记者提出,在她方便的时候想安排老外来做专访。老外一听连忙摆手:“怎么能在你方便的时候呢?”美女说:“那在你方便时也行。你方便时我请你吃饭。”老外晕倒。多义词的使用可使语言含蓄、幽默,也容易产生歧义。注意:意义间没有关联,只能认作是同音词的一种,如表示颜色的“白”(白的花)和表示徒劳的“白”(白费力)就是两个同音词,不能叫作多义词。

5.成语词典雅浩瀚

2013年底,河南电视台继《汉字英雄》后,又搞了个《成语英雄》竞赛节目,收视率很高,激起了大家学成语的兴趣。汉语成语大约有2500多个。成语浓缩了许多典故。从神话到诗词,从先秦到现在,从虚构到现实,从天上到地下,从山川到鸟兽,无所不包。成语的背后,是厚重的中华历史。如精卫填海、沉鱼落雁、金屋藏娇。出自我们枣庄的成语有:凿壁偷光、鸡鸣狗盗、狡兔三窟、焚券市义。成语从3个字到16个字的都有,以4个字的最多。对成语,一是不能写错字、念错音。成语大多是从古形成的,生僻字多,有的读音和现在不一样,要特别注意。如“方兴未艾(ai)”“自怨自艾(yi)”。二是不能望文生义。成语从经典的故事中产生,对词义需追根溯源方可通其意。如“蛛丝马迹”的“马”不是骑马的马,马迹也不是马蹄印(有很多词典是这样解释的),而是在锅台上爬的叫“灶马”的小昆虫,所以它的痕迹与蜘蛛丝连一块就好理解了。如“明日黄花”不是“昨日黄花”。如“暗送秋波”为什么是“秋波”而不是“春波”,因为秋天天空高远,秋风吹拂着水面,清澈无比。用“秋波”来比喻女人的眼波,太形象了!三是注意词义的发展变化。如“空穴来风”“美轮美奂”意思和原来不一样。“美轮美奂”古时形容房屋建筑高大美观,现大多形容美好绝妙,如于丹用“美轮美奂”形容千手观音之美。四是别生造成语,特别是广告词中。如“咳不容缓”“痔在必得”,破坏了成语的典雅,容易给人以误导。

6.方言词妙趣横生

方言词指流行在方言地区而没有在普通话里普遍通行的词。在很狭小的地区所使用的方言词也叫土语词。各地都有许多方言词,显示了语言的地域特点。有位上级领导到咱们这里视察,表扬当地领导。当地领导说:“还揍么包、还揍么包。”上级领导不懂,有人悄悄地给上级领导做了解释。临走时,当地领导说欢迎上级领导再来视察,上级领导摆摆手:“还揍么包,还揍么包!”“还揍么包”是咱们这里的方言。它在许多场合下都能用,但声调语气不一样:一是别人赞扬你时,你说“还揍么包”是表示谦虚;二是别人给你钱物礼品时,你说“还揍么包”是表示推让;三是别人批评、训斥你时,你说“还揍么包”是表示反对和抗议;四是别人向你索要东西、提出要求时,你说“还揍么包”是表示不同意。如枣庄的万能动词“挒”、让外地人犯迷糊的“管不管”……我用枣庄方言词编了一个枣庄妇女训小孩的段子:“问焉你这个小贼羔子好侃空、好咙人,里外里是你达使撅的,你是次着额娄盖子上天,谝雄能。你是少叶子肺哪,还是拼拼痴痴的?真恶影人!不要你拐了古之的熊胡连,摆给我胡里戏,张问我给您达裂熊了,你都不烧包了。我看这个事已挨了。”方言词,反映了这一地区的民俗文化、民间风情、乡土气息。在一些交流场合,使用方言词能够增加亲近感。但在对外场合不要说,人家听不懂,容易误解。

