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视导演对电影娱乐要素掌握

影视导演对电影娱乐要素掌握

时间:2022-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受众以上的四种需求,影视导演都可以从下列活动中发现娱乐要素:情节剧、音乐节目、奇异景观、生存历险游戏、体育竞技、新闻节目和商业广告,等等。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对当代娱乐要素进行简单的梳理。影视剧创作也不例外,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不仅是言情片的表现对象,而且是许多重大题材中不可缺少的情节元素。

第二节 娱乐要素

传播学者认为应该从观众的需求来分析和理解娱乐要素,有关专家把观众对娱乐的需求分为以下四种情形:

美的愉悦和情感的体验;

获得信息、知识和思维能力;

减轻由个人、职业或社会问题带来的压力;

密切与家人和亲朋故旧的联系。

根据受众以上的四种需求,影视导演都可以从下列活动中发现娱乐要素:情节剧、音乐节目、奇异景观、生存历险游戏、体育竞技、新闻节目和商业广告,等等。这些活动提供了所有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审美、获取信息、减轻压力和寻求伙伴等精神愉悦的需求元素。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对当代娱乐要素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游戏——历险生存

我们经常会在梦中经历险情,或者被追击,或者从高处坠落,或者到了一个奇怪和神秘的陌生地而找不到返回的道路……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这是我们潜意识中对于某种压抑的反抗,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在与环境中的压力搏斗。简单地说,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对抗和求生的历史。在人的潜意识中经过对抗获得幸存是令人愉快的经历,这就是那些对抗性的游戏成为一种娱乐工具的道理。在游戏中历险就像做梦一样,在梦中感觉到非常恐惧地被追杀、被恫吓等情景,一旦梦醒就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游戏把梦境中的搏杀和恐惧变成了现实中的“亲历”。这种体验有点像看恐怖片,当你被恐惧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你会提醒自己这是电影,这只是一次观赏,于是恐惧变成了加倍的愉悦。[6]

实践证明,在对抗中求生存的游戏总是最富有吸引力的,因为人们的生活也充满了竞争和求生的体验,对抗的感受深入到了人们的潜意识当中。竞争和对抗容易激发人的斗志,使人情绪亢奋,甚至成为一种精神寄托。我们发现,常常是那些充分体现对抗精神的娱乐项目受到欢迎,比如足球和各种体育比赛都能充分展示出对抗的魅力。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电视台也常常在非对抗性的节目中引入对抗的因素,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电视导演们为了使某个作品更引人注目,常常采取举办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炒作。比如2006年,北京电视台举办了《红楼梦》演员选秀活动,使一个剧组挑选演员的日常工作,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抗比赛,大大激发了受众的观赏兴趣。

再如,有些学生对课堂学习感到厌倦,可是对电视台举办的《开心辞典》、《幸运智多星》、《超级金头脑》等知识竞赛节目却大有兴趣,这也是对抗的游戏因素所起的作用。有对抗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悬念,有悬念就有助于抓住观众,增强节目的吸引力。

二、两性关系

有人说,爱情是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影视剧创作也不例外,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不仅是言情片的表现对象,而且是许多重大题材中不可缺少的情节元素。对两性关系的描写可以涉及各种人群和各个生活层面,也是使人物显得更加真实、生动、鲜明、感人的重要手段。有了两性关系的描写,文艺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富有人情味,才能更好地展示出人性的丰富性和深刻性。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艺创作曾经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不能在文艺作品中描写两性关系,因此,很多文艺作品无法反映真实的人情人性,大大地削弱了文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如,谢晋导演拍摄电影《红色娘子军》时,最早的文学剧本曾经设计了党代表洪常青与女战士琼花之间的爱情戏,后来,导演怕扣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把这段爱情描写改成了革命战友之情。“文革”期间,规定在戏里不能表现两性关系,所以,样板戏中的男女主角或者没有丈夫,或者没有妻子,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没有家庭。人物塑造走到了“三突出”、“假大空”的误区。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概念化、单一化、扁平化的缺陷。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常常是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实、生动、丰满而鲜明,也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失衡到平衡

