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跑步的一万个小时理论

跑步的一万个小时理论

时间:2022-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沈敏吉在时间管理里面有个概念,叫做“一万小时理论”,主要说成功除去需要天赋、运气、出身之外,一万个小时的专注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万个小时理论”概念,没有长久坚持的意愿,没有十全十美的装备。开始把跑步当回事,并跟自己有个12年的约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验证“一万小时理论”是否真的有效。

沈敏吉

在时间管理里面有个概念,叫做“一万小时理论”,主要说成功除去需要天赋、运气、出身之外,一万个小时(估计十年)的专注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我叫IVY,是时间管理培训师,我喜欢跑步,我在上海,我已经跑了五年,今年是第六年。

我从2009年开始跑步,刚刚春节过后,想为自己的身材做点什么。没有“一万个小时理论”概念,没有长久坚持的意愿,没有十全十美的装备。很多时候,哪里开始不重要,是否行动才重要。

开始把跑步当回事,并跟自己有个12年的约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验证“一万小时理论”是否真的有效。

这个10000小时理论的公式是这样计算的:3小时/天×334天/ 年×10年=10000小时。

IVY的跑步时间代入公式计算的话:0.5小时/天×280天/年×72年=10000小时。

因为跑步长度的不稳定性,跑友更加喜欢用公里数替代小时数,按照IVY现在跑量5公里估计半小时,那么带入这个公式,就是:10公里/小时×1/2小时/天×280天/年×72年=100000公里

很绝望,是不是?没有关系,有希望的东西来了。一万个小时理论的“分解版”,来了:300个小时,入门;600个小时,业余;1200个小时,职业;2400个小时,业内优秀;6000个小时,全国专家;12000个小时,世界权威。

我只要在12年里,攒满6000公里,就可以在业余中混得不错了。截止到2015年4月23日,跑步公里数已经累积到了2011余公里,在剩下的六年半里要完成4000公里。

大家都很推荐乔治•希恩的《跑步圣经》,对我真的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触,估计是我还不够老的缘故。不过里面有句话,倒是让我真正养成了跑步这个习惯:不管刮风下雨,都有出去跑步的冲动。其实从高中开始,我就慢慢喜欢上跑步,不管是热热闹闹的800米,还是一个人晚自习后慢慢绕着操场跑,都是很好的佐证,但是最终,都没有养成跑步的习惯。因为一碰到刮风下雨,就停止了跑步,因为脑子里一直有个声音说:“下雨天,跑步,你作死啊?”直到看到这句话,我才明白一直没有坚持,就没有持续训练,就很难真正体会跑步的乐趣。于是下雨天,我在跑;下雪天,我在跑;除夕夜,我还在跑……

在解决持续这个议题后,我不得不面对“重复练习”带来的强大枯燥。我承认,的确是挺枯燥的。只是当你学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快乐的事情坚持做,坚持的事情习惯做。习惯成自然,自然就是美。”学会在重复中寻找快乐,让我的跑步日常充满各种惊喜。

你试过在雨天奔跑么?就是可以闻到那隐约的草香,听到鸟儿的轻啼,细密的雨丝扑打在脸上,万径人踪灭的景观道上,只有我一人在独自奔跑。

你试过在大雪天奔跑么?就是可以嗅到那雪的芬芳,听到雪落下的簌簌声,像是爱人在耳边低语,最喜欢抬头仰望着天空,看那一朵朵轻轻地落在温软的嘴唇上,像是精灵的亲吻。

你试过在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奔跑么?就是可以看到万物的复苏,柳树重新抽枝,鸟儿又开始吱吱喳喳热闹开来,温暖的阳光穿破云层,抚摸上你的脊背,把你整个人都包裹在他的怀里。

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用时间去积累单一点上的价值。很多人问我:“IVY你五年多来,就跑步吗?不参加其他的运动?”汗,怎么可能!肯定会参加诸如游泳,网球,羽毛球,保龄球,远足等,只是在出现冲突的情况下,肯定是跑步第一。

专注让我身体变得康健。记得2009年刚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是每天早上就短短500米,每天增加一点点,到2010年参加NIKE十公里跑的时候,已经非常轻松了。

专注让我内心变得更加宁静。如果说时间管理帮我有效地清空了大脑,克服了焦虑,那么跑步的过程,更多地是清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我们大家每天总有那么多的负面情绪在我内心深处悄然滋生。跑步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清理这些负面情绪,化解还是接纳,只要不拧巴在当中,所有的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答。

专注让我积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从2010年在桃花岛上跑步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去旅游,去出差,电脑不带没有关系,但是会带上一双跑鞋,去一个地方,从跑步中感受一个地方的风情,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

作为业余中的业余,更多的反馈是来自自己。天气,公里数,注意小贴士……从2010年开始,我就在微博上写自己的每日“跑步日志”,同时希望得到大家的鼓励和监督。这样的记录,跟朋友们有了更好的互动,也在网上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比如一起开始跑马拉松的吴天鸣,比如在浦东世界公园经常看到推着婴儿车跑步的SPIKE,比如在沙漠中越野跑的刑波,比如异地同心跑的发起人rayonglei,比如一年参加十三次马拉松进而从联想辞职去做跑步产业的洋星……

除去自我反馈,当然更多的是来自伙伴的鼓励,支持,建议,分享,经历……从2013扬州马拉松后,我们就在微信群里分享彼此的故事,一群爱好马拉松的小伙伴彼此鼓励,共同进步。一旦开始挑战更高更远的目标,就需要来自专业人士的指导,否则跑步带来的伤痛是非常影响身体健康的。感谢个人教练史岳,SPIKE等人的即时反馈。

2010年,我叫嚣着要跑上海马拉松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相信,当我拿到女子半程64名,跑进2小时的时候,才得到他人的认可。2011年,我从活少钱多离家近的公司辞职做培训,大家都认为我脑子发昏了,当我拿到IPMA认证,开始给一些MBA、EMBA做培训的时候,才得到他人的认可。很多时候,别人不相信不重要,自己相信才重要!

在接下来的6.5年,要完成剩下的4000公里,才能累积业余水平的6000公里,不能铁口铜牙说我一定能做到,但是我会自己跟自己说,能跑多久跑多久,其实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

(作者简介:沈敏吉,上海市,时间管理培训师,“80后”,网名:ivy沈敏吉,6年跑步经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