7.外来词融入其中

近代以来,外来词语进入汉语系统不仅数量很多,而且速度很快。主要源于日语、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梵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尼泊尔语以及中国少数民族语。其中源于日语的最多,3000多个,源于英语的1600个。像“玻璃、茉莉、苹果、刹那”源于梵语;“八哥”源于阿拉伯语;“幽默、浪漫、绷带、分贝、马达、啤酒、乒乓球、扑克、台风”等源自英语。“集团、单位、国际、标语、辩护、情报、原则、指标、指导、主观、自由、作者、座谈”等源于日语。特别是我们挂在嘴边的“干部、公仆、主人公、科学、社会、共产主义”等也是源自日语。干部是个地道的外来词。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由于这个词使用频繁,人们也就不大注意它的词源了。据说洋务大臣张之洞,最是反感并且力禁使用“日本新词”。一次他见幕僚拟写的文件中有“健康”一词,很生气,提笔批道:健康乃日本名词,用之殊觉可恨。不料这个幕僚也略通新学,当即针锋相对:“名词”亦日本名词,用之尤觉可恨。

8.网络语层出不穷

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在口语和报刊、影视中出现了许多新词,如“酷、炫、帅哥、靓妹、打的、海选、炒鱿鱼、大腕、走穴”等等。其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成为青少年的新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利用谐音造词。如:筒子(同志)、偶(我)、稀饭(喜欢)等,这主要是早期网友网上聊天用语,使用面不大。②利用数字和符号造词。如:56(无聊)、521(我爱你)、1314(一生一世)、8147(不要生气)、9494(就是就是)、74539(其实不想走)。^_^表示男士温和有礼的笑;^.^表示女士含蓄优雅的笑。③利用汉语拼音或英语缩写造词。如:BB(宝贝)、DD(弟弟)、PMP(拍马屁)。④利用一些生僻字的形状赋予新意造词。如:囧(Jiǒng),原义光明,因为该字很像一个挂着八字眉、哭丧着的人脸,被网友用来表示郁闷、悲伤、无奈。但这个网上大热的“囧”字,却没被收录进《通用规范汉字表》,这就是说“囧”仍是非规范字,有人说这是汉语的尴尬。槑(méi),原来是梅花的“梅”的异体字。两个呆字,在网络语言里形容人傻到家了。⑤利用旧词进行曲解造词。如:天才(天生的蠢材)、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恐龙(丑女)、青蛙(丑男)。这些词意义一般都诙谐幽默,但往往与旧义无关或相反。2013年底“土豪”一词又火了。⑥利用外语词缀格式造的词。网络上、报纸上经常出现“××门”“××控”,如网络控、游戏控、外语控等。“门”是英语音译词缀,是事件的意思。“控”源于英文单词“情结”的前头音,日本人借用形成“某某控”的语言景观。我们又借用日本,表示超喜欢、成瘾的意思。⑦利用特征加称呼造人名词。如:大衣哥、乞丐哥、喜感妹、房姐、表哥。⑧利用谐音模仿三字常用语造词。如“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油它去”等层出不穷。⑨利用新闻事件造词。如:打酱油。有电台随机采访对“艳照门”的看法,一市民答:关我屁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此句立即被广泛传播。意思:不关我的事,路过而已。再如:俯卧撑。2008年贵州瓮安县出现严重打砸抢烧事件。其新闻发言人在介绍调查情况时说:“刘某曾制止过李某跳河,见李心情平静,刘便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做到第三个俯卧撑时,听到李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随后,天涯出现帖子《我是来做俯卧撑的》。由此“俯卧撑”火了起来。意思是:对某事不便或不愿发表意见。⑩利用名言、俚语改造网络流行语。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人。”“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网络语言生动活泼,能够丰富现代汉语的表达,但也给现代汉语带来挑战,弊端也显而易见。我们相信大浪淘沙,最终不适应现代汉语健康发展的新词会逐步销声匿迹,反之会成为现代汉语的新鲜血液。

四、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

汉语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语言,往往一字之差、相去万里,一字之妙、尽得风流。在语言运用中,很多语言现象彰显了汉语语言的奇妙魅力。