很多传统的文艺作品也有一种结构上的模式:开始是一个邪恶的坏蛋破坏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于是出现了一个代表正义力量的英雄,正义与邪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时而正义占了上风,时而邪恶取得了主动,两种力量由平衡到失衡,又由失衡达到新的平衡;矛盾一个接着一个,观众万分焦虑;最后,英雄终于战胜了恶魔,使世界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秩序,在新的起点上达到了平衡。直到今天,这种结构方式依然存在,只不过人物更为复杂,斗争更加激烈,情节更加曲折,好人身上也有缺点,坏人也不是一眼能够识别,甚至人物本身也具有多面性。因此,悬念更多,斗争更隐蔽,矛盾更复杂,情节也更曲折。很多影视剧都具有新的特点,像美国电影《双面英雄》、《克隆人》,中国电视剧《大雪无痕》、《黑冰》、《最后诊断》,等等。但是,不管人物塑造和叙述形式如何创新,其中大的故事模式却并没有改变,都是正义战胜邪恶,从失衡到平衡。

四、新奇和幽默

新奇和幽默是愉悦中的要素之一。新奇包括的层面很多,有文学故事的,有语言的,有人物性格塑造的,有造型语言的,也有结构模式的突破等。一个影视作品不管故事多么真实,若表现方式陈旧,就很难抓住现代的观众,我们常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就是说意外总是更能引起观众的喜爱,因为观众在艺术欣赏中永远是喜新厌旧的。

新奇必须建立在新的发现基础之上,有新的发现才会有新的表达。当一个电视剧成功以后,导演或制片人常常想依照某种模式继续做下去,但结果往往是失败的。英达导演刚从美国回来创作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大获成功,之后他又创作了好几部同类型的作品,结果都没有引起更大的关注。“文革”后期中国电影界重拍了《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作品,也是因为没有新的角度和新的思维,所以也不成功。

幽默是作品具有魅力的重要因素,为了吸引观众,即使是一个主题严肃的作品也最好具有幽默的气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就是一部主题严肃的作品,但是我们可以从剧情的各个方面感受到它的幽默和机智。影片中多次采用阿甘跑步作为转场:阿甘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场,从士兵回到家乡等。用阿甘跑步作为转场,实在是十分幽默风趣的一笔,一个傻到只会跑步的阿甘,却总是用跑步化解了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幽默的特性,实际上也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豁达和洒脱的性格。因此,具有幽默感的影片往往可以产生令人回味的艺术效果。

五、信息和求知

在娱乐要素中,信息是重要的元素,可以说任何没有信息的艺术作品都是苍白无力的。艺术的独创性就包含着新的信息。创作者把对生活的感悟、新领域的开拓、情感的发现等通过艺术作品加以表达,满足和迎合了观众求知的愿望和需要。对新信息的需求是人类的天性,如果在娱乐过程中不能获得信息,人的精神就无法得到满足。

有专家认为人类有两种好奇心:一种是健康的;一种是病态的。健康的好奇心表现在对科学进步、人类发明的关注上,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新事物的兴趣,是一种寻求自身发展进步的精神需求[7]。而病态的好奇心则是一种对鬼怪迷信传说的兴趣。海外有些媒体,根据人类普遍存在的病态的好奇心,专门制作“鬼片”供人观赏,设计“鬼屋”供人游玩。作为电影类型中的一种存在,有些“鬼片”并不完全渲染神怪迷信,而是借“鬼”说人,如美国电影《鬼马小精灵》,中国香港地区的电影《异度空间》,日本电影《午夜凶铃》以及中国大陆的《聊斋》、《白蛇传》等,也受到观众的喜爱。美国的迪斯尼乐园还专门设计了“鬼屋”等娱乐项目供人观赏游览。但是大多数“鬼片”,还是以迎合人们“病态”的好奇心为目的的。作为大众媒体,出于对社会负责任的考虑,对信息进行筛选和适当的处理是责无旁贷的。但是作为观众,他的需求就是获得娱乐。

