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时间:2022-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代中国,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靠的主要力量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二、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既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我们讲的人,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人,抽象的人性。在当代中国,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靠的主要力量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的满足、素质的提高、潜能的发挥、利益的实现、权利的保障,是我们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衡量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衡量我们的工作成绩的最高价值尺度。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策略和政策,谋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人为本的观念态度

人是发展的前提、目的、动力和标准,表明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最高价值。将关于人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运用于发展的具体实践,转换为领导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确立的观念和态度,就是要在发展中做到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

1.尊重人

首先,要尊重人的生命、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人的生命弥足珍贵,人的需要与生俱来,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尊重人的生命,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是尊重人的基本要求。其次,要尊重人的创造性的本质、才能和力量。能动创造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区别于世间其他一切事物的显著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原则,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我们要形成尊重一切有益劳动的新观念,创设鼓励、支持、保护一切有益劳动的新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再次,要尊重人权,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一切正当的和合理的权利。不仅要尊重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且要尊重人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尊重人的政治上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等民主权利。

2.为了人

发展必须把为了人作为根本目的。为了人,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为了人,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还要满足人的安全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为了人,就是要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履行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都要落实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落实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3.依靠人

发展必须把人作为主体动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人来进行。依靠人,就是要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发展大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增添新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六个新的社会阶层,即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工人阶级、广大农民以及各个新的社会阶层的共同努力。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只有这样,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

4.提高人

发展必须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根本途径和目标追求。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实践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即便拥有优越的自然或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使这些因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方面的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更加重要,而且科学技术越是发达,人的素质的作用就越大。传统发展观仅仅把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和燃料等物质生产要素视为资本。这样的资本概念是不完整的,还要看到非物质资本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是对人力进行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量劳动者的素质较低,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现时代,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说,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提升。

提高人,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之上;提高人,就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提高人,就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努力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要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理念的新飞跃。坚持这一新的执政理念,就要在领导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坚持充分激发和整合人民群众创造性的智慧、才能、力量。

1.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前所述,人民群众是发展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发展的价值主体。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深刻的力量源泉;努力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的事业。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为了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正确处理诸多重要的关系:

一是要妥善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只讲眼前利益而不讲长远利益,就会使人们失去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只讲长远利益而忽视眼前利益,就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并最终损害人们的长远利益。我们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必须既要照顾到群众的眼前利益,又要实现群众的长远利益。发展是硬道理,各种利益矛盾的解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归根结底要依赖于改革和发展。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让人民群众不断地得到实惠,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二是要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我们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必须代表人民的整体、根本利益,同时,又要反映、兼顾不同的部分、局部的利益。如果不顾局部利益,片面强调整体利益,就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这样的整体利益也只能是空的和虚假的东西;如果片面强调局部利益,无视整体、全局利益,到头来,局部利益也难以实现和保证。

三是要兼顾不同阶层和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而最重要的是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我们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我们既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要引导和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兼顾不同阶层和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能否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正确与否,主要是看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主要是看最大多数群众是否满意和高兴。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实现、发展和维护。

四是要不断实现、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和多层次的,又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提升的。满足广大人民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多方面的需求,努力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加快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在实现人民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不断实现人民的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

五是正确处理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关系。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多极的,是由同时代中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以及前后相继的世代人构成的,每一极主体都参与了或将要参与社会发展进程,都作为活动主体和价值主体而存在,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因此,我们在谋划发展时,要在全社会确立和实行公平正义原则。公平正义是指在解决社会个体之间、群众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时,体现一种公正、正义的原则和精神。社会公平是人类自古及今的不懈追求,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尺度,是评价制度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体现为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我们要通过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致力于追求机会与结果的平等以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缩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努力扩大就业,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为发展作贡献,共同享有发展的成果,决不能只是为了一部分人的发展,而不顾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只是为了当代人的发展,而不顾后代人的发展。这就要求社会发展在代内体现协同性原则,体现代内平等,任何个体、群体和地区的发展都不能以损害别的个体、群体和地区的发展为代价;社会发展在代际之间必须体现可持续原则,体现代际公平,每一代人在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必须使自己的生产和消费与资源、环境、生态的支持能力相适应,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不能剥夺后代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要解决好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问题,就必须在发展中做到统筹兼顾,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坚持充分激发和整合人民群众创造性的智慧、才能和力量

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工人阶级、广大农民以及各个新的社会阶层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第二,创造良好的法治、政策和市场环境。激发和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其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经济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处于优先地位。它内含着平等竞争、追求效率等价值取向。只有建构起良好的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价值追求才能有机融合,各种市场经济主体才能相互合作,各种生产要素才能高效利用,以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经济秩序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只有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才能高效配置资源,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科学、合理的经济运行秩序能够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运行安全,最大限度地释放其经济效率,满足市场主体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良好的经济秩序和法治环境还能以强制性的力量遏制恶性竞争行为;良好的经济秩序将宏观调控手段纳入法治轨道,对全社会的生产、分配和交换进行有效地调节,保证市场主体在市场中公平竞争、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证实现经济发展的数量、速度与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其二,要依法保障各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使各类市场主体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享受正当的利益的法治环境,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三,要切实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既要解决政府缺位问题,又要防止政府权力对市场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

第三,要弘扬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为了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的活力,就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弘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力营造鼓励和推动创新、尊重和保护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支持人们进行理论的、制度的、科技的、文化的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第四,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当今时代,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在经济社会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人才强国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当代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只有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才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才能够极大地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口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我们也只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性障碍,创造人才辈出、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才能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