1.含蓄意会

汉语的美丽在于表达的意境深远。汉语的表达方式与指向常常是内向的。尤其在文学作品方面,讲究的是有“琢磨头”,不主张直白,不强调逻辑。一些用语单独拿来,可以这样解,也可以那样解,只有放在特定的语境之中才能明白。朱棣当皇帝时,把学者解缙关入天牢。过了5年,朱棣查看犯人名册,看到解缙的名字,说了一句“解缙还在啊?”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不明确,既可以理解为“他生命力真强啊”,也可以理解为“没死,好啊”,甚至可以理解为“既然没死,让他出来吧”,但也可以理解为“怎么还没死呢?”皇子朱高煦怕皇帝赦免和起用解缙,便假意祝贺,将解缙灌醉活埋雪中,把一位绝世才子这样弄死了。

2.正反互换

有的是同一个字,却可表达两种完全相反的意思。如凤凰是传说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如“凤求凰”;但与龙相配时,“凤”变成了雌的,如龙凤呈祥、龙凤胎。有的在同一个词句中改换反义词,意思并不相反。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都是中国队赢了,美国人说中国太牛了。胜与败是反义词,但作为特定的语句成分时,结果却“殊途同归”。还有如“好不喜欢”和“好喜欢”,“了不得”和“了得”,有没有“不”意思一样。比如,“差一点”和“差一点没”,说“差一点打破杯子”和“差一点没打破杯子”,说的都是没有打破杯子。有的同一个词用在不同处却意思相反。“前”与“后”是两个相反的方位词,但前途、前景的“前”是“未来”的意思,前人、以前的“前”是“过去”的意思。可见一个“前”字可以表示“前、后”两个方位。“坐”与“站”本是表示两种不同的姿势,但我们明明“站”在电梯里,却不说“站电梯”,反而说“坐电梯”。有的意义相反的合成词却只有一个意思。如:“万一有个好歹”的“好歹”,只有“歹”的意思。

3.语序可调

语序是语言成分的排列顺序。汉语语序有的可以调整换位,由此带来另一番效果。有的语序互换,意思不变。“他说的话完全没有错;他说的完全没有错话;他说错的话完全没有。”有的语序互换,关注不同。如:一切为了孩子(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所有孩子)。有的语序互换,状态不一。如“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有的语序互换,程度不同。如:辣不怕、不怕辣、怕不辣。清朝有个王少香十分自负,经常作诗赠人。名士李九溪在其诗稿上批了“放狗屁”三个字。有人问李:为何这样恶骂?李说:这是一等评语,还有二等、三等那才是恶骂呢。人问详情,李说:第一等放狗屁,是人在放狗屁,说明其中还有人话,只是偶尔放了狗屁。第二等为狗放屁,狗并非终日都在放屁,屁还不算多。第三等为放屁狗,这狗以放屁命名,说明全是放屁。有的语序互换,意思大变。近代大草书家于右任,见办公楼内有人随处小便,便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告示。告示很快便不翼而飞,因为他的字很难求到。偷字的人把条幅裁开,将字序重新排列再装裱,改成“小处不可随便”,变成了一条警世箴言。汉语语序的调整,增加了汉语的可塑性和表现力。