当今社会是一个资讯发达和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是在漫天飞舞的信息当中,我们不得不分析哪些是值得我们吸取和留存的有用信息,哪些是我们必须淘汰的垃圾信息。导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善于利用娱乐要素来激发受众的观赏兴趣,还应该分清信息的有用性、有益性和时效性,通过健康的娱乐方式来引导和改变社会的审美趋向,治疗病态的娱乐需求,自觉地承担起促进民族文化健康发展的神圣职责。

六、逃避现实

逃避也是娱乐中的需求之一。从古到今,只要是人就或多或少需要精神上的调节,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社会矛盾和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生存发展的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加大了人们的精神压力,很多人都需要精神上的缓解和放松。娱乐活动就是让思想暂时离开现实获得放松的极好方式,也就成为人们逃避现实、逃避压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中,一些欧美国家的电影院上座率特别高。有关资料显示,在1932年的美国,每周的电影院上座率高达8 00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同样的情形又出现了,人们躲到艺术的梦幻中逃避现实的恐惧和孤独。1946年的美国,电影院里的观众每周多达8 500万人,这是整个电影史上的最高记录。[8]现实的环境越困难,人们越需要在娱乐节目中获得暂时的逃开。只有影视作品可以将观众带到远离现实的另一个环境之中,使观众远离现实的烦恼和不安。“逃避”的效果根据观众不同的心理状况因人而异。导演无法控制效果,但是可以间接地使观众获得暂时的逃避。导演在创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娱乐特性帮助观众排遣压力,起到缓解精神紧张的作用。

七、寻求伙伴

以群居方式生存的原始人赋予了人类寻求伴侣的天性。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打赌》,描写了一个充满哲理意味的故事:一群法官讨论死刑和终身监禁哪个更人道,其中一个法官认为终身监禁并不可怕,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于是这个法官决定用自己做实验与对方打赌,让自己像一个犯人那样被关在一个小屋子里整整十年,他说如果十年后能活着走出监狱就算他赢了。结果果真这个法官自己走进了监狱。第一个星期他还能安静地生活,第二个星期他开始烦躁,第三个星期他几乎要发疯了。这个故事说明孤独对人的摧残是非常可怕的。孤独不仅摧残人的身体,更会摧毁人的意志和精神。寻求伙伴是人的基本需要。最后这个法官并没有在孤独中死去,原因是他改变了监狱的生活方式,他从第四个星期起便开始读书,他把十年的监禁生活变成了博览群书的过程。十年后,当这位法官“出狱”的时候,他面容憔悴,衣衫褴褛,却成为一个博览群书的智者。阅读使他的监禁生活变成了丰富的读书旅程,是阅读帮助他摆脱了孤独的摧残,找到了精神的伴侣,解除了他的危机。在这个故事中,书就是法官的伴侣。

八、明星效应

在娱乐要素中,最立竿见影的就是明星效应。明星在普通的观众中有广泛的人缘和号召力,在节目中目睹明星风采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乐事。我们有些学者在强调作品的思想性的时候往往不承认明星在娱乐中的作用,这是不明智的。

明星效应应该建立在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艺术启迪的基础之上,大众对明星的喜爱也有一个审美认同过程。人们在观看艺术表演的同时,由于喜欢某个角色进而对演员产生崇拜,于是这个演员的音容笑貌以及衣着、举止都会成为观众心仪和模仿的内容,于是形成了对明星的追捧。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观众在戏剧欣赏中会投入如此深厚的情感?结果发现:“那是因为我们已偷偷地将这个故事看作是自己的,已经将自己认同为故事中的人物,认同是打开我们封闭的感情之门的机制。如果观众流泪,他们不是为女主角流泪而是为他们自己。如果他们欢笑,他们不是为男主角的困境得以解脱而笑,他们是为自己的困境得以解脱而笑。”[9]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渴望在艺术幻觉中找到自己认同和心仪的伙伴,而只有明星能够给他们这种满足。电影明星张国荣、梅艳芳、李媛媛、傅彪等离世,都曾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应,这充分说明知名度很高的影视明星具有很大的号召力。明星效应也是重要的娱乐要素之一,影视导演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娱乐资源为其创作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