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层次教学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的探索

分层次教学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的探索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院校自开设文献检索课程以来,文献检索课在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能力方面发挥了显而易见的作用。尽管近年来文献检索课在学生与教师范围中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②文献检索课程:这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最重要的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遵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点,各有侧重:初级检索课程:“知源、知取、知用”是文献检索课要解决的三要素[2]。

分层次教学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的探索

师丽娟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83)

摘 要:结合中国农业大学当前文献检索课程开设情况,分析了我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现状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师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实现分层次、分阶段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教育;分层次;文献检索课程

1 概述

高等院校自开设文献检索课程以来,文献检索课在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能力方面发挥了显而易见的作用。根据原国家教委1992年下发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文献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增强学生的文献信息意识;二是使学生具有检索文献的技能;三是使学生具有分析、加工、评述和利用文献的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文献检索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和文献检索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通过对学生文献分析、加工和利用能力的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信息素质基础。

2 我校文献检索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本科文献检索教育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新生入学培训和文献检索课。

①新生培训:对于大一新生,学校仅在入学教育中安排一个半小时的“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教育。由于时间仓促,只能给学生介绍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图书馆的基本情况、现有馆藏及分布和相关规章制度,至于如何使用图书馆时间显得就相对仓促了。由于刚刚入校,学生对整个大学环境相对比较陌生,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英语基础与计算机技能欠缺的制约,短短一个半小时培训效果显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今后的信息需求。

②文献检索课:图书馆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该课程现为全校公选课。从2008—2010年选课情况来看(见下图),大一学生选课最为积极,2008—2010年三年中选课人数比重基本保持在70%以上;与2008年相比,2009年与2010年大二选课学生所占比重有明显上升趋势。究其原因,这与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本科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计划的推广密不可分,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计划大一申报,大二完成项目计划,所以两个年级选课情况比较踊跃。由于参加选修课程的学生对文献检索课有一定的期盼,所以学习的主动性较强,促进了文献检索课在本科生教学中的发展。同时,院系教师对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要求的提高也促进了文献检索课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

img19

图 中国农业大学2008—2010年春季学期本科生文献检索课程选课情况

尽管近年来文献检索课在学生与教师范围中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选课学生问题:同一班级选修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大一(下半学期可以选修该课程)至大三集中在一起学习。由于不同年级专业知识水平、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各不相同,同一知识点的讲述,高年级的同学极易掌握,而低年级的学生却感觉比较困难。如果不分对象,常规的文献检索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显然很难在课堂教学的同一时空内实现分类推进、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思想[1]。二是课程内容安排问题:目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领域,即文献检索基础知识的介绍(内容涵盖文献的概念、文献检索工具、检索语言、检索方法、检索策略和步骤等)、中/外文数据库资源介绍(仅限我馆已购资源)和网络免费资源的介绍(包括专利数据库、法律法规、标准文献、统计数据等事实数据)。从现有文检课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侧重于检索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技巧的介绍,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技能为主,最终教学效果学生还停留在文献检索的“知取”水平,对文献分析、加工、评述和利用文献能力的培养则明显不足。三是教学形式和方法问题:目前,我校文献检索课的授课由于基础设施的不足,面授课在教室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采用PPT放映,大多数老师根本没有板书,学生笔记就更无从谈起;实习课与面授课相隔一周,在机房以学生自己动手上机为主。讲授与学生动手实习严重脱节,没有笔记、没有复习,学生凭借印象来练习,可想而知结果并不是很理想

3 如何实现分层次教学

针对上述问题,对文献检索课教学提出采用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构想。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具备四要素:教学大纲的制定、师资、课程设置及教学环节。

3.1 教学大纲的制定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常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实习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开展文献检索课分层次教学,需要有与此相适应的教学大纲。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编写侧重面不同、深浅不同,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教学大纲是实现分层次教学理念的首要任务。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应覆盖相应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满足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并根据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发展,实时调整教学大纲。