4.歧义易现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在一些文体中有时被作者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如相声就常借此制造包袱;在一些日常交际中有时作为修辞格使用,如“双关语”等。但在公文中、交往中应杜绝,以避免理解错误。歧义形成的原因:一是因多义词引起歧义。如:他想起来了。“想”可能是“回忆”的意思,即他回忆起来了;也可能是“希望”的意思,即他希望起来。二是因多音词引起歧义。多音词在书面表达时可能有歧义。如:还欠款500元。可读huan,也可读hai,读音不同,意思大相径庭,曾出过这样的案例。三是因同音词引起歧义。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同音词读者看了会明白,但听起来不易分辨,会产生歧义。四是因缩写词引起歧义。随便缩写,不符合语法规定就可能产生歧义。如: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务台。这句话因为漏了三个“票”字而产生歧义。一种意思是在服务台买车票、船票、飞机票、饭票;另一种意思是在服务台买车、船、飞机和饭票。五是因非确定引起歧义。如:参加工作15年以上的职工一年可享受10天以下的带薪旅游假。15年以上是否包括15年?10天以下是否包含10天?不确定。六是因结构划分引起歧义。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在语法上有不同的划分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如:①这个材料,我写不好。一种划分法是“我写/不好”,意思是由我写不合适;另一种划分法是“我/写不好”,意思是我因水平问题写不好。②我要炒肉丝。可理解为“我要/炒肉丝”,“炒肉丝”是名词,意思我要吃的东西是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我要炒/肉丝”,“炒”是动词,意思我要去炒肉丝。七是因主谓宾语不明引起歧义。如:“评论莫言的文章。”既可理解为“评论/莫言的文章”,是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评论莫言的/文章”,为定中关系的名词短语。八是因定、状、补语不明引起歧义。如:“小明和小红的爸爸去北京了。”定语不明:可理解为“小明和/小红的爸爸”——去北京两个人,小明和小红爸爸;也可理解为“小明和小红的/爸爸”——去北京一个人,两人共同的爸爸。消除歧义的方法:一是增加歧义句子的前后语境。许多语句孤独地看有歧义,但如把它们置于一定的语境中,歧义就不存在了。如:“他的笑话讲不完。”可改为:“小李喜欢讲笑话,他的笑话讲不完。”或“小李刚来时常闹笑话,他的笑话讲不完。”二是调整引起歧义的句子成分。三是更换、规范引起歧义的词语。

5.虚词增色

明朝洪承畴自拟了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忠重如山。后来他降了大清,有人在对联后各加了一字,变成:君恩深似海矣,臣忠重如山乎?意思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强烈的讽刺。再看电影《手机》的经典台词:你开会了吧?嗯。说话不方便吧?啊。那我说你听。嗯。我想你了。噢。你想我了吗?哦。昨天你真坏。嗨。你亲我一下。嗯。不敢吧?那我亲你一下。严守一接电话时虽只回答了几个叹词,但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骗子和情人之间的暧昧交流。所以,虚词不虚,用好了使语言增色,虚词在汉语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在此特别说明一点,眼下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说话,一开口便“然后”,一句话一个“然后”,不说“然后”不会说话,仿佛时尚似的,其实特别令人讨厌,我见到这样的镜头,立马换台。

6.文字崇拜

人们往往认为文字带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尤其逢节庆喜寿之日,如果有谁说了不吉利的话,便成为当事人心头的大患。宣统皇帝登基,因为年小,禁不住哇哇大哭。他父亲摄政王小声劝他:“快完了,快完了!”结果一言成谶,此后不过三年时间,大清朝便寿终正寝!中国人信奉“字”的权威,以为“字在如神在”。农村盖房子上梁,要在梁上贴一张红纸,上书“上梁大吉”。城里建大楼,封顶了要挂个“封顶大吉”红条幅。房子冲路,便安个镇宅石,上书“泰山石敢当”。薛城光明路两旁的饭店名称都带“水”,也是有说法的。大家认为数字也有吉凶之分。于是对喜庆日期、电话号码、汽车牌照甚至楼层房号,都要选择一个所谓的吉祥数字。有人选个了车牌00544,动动我试试,很牛气。一个老板选去后第二天就被别的车撞了。老板心想我的车你也敢撞,下车一看人家的车号憋气了,人家是“44944”,试试就试试。由于对文字的崇拜,产生了测字算卦等行当。据说明朝将亡之际,崇祯皇帝身着便装跑到皇宫外测字。测字先生问他测什么字,他说测一个朋友的“友”字。先生道,寻常百姓无妨,若皇家测此字不利,因为“友”字与造反的“反”字相似,百姓造反,天下难宁。崇祯闻言忙说测的是有无的“有”字。先生说,“有”字拆开,便是“大”一半、“明”一半——大明江山少一半了。崇祯愈听愈怕,说测的是子午卯酉的“酉”,就是“酒”去“氵”的“酉”。先生说,此字事大,我把结果写在纸上,请您到家细看。崇祯匆匆回到宫中,但见上面写道:皇帝者,至尊也。酉字乃尊字砍头去脚。