3.2 师资准备

教学工作中,教与学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实现文献检索课能否收到良好效果的关键。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学方法、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不是任何一个馆员都能胜任此项教学工作,从事文献检索课教学的馆员,首先应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教学作风;其次是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丰富的文献检索和信息咨询的实践经验。熟悉图书馆各项业务,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再次,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以外,组织教师间相互观摩、定期交流教学经验等方式也有利于促进文献检索课的健康发展。

3.3 课程设置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需求,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级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作以下安排。

①新生培训:新生教育是基础性的检索教育,必不可少。大一学生面临学习方法的改变,对新学校图书馆有一个认识和适应的过程。该阶段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知源”水平,教学内容应包括: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地位;图书馆机构设置及其服务项目;本馆藏书结构和布局;书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馆内电子文献的种类;借阅规则与规章制度;常用参考工具书使用;馆际互借的使用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等。事实上,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只要对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的检索和书刊借阅基本方法有所了解,使得以后查阅资料时不会无所适从,已经足矣。

②文献检索课程:这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最重要的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遵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点,各有侧重:

初级检索课程:“知源、知取、知用”是文献检索课要解决的三要素[2]。初级检索课程应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基于大学生科研计划的要求,选课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比较急切,面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在“知取”这一水平,课程的开设以培养学生掌握文献检索和获取的技能。教学内容应包括:一是文献的基础知识和文献信息的检索原理。二是授课内容结合选课学生的专业特点,重点讲授与专业相关的书目数据库和中外文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教学中应注意在提高学生检索技能的同时,重点重强调相关专业的工具书和数据库。“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文献课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3],通过以小组形式分配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为今后撰写课程设计和完成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级检索课程:文献检索从客观方面而言,其本身就是情报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检索的主体而言,也给本科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实践场所[4]。该课程应面向大三和大四学生开设。

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是做好科学研究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基础。大三、大四学生开始进入课程设计和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生迫切需要掌握对所检文献的分析、加工、评述和利用文献的能力,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用”,即培养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上多下工夫,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与信息获取的能力结合起来[5]。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结合文献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的培养,重点讲述文献综述和学位论文写作要求与方法,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利用教育。会检索文献不是目的,文献检索课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文献。会检不会用,检索就失去了意义[6]。通过要求学生结合专业自行设计检索课题,查阅资料,撰写检索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增强学生自觉利用信息和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关注学科发展动态,逐步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高级检索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为目标。要求明显超越本科生阶段的学习,应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安排更为合适。

3.4 教学形式与方法

文献检索课教学是一门以讲授方法为主、训练学生检索技能的实践课程。一方面,教学方法应多样化,PPT放映形式过于局限,要以生动、灵活的授课方法吸引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板书书写或其他教学手段,提高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另一方面,授课所举范例应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献检索。如果采用讲授与实习同步进行,再通过实习课强化训练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印象,教学效果会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

4 结束语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对其学习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献信息检索课与其他课程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门传授方法的课程,课程以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检索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介绍检索理论,并逐步掌握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的全过程。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有关信息道德和信息终身学习能力等议题也逐步提上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日程。因此,目前文献检索课的教学除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外,还应让学生了解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信息道德、信息法律的内容,在要求学生尊重个人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信息隐私权,强化信息法律意识,提高学术鉴别和合理利用能力。

总之,文献检索课教学是一种教育对象多层次、教育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新型高校读者教育体系,应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开放式和交互式并重的分层次教学结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阶段获得不同的信息能力,并以此锻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五生,李小丽,林远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分方向教学的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07(S1):7-98.

[2]罗敏.案例教学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101-103.

[3]杨光武.项目课程法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81-85.

[4]王大伟.加强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J].现代情报,2007(12):207-208.

[5]葛巧珍,汪人山.试论文献检索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6):65-67.

[6]朱康玲.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分层次教学探讨[J].医学图书馆通讯,1993(2):33-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