7.讲究谦称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许多的谦辞、敬语,如对人的称谓就很讲究。请大家牢记:①“家大舍小令外人”七字诀。“家大”,即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母哥姐时用“家父、家母、家兄、家姐”等谦称;“舍小”,即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弟弟妹妹时用“舍弟”“舍妹”等谦称。“令外人”,即凡称呼别人的家人,均冠以“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妻子为“令阃”(kun,门槛,指内室)、哥哥为“令兄”、妹妹为“令妹”、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爱(嫒)”等。现在很多人写喜帖,称呼自己的子女为“爱子、爱女”实为不妥。要特别注意,家父是自己的父亲,令尊是人家的父亲。有一期《艺术人生》,朱军访谈毛新宇。毛新宇的父亲毛岸青刚去世,朱军说:“在这里,首先对家父前些日子的过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媒体批评朱军错把人父作己父,称之为“家父门”事件。②“先母先父”已作古。“先父、先母”和“后爸、后妈”之间没有任何对应的意思。“先父、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父母时所用的敬辞,使用时要慎重。有的谢帖写“先父病逝”是不对的。③“岳父”原来是敬称。现代女婿都不喊岳父、岳母而直接叫爸爸、妈妈。其实岳父、岳母是敬称。“岳父”一词的由来: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一次泰山“封禅”中,中书令张项做“封禅使”,于是张就借机把自己的女婿由九品提拔为五品。同僚讽刺为:“此乃泰山之力也。”后来此事传到了民间,人们就把妻父称“泰山”。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同时也把妻母称为“泰水”“岳母”。④乃父、乃师——不是他的,而是你的父亲、你的老师。陆游在《示儿》诗里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乃翁,是“你父亲”,代指诗人自己。⑤兄——不一定指哥哥,不一定限于男性。在文化人的交往中,“兄”无论年龄大小可以互称,如“某某兄”。男人也可以这样恭敬地尊称女士。鲁迅和许广平在书信中便互以“兄”相称。⑥夫人——不要这样叫自己的老婆,应该留给别人的太太。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婆,说“这是我的夫人”,就不对了,似乎就有点脸皮厚了。还有自称女儿千金也不妥,千金小姐是称别人家女儿的,自己说就是自吹自擂。人家问“您贵姓”,回答必须是“免贵姓某”,而不能说“我贵姓某”。这是最起码的文化修养。

五、趣味横生的文字游戏

文体是书面语言的存在方式,又是构成文学百花园的基础形式。汉语文体丰富,每个大的历史朝代都有自己的特别贡献。俗语说“唐诗宋词汉文章”,只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实际远比这丰富得多。汉语文体主要是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曲艺等。这些内容都太庞大了,一时半会说不完。我想给大家说几个小巧的、汉语独有的文体,也可叫文字游戏。

1.雅俗都欣赏的对对子

对子即对联,也叫楹联、春联、桃符等,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外语一字多个音节就难以利用这种文体。对联从一个字到数百字都有。其特点是“六相”:一是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有一个对联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非常妙。二是词性相当。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三是结构相称。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五是平仄相谐。音调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就是要求平仄相错,读起来有节奏感。六是内容相关。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上下联之间内容相关叫“联”,合起来才是“对联”。对联在我国应用广泛、雅俗共赏,其艺术形式多姿多彩,妙趣横生,让人不禁拍案叫绝。经典例子太多了,如互联网上流传一副对联:“谢天谢地谢亚龙,信神信鬼信兰成。”横批为“足篮打水”。这是个姓名联,谢亚龙是中国足协副主席,信兰成是中国篮管中心主任,两人干得都不怎么样。对联嵌入两人名字,“足、篮”和“竹篮”谐音,意思是:谢天谢地谢你了,信鬼信神信你了,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真是奇妙无比。

2.反正皆成文的回文诗

回文诗,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是中华文化奇葩。如大家熟知的“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宋代文学家苏轼和秦观是好朋友。一次,秦观出外游玩,很长时间没回来。苏轼很惦记,就写信询问情况。秦观给苏轼回了一封奇怪的信,只见信纸上写了14个字,排成一圈。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环诗,诗中描述了自己在外的生活情形。内容是:“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还有这首《冬景诗》正读倒读完全一样:“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前秦妇女苏若兰创作的《璇玑图》,841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叠一字读均可成诗,可以组成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7958首。

3.句首能联句的藏头诗

藏头诗是诗歌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每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如《水浒传》中为拉卢俊义入伙,吴用占了四句卦歌,广为传播:“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暗藏“卢俊义反”四字。结果,成了官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梁山。另外,还有别具一格的集句诗、姓名词、药名诗、拆字诗、宝塔诗、联珠诗、排比诗、字谜诗等诗词文体,都与汉字字形、字位、字音、字义相关,增强了汉语独特魅力。

4.看懂听不懂的同音文

同音文就是整篇文章所用汉字都是同一个音,但可以声调不同、标点不同。该文体大多是文言,因为文言单音节词多,造成同音词多。首创者为中国现代语言大师赵元任。他创作的《施氏食狮史》云:“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适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该文92个字都是shi的音,翻译过来意思是:石屋子里住着一位姓施的诗人,特别喜欢狮子,发誓要吃掉十只狮子。施诗人常常去市场上看狮子。十点钟,正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那时候,刚好施诗人也到了市场。施诗人看见这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他托起这十只狮子的尸体,回到石屋。石屋子湿了水,施诗人叫仆人把石屋擦干。石屋子擦干了,施诗人方才尝试吃这十只狮子。吃的时候,才发现这十只狮子,实际上是十只石头狮子的尸体。试着解释这件事!

5.考验嘴皮子的绕口令

绕口令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语言游戏。它把声、韵、调容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而准确地念出来。它的有趣之处就在于绕口。它是学习语言艺术如相声、快板等的必修课。自古以来,劳动群众就喜爱创作和传诵绕口令,不但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而且许多还编写得十分精巧,有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如《喇嘛和哑巴》:“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着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嗒嗒吹喇叭。”

6.风趣有哲理的歇后语

歇后语远在先秦时已出现,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其内容广博、生动形象,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后一部分起“后衬”作用,像谜底,是对前半部分做出解释与说明,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前后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领会它的本意,故称歇后语。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猪八戒照镜子——找难看、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歇后语贴近生活,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又因其一针见血,讽刺尖锐,所以有人把歇后语比作俗语中的“杂文”,如“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歇后语妙语连珠,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读了令人会心一笑、让人过目不忘。所以,歇后语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从先秦一直走到今天,与成语相映生辉,成为汉语文化的瑰宝。

7.答案出意料的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就是指当思维遇到特殊的阻碍时,要很快地离开习惯的思路,从别的方面来思考问题。我们的脑筋急转弯,主要利用汉语的同义词、多义词等特点以及一些事件的联想而设置题面,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却蕴含着令人意想不到的简单答案,让人在了解答案后豁然开朗、开怀大笑。如:读完北京大学要多长时间?答案是不足一秒。如:狗为什么不生跳蚤。正常理解“生”是寄生的意思,但答案却是亲生的意思。再如:同学们上课偷看小说,被班主任抓到。班主任拿起小说,对大家说:“你们看的小说,都是皇帝的祖母。”大家知道班主任是什么意思吗?(皇帝的祖母是太皇太后——太黄太厚。)脑筋急转弯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字游戏,有利于提高创造力、丰富想象力。

同志们,汉语是汉民族的文化根基,是汉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民族的黏合剂。我们要热爱汉语、珍惜汉语,要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汉语知识内容浩瀚、博大精深,用半天时间是根本讲不透的,加上本人才疏学浅,难免错误。在此,只是给大家倡导一种精神、培养一种意识、推广一种态度,那就是汉语是美丽的,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